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众所周知,矿山生产属高危行业,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于管理上的缺陷,加上物的不安全状态,形成了事故隐患,若人的不安全行为触及事故隐患时,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因而,在人、事、物及环境系统中,人的因素是主要的。矿山安全管理实质上就是人的管理,那么,到底哪些人易引发事故呢?笔者通过在矿山近二十年来的所见所闻。总结认为近80%的事故是由以下几种人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矿山生产属高危行业,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于管理上的缺陷,加上物的不安全状态,形成了事故隐患,若人的不安全行为触及事故隐患时,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非煤地下矿山安全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非煤地下矿山严峻的安全形势,并从人、物、机、环境、管理五个方面分析了事故多发的原因,然后对我国非煤地下矿山主要事故隐患进行了分类介绍,最后提出了我国非煤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煤矿隐患排查易被忽视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行为和危险因素,它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以及管理上的缺陷等。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隐患是客观存在的,它随煤矿生产活动的进行而产生、发展。隐患虽然不是事故,但它可以导致事故,  相似文献   

5.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故隐患,诱发了大大小小的生产安全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安全监管的重点必须由事后查处前移到事前防范,排查和消除事故隐患,而能否消除事故隐患与以下3种能力有很大关系。识别能力事故隐患是指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者管理上的缺陷。它以潜在性、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为主要特点,并以安全状态为假象,因而常常被人们忽视。这就需要我们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充分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对事故隐患进行认真识别。1.依靠监管部门自身的识别能力事故隐患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矿山透水事故致因分析及安全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找出影响矿山透水事故的主要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首先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80起透水事故案例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导致矿山透水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有违章、非法开采、越界开采、防水设施不符合规范要求、水文地质资料不清、破坏防水设施;间接原因主要有思想麻痹、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违反探放水原则、法律意识淡薄、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其次,结合透水事故的发生机理,利用鱼刺图法从人、物、环境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综合统计分析和系统分析,确定影响矿山透水事故的主要因素为管理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应用事故致因理论解剖事故一起电击工亡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理论轨迹交叉论该理论认为,在一个系统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形成过程中,一旦发生时空运动轨迹交叉,就完会成事故。该理论揭示,事故的发生由三方面因素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因素,即空间和时间的调度。环境条件和物的状况不良以及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形成生产中的事故隐患,由于人为原因的触发,就可能形成事故。因此,事故的发生不外乎是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称故障)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失误)两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能量失控的情况下,人、物两大系统各自运动轨迹的交叉点就构成事故的“时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引起工业伤害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
露天矿山的开采安全同地下矿山的开采安全一样,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消除露天矿山开采事故隐患,控制矿山生产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矿山安全的重要课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也可作为险性事故或无伤害事故。  相似文献   

10.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是有规律的、可以认知的.因此,安全生产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因为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和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可以通过安全知识培训教育来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则可以通过人的不断认知和改造,以达到安全状态.因此,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要减少或杜绝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关键是安全生产管理者要有强烈的安全生产意识、丰富的管理经验、过硬的安全技术知识和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相似文献   

11.
王文先 《安防科技》2004,(10):17-19
“安全工作大于天,安全责任重于山”。安全生产对我们矿山来说尤为重要。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行为安全管理模式理论认为“一切事故(事件)都是由于人的行为失误造成的,如能避免人的行为的失误就不会发生任何事故(事件)”。从事故致因理论上讲.造成事故的原因有人、机、物、环境与管理,但从根本上可归类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轨迹交叉论认为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有人的失误和物的缺陷,而两者轨迹交叉时就可能发生事故。从对国内和本企业事故原因分析也说明了这一点。据统计我国因管理不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与违反劳动纪律(即不安全行为)所造成的事故  相似文献   

12.
汪建国 《安全》2019,40(6):16-18
矿山企业生产系统复杂、生产环节多、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生产条件较为恶劣,要求其不断提高自身的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本文首先对矿山生产事故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划分了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类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矿井事故致因模型,对事故情况下人员的行为特点、矿工的行为与井下应急场所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从安全管理和矿山救护队伍建设两个方面提出了控制矿山事故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矿山职业安全培训特点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可靠性.特别是从事矿山、建筑、危险物品生产作业和使用高科技安全技术装备的特种从业人员,更需要具有系统的安全知识和熟练的安全生产技能,以及对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突发事故的预防、处理的能力和经验.讨论了国内外矿山职业安全培训的特点,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对我国职业安全培训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确区分事故隐患、危险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辨识隐患与危险源,从而进行隐患治理与危险源监控,防范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5.
易安民声     
《劳动保护》2014,(9):54-54
<正>"责任+落实=安全"——2014年8月2日7时37分,江苏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发生爆炸,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根据事故调查初步掌握的情况,昆山中荣公司存在若干问题,并且问题和隐患长期未解决,造成粉尘浓度超标,遇到火源,发生爆炸,这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易安网友发帖称,中荣公司的事故隐患可以总结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管理缺陷,归根到底就是企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 当今安全生产工作得到空前重视,特别是矿山企业安全更是企业的生命线,矿山安全工作始终是矿山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地下矿山由于其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固有的危险性大,必须通过加强安全管理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是突出预防为主,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在生产中,引发事故的因素很多,但其主要因素不外乎人、物、环境和管理。大量资料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事故,要比物、环境、管理等问题引起的事故比例高得多。因此,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因素。因此,超前控制员工的不安全行  相似文献   

19.
事故隐患是存在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工作中的缺陷而可能导致人身伤亡或经济损失的潜在危险。事故隐患是事故产生的前置条件,消除事故隐患则是控制和压降事故发生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遵循这一原理,安全管理部门总是把事故隐患的排查、鉴别、整改作为  相似文献   

20.
矿山安全计量与矿山安全的关系,尤其是煤矿安全的关系非常密切。虽然近年来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逐年减少,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扼制。但是,有些矿山逐渐忽视矿山计量器具在矿山安全工作是的重要性,计量器具强检率不高,煤矿事故仍时有发生,矽肺病的隐性增长等并未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从试以通俗的文字,结合最新的安全计量管理动态,谈谈矿山安全计量在矿山安全健康方面的关系,以及矿山安全计量工作的现状,以提高对矿山安全计量的认识和重视,促进矿山安全管理,保障矿工安全与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