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污泥有机肥对紫花苜蓿草施肥,研究其对紫花苜蓿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污泥有机肥对紫花苜蓿草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均有促进作用。紫花苜蓿草叶中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含量相比对照组有所提高,未产生毒害作用。污泥有机肥施用后,土壤中营养元素、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含量有所增加,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污泥有机肥可以为作物提供充足的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促进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在测定天然牧草中As、Be、Co、Cd、Cr、Ni、Pb、Sn、Sr、Tl、V等11种金属含量的方法。采用浓硝酸直接消解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可以快速完全的消解牧草,保证了牧草中金属含量测定的准确性;绘制了各元素的标准曲线,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3,同时测定了各种元素的检出限。测试了四种不同区域的牧草样品中金属含量,所检测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90.2%-110.8%之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加标回收结果。  相似文献   

3.
篁竹草为禾本科狼尾草属宿根多年生植物,引自哥伦比亚,因其茎杆形似竹子故称为“篁竹草”。植株高度2.5~3.5米,具12~16节,茎粗2~4厘米,叶长1.6米左右,叶宽3~6厘米,茎叶干品中含粗蛋白质14.33%、粗脂肪3.33%、粗纤维33.64%、无氮浸出物33.85%,每亩相当于8~10亩玉米的蛋白质含量。其叶片柔软、脆嫩、适口性好。同时可产老熟的茎杆一万多根,可作竹木架使用,在我国的南方以及河南、河北等地生长良好。尤其本品的根系发达,根长可达3米以上,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探究放射性重金属铀污染环境对植物种子萌芽及生长所产生的迫害,根据我国铀矿冶废水中铀的质量浓度(5 mg/L)选择不同质量浓度(0、1 mg/L、5 mg/L、10 mg/L、15 mg/L、20 mg/L)的铀溶液进行试验,用以胁迫5种1年生牧草(三叶草、苜蓿草、黑麦草、高丹草和苏丹草)种子,同时观察记录各自的萌发状况(发芽数和第7 d幼苗生长长度),计算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及耐性指数,并与对照组进行量化指标比较。最后比较各牧草种子所受到的危害并做出评价。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程度的铀污染,多数植物表现为低质量浓度促进其种子萌发,高质量浓度则严重抑制甚至致死。对于三叶草、苜蓿草和黑麦草种子,低质量浓度(1 mg/L)铀溶液促进种子的萌发,质量浓度升高则为抑制,其中黑麦草表现稍异常,质量浓度为5 mg/L时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使最终发芽率较对照提升14%;对于高丹草,低质量浓度(5 mg/L)时促进种子萌发,而在质量浓度稍低于或超过5 mg/L时表现出明显的抑制现象,各指标低于对照13%左右;苏丹草则仅呈现抑制现象,铀质量浓度为5mg/L时抑制现象稍轻,最终发芽率较对照组仅降4%,小于或大于5mg/L时均受抑制,且质量浓度越高抑制现象越明显,最终发芽率最高仅28%。  相似文献   

5.
