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子平  苏幼坡 《灾害学》1998,13(2):75-79
唐山大地震对人的伤害是立体的,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房屋建筑的倒塌.唐山市区被废墟埋压者中有约84%的人活了下来.唐山地震中人员伤亡情况的分析,对如何减少地震伤亡以及有效开展救灾活动,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2.
国际地震救援行动中的医疗力量配置分析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席梅  侯建盛  刘爱兵 《灾害学》2007,22(4):138-142
强烈地震在造成大量建筑物倒塌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如何快速有效抢救埋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如何快速救治因建筑物倒塌的压伤人员,如何有效防止灾后的疾病肆虐,在简要分析了几次国际地震救援行动的医疗力量配置情况之后认为,合理配置的医疗力量和快速的医疗救助行动将可以极大程度地抢救垂危的伤员。  相似文献   

3.
孤岛自救     
当地震突然来临,一瞬间,天崩地裂,屋到人亡,交通堵塞,通讯中断,而处于震区孤岛的人们,应该怎么办?相关资料显示,1976年的唐山地震发生后,通过自救互救脱险的受灾群众约有48万人,占被压埋者的80%以上。对于震区孤岛中的人们,第一时间内有组织的进行自救和互救是抢时间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4.
一凡   《防灾博览》2008,(3):49-53
当地震突然来临,一瞬间,天崩地裂,屋到人亡,交通堵塞,通讯中断,而处于震区孤岛的人们.应该怎么办? 相关资料显示,1976年的唐山地震发生后,通过自救互救脱险的受灾群众约有48万人,占被压埋者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5.
《民防苑》2014,(9)
正自救: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行自救。1.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伤害。2.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土和压在身体上方的物件。3.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  相似文献   

6.
<正>直击现场: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中在县城附近,地理位置为北纬33.2度、东经96.6度处,震源深度14公里。截至4月20日下午17时,地震已造成2064人遇难,175人失踪,12135人受伤,其中重伤1434人。另外,地震造成大量居民房屋倒塌,有10多万户灾民需要转移安置,有些村落超过99%的房屋倒塌。  相似文献   

7.
正溅着血泪的生存与毁灭的悲壮史诗石破天惊的大自然与人类命运的交响曲!(接上期)第四章血祭唐山8.魂泊唐山7月28日大地震发生时:唐山市地震办公室负责人杨友宸被埋压在距唐山市25公里的104"五七"干校的废墟里。是他平日挑大粪的粪桶顶住了砸向他的一根木梁,使他幸免遭险。他领到了两根黄瓜和两块烙饼,可以回家了。他生前曾撰文写道:"地震发生时,我出于临震的预感和职业的敏感,迅速从震塌震裂的残垣断壁中脱险而出。看到眼前一张张惊愕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智能手机的WiFi无线定位技术的研究,设计了一种地震灾害中面向生命探测的无线定位系统。通过对被压埋手机的定位,间接探测被压埋人员的位置。首先阐述了对实际废墟信道下无线WiFi2.4G信号的测量,得到在废墟复杂环境下的路径损耗。其次从定位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方面介绍了WiFi定位系统的结构及各模块实现,介绍了客户端数据采集、存储、滤波、转发的具体实现,服务器端数据接收、定位算法的实现及位置坐标的显示。该系统为地震等灾害救援中的人员定位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使得对大面积灾害被压埋人员准确而快速定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震后快速反应与应急救援辅助决策的需要,在分析研究地震压埋人员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倒塌率和在室率的压埋率预估模型.以在室率为先验概率,提出了在室率区划的概念,并对全国绝大多数地方进行了在室率区划,为快速预测地震压埋人员提供了先决条件.最后,以汶川地震灾区部分中小学为例,用压埋率模型进行估计,说明在室率在压埋率中的作用和关系,证实了在室率的先验性.  相似文献   

