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DNA氧化损伤在太阳光致M13mp2噬菌体突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野生型大肠菌CSH50及mutM缺陷的大肠菌MF67为宿主,观察了太阳光对M13mp~2噬菌体单链DNA lacZα基因区域的致突变性.结果显示,太阳光照射引起噬菌体lacZα基因区域的突变,在mutM缺陷的宿主中更为明显;0.25mol/L的甘露醇可以部分拮抗太阳光的致突变作用.以ESR自旋捕捉法检测了太阳光、长波紫外线(UVA)及中波紫外线(UVB)照射M13mp~2噬菌体样品中的自由基,结果还显示,太阳光和UVA照射可引起羟自由基的产生,而UTB照射则没有明显的自由基信号产生说明太阳光致突变作用与DNA氧化损伤有关,羟自由基在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助动车尾气对哺乳动物的致突变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3种牌号助动车排出尾气中的颗粒提取物,采用小鼠微核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牌号助动车排出的颗粒提取物有导致小鼠微核出现的提高,且有一定的剂量一反应关系,提示助动车排出的颗粒提取物对哺乳类动物染色体有损伤作用。研究中未发现各牌号车型之间 核出现率的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柴油车尾气的致突变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大鼠肝细胞悬液程序外DNA合成试验(UDS),来检测5种柴油机颗粒物的致突变活性,结果显示国产及进口的轻、中、重型柴油机,其排出颗粒提取物均能引起大鼠肝细胞UDS试验的CPM值升高,且有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说明柴油机排出的颗粒提取物存在细胞遗传毒性;各牌号比较发现其颗粒物致突变性的轻型车大于中、重型车,国产车大于同类进口车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毒死蜱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有机磷杀虫杀螨剂.为研究其对生物体的氧化损伤,以昆明小鼠为受试体,毒死蜱按3、6和12 mg·kg-13个剂量水平灌胃染毒小鼠7d,以脑组织匀浆测定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以脑细胞测定DNA-蛋白质交联(DNA-protein Crosslink,DPC)系数.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毒死蜱染毒剂量的升高,ROS和MDA含量及DPC系数逐渐上升,GSH含量逐渐降低,各指标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染毒剂量为6 mg·kg-1时,与对照组相比,DPC有显著差异(p<0.05),MDA有极显著差异(P<0.01);染毒剂量为12 mg·kg-1时,与对照组相比,ROS和DPC有显著差异(p<0.05),GSH和MDA有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较高剂量的毒死蜱可造成小鼠脑组织的氧化损伤和DNA-蛋白质交联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高效氯氰菊酯对生物体的氧化损伤,以昆明小鼠为受试体,高效氯氰菊酯按10、和40mg·kg20-13个剂量水平,灌胃染毒小鼠7d,并以肝匀浆测定活性氧自由基(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以肝细胞测定DNA-蛋白质交联(DPC)系数.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高效氯氰菊酯染毒剂量的升高,ROS和MDA含量及DPC系数逐渐上升,GSH含量逐渐降低,各指标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染毒剂量≥20mg·kg-1时,处理组的ROS含量和DPC系数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染毒剂量≥40mg·kg-1时,GSH和MDA含量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DPC系数有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较高剂量的高效氯氰菊酯可造成小鼠肝脏的氧化损伤和DNA-蛋白质交联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6.
黄河重金属污染物对鱼类的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河鱼类为实验材料,以Cu,Pb,Zn,Cr,Cd,Hg,As为受试物,以微核率为指标(%),对黄河中下游潼关、三门峡、花园口、洛口、利津5个河段水质进行了致突变性实验与评价,同时将鱼类微核率与鱼体残留重金属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中下游5个河段鱼类微核率为0.03%~1.0%,最高河段为洛口,微核率达0.5%~0.7%;As,Pb,Cr,Cd可诱发鱼类红细胞微核,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Hg,Cr,Pb鱼体残留量与微核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89,0.84,0.74。   相似文献   

7.
发光细菌暗变种T9171对化合物的致突变效应灵敏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明亮发光杆菌T3小种(PhotobacteriumphosphoreumT3sp.)的暗变种T9171菌株对36种不同的有机化合物的致突变效应,与Ames试验比较,结果显示,T9171对其中30种化合物具有阳性效应,阳性检出率为83%,高于Ames试验的阳性检出率(64%),两法检测的吻合率达69%.以两法检测结果一致阳性的受试物最低剂量建立相关方程,其方程式为:CT9171=132959+00364CAmes,相关系数r=0623(n=20),经检验两法的相关性达到001的显著水平.试验进一步确证利用发光细菌暗变种T9171检测化合物的致突变性,其灵敏度高于Ames试验.  相似文献   

8.
不同组合净水工艺对水中致突变物的去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5种组合净水工艺的出水及原水进行Ames试验,结果显示,生物陶粒能部分去除水中直接致突变有机物,降低原水的MR比值,TA98菌株MR比值在剂量为1L/皿水样及0.5L/皿水样时,分别比原水减少了40.2%及41.9%。  相似文献   

9.
李冬  程文  秦璐  任杰辉  郑兴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3):1398-1404
为探究二氯乙腈(DCAN)对大肠杆菌(E.coli)基因表达的影响及相应的毒性作用,采用自组织映射(SOM)聚类及剂量效应关系分析方法考察了E.coli在不同剂量DCAN暴露120min过程中其基因表达状况.结果表明:随时间及浓度改变E.coli基因表达具有动态性;在DCAN浓度为1.429×10-3mg/L时,多个参...  相似文献   