石油污染土壤对黄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石油烃质量比对黄豆幼苗叶绿素、丙二醛(MDA)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通过田间实验,探讨了石油烃对黄豆生长性状、籽粒品质和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烃质量比为3 000~5 000 mg·kg-1时,对黄豆幼苗叶绿素质量比、MDA含量和SOD活性无显著影响;质量比达到10 000 mg·kg-1时,叶绿素质量比和SOD活性分别降低10.8%和9.8%,MDA含量增加12.4%.田间实验发现,10 000 mg·kg-1处理对黄豆中粗蛋白质、粗脂肪质量分数和出苗率无显著影响,但对黄豆多数生长性状影响显著,有明显毒害作用.土壤中石油烃质量比达到30 000~50 000 mg·kg-1 时,黄豆株高、单株荚数、肉荚比、百粒重、根重、单株产量、生物量、出苗率、粗蛋白质和粗脂肪质量分数显著下降;苯并[a]芘质量比达到5.32~5.59 μg·kg-1,高于国家食品标准所规定的限量(<5 μg·kg-1);微生物数量,特别是嗜油菌数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针对狼尾草消纳含重金属Cd的沼液后作为饲料再次利用可能存在二次污染风险的问题,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用含Cd的沼液浇灌对狼尾草生长的影响及Cd在植株中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含低浓度Cd的沼液促进了"闽牧6号"狼尾草的生长,提高了狼尾草茎、叶的N、P、K含量;人为添加Cd到沼液中显著抑制了狼尾草的生长,植株中N、P、K的吸收也受到抑制,对P、K的抑制效应更显著。Cd主要分布在狼尾草的根部,其次为茎和叶,狼尾草植株Cd质量比和含量均随沼液施用量增加而增加。未添加Cd的沼液浇灌后,所有处理的生物富集系数均大于1,Z750处理植株Cd质量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大于国标中饲料对Cd的最高添加限量2 mg/kg。人为添加Cd到沼液中,狼尾草植株Cd质量比和含量显著提高,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研究表明,"闽牧6号"狼尾草植株有积累Cd的潜能,可用于低浓度Cd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但循环再利用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美人蕉、花叶水葱和风车草3种不同植物根际及其周围基质微生物的蛋白质、多糖以及CO_2的释放,开展了根际对微生物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植物种植的4个月内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活性会随着时间的延长呈增长趋势;根据3种植物的系统微生物呼吸强度强弱,发现系统微生物的总活性为:花叶水葱美人蕉风车草;对比3种植物的根际与其周围基质微生物蛋白质和多糖的含量,表明湿地中植物的根际对微生物胞外聚合物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了云南楚雄雨露砷矿区采矿、冶炼废弃地生长的16种优势植物的生长状态及其对应根区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该矿区植物长势良好,未出现受害症状.土壤磷氮含量充足,As含量远远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3级标准中的旱地As含量标准值,高达133倍.16种植物的地上部重金属含量As最高,并且在总As平均质量比高达5 318 mg/kg的土壤环境条件下,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体内As质量比可达2 327 mg/kg,小酸模(Rumex acetosella L.)、辣子草(Galinsoga parviflora Cav.)、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等7种植物对Cd,以及牛口刺(Cirsium shansiense Petrak.)对Zn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均大于1.0,其中地石榴对Cd的富集系数高达7.99.上述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均表现出了较强的耐性,具有进一步的研究潜力.  相似文献   

9.
新疆某地土壤中有效态钴提取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比较了EDTA、柠檬酸、DTPA-TEA、Ca(NO3)2和NH4OAc 5种浸提剂对新疆某石化企业污水库周边农田土壤中有效态钴的浸提效果,并将超声浸提法引入常规振荡提取中.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试验土壤进行形态分析,并分析了各形态钴与单一浸提剂提取钻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浸提剂对土壤有效态钴的提取率明显不同,提取率均随土壤钴含量升高而升高.浸提剂对有效钴的提取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柠檬酸、EDTA、DTPA-TEA、NH4OAc、Ca(NO3)2;5种浸提剂的超声法提取钴量均高于常规振荡法,且EDTA提高程度最大.