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民防苑》2005,(6)
强烈的地震往往会造成大量房屋倒塌,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唐山大地震时,唐山市区约80%的人员被埋压在废墟里;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发生5.9级地震,房屋大量倒塌,2万余人被埋在废墟里。由于当地立即开展自救活动迅速,结果上述被埋压人员90%以上都在两个小时内获救,经过及时治疗生存率达99.2%。由此可见,在地震时被埋压在废墟里后,如何进行自救,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1.如果震后被埋压在废墟中,你一定要沉住气,树立生存的信心。要相信一  相似文献   

2.
<正>地震灾害具有破坏性强的特点,一旦发生则可能会对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在地震救援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那些坚强的伤员,在废墟下被埋压坚持了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仍能保持意识清醒。但也有一部分伤员,从废墟埋压下获救后数小时内,却遗憾地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相似文献   

3.
作品通过阿辉这一人物形象,讲述了强烈地震发生时,楼房被摧毁,人被埋压幸存于"三角区"的真实体验。同时还再现了阿辉小时候一次有惊无险的小地震给人们带来的惊慌。通过一个生命不断经历和成长的过程,表达了人类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城市安全、建筑安全、青少年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对于生命安全、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智能手机的WiFi无线定位技术的研究,设计了一种地震灾害中面向生命探测的无线定位系统。通过对被压埋手机的定位,间接探测被压埋人员的位置。首先阐述了对实际废墟信道下无线WiFi2.4G信号的测量,得到在废墟复杂环境下的路径损耗。其次从定位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方面介绍了WiFi定位系统的结构及各模块实现,介绍了客户端数据采集、存储、滤波、转发的具体实现,服务器端数据接收、定位算法的实现及位置坐标的显示。该系统为地震等灾害救援中的人员定位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使得对大面积灾害被压埋人员准确而快速定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自救方法     
<正>①树立信心:如果地震时不幸被埋压,一定要树立生存信心,沉着冷静。②改善环境:如果可能,要首先挪开头部周围的杂物,保持呼吸畅通,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  相似文献   

6.
针对震后快速反应与应急救援辅助决策的需要,在分析研究地震压埋人员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倒塌率和在室率的压埋率预估模型.以在室率为先验概率,提出了在室率区划的概念,并对全国绝大多数地方进行了在室率区划,为快速预测地震压埋人员提供了先决条件.最后,以汶川地震灾区部分中小学为例,用压埋率模型进行估计,说明在室率在压埋率中的作用和关系,证实了在室率的先验性.  相似文献   

7.
黄辉  杨佳祺  吴翰  未珂 《灾害学》2016,(4):171-175
地震灾害严重威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震后救援药品动态需求研究对提高救援效率,挽救人民生命至关重要。建筑物倒塌压埋是造成震后人员受伤的主要原因,因此从震后建筑物倒塌救援过程入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震后建筑物倒塌救援因果关系模型与震后建筑物倒塌救援流量存量图,主要考虑了建筑物倒塌压埋、地震救援投入、医疗投入等因素对伤员人数的影响。运用Vensim软件对流图进行编程仿真,得出伤员随时间的数量变化,根据救援药品日剂量得到各救援药品的需求量,从而辅助震后救援药品的动态需求决策。  相似文献   

8.
2003年11月18日,一个漆黑的深夜。沈阳道义开发区建筑工地正在建筑中的大楼突然坍塌,14名民工被埋压,现场上形成了二米多高的废墟。在抢救民工的紧急时刻,一支特殊的搜救犬队出现在事故现场,当即找到了埋压在废墟下的民工。这支搜救犬队前身就是沈阳市消防支队,现由一名队长带领15名训导员,训养了33只搜救犬,是一支有特色的搜救犬队。  相似文献   

9.
《防灾博览》2013,(6):30-35
专业地震救援队伍是怎样开展地震紧急救援的? 专业地震救援队伍是为了应对地震灾害或其他突发性事件.实施紧急搜索与营救被压、被埋、被困人员而组建的专业化队伍。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针对地震后压埋人员设备的定位方法主要是基于信号接收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其过程主要可以分为测距和定位两个阶段。测距阶段由于实际复杂压埋环境的限制没有匹配的无线信道模型可以直接应用。为了实现复杂震后环境压埋人员的快速搜救,通过模拟三种典型建筑物倒塌压埋空间,对获得的大量数据利用近高斯-小波分析方法实现信号的平滑输出,建立不同场景下的最优无线信道模型,将波动的参数细化到小区间,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的三维加权质心定位算法得到压埋人员三维位置的最优估计。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5 m×5 m范围内解算的压埋手机最大定位误差为0.3 m,平均误差为0.23 m。10 m×10 m范围内最大定位误差为0.51 m,平均误差为0.31 m。  相似文献   

