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迟 《绿色视野》2011,(1):57-58
我从来没有看过目连戏,只知道它曾在徽州盛行。徽州人不论是喜事还是丧事,都要演一场目连戏来表示纪念。  相似文献   

2.
[童声群体朗诵,渐强]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前世不修今世修,苏杭不生生徽州;十三四岁年少时,告别亲人跑码头。前世不修来世修,转世还要生徽州;十三四岁年少时,顺着前辈足迹走。徽州徽州梦徽州,多少牵挂在心头,举头望月数星斗,句句乡音阵阵愁。徽州徽州好徽州,做个女人空房守,举头望月怜星斗,夜思夫君泪沾袖。前世不修来世修,转世还要嫁徽州;书香门第也富贵,忠烈孝节美名留。前世不修来世修,转世还要嫁徽州;多少辛酸多少泪,悲欢荣辱也轮流。[童声群体朗诵](重复三遍,渐弱)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相似文献   

3.
上山,不经意在崖缝、在溪边寻一棵老树根,回家往盆里一栽,立意造型、置阵布势,几经春秋,便疏影横斜,与粉墙黛瓦的小院浑然天成。徽州人家的庭院几乎都摆放着这样几架盆景。徽派盆景是以古徽州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始于南宋,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十几年前我曾经到过一次徽州,不过,因为那次的目的地是黄山,我只是把歙县和屯溪作为去黄山的中转站而稍作停留。即便如此,一路上清幽明丽的自然风光,鳞次栉比的古老村落——白墙黑瓦、色彩鲜明的徽式民居,繁华熙攘、秩序井然的古老街市,古朴宏伟的牌坊与绿树掩映的石桥,宛如一幅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仍然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正是从那个时期开始,去徽州寻梦一直是我内心深处一个无法割舍的情结。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小诗:“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前两句写的是徽州的富庶,后两句则写他…  相似文献   

5.
陆辉 《绿色视野》2015,(4):61-63
行走在徽州的乡野和村落,只要您稍加留意,便可随处寻见那一株株高大挺拔、枝干遒劲的古树,虽然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沧桑,依然英姿勃发、葱茏吐翠、浓荫匝地。每每经过这些古树,不由得让人脚步放缓,抬头仰望,心生暖意。历史上,在黄山市与绩溪县、婺源县共同构成的古徽州地区,山林经济一直是支柱性产业。徽州人在长期培育和利用森林资源的过程中,自觉养成了爱护树木、注重生态的意识和观念。根据2014年黄山市开展的古树名木普查数据显示,全市现有登记  相似文献   

6.
基于徽州文化形态的整体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徽州文化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根据文化形态对徽州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开发,如扩大开发内容,全面开发景观,更好展示徽州物质文化;引导游客参与,深度体验徽州制度文化;营造氛围,感受徽州精神文化等,并得出了基于文化形态的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7.
作为十大汉语方言区之一,徽州方言是一种极具特点和研究价值的方言;同时徽州方言又是我国三大地域文化——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歙县居民为调查对象,研究了他们对于徽州方言使用和演变的感知,有助于客观地认识徽州方言的存在状态及其未来的某些走向,这是拓展方言演变研究路径的重要尝试。调查结果显示,歙县属于双言现象区,当地居民在使用徽州方言的同时也使用普通话。从年龄差异上看,老年人比年轻人使用徽州方言的频率更高。虽然当地绝大多数居民喜欢使用当地的徽州方言,并赞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徽州方言,但是从现实需要以及下一代的语言习惯和语言教育中看,当地的徽州方言面临着萎缩的危机。徽州方言的这种演变趋势主要是受到人口流动、经济发展、自然环境、政策、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徽州方言保护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8.
夕佳山民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城东南方向21km处的夕佳山镇境内,是“蜀南竹海”的东序景区,距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市89km。民居素有中国民居建筑“活化石”、微缩了的“农耕庄园”、罕见的“天然鹭鸟公园”之美誉。明万历40年(公元1612年)民居始建,历经清代、民国四次大规模的修建与扩建,而成为今日颇具规模与特色的民居庄园。民居地处川南浅丘地带、土地肥沃、森林密布、溪河纵横、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民风纯朴、文化积淀丰厚。 掩映在森林环抱之中的夕佳山民居,其规模之宏大、房舍之众…  相似文献   

9.
凌村 《绿色视野》2008,(12):55-56
徽州于我像是青葱岁月的初恋情人,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而那苍桑年迈的徽州三雕就是见证这段情愫的信物。  相似文献   

10.
徽州文化遗产是皖南旅游区依托的重要旅游资源.立足于文化生态学理论,引进西方先进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提出旅游发展背景下的徽州文化遗产保护模式.认为建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打造皖南综合型旅游目的地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旅游发展与徽州文化遗产保护一体化的最佳途径和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目标和保护方式.该模式可为中国旅游导向型区域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