通过紫花苜蓿盆栽试验可知,柠檬酸、EDTA和DTPA-TEA提取有效态钴量与紫花苜蓿根、茎、叶中钴质量比存在较好相关性,且它们的提取率较高,可作为土壤中有效钴的浸提剂.Tessier连续法提取的各形态钴中,5种浸提剂提取钴量与除残渣态外其余4种形态钴及紫花苜蓿根、茎、叶中富集钴量之间均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单嘧磺酯的除草活性及其对玉米的安全性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生物测定的方法比较了创制除草剂单嘧磺酯和其他几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对稗草(Echinochloa phyllopogon(staf) Koss.)和苋菜(Acalypha australis L.)生长的影响,以明确其除草活性.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鲜重和株高是生物测定很好的指标,不同化学结构的磺酰脲类除草剂对杂草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单嘧磺酯对稗草和苋菜的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除草活性与氯磺隆相当;室内研究结果表明,单嘧磺酯对玉米(Zea mayz L.)的安全性介于测定的几种磺酰脲类除草剂之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2.5 g·hm-2单嘧磺酯对当茬玉米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添加安全剂后,10%单嘧磺酯可湿性粉剂对玉米的出苗和生长以及产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有机磷农药对大蒜素含量的影响及其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浓度乐斯本、对硫磷灌根胁迫条件下,测定大蒜生长过程中大蒜素含量及农药的残留量.结果表明,低浓度胁迫条件下,大蒜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高浓度时,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大蒜素含量与两种农药使用浓度有明显的负剂量效应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85,乐斯本、对硫磷残留量分别在用药后5 d、7 d未检出.通过化学分析得知,有机磷农药与大蒜素或蒜氨酸(大蒜素的前身)间可能发生两种作用:1)有机磷农药水解成碱性,与蒜氨酸或蒜酶发生酸碱中和反应;2)蒜氨酸与有机磷农药分子中都有双键,两者间发生了双键聚合反应.研究结果为大蒜的安全生产及加速有机磷农药降解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引言以实地样方调查数据为基础,详细调查了沈阳市细河沿岸植物群落的组成、种类和外貌。细河沿岸植物物种结构简单,物种组成较少。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显示:细河沿岸植物群落26个植物样方中共有23科60属99种,物种组成主要是蓼科、禾本科、菊科、莎草科、唇形科和蔷薇科等,植物种类主要是荩草、中华结缕草、藨草、野稗、老芒麦、问荆、野艾蒿、三叶草、桃叶蓼、狗尾草等。通过细河沿岸植物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  相似文献   

13.
垂直流-水平潜流组合湿地对磺胺类抗生素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垂直流串联水平潜流的组合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比较有植物和无植物组合湿地对磺胺类抗生素母体及N4乙酰代谢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有植物组合湿地的去除效率为72.31%,高于无植物组合湿地的59.71%;不同种类湿地植物对磺胺类抗生素的吸收累积能力存在差异,美人蕉积累量最大,其次为风车草,花叶芦竹最低;植物各部位对磺胺类抗生素的积累为地下组织(根)大于地上组织(叶和茎);基质对磺胺类抗生素的吸附能力表现为有植物基质吸附量大于无植物基质,变化范围为0.34~1.59 ng/g dw,表明湿地植物的存在更有利于磺胺类抗生素的降解。垂直流-潜流组合湿地能较好地降解磺胺类抗生素,但其降解机理及植物在其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太湖的梅梁湾、胥口湾和东太湖为研究对象,利用现场检测、野外调研、数据挖掘和模型推导等研究方法,对太湖草藻转化关系系数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整体一直处于富营养化的水平,且梅梁湾、胥口湾和东太湖三个湖区近年来的营养水平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草型湖区水体中TP含量在0.02~0.13mg/L之间变化时,水生植物的生物量与水体中TP含量线性正相关;草藻归一化系数Ki随水体中TP含量线性增长;存在一个水生生物量的阈值区间[2 882g/m2,4 990g/m2],利用这个阈值区间可以简单快速地判定草藻归一化系数Ki的大小,同时这一阈值也是判定草型湖泊是否呈现富营养化特征的重要依据。