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C市饮用水源风险评价实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保护饮用水源、保障饮用安全是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借鉴了美国科罗拉多州地表饮用水源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思路,并根据C市饮用水源的特点,从污染物迁移可能性、污染危害、泄漏可能性以及污染物的量4个方面对C市136个饮用水源遭受污染的风险进行了定量和定性评价.结果表明:有5个饮用水源属于高风险级别,需要对其实施优先管理.这5个高风险的饮用水源具有共同的环境污染特点,即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土地利用率高、农业面源范围广,并且点源数量多、污染大. 风险评价结果与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特点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同时也表明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防治工作是保障饮用水源免受污染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城市饮用水源保护是关系民生净福利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通过对深圳市供水特征及现状饮用水源保护实践工作进行分析,从管理、经济、政策等方面,为深圳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提出对策建议.本文为我国高度城市化背景下的饮用水源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粘土和明矾去除饮用水中氟离子的机理,探讨了pH值、溶液温度、氟离子浓度和吸附时间对粘土吸附饮用水中氟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粘土对饮用水中氟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是较为理想的饮水除氟材料.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泰兴市区域内主要的地表水水质进行了分析,结合饮用水源取水口建设概况及取水口水质现状,说明保护长江水质就是保护饮用水源,并提出保护饮用水源-长江水质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70%以上的饮用水源靠境外供给,饮用水库保护主要集中在对中转水库和自产水源水库的水质保护.深圳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把饮用水源保护作为全市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再生水是就地可取、稳定可靠的城市第二水源.再生水饮用回用(补充水源)技术经济性可行,是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构建可持续水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具有复杂系统特征的非传统供水工程,再生水饮用回用的关键是保障水质安全稳定和系统可靠高效运行,因此需要构建包括水质安全管理、健康风险评价和多重屏障工程措施在内的安全保障体系.水质安全管理方面需建设包括制订科学的饮用回用水质标准和再生水处理工艺要求,建立针对再生水处理工艺和饮用回用全系统的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管理(HACCP)体系,并加强水质安全监管和认证.健康风险评价方面需开展全方位、统筹性和持续性的化学污染物和微生物风险评价方法.工程措施方面需建设包括源头控制、再生水厂净化、环境缓冲和饮用水厂净化在内的多重屏障系统,以确保水质安全.在多重屏障系统中,再生水厂是保障饮用回用水质安全的核心环节,“反渗透-高级氧化”和“臭氧-生物活性炭”是再生水处理的可行工艺.今后需深入、持续开展新兴高风险污染物控制技术、再生水环境储存和饮用回用模式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桃山水库饮用水源的环境现状调查,找出造成主要污染的环境问题和原因,提出解决饮用水源污染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单力 《环境》2007,(8):22-24
处于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湖泊,为保障饮用水源地能提供清洁的饮用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保护饮用水源地的湖泊,已不仅仅是一个环境保护的话题,而是一个关系生存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地震灾区环境质量基本稳定与震前比较无明显变化 截至6月16日,四川省环保局环境监测应急小组从对灾区饮用水源地、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中获得的20多万个监测数据分析、对比后认为,目前,地震灾区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基本稳定,地震灾害对灾区空气质量和饮用水源未造成较大影响,灾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标准,综合生物毒性测试表明无生物毒性,均可作饮用水源.  相似文献   

10.
磨盘山水库饮用水工程将有艰巨的水源地水质保护任务.磨盘山饮用水源地存在的潜在环境问题,包括旅游开发对饮用水源地将构成威胁;面源污染将影响水库水质;保护区内开荒种田破环水质和森林植被仍在减少等.建议在加强磨盘山水库饮用水源保护方面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尽快出台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相似文献   

11.
新水标下的给水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伟利 《环境》2007,(9):22-25
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于7月1日正式实施,这一标准的实施,是社会经济发展大势所趋.近年来发生的危及饮用水源安全的环境突发事件,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快了该标准出台的进程.专家称:"随着饮用水源污染威胁的日益加大,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状况不容乐观,如果不调整生活饮用水的相关标准,我们的饮用水安全很难保障".  相似文献   

12.
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的危害及其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原微生物对水体的污染以及在饮用水中的存在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微小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鞭毛虫(简称两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导致人体腹泻的水源性原生动物寄生虫,隐孢子虫卵囊和贾第鞭毛虫孢囊具有个体微小,致病量低、抵抗环境选择性压力强、易于造成两虫病暴发流行等特点,对公共健康及公共安全具有潜在的风险.饮用水处理中,...  相似文献   

