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是环境保护部联合财政部于2011年开展的一项工作。本文选取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为研究对象,利用该旗2009-2011年各项自然生态数据以及环境数据,根据相应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其生态环境质量做出评价,并分析其生态环境质量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原环境保护部《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192-2015)的评价方法,对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43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的生态功能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内蒙古43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2019年FEI指数平均值为61.06,FEI指数最高的县域是阿尔山市,为72.70,最低的是开鲁县,为49.57。生态功能区功能状况为“优良”的县域个数比例为62.79%。防风固沙功能区FEI指数为60.84,水源涵养功能区FEI指数为63.14,水土保持功能区FEI指数为52.17。林草地覆盖率及特征指标的不同是导致不同功能区FEI指数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对2016年以来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内蒙古黄河流域地表水水质明显好转,水功能区水质持续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地下水考核点位水质总体稳定;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好转,沙尘天气明显减少;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生态质量等级为较差;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2021年,地表水水质、饮用水水源地取水量达标率和地下水整体水质较“十三五”期间有所下降,流域自然生态质量保持稳定。总的来讲,“十三五”期间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2021年部分环境质量较“十三五”期间有所下降,呈现出流域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不稳固现象,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杨海菊  韦锋  李嘉力 《环境与发展》2020,(2):179-180,182
文章利用2010年、2018年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项目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通过生态功能指数、生态结构指数和生态胁迫指数综合反映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状况,分析 2010-2018年广西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状况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广西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林地覆盖率明显提升,生态状况改善。其中疏林地及其他林地向有林地、灌木林地转变是水源涵养指数提升的主要原因,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状况改善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前言2010年,国务院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化规划》方案,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及禁止开发区四类,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限制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出了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护四种生态服务功能类型的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10年12月2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2013年1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三部委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意见》,明确中央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自治区一半以上国土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如何管好红线尤为重要,本文对国家明确的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允许在生态保护红线一般区域允许的有限人为活动的内涵和管理重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生态保护红线评估指标建议,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目前生态保护红线内有限人为活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版)明确提出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生态保护红线在环境保护法的提出是加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生态红线、优先保护生态空间的重要法律依据,是强化生态保护的强制性规范性手段,将对维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为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任务。生态环境保护三大红线的划定,即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资源开发利用上线,有助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深化开展,成为环评审批的重要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阻止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为严守生态红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格局的空间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在分析全国生态安全格局和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的基本格局的基础上,重点解析了我国生态安全功能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及其产业结构特征,并针对目前生态功能区存在的局部地区资源开发导致部分地区或流域性生态功能威胁以及生态本底退化等问题,从产业调整、环境准入和生态修复三个角度提出环境管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县域城镇生态环境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我国县域城镇整体生态向好,但县域村镇生态治理与中国式现代化还有差距。本文以湖南省汨罗市为例,探讨我国县域村镇生态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各级政府正大力推进智慧环保的发展,全面推动生态环境数字化转型,通过AI智能、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强化大气、水、土壤、自然生态、气候变化等数据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生态环境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新成效。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依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经过大量研究,梳理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方面的主要历程及创新体制建设,主要阐述了内蒙古自治区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方面的进展及下一步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积极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求,深化环评制度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本文根据“三线一单”的分区管控体系,以重点管控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为基础,结合行业发展特征、管控单元突出环境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制定了重点行业差别化环境准入政策研究路径,开展了四川省白酒行业污染物排放管控差别化环境准入政策制定案例分析,并从前期会商、强化保障、动态完善、深入研究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实施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引言为了进一步落实与贯彻国家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的基本国策,我国环境监测部门必须始终坚持不懈地做好环境监控与保护工作。其中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既是环境监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国家正常生产建设与居民日常生活的必要举措。如何提高我国地表水监测工作的针对性与高效性成为现阶段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的重点与核心。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水环境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区域生态安全预警中的不确定性问题,考虑生态安全等级边界信息的随机性、模糊性及动态性,利用可拓学中兼具定性和定量分析及动态性的物元理论和具有不确定推理特性的云模型,提出了基于可拓云模型的区域生态安全预警模型;运用该模型对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张掖段2005—2015年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对2017年生态安全环境进行动态预警。结果表明:祁连山生态功能区张掖段2005—2015年的生态安全整体水平均处于"理想"以下,其变化趋势为"较差"到"一般"再到"良好";2017年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张掖段生态安全为"蓝色"预警,但有向"黄色"转变的趋势,其中工业三废、环保投入强度、森林覆盖率及人均水资源量是影响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张掖段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苏省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行动纲领-《江苏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江苏省湿地保护规划(2015-2030年)》近日相继"出炉"。据悉,《江苏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参照《江苏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依据生态功能和生态脆弱区域分布特点,结合该省自然地形格局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分布,提出构建以长江和洪泽湖-淮河入海水道两条水生态廊道、海岸带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福建省厦门市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成为福建省首个通过验收的城市,也是全国第二个通过验收的副省级城市。8月1日-2日,环境保护部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组对厦门市创建国家生态区工作开展考核验收。通过现场考察、资料核查、听取汇报等形式,重点检查国家生态市技术评估时提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全面考核验收厦门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18.
《环境与发展》2020,(4):I0002-I0002
期刊简介《环境与发展》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更名,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主管,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环境保护类学术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5-1369/X,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5-672X,面向国内外环保、科研、教学工作者和关心环保人士公开发行,月刊,每期定价25.00元。《环境与发展》发挥杂志在环境保护科研中的优势,同时依托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会、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等单位的学术资源扩充专业领域,增加生态文明研究内容,主要报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各地区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工作实践的新动向、新成果、新经验,基础理论研究与实用性成果。  相似文献   

19.
韶关,广东省的北大门,拥有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广东省林业生态市、全国重点林区等多项荣誉,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44.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3.8%。乐昌、南雄、始兴、仁化、乳源更是被纳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在一张张亮眼的城市生态名片的背后,有着一群森林消防人的坚强守护和默默奉献。他们就是韶关市“三合一”专职消防大队。  相似文献   

20.
如何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与相关政府部门已有的生态文明制度和目标体系有效衔接,并将其应用到多层级行政单元组成的区域和流域,是当前战略环境评价实践应用领域亟待发展的重要方向。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基于区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压力,将珠三角21个地级市划分为6种环境管控单元类型,包括特大型中心城市、城市群重点城市、亚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热点城市、沿海经济带城市和生态屏障功能城市,结合各级政府中长期规划体系和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近期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中的分区管控相关思路和要求,提出了针对区域总体和6种环境管控单元类型对应的生态保护红线比例、环境质量底线、生态风险管控、资源利用上线以及相应的产业退出和准入建议。研究重点强化了优化发展区的发展规模管控要求,探讨了土地更新过程的产业退出负面清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