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Cr(Ⅵ)的新型吸附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r(Ⅵ)是严重影响环境的重金属污染因子,为此国家严格规定,污水中的Cr(Ⅵ)含量不超过0.5μg/ml。因此,治理工业废水(尤其是电镀工业废水)中的含Cr(Ⅵ)废水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措施。为了吸附电镀废水中的Cr(Ⅵ),本试验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吸附剂——淀粉渣铁。实验表明:淀粉渣铁对Cr(Ⅵ)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一、材料的制取 1.吸附剂淀粉渣铁的制取 淀粉渣取自广西南方淀粉厂(厂址设在藤县县城),该厂年产木薯淀粉1.5万吨,每年产生大量的淀粉渣。利用该厂产生的淀粉渣经风干研磨后过60目筛,再用FeCl_3饱和溶液浸渍20小时以上,然后自然风干即得吸附剂淀粉渣  相似文献   

2.
我国电镀工厂分散、规模小,因此电镀废水处理形式必须逐步实现专业化和社会化,以使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效地统一起来。无锡市环保局配合电镀废水社会化治理的研究课题,在无锡市选择15家电镀厂(点)用镀镍、镀铬废水流动处理  相似文献   

3.
电镀综合废水处理新技术—高压脉冲电凝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压脉冲电凝系统为当今世界新一代电化学水处理设备,对电镀含铬废水及多种混合废水中的锌、镍、铜、镉、氰化物、磷、油等物有显著的治理效果,是较理想的电镀综合废水治理新工艺,尤其对大、中型电镀行业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非表面活性剂水热法制备了铁酸锰(MnFe2O4)纳米材料吸附剂,研究了吸附时间、溶液pH和温度对MnFe2O4纳米材料吸附模拟含Ni 2+电镀废水和实际含Ni 2+电镀废水中重金属Ni 2+的吸附性能,并探讨了该材料的再生利用性能。结果表明,MnFe2O4纳米材料可有效吸附电镀废水中的Ni 2+,吸附平衡时间为600min。对20mg/L的模拟含Ni 2+电镀废水,投加4.5mg的的MnFe2O4纳米材料进行吸附处理,Ni 2+的吸附去除率高达98%左右;实际工程应用中,应保持电镀废水偏碱性、温度25℃;MnFe2O4纳米材料具有理想的再生利用性能,重复吸附5次后,吸附去除率仍可达82.24%,在实际废水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利用复合生物吸附剂FY01与活性污泥作为吸附材料,探讨了柱式生物曝气法对高浓度含铬电镀废水的生物吸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FY01性能稳定,耐进水pH冲击能力较强.当进水pH=2~5、流速为500 mL/h时,10 g FY01和5 g活性污泥联合处理60.4 mg/L含铬电镀废水2 h后,铬的去除率达78%以上;在4℃冰箱和23~28℃实验室保存50 d的FY01对铬的去除分别在78%~83%和77%~84%之间.柱式生物曝气吸附法对含铬废水的处理效果理想,运行稳定.串联处理2000 mL总Cr、Cu2 和COD浓度分别为60.4、4.51和48.2 mg/L的电镀废水2 h后,去除率分别高达92.1%、99.2%和71.4%.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的电镀废水中的六价铬常采用的是离子交换电解还原等方法来处理.但它们都有局限性,前者设备投资较大,后者对于电镀废水中的六价铬含量稍高时不易使用.这两种方法虽然处理后排放废水中的  相似文献   

7.
对电镀废水进行回用和重金属回收,不仅能节约水资源,还能有效解决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问题。总结了电镀废水的来源与成分构成,并较系统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废水处理技术——物理法、化学法、物化法、生物处理法以及电化学法等的应用现状,最后对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离子交换法处理电镀含铬废水,效果好,可以实现水和铬酸回收利用,不造成二次污染,是电镀行业推广闭路循环,实现零排放的一个较好的处理方法。离子交换法处理电镀车间钝化含铬废水的试验研究,国内正在开展,但不成熟。我们的试验正是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采用改性碳纤维(ACF)阴极电Fenton法处理电镀废水中的有机物,研究pH、Fe2+浓度、电流密度和曝气量对电镀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ACF电Fenton法对电镀废水COD去除效果明显,在最佳反应条件(pH为3.0,Fe2+初始摩尔浓度为2.0mmol/L,电流密度为3.0mA/cm2,曝气量为0.9L/min)下反应90min,COD去除率为90.7%。  相似文献   

