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聚磷菌胞内多聚物的分析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HA、糖原和多聚偏磷酸盐这三种多聚物在聚磷茵(PAOs)体内的代谢和生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们同时也影响污水处理强化生物除磷系统的处理效果,因此需要对胞内聚合物进行分析测定。本文介绍了监测PHA、糖原和多聚偏磷酸盐的常用定量和定性方法,以及部分方法的提取手段、预处理过程、测定原理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阚平  卢益 《四川环境》2007,26(3):18-20
在日化工业磷酸盐解析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污水中各磷酸盐含量特征,对树脂床高度、淋洗液流速和用量等因素作了选择研究,确定了分离污水中各种磷酸盐及测定其含量的条件和步骤。  相似文献   

3.
双波长K系数方程法同时测定水样中的砷和磷酸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波长K系数方程法同时测定水样中的砷和磷酸盐,是指选定两个测定波长λ1、λ2,将磷酸盐、砷在λ2处的吸光度转化为λ1处的吸光度,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得磷酸盐、砷在λ1处的吸光度,进而求得水样中的磷酸盐、砷含量。  相似文献   

4.
从磷酸盐化学沉淀和藻类吸收两个方面探讨了高效藻类塘中磷酸盐的去除机理。首先通过化学沉淀及其解析解释了高效藻类塘中pH与磷酸盐浓度昼夜变化规律;其次测定了pH=7.5时藻类对磷酸盐的日均吸收速率;最后对高效藻类塘中磷酸盐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利用2020年3月、6月、9月和12月七里海潟湖区、邻近海域以及岸基在线监测站数据,开展七里海水质环境季节变化、水质相关性以及污染物排海特征的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七里海水质差于同期邻近海域,以劣于第四类水质标准为主,主要影响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全年N∶P平均值为5.7∶1.潟湖区DO、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CO...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悬浮物测定的国家标准GB 11901—89《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为基础,加入水质浊度的概念展开了实验,结合玉门油田工业废水水样,讨论了过滤材料及其冲洗前处理(冲洗法)、水样放置时间、取样体积和浊度对悬浮物测定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可接受误差范围内且考虑节约因素,选用滤纸进行测定;对预估测定结果偏小的水样应进行滤纸或滤膜冲洗前处理,对预估测定结果偏大的水样选用未冲洗滤纸或滤膜进行测定;水样放置时间要严格控制;取样体积直接影响悬浮物结果,对预估测定结果偏小的水样在不影响操作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大测量体积,保证结果精确性;浊度会影响测定结果,但效果微小,一般不考虑。  相似文献   

7.
利用锆和氯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共同改性活性炭,制备一种新型去除污水中硝酸盐和磷酸盐的水处理吸附剂,并考察吸附剂加量、反应温度、pH值、共存阴离子等影响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锆-氯化十六烷基三甲铵改性活性炭(Zr-CTAC-AC)吸附剂适用于硝酸盐和磷酸盐浓度在100mg/L以下的污水,随着Zr-CTAC-AC加量的增加,硝酸盐、磷酸盐去除率逐渐增加,单位吸附量逐渐下降,Zr-CTAC-AC加量为8g/L时,硝酸盐去除率为79%,Zr-CTAC-AC加量为4.0g/L时,磷酸盐去除率可达91%,但应在较低的pH值范围内使用;反应温度对Zr-CTAC-AC的吸附效果影响不大;共存Cl-、HCO3-和SO42-可使硝酸盐的吸附率降低,但对磷酸盐吸附率影响较小;1mol/L NaCl溶液可使吸附到Zr-CTAC-AC表面的硝酸盐90.9%左右被解吸出来,1mol/L NaOH溶液可使吸附到Zr-CTAC-AC表面的磷酸盐78.4%左右被解吸出来。Zr-CTAC-AC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硝酸盐和磷酸盐,制备方法简单,且可循环利用,处理成本低。  相似文献   

