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GM(1,1)模型在水质预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本文应用GM(1,1)模型对阿什河入松花江口内断面中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两项指标的浓度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呈上升趋势,氨氮浓度呈下降趋势。对比灰色动态模型群和子模型的预测结果精度,发现对于两极分化的数据,模型群预测结果的关联度低于子模型。本文将为制定阿什河水质改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松花江同江断面高锰酸盐指数通量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松花江同江断面2001-2005年流量和高锰酸盐指数监测数据,选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对高锰酸盐指数通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高锰酸盐指数通量与流量变化趋势大体相同,8月份左右达到峰值.同江断面高锰酸盐指数通量与流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可用同江断面流量及建立的回归方程估计和预测汛期的高锰酸盐指数通量,节省工作量,为同江断面污染物通量估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多元线性回归与灰色联合模型在湖泊水质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湖泊水体中所含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主要化学指标及其相关因素人口、工业产值和污水排放量的数据,采用了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湖泊水质预测的数学模型。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和灰色模型联合的方法进行实际预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F检验认为回归方程的效果比较显著,灰色模型精度检验达到二级,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水质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依据长江流域水质监测资料,选用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因子pH、DO、高锰酸盐指数、NH3-N,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模型对长江流域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影响长江流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是NH3-N和高锰酸盐指数;定量综合评价显示长江流域总体水质为Ⅱ类水,但有恶化为Ⅲ类水的趋势。据此,揭示了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根据监测数据和水质报告,采用灰色模型预测了未来10年长江流域各类水质比例,预测表明,Ⅲ类以上可饮用水的比例在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5.
用灰色模型理论预测珠江口污染趋势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珠江口海域近10a来的COD、NH4-N、NO2N的监测值,把其当作灰色因子,视珠江口海域为灰色环境,应用灰色理论建立GM(1,1)模型,对该人海口的部分污染物进行污染预测。所建模型经残差检验和后验差检验,符合预测规律,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可行性和适应性。并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珠江口海域的污染的原因,从量化上了解其污染的程度,也为以后分析其他海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周建国  张曼 《环境工程》2014,32(4):120-125
为解决区域火电行业NOx排放量的预测问题,在原始灰色模型基础上做出改进,提出了基于指数平滑的改进灰色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广义神经网络相结合,建立了基于改进灰色与广义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模型。以1998—2011年火电行业NOx排放量数据为基础,对提出的组合预测模型与灰色模型和广义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建立的组合模型预测结果更为精准,能够更有效应用于区域火电行业NOx排放量的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期间松花江肇源江段高锰酸盐指数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锰酸盐指数是反应水域污染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对"十一五"期间肇源境内的干流三个断面和支流两个断面的高锰酸盐指数监测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松花江肇源境内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各水期肇源境内松花江干流的两大支流拉林河和嫩江主要污染因子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也呈下降趋势;2010年肇源境内松花江干流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出境段面高于入境断面,支流河口浓度低于松花江干流肇源江段。  相似文献   

8.
准确的降水模拟与预测,对防汛、抗旱及区域水资源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由于降水序列波动较大,传统的灰色模型所得到的降水模拟值和预测值往往趋于平均值,论文从输入数据和模型结构改进两个方面对传统的灰色模型进行改进——采用季节性指数法对降水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引入自记忆函数,构建灰色季节性指数自记忆模型(SS-GM),并将其应用于海河区降水过程的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①该模型较传统灰色模型而言,模拟效果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能够准确模拟年和月尺度的降水过程,各水资源二级区的月尺度Nash-Sutcliffe 系数(NSE)和决定系数(R2)均达到了0.60 以上,大部分区域年降水模拟的NSER2均在0.70 以上,且在较大的时空尺度上,模拟效果更佳;②模型具有一定的月降水量的预测能力,在1~2 月预见期内,各分区降水预测值NSE达到0.50 以上,大部分地区NSE值超过0.60;③模型结构简单、计算方便,能很好地反映降水数据序列的变化趋势,且具有较高的模拟及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
合理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是分析实验室必须重视的问题。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测定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的实例,确立高锰酸盐指数测量的不确定度数学模型。讨论了高锰酸盐指数测定值不确定度的各种因素,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分析和量化,求得其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影响其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是测量熏复性。在高锰酸盐指数值为4.17 mg/L的水样测定中,扩展不确定度为0.08 mg/L。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高锰酸盐指数在处理数据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珠江广州河段水体污染的遥感监测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大量的排放,珠江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尤其有机污染更加严重。各项水质指标均严重超标。本文将运用遥感技术对珠江广州河段水环境质量中的水质污染进行监测应用研究。并建立了水质污染预测遥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遥感资料能有效地监测珠江水质污染状况,在监测水环境质量中遥感技术是一种快速,全面,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连云港市赣榆区唯一的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塔山水库的青口河、旦头河、汪子头河等三条入库河流布设监测点,开展连续12个月的水质状况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研究项目选择氨氮、总氮、总磷、叶绿素、透明度、pH、溶解氧、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悬浮物共10个指标,重点分析氨氮、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4项指标.研究认为调查时期塔山水库水质处于中度及以上富营养化水平,库区主要污染来自入库河水.  相似文献   

