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海洋大气局与日本名古屋大学地球环境研究所联合进行的研究表明,日本、中国等亚洲地区上空的大气污染严重,大气污染物质的浓度为东太平洋地区的10倍。这是美日两国的研究人员通过飞机观测后得出的结论,担任观测任务的飞机先后多次在关岛、夏威夷、香港及日本等地的上空飞行,以此观测大气中氮氧化物,臭氧等大气污染物质的浓度。观测结果表明,日本、中国、香港、菲律宾等西太平  相似文献   

2.
1970年以来,日本东京湾,大阪湾等地不断出现光化学烟雾。为了查明光化学烟雾扩散和传输的规律,进行现场观测是必不可少的。日本野外观测的特点是气象、大气物理、大气化学联合观测。特别是化学观测的项目比较多,并且技术力量雄厚,仪器设备比较好,所以观测的数据可靠。下面介绍笔  相似文献   

3.
<正> 我们在日本国进行技术考查期间,访问了环境厅所属的国立公害研究所,通产省所属公害资源研究所,神奈川县的公害中心和川崎市公害研究所。这四个研究所正好是四种类型,分别相当于我国的国家环境保护局一级、工业部级、省级和市级的环境保护专  相似文献   

4.
绿色概念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4,29(6):49-49
绿色计划:是指日本和加拿大制定的“防止地球变暖计划”、“绿色行星计划”,主要是为了提示和预测因地球变暖而进行观测的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5.
国外动态     
日美联合进行地球大气观测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为了从太空探测地球温暖化等气候变化,2月23日决定推进综合观测地球大气的新的卫星系列“ATMOS”计划。由于美国等削减宇宙开发预算,人们将集中注意以日本为中心研制的大气观测卫星“ATMOS”。预定“ATMOS”卫星最早在2002年度冬季发射,高度约400km绕地球一周,对包括  相似文献   

6.
<正> 本报告涉及地球科学和有关学科如天文学中发表通过对物质体系的观测所获数据的问题。这类数据通常取决于观测目标或观测现象的位置,以及观测者的位置和观测时间。因此,为了考察观测的可靠性或改进测定的精度去做重复的观测常常是不可能的或很浪费的。实验研究和观测研究之间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日本、美国联合在北极圈采用电波等观测臭氧层的破坏和因CO_2导致温暖化的实况,以解释大气结构和改善地球环境途径的试验。试验将于今夏正式开始。双方已于1月25日在阿拉斯加正式签订协议。 该协议是日美科学技术协定规定的项目之一,是日本到2002年化费80亿日元的一项大规模试验。参加试验的是日本邮政省所属的日本通信综合研究所和以研究极光的世界权威而知名的阿拉斯加大学地球物理  相似文献   

8.
辽宁凤凰山酸雨来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3和1994年在辽宁凤凰山夏季进行了2次降水观测研究,两次都发现该地区出现了较强的酸雨,降水pH均值分别为4.71和4.54?进行了后推气流轨迹的计算,首次证明,该地区的酸雨形成明显地受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影响?由于该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丹东地区夏季又盛行东南风,因此该地区酸雨形成的外部输送影响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 在北欧及北美东部,由于酸雨等影响导致的森林衰退及枯损大规模发生,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在日本大气污染加重的同时,降雨及雾也开始酸化,以致各地都报告观测到降至pH4以下非常重的酸雨及酸雾(以下均称为酸雨),故不能不担忧酸雨导致的森林衰退及枯损等损害在日本也会大规模发生。 酸雨对森林等的影响可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直接危害地面植物的生长发育;另一  相似文献   

