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污水污泥堆肥控制因素和腐熟度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堆肥化处理是城市污水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一种较为理想的处理方法,通过有效控制通风量、初始含水率、温度、C/N比、pH值和辅料的选择等影响因素,可以最终解决污泥的处置和利用问题,因此合理调整控制因素是污泥堆肥化处理的关键。国内外的腐熟度评价指标和方法很多,但目前仍未形成一种公认的腐熟度指标,国内以李承强等的堆肥腐熟度指标应用最为普遍,它把堆肥腐熟度指标划分为物理学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学指标,腐熟度评价方法的正确选择和评价指标的合理确定将为污泥堆肥产品的农田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以寿光市蔬菜垃圾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高温好氧的堆肥技术进行研究,归纳了蔬菜垃圾堆肥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并从物理学、化学、生物活性以及植物毒性指标等方面,对堆肥的稳定度及腐熟度评价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3.
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的腐熟度参数及指标   总被引:91,自引:2,他引:89  
腐熟度参数及其指标是评价堆肥过程及堆肥产品质量的重要尺度,本文综述了关于腐熟度的表观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波谱分析法及植物生长分析法等4类评价方法和各种腐熟度参数及指标。  相似文献   

4.
以唐山西郊污水处理厂污泥堆肥工程为例,讲述了SACT-B污泥快速堆肥工艺的特点以及在冬季运行的效果:整个工艺过程依靠污泥处理专用设备(主要包括链条式翻堆机、固体曝气系统等非标设备)和采用定时定量曝气的方式来运行,并对污泥堆肥的效果进行评判,评判方法参考腐熟度评价系统指标中的物理性质(含水率、温度、颜色、气味等)、化学指标(挥发性固体、C/N比等)及生物指标(种子发芽率),最终评判结果证明冬季SACT-B工艺处理污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不同填充料污泥好氧堆肥的性质变化及腐熟度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对脱水污泥与4种填充料进行了好氧堆肥试验,温度、含水率、有机质、pH和电导率等参数的监测表明堆肥过程能顺利进行.通过研究化学指标水溶性有机碳、NO-3-N、NH+4-N及生物学指标Cress发芽指数CI(Germina-tion Index)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发现NH+4-N是影响生物学参数Cress发芽结果的重要因素,其含量变化与GI间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本文提出NH+4-N作为本堆肥工艺的腐熟度评价指标,腐熟堆肥的NH+4-N含量范围为0.5~1.4mg/g,其变化与初始堆料有关.  相似文献   

6.
纤维素酶促进绿化废弃物堆肥腐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新型添加剂对绿化废弃物堆肥腐熟的促进效果,设计添加纤维素酶结合生物菌剂的绿化废弃物室内模拟低温堆肥试验,将纤维素酶分别以0%、2%、4%的比例与微生物菌剂、尿素和绿化废弃物混配,选取T值、HA/FA、GI、E4/E6共4项评价指标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处理T1~T10的堆肥腐熟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纤维素酶与菌剂的结合有降低堆肥p H和提升EC的作用;添加4%纤维素酶与2%菌剂组合的腐熟效果最优;经纤维素酶与菌剂两因素极差分析表明纤维素酶对试验指标影响效果大于菌剂;添加0.8%尿素与酶、菌剂组合不能有效提高腐熟度,一定程度抑制了发酵进程。综上,纤维素酶与菌剂结合作绿化废弃物堆肥促腐添加剂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好氧堆肥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规律和腐熟度生物学指标研究,以 自然发酵牛粪为研究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菌群落结构在发酵不同阶段、层次上的动态变化与环境因子和腐熟度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堆体上层温度、碳氮比和种子发芽指数指标优于下层;整个堆肥发酵过程中,细菌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门水...  相似文献   