13.
史宝成 《环境保护科学》1990,16(2):20-24,19
来自各种水源的饮用水质量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从油及总荧光强度变化看沈阳市饮用水污染状况》文章中证明,饮用水中存在着有机污染物质.含有机物质的饮用水用氯气消毒时,必然会生成有机卤代烃(THM);其中含量较高的是三氯甲烷,毒性较大的是四氯化碳.因为饮用和不饮用含 THM 水的人,癌发病率有明显差别;所以,饮用水中 THM 的监测分析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饮用水中异味的来源和常用去除技术,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饮用水中致嗅物质的来源,分析了饮用水异味的常用去除技术:吸附法、化学氧化法和生物处理法,总结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结合江苏省环境应急所开展的工作,阐述了饮用水源地异味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为应对工作提供参考.多部门合作和专家参与是处置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5.
粘土吸附水中氟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粘土和明矾去除饮用水中氟离子的机理,探讨了pH值、溶液温度、氟离子浓度和吸附时间对粘土吸附饮用水中氟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粘土对饮用水中氟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是较为理想的饮水除氟材料。  相似文献   

16.
水源有机污染对饮用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花江S水源地及H市饮用水进行连续监测,江水中定性检出的有机污染物,在饮用水中绝大多数都可以检出,说明水厂传统的常规处理工艺对于有机污染物去除率较低,致使一些有机污染物残留在饮用水中,对沿江居民健康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7.
赵伟高  张晓晴  田一梅  赵鹏 《环境科学》2023,44(10):5861-5869
微纳塑料是当今备受关注的新兴污染物,已被证实存在于饮用水流经的各个环节.饮用水中的微纳塑料比表面积大,能够吸附无机物、有机物和微生物,增加其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危害.微纳塑料与典型污染物的吸附、团聚行为被称为"胶体泵效应".聚焦于饮用水中的微纳塑料,从微纳塑料的赋存情况、胶体泵效应、对人体的毒性作用和胶体泵效应对其去除影响这4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阐述.结果表明,微纳塑料广泛存在于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和龙头水中,其胶体泵效应促进了与无机物、有机物和微生物的团聚,在加剧微纳塑料毒性的同时,也影响其去除效果.混凝沉淀对微纳塑料的去除效果存在争议,传统砂滤对其去除效果有限,深度处理是去除<5 μm微纳塑料的高效处理工艺.探明微纳塑料胶体泵效应的作用机制和引发条件可有效提高其去除率.最后,从饮用水处理工艺和胶体泵效应的角度,对饮用水中微纳塑料的控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降低微纳塑料在饮用水中的赋存及毒性、保障饮用水质安全和人体健康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饮用水中嗅味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李勇  张晓健  陈超 《环境科学》2009,30(2):583-588
综述了我国饮用水中的嗅味问题及其国内外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我国面临的饮用水中嗅味问题的现状、水中嗅味来源及饮用水中嗅味的定性定量分析技术、致嗅物质组成特性、典型致嗅物质的去除技术及工艺.旨在阐明除了土嗅素(geosmin)和2-甲基异莰醇(2-MIB)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外,硫醇硫醚类厌氧分解产物也是我国饮用水中重要的致嗅物质.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于2006年首次在东莞饮用水中发现,后被证明也是2007年太湖饮用水危机中的主要致嗅物质.Geosmin和2-MIB的吸附效果好于氧化,而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易于被氧化去除,不易被吸附去除.需要尽快开展我国饮用水中致嗅物质组成特性及典型致嗅物质去除技术和工艺的研究,形成应对不同水源、不同季节、不同致嗅物质嗅味的饮用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饮用水中病毒的灭活效果,我们采用次氯酸钙灭活饮用水中脊髓灰质炎Ⅰ型病毒(polio Ⅰ)的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次氯酸钙对 polio Ⅰ病毒具有较强的灭活作用;当饮用水中余氯在0.45mg/L,接触时间为30min 时,次氯酸钙灭活病毒的效率为33.33%;而余氯在0.35mg/L,接触时间为60min,其灭活效率达到66.67%,本研究为饮用水、娱乐用水等水体的消毒处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二氧化氯消毒无机消毒副产物控制技术进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常生活、生产中,饮用水消毒剂受到广泛关注.中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二氧化氯可作为饮用水消毒剂,但其在消毒过程中所产生的无机消毒副产物,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的危害.随着检测和控制技术水平的发展,对饮用水中无机消毒副产物的研究已成为热点.文章参考大量文献,对饮用水中无机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技术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