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建筑施工中,如何加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已成为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技术角度分析了现场临时用电线路上的通病和应对措施,包括了施工组织设计、线路布置、配电箱、照明等常见部位的用电安全技术要求,以求在易发生触电事故的环节加强技术管理控制,保障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
矿山常见的触电事故有: 一、违反电气设备运行、操作、检修等规程带电作业而造成触电事故; 二、人体接触因绝缘损坏的导线或设备带电的外壳造成的触电事故; 三、与电机车架空线接触而触电; 四、检修线路或电气设备时,错停、送电等误操作造成触电事故; 五、高压电缆触电事故。 预防矿山触电事故的措施有: 一、加强职工的电气安全技术教育,提高专职电气人员的安全操作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里底水电站工程存在的安全风险,结合里底水电站工程建设实际,对水电站施工各阶段主要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安全管控和预防措施,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脚手架坍塌、触电、起重伤害事故、滑坡、崩塌、火药爆炸事故、车辆伤害事故、液氨泄漏事故预防措施和其他安全管控措施,为水电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里底水电站工程存在的安全风险,结合里底水电站工程建设实际,对水电站施工各阶段主要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安全管控和预防措施,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脚手架坍塌、触电、起重伤害事故、滑坡、崩塌、火药爆炸事故、车辆伤害事故、液氨泄漏事故预防措施和其他安全管控措施,为水电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附近有高低压和通讯线路的脚手架上作业时,作业人员应严禁投掷各种物件,上料和下料应尽量远离输电线路。 在临近高压线路搭设钢管脚手架时,应由工程技术人员提出安全技术措施和搭设示意图。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并在高压线路的周围搭设保护架或保护棚子。  相似文献   

6.
自1949~1987年,据不完全统计,我局共发生触电伤害事故75次,受伤80人次,其中死亡8人。这些触电伤亡事故按触电电压、发生的月份、受伤工种及伤亡程度等分类如表1~4所列。近年来,我局建立健全了各种用电规章制度,在职工中广泛开展了安全用电技术教育,并制定与实施了一些用电的技术措施,但触电伤亡事故与损坏设备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掌握触电事故的规律,制订措施,更好地做好安全用电工作。一、对触电事故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建筑安装施工现场是临时性用电。由于施工现场人员素质不高,作业条件差,电气设备和线路安装架设不符合规定要求,缺少安全可靠的技术措施以及管理工作跟不上等原因,每年触电死亡的人数占整个建筑安装施工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要大幅度地降低施工现场的触电事故,首先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电气设备的接地或接零保护。由于仅对间接接触触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保护范围有限,可靠性不高,因此在实施中效果不理想。低压漏电保护器(又称防触电保安器)能在设备漏电或人身触电后自动断开电源.是值得在建筑安装施工现场大力推广应用的一种行…  相似文献   

8.
赵秋生 《安全》2012,33(5):10-13
人体触电的安全阈值目前还没有标准明确给出,然而在制定触电防护的安全标准时又无法回避,因此人体触电的安全阈值是以"潜规则"的形式在应用。本文以现有人体电流效应数据为基础,分析明确了触电危险评估时人体阻抗的标准取值、人体电流安全阈值和人体电压安全阈值,并对其含义进行了解读。此举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现有标准对触电防护措施所提技术要求的含义,从而更科学正确地应用各种触电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们车间的两套生产装置都有大量易燃易爆液体和气体,危险性较大。英国一家企业的同类装置,就因高压区域内的泄漏产生爆炸,使装置变成一片废墟。我们班十几个岗位上的23名工人,由于坚持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连续三年实现事故为零,成为1988年辽化公司的安全生产先进班组。三年来,我们是从三方面抓落实的。 一、加强班组管理,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 在这方面,我们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坚持每周的安全活动日。学习总公司下发的《石油化工安全技术》教材和有关文件,传达近期厂内外的安全信息及车间的要求,并结合本班的实际进行讨论,每月进行…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护检修电气线路或设备的工人安全,很重要一条措施,就是检查电源是否真正被切断了。高低压交流电可用验电器或试电笔检查,而500伏以上的直流电过去没有检查方法,因此曾多次发生电弧烧伤甚至触电死亡的事故。鞍钢供电厂安全科李福钧同志在直流所工作过,体会很深,决心研制一个检查高压直流电的验电器。经过几年的试验,只在原有高压交流验电器上增加一组电阻和接地导线,就改制成功了交直流高低压  相似文献   

