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金霞 《防灾博览》2009,(2):86-89
我们究竟来自何方?土生土长还是来自非洲? 人类学界公认:人类最早的雏形出现在非洲。本地说认为,从非洲来的原始人到东亚后,由北京猿人一步步进化成现代中国人。而基因说则认为,北京猿人灭绝了,我们的祖先并不是生活在东亚的北京猿人,而是一直在非洲,从原始人进化成现代人后,第二次走出非洲迂徙到世界各地,取代了当地的原始人。  相似文献   

2.
日本关东大震距今已有90年了,但是那次地震惨烈的教训,尤其是地震引起火灾的教训我们应该深刻地牢记,并应该在防灾避难实践中加以特别地关注.因为,在那场灾难中,关东地区80%的人死于震后的大火,而且这些人又多数是在临时简易的避难场所中被烧死的.无独有偶,50年后的中国海城地震时,也有340多人死于临时避难场所的火灾中(占总死亡人数的1/4).因此,今天当我们为防备地震和其他突发灾害而大量建设避难场所时,或灾后搭建临时避难场所时,一定要把避难场所防火措施作为防止次生灾害的首要任务. 日本关东大地震火灾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发生的8.1级大地震,使整个关东地区共有70余万所房屋被损毁,14.3万人丧生,20多万人负伤,财产损失高达3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白渝 《防灾博览》2002,(6):26-27
自从1981年世界上发现艾滋病以后,全世界就开始了与该病进行顽强的、马拉松式的斗争。20年过去了,除发达国家被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在减少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国家,被艾滋病夺去生命或被感染的人数仍在迅速上升。同时,因艾滋病失去父母、失去家庭的孤儿也正成为联合国讨论次数最多的问题之一。 如今已是数字化时代,让我们也用数字向读者介绍一些有关艾滋病的情况: 1981年世界发现了第一批艾滋病患者。 1981—2002年世界艾滋病患者人数约4990万,死亡2000万。到2020年将有7000万人死于艾滋病。 全球有年轻艾滋病患者1250万,约1/3人不到25岁,其中每  相似文献   

4.
《民防苑》2010,(2)
一场7.3级的地震可以带走多少生命?20万,甚至更多!海地,一个大多数中国人都无法第一时间在世界地图上找到的国家,现在却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惊闻海地发生地震,中国政府和人民在第一时间作出驰援海地的决断:1月13日,中国红十字会向海地先期捐款100万美元;14日凌晨,中国国家救援队抵达海地立即投入救灾;15日,中国政府向海地提供3000万元的人道主义物资援助;16日中午,首批1300万元的援助物资装箱启运……  相似文献   

5.
关于核电站场地断层活动性识别标准,作者提出了6点建议:1. 晚更新世、特别是全新世地层被扰动或错断;2. 断层泥年龄小于10万年;3. 沿断裂带存在明显的线性构造;4. 有破坏性地震(Ms≥5. 0) 沿断层发生;5. 现代微小地震沿断裂带形成“地震线”;6. 在断裂带上发现可靠的古地震遗迹。此外,为了使断层活动性评定做到定量化,作者还提出了断层活动度概念。  相似文献   

6.
李丽 《防灾博览》2009,(1):70-71
第三集 遥远的伊甸园 上一集中我们猜测可能是其他人种带着新技术来到了中国,而他们才是我们真正的祖先?然而这个猜想立即招来反对。如果真的有一种更进步的生命,取代了各个大洲的原住民,那么,今天世界上生存的人群应该都是同一个祖先,他们应该长相相似,可事实是:目前,各大洲的人差异显著,被明确分为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和棕色人种,它们的差别一目了然,这不正是他们在各地独自进化的结果吗?  相似文献   

7.
未曾想,1976年7月28日一场震惊世界的灾难降临在我国冀东大地,瞬间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唐山在睡梦中被夷为平地,24万余人罹难,经济损失高达百亿元(当时值),这是20世纪世界上最为惨重的大劫难。 唐山大震灾距今已过去27年,血的教训怎能忘记?痛定思痛,我们越来越充分的意识到,在我们这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要想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必须努力提高全民族的防震减灾意识,坚持以“预防  相似文献   

8.
《民防苑》2006,(4)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没有健康,哪来的长寿?我国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被国际自然医学第十三次会议确认为世界第五长寿乡。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该县22.6万人口中有100岁以上的老人69人,90岁至99岁的老人296人,80岁至89岁的老人1724人。这些长寿乡人身体健康,仍  相似文献   

9.
当“非典”突然袭来时,同在一个城市生活的人,为什么有的被感染,有的却安然无恙?患了“非典”的人,为什么有的病重不治,有的却化险为夷?人的自身免疫力在这其中起到什么作用?“非典”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瘟疫吗?如何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和对待“非典”?本刊特邀著名免疫学专家、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王凤连教授,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雍爱琳,就这些读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撰文,希望能给您带来祥和、健康。  相似文献   

10.
孤岛自救     
当地震突然来临,一瞬间,天崩地裂,屋到人亡,交通堵塞,通讯中断,而处于震区孤岛的人们,应该怎么办?相关资料显示,1976年的唐山地震发生后,通过自救互救脱险的受灾群众约有48万人,占被压埋者的80%以上。对于震区孤岛中的人们,第一时间内有组织的进行自救和互救是抢时间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