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药对藻类的生态毒理学研究:II.毒性机理及其富集和降解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随着对农药污染认识的深入,农药对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藻类毒性以及毒性机制的研究不断增多,农药对藻类的毒性在于破坏藻类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改变呼吸作用以及固氮作用,影响藻类的生理进程并改变其生化组分,开展农药对藻类毒性机理的研究,揭示农药结合一活性关系,对农药的研制和应用,评价农药的生态风险,减少农药对藻类的毒害是重要的,在自然环境中还发现藻能富集和降解农药,因此,对于这些藻来  相似文献   

2.
农药是用来防治病虫草害的,但其中准确击中防治对象的约占1%,大部分作为化学污染物扩散到非防治目标的农业生态系统或周围的生态系统中,造成了全球性的污染,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重视。自1960年美国卡森“寂静的春天”一书问世为标志,环境学家首先开始重视农药对生物的毒性作用,并提出了农药慢性毒性数据的要求。70年代以后,除要求农药低残留,低毒性外,还要求提供一套慢性毒性数据以证明对非靶生物以及对整个自然环境的生  相似文献   

3.
能接受必要的控制,并可设置重复的实验塘及原位生物是开展农药水生生态毒理学研究的理想选择,通过对该系统的研究,农药生产者可彰地药剂毒性的缓冲能力,污染管理者可获得农药对水生生态系统不良影响的信息。本文根据现有资料从池塘设计和建造、规格、生物构成,测定参数和结果分析等方面有对该测试系统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4.
11种有机磷农药对海洋微藻致毒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研究不同盐度条件下11种有机磷农药对扁藻的相对增长率和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得到了S=30和S=20时的半数有效浓度,并比较其大小。盐度作为环境因子,影响到有机磷农药的毒性。研究发现,遥有机磷农药在低浓度时出现一定限度的促生长作用;容易进攻细胞膜的有机磷农药对扁藻的致毒性相对较强;此外,有机磷农药的毒性大小与其结构密切相关含有苯环结构的有机磷农药毒性大小不含有苯 有机磷农药的毒性。  相似文献   

5.
氰戊菊酯和锐劲特对原生动物群落的联合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氰戊菊酯和锐劲特两种农药被广泛用于茶树、果树、水稻、蔬菜等的病虫害防治,它们同时出现在同一环境中的机会非常多,但有关两种农药对生态系统的复合毒性效应却未见有研究报道.与单种生物毒性试验相比,群落级生物毒性试验对毒物胁迫的反映更具环境真实性.以PFU在天然淡水中采集到的原生动物群落为靶生物,研究了氰戊菊酯和锐劲特2种农药对淡水原生动物群落的毒性效应,对于水生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特殊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2种农药单独存在时对原生动物群落的48h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5 93mg·L-1和35 83mg·L-1;2种物质以等毒性比(单一LC50的比值)混和,进行联合毒性试验研究,用Marking相加指数法进行评价,其AI值为0 9,表现为协同作用.氰戊菊酯和锐劲特进入水环境后,将使水环境中原生动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发生变化,原生动物种类数减少,群落结构变得简单.在所有种类中,纤毛虫受损最大,水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药污染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有毒化学品污染是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化学农药又是有毒化学品中使用量最大、施用面最广、毒性最高的一类化合物。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也是生产和消费农药的大国。长期大量施用农药,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严重危害,使生物种群退化,多种生物种群濒临灭绝,因农药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逐年增加,每年还引发数万起人员中毒伤亡事件。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农药中毒的人数占世界同类事故中毒人数的50%。 由于农药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已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温家宝副总理最近指出:“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不仅加剧环境污染,而且…  相似文献   

7.
以黑土为环境介质,通过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了东北黑土区普遍存在的2种农用化学品甲胺磷和乙草胺与重金属Cu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的单一与复合毒性效应.单一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者对蚯蚓均有毒性,顺序为甲胺磷>乙草胺>Cu.复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2种有机农药与重金属Cu复合毒性效应十分复杂,与不同的浓度组合及染毒历时有关,一般随时间的延长,毒性加剧.2种有机农药通过不同途径毒害蚯蚓,复合毒性效应表现为协同作用.可见,3者对土壤生态系统环境安全性和土壤健康质量存在潜在危害,同时这几种污染物的共存进一步加大了潜在危害性,且复合毒性效应与各组浓度组合及污染暴露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从试验周期、剂量和控制水平三方面探讨了农药生态毒性试验的设计思路以及试验结果与安全性评价的衔接.按照试验持续的时间,农药生态毒性试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二种类型.由于实际当中农药的急性和慢性毒害往往同时存在,相应地,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亦需要同时进行.农药生态毒性试验在选择剂量时可以考虑,也可以不考虑田间污染水平.两种设计的评价方法也不相同.室内试验、半田间试验和田间试验构成农药生态毒性试验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溴氰菊酯农药对鱼塘浮游动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稻田-鱼塘模拟生态系统。对稻田施用溴氰菊酯农药后,将含有农药的稻田水排入鱼塘,研究鱼塘中浮游动物受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大多数浮游动物对溴氰菊酯敏感,在该系统中测定的枝角类、桡足类、轮虫和原生动物的EC50-24h值分别为0.18、0.30、2.00及0.66μg/L。含农药的稻田水排入鱼塘后,多数浮游动物现存量显著减少,24h后逐渐恢复,2周后可以恢复至正常水平。未对浮游动物造成持久的、不可逆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机磷化合物的非胆碱能毒性作用,一直是农药毒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丙溴磷是国内新开发的有机磷农药,除了人所共知的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之外,其它毒性资料甚少。作者研究了丙溴磷对人红细胞SOD活性及红细胞膜脂流动性的影响,为深入探讨有机磷化合物的非胆...  相似文献   