10.
《民防苑》2006,(2)
2005年11月26日8时49分,江西省九江县、瑞昌市之间发生5.7级地震,地震共造成13人死亡、8000余人不同程度受伤,1.8万间房屋倒塌。地震和日常所见的风雨、雷电一样,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自然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不过99%以上的地震是微小地震,人们不容易感觉到。但强烈的突发性地震往往使人猝不及防,从而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专家调查发现,13名遇难者中,直接被倒塌房屋压死的很少,绝大多数是地震发生时跑出房屋,被掉落的女儿墙、屋瓦、砖块等砸死。死因暴露出当地居民避震知识缺乏,房屋抗震性能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台湾大地震引发的思考:谈救灾装备亟待专业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宇翔 《灾害学》2000,15(3):77-78
1999年 9月 2 1日 ,我国台湾省花莲西南发生大地震 (震中位于 N:2 3.7°E:l2 1 .1°震级为里氏 7.6级 ) ,这是近百年来台湾省发生的最严重的地震灾难。据最新统计报道 ,此次地震包括余震已造成死亡 2 40 4人、伤 940 3人、失踪 4人的重大人员伤亡及 1 0 0 0亿元新台币的巨大经济损失。大地震发生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纷纷提供援助 ,并派出了救援组织 ,抢救在地震时压埋在废墟中的人员。然而 ,地震救援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发人深思。大地震的突然发生 ,不但造成建筑物倒塌 ,还造成了停电、交通受阻、通讯中断。许多幸存者在瓦砾废…  相似文献   

12.
    
<正> 地震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它会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1976年唐山发生的7.8级地震就死亡24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地震又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地震预报至今还没有达到实用化的地步。而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因为房屋倒塌和工程设施的破坏,世界上发生的130次伤亡巨大的地震,95%以上的人员伤亡是建筑物倒塌造成  相似文献   

13.
唐山震后第一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7月28日发生的唐山地震 使整个唐山市区和郊区的交通极为混乱。房屋倒塌,废墟连片,破砖碎石把道路全部湮没。执行任务的救灾者和外逃的幸存者挤在街道和公路上,伤员疏散几乎无法进行。公路两边的废墟上,尸体、重伤员随处可见。只要有汽车开过来,灾民们便一窝蜂地涌过来,争先恐后地往车上抬伤员,公路上除了活动的人潮,两边还有为数众多的灾民“部落”,他们在掩埋着亲人尸体的废墟旁安营扎塞,迟迟不愿离去。从他们的眼神中  相似文献   

14.
他们因地震而结缘,因地震而敲击出爱的火花,后来结了婚。那一年的大地震,顷刻之间房倒屋塌,许多人都被埋在废墟之下。他当时只有22岁,他还不想死。然而面对压在头顶上的层层楼板,黑暗无情地包围着他,他哭了。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20日凌晨,在地震灾区四川省绵竹市九龙镇中心小学的废墟里,抢险队员正在搜寻幸存者。5月19日下午5时许,空降兵某团、唐山抢险队、西南石油抢险队的数百名抢险队员发现地震灾  相似文献   

16.
一提起7·28,人们便会想到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顷刻之间,一个近百万人口的城市成为一片废墟,数十万人被埋在瓦砾之下,其悲掺之情实为罕见。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解放后北京附近唯一的中强地震——1967年延庆5.4级地震也发生在7月28日,而1746年北京昌平附近发生的波及17个县的破坏性地震也恰好是7月28日,这三次地震的日期如此集  相似文献   

17.
地震时人们可能受到物品摔落砸伤.房屋倒塌砸伤,水灾、火灾、滚石、泥石流,滑坡、毒气泄漏、危险品爆炸等伤害。从人们感受到地震到房屋倒塌破坏大约十几秒钟,我们要科学合理地利用这短暂的时间进行有效避震。  相似文献   

18.
<正>地震灾害具有破坏性强的特点,一旦发生则可能会对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在地震救援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那些坚强的伤员,在废墟下被埋压坚持了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仍能保持意识清醒。但也有一部分伤员,从废墟埋压下获救后数小时内,却遗憾地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相似文献   

19.
高娜  聂高众 《灾害学》2015,(2):158-161
地震应急救灾效能是不同救援队震后救灾效果的最直接反映,救援队伍到达灾区的时间长短是影响救灾效能的最直接因素。该文首先分析了地震救援中被埋压人员的存活率问题,并将震后的救援力量分为三组:当地民众自救互救能力,当地及灾区周边的军队、武警、消防官兵的救援能力和地震专业救援队的救援能力,探讨了这三组救援队在地震救援过程中的救灾效能,及地震灾区的气温对救灾效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辉  杨佳祺  吴翰  未珂 《灾害学》2016,(4):171-175
地震灾害严重威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震后救援药品动态需求研究对提高救援效率,挽救人民生命至关重要。建筑物倒塌压埋是造成震后人员受伤的主要原因,因此从震后建筑物倒塌救援过程入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震后建筑物倒塌救援因果关系模型与震后建筑物倒塌救援流量存量图,主要考虑了建筑物倒塌压埋、地震救援投入、医疗投入等因素对伤员人数的影响。运用Vensim软件对流图进行编程仿真,得出伤员随时间的数量变化,根据救援药品日剂量得到各救援药品的需求量,从而辅助震后救援药品的动态需求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