10.
不同浓度甲醛致大鼠肝细胞DNA氧化损伤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武阳  常青  杨旭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11):2415-2419
为了探讨外源性化合物暴露致内脏细胞DNA氧化损伤程度的定量检测方法,尝试以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 8-OHdG)为分子生物标志物,以甲醛为模式外源性化合物,以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为参考指标,应用大鼠肝细胞悬液进行体外染毒实验研究.同时,实验设置甲醛染毒的终浓度分别为0、5、15、45μmol· L-1,在大鼠肝细胞悬液染毒1h后,分别测量了肝细胞悬液中的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甲醛浓度升高,大鼠肝细胞中8-OHdG和MDA含量均呈升高趋势(F=59.55,p<0.01;F=75.82,p<0.01),高浓度组(45μmol·L-1)8-OHdG和MDA含量与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中浓度组(15μmol·L-1)的这种差别也具有显著性(p<0.05, p<0.01),低浓度组(5μmol·L-1)的这种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因此,8-OHdG不但可以用于血液和尿液样品的检测,而且采用本项研究摸索出的前处理方法可以很好地定量测定内脏细胞DNA氧化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节球藻毒素的紫外光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节球藻毒素(NOD)光解处理的最佳光源及反应条件,利用自制光反应装置研究了NOD在暗反应、可见光、暗反应+TiO_2、可见光+TiO_2及单独紫外光(UVA、UVB、UVC)处理下的去除效果,继而选择UVC作为最佳光源进行后续实验,探讨NOD初始浓度、温度、p H和光强对NOD去除效果的影响及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暗反应、可见光、可见光+TiO_2的组合、UVA和UVB均对NOD无显著去除作用,最高去除率约为20%;UVC处理可以快速去除水中NOD,其去除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UVC处理时,pH对NOD的去除无显著影响;温度升高,NOD去除率缓慢增大,但组间差异并不显著;初始浓度越大,NOD去除率越低;光强增大,NOD去除率快速升高,但到达一定临界值后保持稳定状态.3种因素对UVC去除NOD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分别为:光强时间温度.光强318μW·cm~(-2)、p H=7、温度30℃、反应时间4 h为最佳处理条件,此时NOD去除率最高,初始浓度为0.1μg·m L~(-1)的NOD几乎被完全去除,残留浓度低于WHO及我国规定的藻毒素含量限值.研究表明,UVC光解NOD安全高效,是一种非常理想的NOD去除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三江平原稻田CO2通量及其环境响应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涡度相关技术,于2004年生长季对三江平原稻田CO2通量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CO2通量日变化特征明显;月平均的CO2通量日变化幅度很大,6~9月,夜间最大净排放通量分别为0.23,0.23,0.18,0.12mg/(m2·s);白天最大净吸收通量分别为-0.14,-0.68,-0.66,-0.22mg/(m2·s).白天CO2通量的变化与光合有效辐射明显相关,并且逐月变化.利用摩擦速度(U)的阈值进行筛选,夜间通量与温度之间无明显相关,同期观测的静态箱法结果表明,夜间通量与空气和土壤温度相关,整个生长季,生态系统从大气中吸收的C为5.30t/hm2.  相似文献   

13.
The photodegradation of persistent and bioaccumulative perftuorooctanoic acid (PFOA) in water by 185 nm vacuum ultraviolet (VUV) light was examined to develop an effective technology to deal with PFOA pollution. PFOA degraded very slowly under irradiation of 254 nm UV light. However, 61.7% of initial PFOA was degraded by 185 nm VUV light within 2 h, and defluorination ratio reached 17.1%. Pseudo first-order-kinetics well simulated its degradation and defluorination. Besides, fluoride ion formed in water, 4 shorter-chain perfluorinated carboxylic acids (PFCAs), that is, perfluoroheptanoic acid, perfluorohexanoic acid, perfluoropentanoic acid, and perfluorobutanoic acid. These were identified as intermediates by LC-MS measurement. These PFCAs consecutively formed and further degraded with irradiation time. According to the mass balance calculation, no other byproducts were formed. It was proposed that PFCAs initially are decarboxylated by 185 nm light, and the radical thus formed reacts with water to form shorter-chain PFCA with one less CF2 unit.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条件下,将健康性成熟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暴露于0.005、0.01、0.05、0.1、0.5和1.0 mg·L-1浓度的镉溶液中30 d,采用慧星实验检测其精巢细胞DNA损伤,并测定精巢组织中活性氧自由基(ROS)的水平和脂质过氧化主要终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探讨镉暴露对黑斑蛙精巢组...  相似文献   

15.
UV系统净化贝类中大肠杆菌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人工方法使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体内积累埃希氏大肠菌(Escherichia coli)达到5个对数值后,放入小型紫外线(UV)循环净化系统中,通过正交试验来研究各种环境因子对贝类自身净化能力的影响。经56h净化处理后,贝肉中的E.coli减小约3个对数值。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菲律宾蛤仔净化效果的因子依次为水交换率、贝水比和温度,其最佳的净化条件为:换水率3次/h、贝水比为1:4、温度15℃。证明紫外线系统用于净化菲律宾蛤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应用液相色谱结合电化学检测技术,研究了标准石英粉尘和青石棉体外诱导DNA分子氧化损伤产生加合物8-羟基脱氧鸟苷的形成与机制。结果表明,石英粉尘和青石棉均可致DNA分子氧化损伤并形成8-羧基脱氧鸟苷,但青石棉作用强于石英粉尘;石英粉尘的青石棉对H2O2氧化DNA的催化能力有较大差异。标准石英粉尘和青石棉,具有直接的遗传毒性;两者诱导DNA分子形成强致突变的8-羧基鸟苷可能是其潜在致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