11.
农药的日益增多和广泛应用,给农业带来收益,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该文阐述了对农药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农药的风险评价的基本流程,分析了农药的生态毒性影响.评价流程分6部分农药理化性质分析;农药迁移转化能力分析;农药生态毒性分析;农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农药风险特征分析等.而生态学原理是评价的基础,生态毒性是实施评价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十种有机磷农药对扁藻的毒性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报告了十种有机磷农药对扁藻生长的半数抑制浓度EC50值,依其毒性大小分:辛硫磷为剧毒;甲基异柳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为高毒;敌敌畏、氯化乐果、甲胺磷(江苏)、果保灵、甲胺磷(山东)为中等毒性;久效磷、杀灭毙为低毒,并初步探讨了有机磷农药结构和对微藻毒性大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微板藻毒性试验测定5个有机磷农药与4个三嗪类农药的单个及联合毒性.根据半数效应浓度(EC50),对斜生栅藻96h生长抑制的毒性大小顺序为:西草净>阿特拉津>扑灭通>苯嗪草酮>草甘膦>敌敌畏>磷胺>乙酰甲胺磷>甲胺磷.这表明直接干扰光合作用电子传输的三嗪除草剂的藻毒性明显大于有机磷农药.以通用浓度加和作为参考模型,三嗪类农药按EC50和EC10(10%效应浓度)浓度比的混合物对斜生栅藻呈现加和毒性.有机磷农药按EC50和EC10浓度比的混合物在低浓度呈现加和毒性,在高浓度呈现协同毒性.有机磷与三嗪类农药按EC50和EC10浓度比的混合物在低浓度为加和毒性,在高浓度为协同毒性.  相似文献   

14.
有机磷农药和重金属对海洋微藻的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三角褐指藻、盐藻和青岛大扁藻为实验材料,采用联合指数相加法,研究了有机磷农药和重金属对这三种海洋微藻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铜对这三种微藻毒性顺序为: 青岛大扁藻> 三角褐指藻> 盐藻。丙溴磷农药对三种微藻毒性顺序为: 三角褐指藻> 青岛大扁藻> 盐藻。盐藻对两种污染物均表现出较强耐受性。联合毒性实验结果显示: 对于三角褐指藻、盐藻和青岛大扁藻,丙溴磷- 铜联合毒性在毒性比1∶1 情况下,72 h A I分别为- 0462 、- 0557 和- 0702 ,均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学品的日益增多和广泛使用,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工业化学品的风险评价问题,对环境管理至为重要,国家环保局及国内的工业企业正在讨论有关化学品毒性的控制问题。该文讨论了化学品风险评价的常用术语及基本程序,对生态毒性在评价中的地位特别予以强调,并提出了与其相关的评价程序,即理化参数分析;毒性扫描;亚急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或微生态系统试验。  相似文献   

16.
污染物的毒性大小决定其在环境中的安全浓度,大力开展各类污染物对藻类毒性的研究,了解各种污染物在生态系统的迁移、转化及整体生态效应以及其生态风险评价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在有机污染物对单种藻类和藻类群落的毒性效应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水质基准两栖类受试生物筛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两栖动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群落,是水生生物基准的重要保护对象. 参照美国水生生物基准技术指南,搜集、筛选了12种本土代表性两栖动物的生物毒性数据,通过毒性数据分析,筛选出对两栖动物毒性最大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农药、重金属和杀虫剂三大类,以及4属基准研究受试生物. 在4属(5种)受试生物中,黑眶蟾蜍对硝酸银的累积概率为15%,六趾蛙对马拉硫磷的累积概率为1%,牛蛙对五氯酚的累积概率为8%,棘胸蛙对丙溴磷的累积概率为27%,虎纹蛙对硫丹的累积概率为29%. 结果表明:蛙属(六趾蛙)对农药、蛙属(牛蛙)对杀虫剂、蟾蜍属(黑框蟾蜍)对重金属均为敏感物种,虎纹蛙属(虎纹蛙)对农药、棘蛙属(棘胸蛙)对杀虫剂均为较敏感物种. 这4属(5种)两栖动物可以作为相关污染物的水质基准研究的受试物种.   相似文献   

18.
稻田使用溴氰菊酯农药对水生生物的安全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在稻田-鱼塘生态系统中,模拟稻田使用溴氰菊酯后遇大雨,田水中残留农药流入鱼塘,对塘内水生生物的危害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鱼、贝类未发现死亡现象;残留、毒性测定结果与危害性实测结果相符。排水口附近供试虾类大量死亡。排水口较远处,虾类的危害影响较轻。虾类对溴氰菊酯有明显的回避性,自然水域中虾类的危害程度比关在网箱内的要小。鱼塘中浮游动物受害十分严重,但2周后即可恢复正常。使用溴氰菊酯农药对稻田养鱼无危害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农药使用的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农药使用危险性的单项因素及综合评价方法。其中必评因素包括,农药用量,急性和慢性毒性,三致作用,农药在作物和土壤中的半衰期,鱼毒,蜂毒以及对眼肤的刺激作用;附加参数包括,农药挥发性,代谢增毒作用,生物浓缩系数和除草剂对后茬作物的毒性。评价注重农药用量和急性毒性,在对205种农药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用量最大的5种杀虫剂属危险级。  相似文献   

20.
蔡华  陈明伯 《环境科技》1995,8(4):39-40
针对地面水中部分农药含理缺乏标准依据的具体状况,笔者采取了根据农药毒性大小进行分级控制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说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