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宇佳  李颖 《环境工程》2023,(7):345-346
<正>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人们开展生产及生活的根本,为了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人需要关注的重点。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为了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减少环境污染问题,艺术设计相关专业逐渐发展并形成了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新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将生态保护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融合,形成了具有环境设计、环境改造、环境保护理念的生态教学方法,还与社会人才需求同步结合,形成了具有社会性和市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通过对生态保护理念的融入,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的印发实施,对于推动长三角地区在全国率先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为全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探索有益模式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规划明确了生态环境共同保护的目标、任务和路径,成为推动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规划需要与"十四五"生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内蒙古生态环境的特点和现状的角度,结合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阐述了保护内蒙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就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区,荒漠草原和荒漠区以及广大的农区,就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从客观的角度阐述了作者的想法,同时指出粮食压力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保护生态环境,解决粮食的根本出路是发展沙产业。  相似文献   

4.
《环境》2022,(11):10-13
<正>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坚持黄河高质量生态保护,推进流域高质量绿色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连煜 《环境保护》2020,48(1):22-27
近年来,过度干预和高强度开发黄河导致的流域生态系统失衡与生态安全威胁问题日渐凸显。本文梳理了黄河从水沙调控与洪水控制、水资源过度开发到建设长治久安幸福河要求的治理变化过程,分析了黄河水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及存在的重大问题,提出河流治理必须回归到生态系统保护之根本,以生态系统的观点审视和推动黄河高质量保护与流域高质量发展,通过黄河生态功能和水功能保护体系的构建和管理,促进黄河高质量生态保护与流域绿色发展倒逼机制的推进,重点推进黄河"两区一廊道"生态环境功能的系统保护与修复,实施黄河生态流量的保障与监督,强化水资源的生态保护刚性约束与保护。同时,要通过制定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法规与补偿政策,实施最严格生态环境监督和流域管理协同创新,强化流域生态环境新技术支撑等措施来强化流域生态环境法规政策与科学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坚持黄河高质量生态保护,推进流域高质量绿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过度干预和高强度开发黄河导致的流域生态系统失衡与生态安全威胁问题日渐凸显。本文梳理了黄河从水沙调控与洪水控制、水资源过度开发到建设长治久安幸福河要求的治理变化过程,分析了黄河水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及存在的重大问题,提出河流治理必须回归到生态系统保护之根本,以生态系统的观点审视和推动黄河高质量保护与流域高质量发展,通过黄河生态功能和水功能保护体系的构建和管理,促进黄河高质量生态保护与流域绿色发展倒逼机制的推进,重点推进黄河"两区一廊道"生态环境功能的系统保护与修复,实施黄河生态流量的保障与监督,强化水资源的生态保护刚性约束与保护。同时,要通过制定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法规与补偿政策,实施最严格生态环境监督和流域管理协同创新,强化流域生态环境新技术支撑等措施来强化流域生态环境法规政策与科学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2,(6):2-F0002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国策。伴随"十二五"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和专业节能人才队伍建设"成为推动目前节能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动力,是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与环境压力,解决我国能源环境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西北是中国内陆河分布最广的地区,然而却最干旱。西北是中国江河的源头,又是水资源最稀少的地方。西北生态环境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是水。解决水资源匮乏的根本战略是南水北调。发展既是解决贫困的根本出路,又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这意味着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清晰、任务艰巨,充满了挑战,也蕴含了机遇。  相似文献   

10.
<正>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及生态环境部门的垂直管理改革,虽然对各级机关、各有关部门的生态环境职责进行了调整、优化和加强,但现行的中国生态环境管理体制仍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交叉、权责不清等问题,由此导致生态环境工作效率不高、监管不到位等。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建立完备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不断创新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成为改革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保障能力不足、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费过度、生态关系模糊,对此,要以环境空间优化区域发展格局;以生态保护红线调控发展规模;以机制政策创新协调区域关系。明确环境功能区定位,建立以环境功能分区为引导的三省市空间用途管控;建立生态保护红线体系,构建以生态环境资源红线为约束的最严格保护制度;创新生态环境联动管理的体制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睢泾治 《陕西环境》1999,6(3):42-44
作者认为,善待自然,正确运用生态环境规律为人类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一个基本观点。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矛盾实质上是生产力内部矛盾的反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西部大开发,解决面临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必须防止重蹈“父债子还”的覆辙,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注意处理好三个问题: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基本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使大开发与生态环境相协调,达到良性循环,才能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整个生态环境中,水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影、响我们最深的生命之根本。目前各个国家面临着同样的四大难题就是:人口数量、粮食产量、能源储备和生态环境.但是这四大课题都和水是息息相关的。当人们开始慢慢意识到,地球上的生物都没办法离开水生活时.才发现水资源是国之命脉。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怎样保护水资源并且让其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了我们全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14.
海洋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要以尊重和维护海洋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以完善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为落脚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伟大复兴,要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总体思路,以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海洋为根本指向,牢固树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加快推进海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分步骤、分阶段建立健全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甘肃段)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担负着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污染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任。本文以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污染现状调查工作为基础,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方面梳理分析了黄河流域(甘肃段)现存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强化水资源管理,妥善处理江河湖库关系;深入开展水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着力做好顶层设计,系统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吕纹 《世界环境》2011,(3):96-97
在造成中国一些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诸多因素中,一个重要的,或者说更为上位和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瓶颈。本文将就此进行初步探讨。问题一是立法明显不足。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从治理污染起步的,长期以来也一直以污染防治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来抓。198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在根本原则、制度、法律责  相似文献   

17.
<正>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空间差异性,决定了不同地区对人类活动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也不同。以生态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为基础开展区域分区差别化的环境管理,是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推动区域性生态环  相似文献   

18.
<正>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各相关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经济政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必然会涉及众多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其中,必然有部分区域的生态环境要为整体的经济效益作出牺牲,而这时如果不对提供生态功能的区域进行补偿,经济活动造  相似文献   

19.
<正>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文明发展史深刻揭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20.
<正>生态补偿机制是以环保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面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网络综合消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