11.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科学、有效地评估地震压埋人员压埋情况,是有序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人员在室率作为压埋率评估模型的主要参数之一,目前主要以作息时间区为基础以省或市为基础单元进行计算,这难以体现基础单元之下的不同市或县人员在室率之间的差异性。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人类动力学相关原理,运用极大似然法估算人员在室率,进而形成基于人类动力学的地震压埋人员压埋率预估模型。最后以汶川8.0级地震部分受灾学校为例,进行压埋率实际评估和模型误差分析。研究表明:提出的微观在室率能更准确地反映人员在室情况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在实际评估中模型精度达到±0.13,表明模型能达到较好的预估效果,能为震后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子平  苏幼坡 《灾害学》1998,13(2):75-79
唐山大地震对人的伤害是立体的,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房屋建筑的倒塌.唐山市区被废墟埋压者中有约84%的人活了下来.唐山地震中人员伤亡情况的分析,对如何减少地震伤亡以及有效开展救灾活动,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3.
正曾无数次听见一串串眼泪掉进碗里的声音——"滴答"。尽管声音是那么轻,但我却听得十分清楚,似乎在警示我们:生命来之不易。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它由父母赐予,来之不易,并且不可逆转。任何人都应当学会珍爱生命,保护自我,而不是轻视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要知道,小到一草一木,大到整个人类,都有其活着的权利与价值。所以,爱护生命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享受人生中的苦乐年华;反之,如果视生命如粪土,是对自己和他人不负责任的表现。珍爱生命,学校进行了民防演练,对此,我们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震灾害频发,快速确定压埋人员的准确位置成为震后救援工作的一大难点。文中提出的基于WiFi-蓝牙混合定位技术的震后压埋人员手机定位方法,通过在模拟的震后压埋环境周边分别部署WiFi探针和蓝牙网关,采集压埋人员携带的智能设备发射的信号接收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 RSSI)数据,利用高斯-卡尔曼混合滤波对RSSI数据进行预处理,建立基于震后压埋环境的无线信号距离损耗模型,采用改进的加权质心定位算法解算压埋智能设备的坐标,通过评估WiFi和蓝牙定位结果可信度确定最终的定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单一的WiFi定位技术和蓝牙定位技术的平均定位精度分别为0.917、0.867 m,而WiFi-蓝牙混合定位技术的定位精度为0.541 m,相对于单一的WiFi和蓝牙定位技术,定位精度分别提高了41%和37.6%。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自救,热爱生命;我们互救,珍惜生命。提起疏散演练,有很多人纯粹只把这当作是玩,并且玩得不亦乐乎。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但我知道,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一定会后悔的。除此之外,我还有些讨厌他们,对自己生命如此轻视的人,他们还将重视什么呢?没有了生命,他们又能重视什么?  相似文献   

16.
《民防苑》2003,(1)
人类总希望延长自己的寿命甚至达到永生,如果你也这么想,不妨随日本记者走访一下神秘的美国“生命延续基金会”“第五星”生命延续基金会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它是美国最大的人体冷冻机构,它们希望通过超低温来保护死者,使之在科技发达的将来得以再生。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首先参观了被他们称为“病房”的人体保存室。推开门,一股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暗淡的灯光下是一排排银白色  相似文献   

17.
忍着不死     
1988年亚美尼亚列宁纳坎市大地震时,一对被埋在瓦砾堆下长达8天之久的母女,奇迹般地被救出了。那年仅3岁的幼女,之所以能熬过既无食物,又无饮水,阴湿寒冷的8个日夜,是因为她在母亲的怀抱中,而且——是母亲刺破手指,让孩子吸吮自己的血来获取养分,以维持生命不息。 读到这段新闻,我的眼眶潮湿了!一对母女紧抱的画面,在我脑海浮现,那闭着跟、孱弱的、不断吸吮着母亲沁着鲜血手指的孩子,和以她全部的生命盼望、温暖、护卫幼女的伟大的母亲。 这使我想起多年前读到的一则报道。考古学家在火山岩浆掩埋的庞贝古城考察时,找到那似乎中空的岩层,凿出  相似文献   

18.
李良勇 《民防苑》2009,(5):10-13
“5.12”四川8级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夺去了无数生命、摧毁了无数家园,令世界震惊、举国同悲。但我们的国家没有被震倒,人民没有被压垮,党中央、国务院号召下的全民抗震救灾行动,惊天地、泣鬼神,生动体现了新时期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观念、非凡的执政能力和空前的民族团结精神。根据市政府指令,  相似文献   

19.
他们因地震而结缘,因地震而敲击出爱的火花,后来结了婚。那一年的大地震,顷刻之间房倒屋塌,许多人都被埋在废墟之下。他当时只有22岁,他还不想死。然而面对压在头顶上的层层楼板,黑暗无情地包围着他,他哭了。  相似文献   

20.
高新技术在防震减灾事业中的作用与地位.在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7.4级地震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充分显示出威力和作用.使我们在抢险救灾时面对被埋压人员的用境和无奈时看到了希望.得到解脱。从中醒悟到,科学技术是防震减灾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减灾事业发展的推动力。在防灾上.科技含量越高.伤亡人数就会越少;在救灾上,高科技手段越多.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的人就越多。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也发挥突出的作用.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赢得了时间.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