10.
1989年2月下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多卜勒声雷达研究组带着自行研制的HK-11型多卜勒声雷达在日本东京都大学潮岬风力实验场与京都大学、名古屋大学、北京大学等一起参加了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的综合观测,取得了三天资料。为了资料的可靠性,HK-11型多卜勒声雷达和测风气球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HK-11的天线采用一般的三分量抛物面反射天线,而AR-400则采用先进的5×5阵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估胜利油田石油开采对水体的影响,采集了东营市主要河流的18个点的水样,实验室条件下利用日本青鳉(Oryzias latipes)及鱼卵孵化试验检测水样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效应. 结果显示,18个水样对日本青鳉幼鱼都没有急性毒性;与对照相比,88.9%的水样对青鳉鱼卵孵化有一定的影响,其中72.2%的水样中鱼卵的孵化率差异极显著(P<0.05);数据分析发现,鱼卵的慢性毒性效应与水质检测中的9个单个观测指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利用日本青鳉评价胜利油田水体毒性效应的方法可行,水体对日本青鳉有一定的慢性毒性效应,而水体污染与胜利油田区油井的空间分布没有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澜沧江的跨境径流量变化及其对云南降水量场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随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重大区域合作行动的蓬勃开展,该流域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已成为国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为考查气候变化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文水生态环境变化影响的基本事实,以云南境内澜沧江径流量观测数据和云南的同期降水量场观测数据为基础,应用小波变换和相关系数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澜沧江跨境径流量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及其对云南降水量场变化的响应。结论为:澜沧江上下游的年径流量变化表现出了十分明显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较小的时间尺度上,而对于较大的时间尺度,它们之间的变化特征是十分相似的;澜沧江上下游的年径流量变化与云南的年降水量场变化之间存在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云南年降水量场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与澜沧江上下游的年径流量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是相似的。总之,澜沧江的跨境径流量变化主要是由于云南降水量场的变化造成的,特别是在较大的时间尺度上,澜沧江上下游的径流量变化都对云南降水量场的变化有极好的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为了防止酸雨危害,今春日本派遣高级外交官来华,以中国环境中心为基地,探讨在东亚地区建立酸雨监测网。国家主席江泽民对此表示关心,中国政府支持日本的建议,有关各国将于1998年聚会,正式开始该项活动。建立酸雨监测网的国家包括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泰国、印尼等,共11个国家。日本将通过开发援助,提供观测器材和专门人才进修等给予合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自动扶梯乘坐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害,如何控制自动扶梯的乘坐风险成为研究的热点。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自动扶梯以及相关因素进行考查,并利用VENSIM软件构建了乘客乘坐自动扶梯的风险概率模型;提出以乘客的安全状态、自动扶梯运行的可靠性作为乘坐自动扶梯风险的主要直接影响原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则通过改变前两者的安全水平间接地影响风险概率;以日本近两次自动扶梯的事故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建立的风险概率模型,对乘客风险概率与自动扶梯的安全性进行了模拟与计算,通过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事故件数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并为乘坐自动扶梯的风险管理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环境问题是全球问题。但是日本地方环境污染问题也还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因此,作者系统地考查了日本行政管理部门,在大气污染环境管理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方面所做的工作。本文主要说明通过行政管理规划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关问题。在日本,大气污染扩散模型常被作为制定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管理规划的一种方法,下文将介绍,设计扩散模型应用了通过监测系统得到的数据。二、建立模型和技术参数的研究为编制环境管理规划,我们使用了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这个模型的制作方法是根据大气扩散理论来预报大气污染物的浓度。这种模型的制作方法很复杂,为了便于理解,作者将介绍1977年到1980年在神奈川县设计的氮氧化物模拟系统。这一系  相似文献   

16.
水库蓄水变化是对延寿倾斜观测重要干扰因素之一,通过三维集中载荷模型可推算出库容变化对倾斜观测影响的定量计算、给出理论最小"安静"距离,同时对倾斜观测进行潮汐分析;并研究水库长期、中期、短期各个时期水库库容变化与延寿竖直摆倾斜观测曲线的关系,讨论得出在枯水期水库库容变化对倾斜观测的影响不大,在丰水期理论上水库库容的大幅度变化会对倾斜观测产生影响,但实际并未发现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据日本气象厅调查,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迅速扩大,已达到南极大陆面积的1.8倍。据卫星观测,臭氧空洞面积2490km~2,创历史最大记录。据日本的南极昭和基地观测,臭氧浓度呈减少趋势,比70年代末发现臭氧空洞时减少了45%~75%。据气象厅推算,1996年减少的臭氧量为7950万吨。  相似文献   

18.
建立科学规范的本底大气CO2采样观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法,是实现该数据资源同化和共享的基础.本研究以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网络化采样观测经验为基础,以便携式采样观测、波长扫描-光腔衰荡(WS-CRDS)分析技术为例,系统介绍了我国青海瓦里关全球本底站大气中CO2采样观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措施,样品分析过程中的玻璃瓶质量保证措施和样品分析过程中的系统质量控制方法、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校正方法、数据分级质量标记和数据拟合插补方法等;并重点对该方法中几个关键步骤进行了评估验证;最后,应用本研究方法,对我国3个区域大气本底站CO2的采样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和浓度变化特征分析,说明本研究方法也可以较好地捕捉区域和局地环境因素影响对观测结果的影响,并客观、准确地反映该区域的自然和人为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代表性城区苯系物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环境空气中苯系物污染状况和时空分布特征,以一代表性城区为观测对象,以定点观测与功能区观测相结合的方式在冬夏季节开展苯系物观测。观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环境空气中苯系物浓度水平已不容乐观,需要得到有效的控制。组成上,甲苯>二甲苯>苯>乙苯>苯乙烯>异丙苯。空间分布上,工业区、混合区苯系物浓度相对较大,投诉集中区域呈现甲苯异常高值;垂直分布上,甲苯、乙苯、二甲苯浓度变化趋势一致,相对高值出现在21 m和81 m;苯的变化略有差异,在45 m出现明显高值。时间分布上,苯、乙苯、二甲苯冬季浓度大于夏季,而甲苯,道路区冬季和夏季浓度相差不大;日变化特征中,苯系物的变化具有多峰型特征,早晚浓度较高,中下午浓度较低。  相似文献   

20.
经过对PH玻璃电极对比观测实验,总结其在日常观测中衰减变化规律,以及PH电极失效前所具有的特征;讨论了对现有PH观测数据进行修正的方法,并编著相关修正程序;分析日常存在的测量误差,提出提高观测精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