得出的结论为构建富营养化湖泊的草藻归一化处理模型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西南地区12种常见草本植物为材料,以菲、芘为PAHs代表,借助盆栽试验,对植物不同组织在修复土壤中PAHs的功能定位及作用差异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茎叶组织可以从空气中吸收一定的PAHs,沿阶草吸收能力相对较强,大部分植物吸收能力比较弱,但植物茎叶从空气中吸收的PAHs极少向根部输送;不同植物对土壤中PAHs的降解强度不同,对菲的降解率高于芘,且大部分植物降解能力为中等;植物对芘的富集强度明显大于菲,根部对PAHs的富集强度明显高于茎叶;污染土壤组植物茎叶中的PAHs大部分来源于根系的传输;植物体内的脂肪含量与植物对PAHs的富集量以及生物浓缩系数线性相关明显,而水分含量与PAHs的富集量及生物浓缩系数没有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因此,选用根系发达、脂肪含量高的植物在修复土壤PAHs过程中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电网覆冰由于湿度、温度、海拔等因素可形成不同的覆冰类型,电网系统故障水平会根据覆冰类型的差异而变化。传统的电网覆冰故障预测多聚焦于覆冰厚度与电网故障的内在联系,忽略了覆冰类型对电网故障的影响作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逻辑回归多分类算法,通过将拟合出的回归函数值输入Softmax函数转换为多概率形式实现对覆冰类型的分类,根据数据有无覆冰类型的划分,分别在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下对电网覆冰故障进行预测比较。经试验,采用改进逻辑回归算法预测覆冰类型的准确率达88%,电网故障预测的准确率较无覆冰类型下的预测在改进逻辑回归算法、朴素贝叶斯算法(Na6ve Bayes, NB)、K近邻、支持向量机算法(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中分别平均提高了5.3%、21.7%、7%、5.3%,研究表明,改进的逻辑回归算法可以准确预测电网的覆冰类型,提升电网故障预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狗牙根和野古草对萘(Nap)和蒽(Ant)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90 d后,狗牙根和野古草对污染土壤中Nap和Ant有明显的去除效果,狗牙根对萘和蒽的去除率分别为46.9%~74.6%、52.1%~77.6%,野古草对萘和蒽的去除率分别为51.8%~81.4%、47.6%~79.6%。植物去除土壤中萘和蒽的效率与生物量无明显关系。两种植物对萘和蒽的累积质量比随土壤中萘和蒽质量比增大而增大,且根部对萘和蒽的累积质量比高于茎叶。萘和蒽在两种植物中的生物浓缩系数(BCFs)随萘和蒽初始质量比增大而下降,在同等条件下,萘和蒽在野古草中的BCFs比在狗牙根中高,野古草对萘和蒽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优于狗牙根。植物-微生物联合作用是降解土壤中萘或蒽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燃烧的充分条件有以下四条: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一定的点火能量;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对于无焰燃烧,前三个条件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燃烧过程中存在未受抑制的游离基(自由基), 形成链式反应,使燃烧能够持续下去。燃烧按其形成的条件和瞬间发生的特点一般分为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四种类型。闪燃是物质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植物及组合(美人蕉+黄菖蒲、花叶芦竹、黄菖蒲、旱伞草)与不同填料(陶粒、沸石、改性沸石、改性钢渣)对系统处理分散性生活污水效能的影响,建立了8种不同配置的潜流式人工湿地中试系统。结果表明,各湿地对COD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大于70%)。旱伞草、黄菖蒲+美人蕉、黄菖蒲和花叶芦竹四植物系统对TN的去除率均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最终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7.8%、51.1%、50.4%和45.5%。改性沸石、沸石、陶粒和改性钢渣填料系统对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4%、83.7%、34.6%和26.6%。各植物系统对TP的去除效果差异不显著,其中旱伞草系统TP平均去除负荷最大(0.63 g/(d·m2))。各填料对TP的去除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改性钢渣、改性沸石、陶粒、沸石,改性钢渣和改性沸石对TP的去除能力显著高于陶粒和沸石,平均去除率达86.3%和78.8%。研究表明,分别采用旱伞草和改性沸石为湿地植物和填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绵刺、四合木、半日花是分布在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地区的狭域特有种。本研究对几种植物着生生境的土壤进行了理化性质测定,得出几种植物的自然着生地是它们能够存活的极端生境。从土壤颗粒组成的结果看来,四合木与绵刺的适生生境中砂质含量较高,半日花的适生生境中石块和砾石的粗颗粒所占比重较大,更粗糙或更细腻的土壤颗粒组成不利于这些植物的生长。它们可以适应较高pH值和硫酸盐含量的土壤,这对它们维持在群落中的地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