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大阪市内道路两侧的粉尘和公园的土壤被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已相当严重,特别是道路两侧的粉尘,其重金属最大含量是自然土壤的18倍多,比周围都市也高2~3倍。这是茨城大学土壤学教授浅见辉南等人调查的结果。 污染是由工厂、汽车排气引起大气污染,然后又在地面沉积而形成的。教授们指出:“都市的环境,不能只注意大气污染,地面的污染也必须考虑”。  相似文献   

2.
所谓配伍,原为中医药学名词,是指把2种或2种以上药物配合起来同时使用。这里是指将2种或2种以上的水质监测项目合理搭配,由一名监测人员来完成其分析过程。1配伍原则由于水质监测项目的分析方法原理不同,因此在配伍时应尽可能使同一名监测人员承担不同分析方法的监测项目。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地景观空间格局遥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遥感图像采集信息,在GIS支持下,建立空间信息库,进行嵌块大小、分维数、形状指数、优势度、多样性、相对丰富度、破碎度等指标计算,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淳化县泥河沟流域土地景观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本区域景观类型比较简单,景观多样性比较低。建议在本区域特别是在沟缘线上下两侧,打埝修梯,植树造林,建筑成沿沟沿缘线数十米宽的生态廊道和景观网络,增加景观类型,提高景观多样性,进一步控制水土流失,不断改  相似文献   

4.
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以兵团2000、2005、2010年3期TM影像和HJ1A-CCD1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研究了兵团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兵团景观类型从2000—2010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农田和城镇面积显著增加,草地、灌丛和冰川(永久积雪)显著减少。城镇景观受人为活动干扰强度最大。分析认为,人口和农业机械化是影响农田景观的主要驱动因素,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是影响城镇景观格局的主要因素,而政策导向是调节兵团景观格局变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颗粒物是以燃煤为能源或来自汽车排汽造成的大气污染物之一,由于颗粒物的来源、形成的不同;其化学组成、粒度分布等物理化学性状大不相同,以致它们在环境中的行为、对于人体健康,生物的效应亦有明显差别。许多工业发达国家正面临着能源改革问题,而不少国家要增加燃煤用量,对此问题引起了更大的关注.可见颗粒物在大气污染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限值是评价、考核空气质量状况的基本依据。为了保证在不同时空、不同环境状况下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各个国家或组织在制定的空气质量标准中对标准状态(温度和压力)进行了定义。但是,由于标准状态定义不同,即使是同一环境状况下的同一实测结果进行标化计算后的污染物浓度也不相同,达不到可比性的基本原则。因此,建议中国在未来修订空气质量标准所采用的标准状态,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干旱区典型内陆湖泊流域——新疆艾比湖流域为研究区,对其平原区1990--2005年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5年,研究区农田、湿地及人居地景观的面积增加,其中以农田景观的面积增加量最大;而林地、草地、沙地、戈壁和盐碱地景观的面积呈减少趋势,其中草地、盐碱地和林地景观面积减少较多;各景观类型中以盐碱地、林地、草地和戈壁的转出率较高,而以农田、人居地的转入率较高;研究区景观组份构成没有大的变化,戈壁依然是研究区景观的基质。景观格局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农田斑块数量和面积的增加,加大了区域水资源利用压力;林地、草地斑块面积减少,使得平原区绿洲遭受风沙的危害性增大;沙地、戈壁和盐碱地面积减少,使绿洲不同区域生态环境呈现不同变化特征;湿地斑块面积略有增加,对减少艾比湖流域沙尘危害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8.
环境监测是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是环境规划、立法和管理的科学依据,是环境保护的耳目,也是衡量环境保护水平的重要标志.环境监测必须为环境管理服务是由其目标一致性所决定的.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都是由于人类对提高环境质量要求而产生改造环境的行为,其核心与目标即围绕环境质量保护环境.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这是环境管理的需要,也是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9.
石灰岩和珊瑚岩的化学组成都是以碳酸钙为主,但成因却有所不同,前者是化学沉积作用而成,后者是珊瑚虫的生物作用所致。由于它们的化学组成相同,所以它们出露地表之后,都是在水、二氧化碳或生物共同作用下,以化学溶解的方式进行风化。由于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差异,其所引起的风化和成土过程的强度不同,因而影响到土壤中元素含量水平有较大的差异。 我国石灰岩上发育的土壤主要是石灰土,珊瑚岩发育的土壤主要是磷质石灰土,其中的磷主要来源于鸟粪。  相似文献   

10.
当前,排污许可证制度正逐步由点向面推广,系统认识监测工作,特别是监督监测在许可证管理中的作用、地位与运行,更好地为环境管理高效服务,是环保同行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监测工作的分类 在许可证制度实施的不同阶段,由于目的不同,对监测的要求及其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大致可分为三类监测:申报监测、核实监测、监督监测。  相似文献   