8.
污泥超高温堆肥过程中DOM结构的光谱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明确超高温堆肥新工艺在促进腐殖化进程中的优势,采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等光谱学方法研究了污泥超高温堆肥过程中DOM的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堆体≥80℃的超高温阶段持续5 d(最高温度90℃),50℃以上高温阶段达到22 d,反映了堆肥过程中强烈的微生物代谢活性.E253/E203、SUVA280、S275~295等9个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指标在0~23 d变化显著,指出DOM的芳香化和堆肥腐殖化程度逐渐增强.3D-EEM光谱结合荧光区域体积积分技术(FRI)分析指出,DOM中蛋白类物质在超高温堆肥过程的0~6 d几乎完全被降解;腐殖酸和富里酸类物质在0~23 d大量形成,堆肥在高温阶段达到完全腐熟,这与种子发芽指数(GI)在23 d所指示的腐熟度评价结果(98.5%)一致.基于多种光谱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PⅤ,n/PⅢ,n与其它光谱学均呈现较好的相关性(r≥0.68),可以作为评价超高温堆肥腐熟度的光谱学指标.上述结果证实了超高温堆肥工艺可加快堆肥腐熟进程、缩短堆肥周期至20 d左右,在有机固废资源化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城市垃圾与污水厂污泥的混合堆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对城市垃圾和污水厂污泥混合堆肥的最佳配比,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耗氧速率是较好的腐熟度评价指标,腐熟时其值为0.02%。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发酵的腐熟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堆肥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对包括COD、VM、淀粉、纤维素、碳氮比和温度、水份、耗氧速率等8个堆肥过程控制指标的综合研究,提出:耗氧速率是一个合理可行,易于工程上应用的堆肥腐熟度指标。当堆肥达到腐熟时,其耗氧速率为0.02~0.1△O_2%/min。其值的变化,与堆肥有机物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以外源添加生物质炭的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溶解性有机质(DOM)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其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特征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外源添加生物质炭的处理其堆肥DOM的芳香性和腐殖化程度更高,有利于提高堆肥的腐熟度,且外源添加花生壳炭的处理较添加小麦秸秆炭的处理更有利于堆肥腐熟度的提高.外源添加花生壳炭的处理在堆肥21d后,其堆肥腐熟度可能达到峰值,而外源添加小麦秸秆炭的处理其堆肥腐熟度则随着堆肥时间的进行而增加.对照组和处理组堆肥DOM的FI>0.7,BIX>0.8,表明其来源为自生源,可能与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有关.因此,通过对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DOM的光谱特征分析,能较好地评估城市污泥堆肥腐熟度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含生物质炭城市污泥堆肥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光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外源添加生物质炭的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溶解性有机质(DOM)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其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特征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外源添加生物质炭的处理其堆肥DOM的芳香性和腐殖化程度更高,有利于提高堆肥的腐熟度,且外源添加花生壳炭的处理较添加小麦秸秆炭的处理更有利于堆肥腐熟度的提高.外源添加花生壳炭的处理在堆肥21d后,其堆肥腐熟度可能达到峰值,而外源添加小麦秸秆炭的处理其堆肥腐熟度则随着堆肥时间的进行而增加.对照组和处理组堆肥DOM的FI0.7,BIX0.8,表明其来源为自生源,可能与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有关.因此,通过对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DOM的光谱特征分析,能较好地评估城市污泥堆肥腐熟度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有机生活垃圾不同微生物接种工艺堆肥腐熟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取含水率、发芽指数、C/N、水溶性碳、氨态氮5项为评价指标,运用属性识别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对微生物接种几种不同工艺(T1为两阶段接种,T2为前阶段接种,T3为多阶段接种,CK为不接种)的堆肥腐熟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在堆肥周期内3种评价方法相一致的结果是自然堆肥(CK)归入未腐熟等级、多阶段接种堆肥(T3)归入腐熟等级,表明根据堆肥温度变化情况加入多种外源微生物加速了堆肥过程中的物质转化,更有利于腐殖化的进程,提高了堆肥效率;而T1、T2处理3种评价方法给出了不同的结果.对3种评价方法进行比较显示,灰色关联分析法较模糊综合评价法、属性识别法划分幅度小、更加精准,是堆肥评价的一种较优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耗氧速率判断好氧堆肥腐熟度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用耗氧速率判断堆肥腐熟度的可行性 .试验中堆肥高温阶段持续 6d以上 ,达到国家《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GB795 9 87)》的要求 .堆肥过程中铵态氮含量下降、硝态氮含量上升 ,1 1d后 ,堆肥DOC含量为 0 5 %左右 ,种子相对发芽率达到 80 %以上 ,表明堆肥达到腐熟 .升温阶段前期 ,耗氧速率呈迅速增加的趋势 ;升温阶段后期和高温阶段前期 ,耗氧速率维持相对稳定 ,高温阶段中期、末期耗氧速率开始下降 .相对发芽率验证表明 ,在堆肥高温阶段末期 ,耗氧速率下降到 1 0 0 μL·L-1 ·s-1 以下 ,此指标可以作为堆肥腐熟的标志 .以耗氧速率代替传统的测量堆肥的理化、生物指标来判断堆肥腐熟度不需要采样、分析等复杂手续 ,将以往的需要几天才能获得腐熟状况变为实时、在线监测 ,对堆肥技术的实际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外源酶对秸秆堆肥进程的影响及腐熟度模糊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韩玮  何明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11):3742-3749
为探讨外源酶制剂对秸秆堆肥腐熟进程的影响,通过模拟堆肥试验研究了分别添加纤维素酶、蛋白酶,以及纤维素酶与蛋白酶混合添加情况下堆肥各项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堆肥腐熟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纤维素酶与蛋白酶配合使用对堆肥中纤维素的降解及氮素释放都有较强的促进效果,与对照处理相比,纤维素含量降低了14.9%,C/N降低了18.4%,发芽指数提高了6.0%;单施外源纤维素酶主要是促进了纤维素类物质降解速率,显著提高了发芽指数;单施外源蛋白酶则显著促进了含氮物质的分解,铵态氮及硝态氮含量提高;通过对E4/E6、NH+4-N、NO-3-N、C/N、发芽指数等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得出纤维素酶与蛋白酶的配合使用对于促进堆肥腐熟效果最佳,其次是纤维素酶堆肥和蛋白酶堆肥,常规堆肥腐熟程度最低.可见,纤维素酶与蛋白酶配合使用对堆肥腐熟有更好的促进效果,可以推测外源纤维素酶和蛋白酶对于促进堆肥腐熟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堆肥处理过程中猪粪有机物的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为了解猪粪堆肥过程中各种有机物的变化特征,并为判断猪粪堆肥腐熟度提供参考指标,进行42d的高温好氧堆肥.结果表明,堆体中的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水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在第10d达到最大值,之后呈下降趋势;易分解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在高温开始阶段呈上升趋势;腐殖质含量呈上升趋势.说明堆肥过程中有机物不断向腐殖化方向转化.在研究H/F变化时发现,它与判断堆肥腐熟度常用的化学指标(有机质、DOC)呈一定的相关性,而且与易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也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模糊综合评价法判别堆肥腐熟度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堆肥腐熟程度的评估方法作了研究,首次提出以模糊数学为基础,综合表观指数、碳氮比降解率、平均耗氧速率、微生物量、氨氮变化率等指标的模糊评估法。结果表明,该法全面、简便,有效地量化了堆肥的腐熟度。  相似文献   