11.
韩吉伟 《安全》2012,33(5):48-49
正从笔者近年来工作实践看,只要做好安全用电基本常识的普及宣传教育工作,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施工作业,安全技术人员严格管理把关,把各项安全技术防护措施落实到位,很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预防触电事故的技术措施主要有:  相似文献   

12.
高压不留情     
高压不留情熊钢1997年8月13日上午10时许,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供电局发生了一起高处作业触电事故,致使电工赵某因触电坠落,抢救无效死亡。8月13日上午,南宁供电局配电管理所配电四班按计划要求,对本市一路段的高压送电塔(26#~30#)进行放紧线路...  相似文献   

13.
建筑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的漏电保护器使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漏电保护器是防止直接接触触电、间接接触触电的有效装置,是实现安全用电的保障措施。本文针对建筑施工现场特有的用电要求,分析了施工现场漏电保护器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减少建筑施工现场电气伤亡事故的发生,为正常的施工创造良好的供电条件。  相似文献   

14.
笔者统计分析百例触电事故,从中发现一个普遍的问题,即触电事故多数发生在人们思想麻痹的瞬间,而这一瞬间常与缺乏应有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相关。为了加强防止触电的技术管理措施,笔者就触电事故的特点和防止措施进行分析。 事故发生特点 对百例触电事故发生的特点分析,按其危害程度,可归纳以下七类。 一、检修电气线路、设备,安全措施不落实而触电的占13%、死亡14人,重伤1人、轻伤10人,平均每起伤亡1.92人。主要情况,是在作业中误碰带电高压线,或尚未断电认为断电,或作业未完就送电。如1973年4月9日,广西某氮肥厂进行架线作业,一名组长与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地勘系统在劳动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问题。例如:钻探工作中使用转盘拧卸丝扣,使用有故障的提引器;在输电线路附近工作时违反安全技术要求;坑探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专业从事电力作业的工作人员,由于接触电气设施的机会多,存在疏忽大意心理等,导致触电事故常发。因此,掌握正确的操作要求,就显得十分重要。1.所有绝缘、检验工具,应妥善保管,严禁他用,并应定期检查、校验。2.现场施工用高低压设备及线路,应按施工设计及有关电气安全技术规程安装和架设。3.线路上禁止带负荷接电或断电,并禁止带电操作。4.有人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急救。电气着火,应立即  相似文献   

17.
《江苏劳动保护》2011,(8):41-42
在建筑施工领域,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也就成为一种重大危险源。许多施工现场由于用电设备种类多、工作地点不固定、露天作业、临时性的特点,在供电电路的设置、电气线路的架设、电缆的选配等方面容易存在短期行为,从而引发触电伤亡事故。因此,加强临时用电管理,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用电,是保证施工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工矿企业触电死亡事故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动向:与五、六十年代相比,高压和电工触电事故明显上升。1959年高压触电事故占全部触电事故的5.9%,1979年则上升为 40.6%;电工触电事故1961年占14.3%,1978年则上升为 36.2%。 高压电(1,000伏以上)大多在发电和输配电部门。这些部门都由电工操作专用设备,一般情况下难于接触。发生触电事故的情况,按理说应该比较少。电工都要经过培训,考试发证,要求比较严,因此电工触电事故应当少。为什么近年来一反常态呢?这主要是违章作业、放松了技术教育结下的苦果。下面一些事例,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  相似文献   

19.
在建设施工中,由于忽视了对用电方面的安全管理,结果导致触电、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对施工现场用电的管理至关重要。在建筑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安全用电的规定:1、不得在高、低压电线线路下从事施工作业,在高、低压线路的下方不得搭设作业棚,堆放材料及构件等。2、在建工程(包括脚手架)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缘之间必须保持安全距离。最小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20.
自1879年法国里昂一家剧院发生第一起触电死亡事故以来,人们对电击和安全电流的研究已有百年的历史。虽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人们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检查措施,但也只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因为人们的一时疏忽大意,或客观上电气绝缘性能的降低导致漏电,以及架空线路发生断线等意外情况,仍然会造成触电事故。因此,有必要对触电的方式、防止触电的措施及触电后现场紧急救护有个大体的认识与了解。一、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及影响因素当人体触及带电体时,电流通过人体,使部分或整个身体遭到电的刺激或伤害,引起电伤和电击。电伤是指人体的外部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