13.
珠江三角洲表层沉积物中丁基锡的初步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正己烷和正己烷∶乙酸乙酯(1∶1)序列萃取沉积物中的丁基锡,以气相色谱-原子发射光谱联用仪(GC-AED)对珠江三角洲表层沉积物中的丁基锡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珠江三角洲沉积物中存在较为广泛的丁基锡污染,其中三丁基锡(TBT)的浓度范围约为20~380 ng/g(干样),其区域面源背景在n×10 ng/g(干样,n<10)水平。珠江广州河段、黄埔港水域以及澳门外港表层沉积物中三丁基锡的含量较高,与航运和船舶修造有关。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气流轨迹聚类的大气污染输送影响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基于中尺度气象预报模式(MM5)、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积分(HYSPLIT)轨迹模式模拟和K均值聚类算法,利用气流轨迹聚类判断不同尺度大气输送型对城市空气的质量影响. 采用MM5模式对200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四季代表月(1,4,7,10月)的气象场进行了模拟,将模拟结果输入到HYSPLIT模式中,以计算广州市上空气团每日逐时的12 h后向轨迹;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按轨迹移动方向和速度将各月气流轨迹线聚为有代表性的5类,计算各类输送型出现时段广州市ρ(PM10)和ρ(SO2)的平均值. 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低层大气输送季节性变化明显,按输送特征及其对城市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差异,可将输送型分为局地输送、城市间输送和远距离输送3类. 结合污染源排放清单得出的污染源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大气污染较重时段主要受特殊气象条件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周边城市排放源的影响,本地源排放与周边城市污染物输送的叠加使大气污染加重.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一次大范围灰霾天气下的空气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的监测结果,对2006年10月珠江三角洲一次大范围灰霾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灰霾天气下珠江三角洲的空气污染特征。研究表明:灰霾引起空气质量恶化,细颗粒物在可吸入颗粒物中比重上升,多项污染物发生超标,臭氧是首要污染物。时间分布上,PM2.5和O3日均值浓度出现峰值相比SO2、NO2、PM10滞后数日,各站污染物的逐时变化曲线随着各自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空间分布上,珠三角空气污染的区域性特征比较明显,其中佛山-广州-东莞一带是珠三角的污染核心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潮汐河网的基本特点,提出了运用非恒定流水环境实时数学模型和“影子工程法"对一系列引水方案的环境与经济效益进行定量的预测、分析和比较。该方法对潮汐河网地区水务工程的环境与费用效益分析研究具有普遍的参考意义。文中的算例为广州市市政洪水与污水整治战略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区域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二次有机气溶胶是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组分之一,确定大气中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状况及来源是深入了解大气颗粒物污染发生、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前提.基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的污染源和气象资料,利用耦合了二次有机气溶胶模块的二维空气质量模式对区域尺度上的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状况和来源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具有明显的光化学反应特征,浓度高值出现在14:00左右;源排放较大的广州和东莞的部分地区及其下风向的中山、珠海和江门部分地区SOA浓度较高;几类主要污染源对SOA的贡献率分别为:生物源72.6%,流动源30.7%,点源12%,溶剂、油漆源12%,面源不足5%.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水域沉积物中多氯联苯污染的空间分布、污染程度、污染来源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污染进行了初步的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部分地区多氯联苯污染较严重,东北的松花江、大连湾、河北保定地区、中部的鸭儿湖、南部的珠江流域和台湾地区沉积物中有较高的多氯联苯平均浓度,其余地区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污染水平相对较低.多氯联苯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多为一些港口、工农业发达的区域、发生过泄漏的多氯联苯退役设备封存点和多氯联苯设备非法拆卸的地区,污染特征表现为点源污染的形式.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研究表明,多氯联苯污染的空间分布与当地水文地质地貌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及管理等因素相关.水流交换畅通、水体流量大、沉积物含沙质较多、适当的管理等会减轻多氯联苯污染;人口密集、工业发达、有历史或当前排污、航运繁忙等会导致多氯联苯污染加重.  相似文献   

19.
近年广州市二氧化硫污染特征及污染来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广州市空气自动监测系统 1991— 2 0 0 0年的监测结果 ,结合 1998年气象和污染源数据 ,对近年二氧化硫污染特征和污染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广州市二氧化硫夏季浓度对全年浓度的贡献在逐渐加大 ;在刮东南风时 ,二氧化硫平均浓度最高 ,其次是西南风 ,而且月平均风速越大浓度越高 ,东南方向和西南方向 ,存在着较明显的二氧化硫污染源。结合污染源排放及分布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 ,夏季二氧化硫污染贡献逐渐加大 ,这与广州市东部、东南部居高不下的排放量有关 ,也与广州市东南面珠江口两岸不断新建大型火电厂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