18.
不同物料堆肥腐熟度评价指标的变化特性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探讨工厂化好氧堆肥的堆肥周期及腐熟度评价体系,提高工厂堆肥效率,选取上海地区不同来源典型的9种物料,采用工厂化工艺进行堆肥试验,对堆体的温度、含水率、pH、C/N、w(OM)、ρ(NH4+-N)、ρ(NO3--N)、ρ(DOC)、ρ(DOC)/ρ(DON)及GI(种子发芽指数)腐熟度评价指标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堆肥腐熟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T〔(C/N)终点/(C/N)起点)〕与w(OM)、ρ(NH4+-N)、GI、ρ(DOC)/ρ(DON)之间相关性显著,T、ρ(NH4+-N)、GI 3个指标能准确有效地判断堆肥腐熟情况,堆肥结束后T在0.50~0.59之间,ρ(NH4+-N)为301~346 mg/L,GI为81.31%~91.03%. 不同物料堆肥腐熟难易程度不同,通过聚类分析将9种物料分为5类:第1类,厨余、杂草、生活垃圾、园林垃圾;第2类,果蔬、污泥;第3类,秸秆;第4类,鸡粪;第5类,猪粪. 厨余、杂草、生活垃圾、园林垃圾、污泥、秸秆堆肥成分复杂较难腐熟,需要35 d达到腐熟标准;鸡粪及猪粪堆肥结构简单较易腐熟,29 d即可达到腐熟标准. 据此可适当将工厂化堆肥周期缩短为35 d.   相似文献   

19.
静态仓式城市生活垃圾堆肥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静态仓进行高温好氧堆肥法,添加w=1.5%的快速发酵菌剂,缩短发酵时间,在堆体温度顺利上升至55℃,并保持4d以上,堆肥产品的卫生学指标符合国家标准(GB7959 87)。含水率、有机质含量显著减小。有机质的化学结构变化可作为堆肥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粪便与生活垃圾混合堆肥氮转化与腐熟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态仓强制通风进行粪便和生活垃圾混合堆肥,以玉米秸和石灰为调理剂,考察堆肥过程的氮转化与腐熟度。试验结果表明:堆肥中氮的损失量为26%~49%,堆体高温期持续时间长,导致氮的损失增加。添加石灰使堆肥前期的氮损失率增加,但加快了堆肥过程,总氮的损失没有加大。水溶性氨氮含量在堆肥升温期出现峰值5.61mg/gdw,堆肥结束时氨氮含量小于0.34mg/gdw;堆肥中硝态氮主要在降温期和腐熟期形成,达到1.84~4.05mg/gdw。氨氮和硝态氮之比小于0.16和水溶态有机碳与总氮之比小于1.10,较适合作为粪便与垃圾的混合堆肥腐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