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一流科学家和一流研究机构是我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重点对象。本文以我国“十一五”期间应优先发展的99项重点技术为对象,通过利用“重点科技领域世界一流科学家一流研究机构信息检索平台”,对我国进入世界一流方阵的科学家和研究机构从事的重点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我国与国外的差距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蘑菇云”、“核泄漏”,令人心有余悸。是否放射线总是有害?科学家告诉人们: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法两国政府间海洋科技合作协议,由中国国家海洋局二所和海洋环保所与法国科研中心共同举办的“中法长江口合作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八年三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在杭州举行。米自法旧、美国、联邦德国、荷兰、泰国等国家的科学家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问海洋学委员会、法国驻华使馆的代表共18人,中方科学家80人出席了讨论会。 一九八六年一月和七月2个航次中,中法两国科学家乘我国“向阳红09”和“海监42”  相似文献   

4.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12月17日刊登研究报告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学家成功制造出多个反氢原子,并利用磁场使其存在了“较长时间”。这是科学家首次成功“抓住”反物质原子。  相似文献   

5.
蔡培印  崔书琴 《环境》1996,(6):28-28
工业的迅猛发展,人口的大量集中,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造成地球上的垃圾越来越多,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为此,科学家们致力于争相研究垃圾处理新技术。一位著名科学家预言“垃圾是摆错位置的有用之物。”各国科学家经过努力攻关,使垃圾“废而不废”,得到再利用这一事实,充分说明这位科学家所预言的  相似文献   

6.
提到食品垃圾 ,首先冲入大脑的便是垃圾桶中那些令人作呕的“残羹剩饭” ,它们不仅污染环境 ,还是老鼠、蟑螂等疾病传播者的美味佳肴。然而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为食品垃圾“平了反” ,使之摇身一变成为环保“新宠”。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介绍 ,夏威夷自然能源研究院的生化学家们将食品垃圾制成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 ,研究人员们风趣地称之为“完美塑料”。这种可在短时间内被降解的塑料应用广泛 ,不仅可用来制造瓶子、袋子等包装物 ,还可制成药物的胶囊外衣。这种新技术不仅解决了食品垃圾问题 ,而且为解决塑料包装造成的“白色垃…  相似文献   

7.
事件     
《环境》2007,(11):8-9
“生态文明”被写进中共“十七大”报告;全国污染源普查试点工作结束;我国科学家首获“圣弗朗西斯环境奖”。  相似文献   

8.
环境墙报     
《环境》1997,(11)
不久前,不少报纸相转载了“人蛙大战”的报道:一行美国科学家在南美热带雨林进行科学考察时,发现了两种从未见过的青蛙,一种是个头特别大的“大青蛙”,一种是全身透明、可见血管的“血蛙”。当一科学家准备捕捉大青蛙做标本时,不料竟被青蛙狠狠地咬了一口,并朝他脸上喷出一股墨黑的粘  相似文献   

9.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10日(北京时间)报道,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们在《自然·物理学》上撰文,描述了他们用两块硝酸硼和两块石墨烯组装成一个“巨无霸汉堡”,这是科学家们首次将石墨烯变成绝缘体,这个“巨无霸汉堡”有望取代计算机内的硅芯片。  相似文献   

10.
声音     
《环境》2008,(4):14
“搞一个植树兵团,在新疆、甘肃、青海布设专业植树部队”;“我们是科学家,不是周正龙”;“中国的环境绩效指数比上年后退10多位”;“应赋予社会团体提起环保公益诉讼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好吃。因而吃的讲究极多。自古以来。有关吃的外观、内容乃至礼仪、细节都有说法。而烹调技术、口味之类的食谱、馔经,更是汗牛充栋。连孔圣人都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割不正不食”。甚至关心到作料,强调“不撤姜食”。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在中国人心目中所占的分量。  相似文献   

12.
13.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不断发展完善,有效支撑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本文在梳理和总结生态环境监测从“跟跑”变为“并跑”,并向“领跑”迈进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立足新发展阶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支撑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服务效能、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理论和战略研究方面提出了未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15.
黑面"李鬼"     
李奇今年二十八岁,至今还是个未婚青年.朋友打电话告诉他傍晚去相亲,他一听,心里美滋滋的,哼着小曲就开始忙着"梳妆打扮".车间里熟悉李奇的人都知道,小伙子聪明俊朗,脑袋瓜儿转得快,经常一身休闲西装的打扮,皮鞋也擦得油光锃亮.班上的同事都知道他爱"臭美",闲着的时候也常偷偷地抹他的鞋油,顺便沾沾他的光也臭美一下.  相似文献   

16.
“环境“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世纪的曙光在千年的祈盼中姗姗来临,人类翘首以待的21世纪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纪,这已成为近期全球性的热门话题.众说纷纭中,“信息革命时代“、“生物革命时代“、“公民权时代“、“过渡时代“、“反抗时代“、“别具特色时代“等名称已开始广泛或日趋广泛使用.这说明,自然科学家、人文科学家、文学艺术家以及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们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潜心的研究,试图对新世纪进行描述、分析、预测和诠释,通过分析现状,展望未来,理解我们业已走进的新时代,它将通往何处而寻找归宿.……  相似文献   

17.
陈基湘 《环境》2005,(7):32-33
“环境审计”专题追踪——环境审计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对“水环境审计”与“生物多样性审计”两大重点,从理论探讨到审计实践的探索是富有成效的。本刊今年5月号专题解读过环境审计的话题,读者反应良好。因此,本刊特约审计署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就“水环境审计”与“生物多样性审计”的话题作进一步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该文将环保部门应以“有作为”赢得“有地位”为论题,提出了实现“有作为”的四个基本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数百年前,当企业家初次遇到严重的环境问题时,他们只需简单地转移业务。例如,把钢铁厂从利物浦搬到匹兹堡,然后再移迁到中国,而现在没有新的厂址可供迁移了。当企业家无处可藏而不得不面临环境问题的时候,他们最初的反应是勉强接受这恼人的额外成本,并迅速指出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