11.
石羊河流域生态退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介绍了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变迁的3个不同景观。通过历史资料和现状调查,石羊河流域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干预而引起的,并扩大和加快了。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微宇宙培养法,分析了不同水动力条件(不循环、水循环和泥循环)对微污染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模拟过程中藻类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循环和泥循环使得水体的TP值前期增加后期减少,前期藻类生长主要受TP影响,而后期浊度成了重要的影响因素;水循环引起的TP值减少及蓝藻聚集状态的破坏,导致了藻类的生长明显减缓,但优势种的演化过程却...  相似文献   

13.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噪声污染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噪声污染现状的分析和评价,表明,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产生的噪声污染严重。地处航线下的荔湾区10多家中小学的教学活动、医院的医疗活动以及居民的生活、学习、工作由于飞机的频繁升降,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拟建的新白云国际机场噪声污染的预测表明,2005年在LWECPN>85dB环境下生活的人数约1.35万,80dB~85dB环境下生活的人数约2.3万,75dB~80dB环境下生活的人数约5.1万,70dB~75dB环境下生活的人数约10.1万。  相似文献   

14.
环境政策是主体功能区区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环境准入政策、环境管理政策和环境经济政策3个方面研究提出了不同主体功能区域的环境政策导向,以推动主体功能区分类别环境政策框架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气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由气溶胶细粒子PM2.5污染造成的能见度恶化事件越来越多,中国东部地区灰霾天气迅速增加.灰霾天气的本质是细粒子气溶胶污染,与光化学污染相关联,形成灰霾天气的气溶胶组成非常复杂.近年来由于灰霾天气日趋严重引发的环境效应问题,以及气溶胶辐射强迫引发的气候效应问题,已引起科学界、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成为热门话题.在此背景下,国家出台了新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增设PM2.5浓度限值,对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和环境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分析中国大气污染背景、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PM2.5标准,及近期热点问题,提出在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和环境评价过程中实施新标准,监控PM2.5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示波、催化等极谱方法已用于测定岩石、矿石中的铬。但因空白高,干扰元素多、底液复杂等因素,用于测定环境土样中的铬有困难。另外,采用酸溶样易出现数据系统偏低的现象;而采用刚玉、铁坩埚的碱熔方法因空白太高也难以用于测定环境土样中的铬。因此,在吸收前人工作经验及参考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温碱融,差示脉冲极谱直接测定土样中铬的方法。本方法由于熔样完全、无特殊分离手段,底液简单,灵敏度高,在实际应用及参加全国考核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测定水中亚硝酸盐氮,在预处理中使用氢氧化铝悬浊液对水样进行吸附沉淀。通常配制氢氧化铝悬浊液的方法是以硫酸铝钾溶液加氨水而成,虽用倾泻法反复漂洗,但仍易残留微量氨。氨在微生物作用下,可生成亚硝酸盐产生误差。另外,用氨水配制亦易污染实验室环境。今探讨了以...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嗓声监测采样误差问题从理论上导出了误差的计算公式,并建立了计算模型,由计算模型验证了公式的可靠性,获得不同声环境、不同采样数下的大量计算结果。从而对采样误差的问题有了较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对信江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GIS空间分析与统计方法,从景观尺度和类型尺度两方面分析了流域景观格局空间分异对河流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Cr)的影响。信江流域的景观组成对CODMn、氨氮、TN、CODCr浓度存在显著影响,耕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比例与各项指标浓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林地与各指标浓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各项指标在流域上游变化不大,而在流域的下游变化显著。从景观尺度上看,流域景观以少数大斑块为主或同一类型的斑块高度连接时,河流中CODMn、氨氮、TN、CODCr浓度较低,水质较好。从流域类型尺度上看,各类型的景观结构对河流中CODMn、氨氮、TN、CODCr浓度影响不同,建设用地以及耕地的集中大面积彼此相临的连片分布会导致河流中CODMn、氨氮、TN、CODCr等浓度的升高,而林地则表现出相反的效应。  相似文献   

20.
平顶山地区景观格局动态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顶山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平顶山地区1992年Landsat-TM影像和2006年中巴资源卫星遥感影像,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遥感和GIS技术,选取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均匀度、景观破碎度等指标指数进行分析,揭示平顶山地区近14 a来城市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交通用地、工矿及居民点和耕地用地显著增加,林地、水域显著减少;除工矿及居民点外,该地区各类型斑块数量均有增加,其中林地增加最为显著;交通用地、工矿及居民点的破碎度降低,水域、林地、耕地的景观类型破碎度增高;耕地的分维数、形状指数呈下降趋势,而林地的分维数和形状指数呈上升趋势;平顶山地区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都呈下降趋势,而优势度和破碎度增加;景观格局变化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发展是平顶山地区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