8.
乔晓平 《四川环境》2014,(6):99-101
根据EDTA滴定法测定水质总硬度的实践经验,对EDTA滴定法进行改进,该改进方法和标准方法通过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总硬度标准样品的比对测定,实验证明改进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操作更加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环境空气质量、分析用水、接种液加入量、曝气方法的选择等因素对BOD5测定的影响。提出测定过程中实验室空气质量、分析用水的选择、接种液的选择和加入量以及曝气方法应注意事项,以期得到较为准确的测定结果,提高废水中BOD5测定质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锆(Zr)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联合改性活性炭的制备,并考察Zr-CTAC改性活性炭对水中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附作用及相关吸附机制,着重论述了锆(Zr)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联合改性活性炭(Zr-CTAC-AC)对水中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Zr-CTAC-AC对水中硝酸盐和磷酸盐均具备较好的吸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11.
将小球藻包埋固定在海藻酸钙凝胶珠中,对人工污水进行深度净化,研究Cd,Cu对污水中氨氮和正磷酸盐的净化效率以及净化过程中藻类叶绿素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去污过程中藻细胞富集Cd,Cu的情况。结果表明,低浓度Cd可促进藻细胞的生长与繁殖,低浓度Cu作为微量元素,可提高光合活性,使脱氮、除磷效率提高;高浓度Cd,Cu会对藻细胞有灭活作用,光合活性减弱,NH_4~+-N和正磷酸盐净化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
于2010年4个季度对胶州湾水质进行了调查,根据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了水质分区图,分析了胶州湾水质的最新状况及不同季节的水质变化情况,同时对胶州湾主要营养盐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胶州湾水质定性评价为差,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393 mg/L、0.018 mg/L,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胶州湾东北角,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平均浓度及空间分布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现了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张渝  程小艳  杨坪  张丹 《四川环境》2011,30(1):30-34
建立了糠醛衍生-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地表水中肼和偏二甲基肼两种肼类化合物的方法,优化了实验条件.在200mL水样(pH=7)中加入10mL0.05g/mL的糠醛衍生试剂,室温下反应2h,用15mL二氯甲烷萃取10min,氮吹至1.0mL后进样分析.本方法在0~1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6.检出限...  相似文献   

14.
渤海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以及对海洋生物的狂捕滥捞,蓝色海洋面临沦为“死海“和“空海“的危险.实地调查和对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渤海污染呈上升趋势,陆源污染和狂捕滥捞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其中污染物以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为主.因此,需要从污染源头和制度上综合治理渤海污染.  相似文献   

15.
综述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样中微量钒,并对各种方法的测量条件、特点以及应用范围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和介绍。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苏南区块清洁生产的亮点以及钻井液不落地技术的工艺流程、设备和人员配置等。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套钻井液不落地技术具有固液分离彻底、岩屑干燥总量少、现场标准化建设好等优点,但存在地埋罐容积偏小、钻井液不落地设备班饱和处理量偏小的问题;提出加大地埋罐容积(与钻井队锥形罐容积相匹配)、增加压滤机功率和提高钻井液不落地人员素质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7.
夏杰  叶红 《四川环境》2014,33(5):86-88
为准确有效地测定南充市垃圾渗滤液中多种重金属的含量,选取最适合垃圾渗滤液重金属测定的消解方法,分别采用电热板和微波消解两种方法对垃圾渗滤液进行了前处理,并测定了其中部分重金属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采用电热板和微波消解两种前处理方法,均能较为准确地测定垃圾渗滤液中的铜、锌等7种重金属元素,但从样品损失率以及准确度来看,微波消解时样品始终处于密闭体系,损失率低,样品的测定值准确性更高,可信度更强,因此在垃圾渗滤液重金属测定时,采用微波消解作为南充市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的前处理方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申明金 《四川环境》2007,26(5):12-15
为建立能同时测定工业废水中铁、镍、铜含量的化学方法,本文提出铁、镍、铜与5-Br-PADAP及OP在pH 3.5缓冲液中生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在一定的波长范围内进行同时测定。将系统聚类方法应用于此测定体系的计算,使光谱重叠及光度分析计算中的校正模型的优化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通过最佳化确定了Elman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参数,将Elman神经网络应用于模拟废水以及实际废水中Fe(Ⅲ)、Ni(Ⅱ)、Cu(Ⅱ)的测定,回收率分别在97%~102.8%和97.4%~102.6%之间,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氨氮存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娜 《青海环境》2009,19(3):151-152
文章就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氨氮时试剂性状、试剂的配制方法、实验用水、过滤滤纸以及反应条件对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氨氮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烟台市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水产业在该市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近海海域存在石油、无权氮和活性磷酸盐的污染,水质污染对水力业构成了严重危害.为控制该市近海海域水质污染,本文建议当地政府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管理,尽快兴建新的污水处理工程,加强海上船舶排污的监督与管理力度,以及引导农民合理应用化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