10.
电镀废水回用技术的开发成果,首次将纳滤及反渗透技术集成用来处理电镀废水,这一成果已经申请“电镀废水处理零排放的膜分离方法”发明专利。该成果开发创新了新型膜组件等硬件技术和膜工艺设计、优化、管理运行等方面的软件,采用纳滤膜除去废水中的一价盐,并对镍离子预浓缩,再通过二级反渗透进一步浓缩镍,使其浓缩100倍,  相似文献   

11.
运用先进的膜分离技术,可以实现电镀废水的深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基于近年内建成运行的3个工程实例,分析和讨论了膜技术在电镀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结果表明:结合常规废水处理工艺与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电镀废水被处理后水质达到排放标准;电镀综合废水经超滤(UF)净化、反渗透(RO)和纳滤(NF)两段脱盐膜的集成工艺处理后,水质达到回用水标准,RO和NF产水水质电导率分别低于约100和1 000μS/cm,COD分别为约5和10 mg/L;镀镍漂洗废水通过RO膜后,镍的浓缩倍数高达25倍以上,实现镍的回收,RO产水水质达到回用标准。投资与运行费用分析表明:工程运行1年多即可收回RO浓缩镍的设备费用。此3项不同工艺处理电镀废水的工程实例,为进一步开展膜技术治理工业废水提供了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2.
江苏某电镀厂的电镀综合废水在采用DF膜进行预处理时,膜易受到污染。针对这一问题,采用DF膜生产厂家提供的小试装置,研究探索了膜污染的原因及其具体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处理电镀综合废水时,DF膜的污染速率较快,而酸洗对DF膜的恢复性较好,研究还证实电镀综合废水中的无氰沉锌水洗液是造成DF膜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对含有低浓度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水进行处理研究,采用木质素磺酸盐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合成了一种木质素接枝共聚物,应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操作条件,并通过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这种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处理电镀废水,当其用量为90 mg/L,pH值控制在4~7,絮凝时间为2 h,在室温的条件下,可使电镀废水中的Cu2 、Zn2 、Pb2 和Ni2 去除率分别达到93%、90%、96%和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柱生物曝气法吸附处理含铬废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复合生物吸附剂FY01与活性污泥作为吸附材料,探讨了柱式生物曝气法对高浓度含铬电镀废水的生物吸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FY01性能稳定,耐进水pH冲击能力较强。当进水pH=2—5、流速为500mL/h时,10gFY01和5g活性污泥联合处理60.4mg/L含铬电镀废水2h后,铬的去除率达78%以上;在4℃冰箱和23—28℃实验室保存50d的FY01对铬的去除分别在78%~83%和77%-84%之间。柱式生物曝气吸附法对含铬废水的处理效果理想,运行稳定。串联处理2000mL总Cr、Cu^2+和COD浓度分别为60.4、4.51和48.2mg/L的电镀废水2h后,去除率分别高达92.1%、99.2%和71.4%。  相似文献   

15.
全国电镀废水综合防治专题情报协作组第三次学术交流会于12月5日至13日在杭州举行。会议由一机部环保办主持,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环保局和有关专业研究单位,设计单位和工厂的近二百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回顾了两年来电镀废水防治情况,交  相似文献   

16.
对电镀镉工艺流程中出光、钝化及退镉进行了原理分析,得出上述工序必然会导致含镉的铬废水的产生。并提出了采用按铬废水处理后再通过添加重金属捕捉剂的方式,有效控制了电镀废水的处理质量,达到了标准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利用酸洗废液为原料制备复合亚铁型混凝剂的新方法 ,并用制得的产品应用于电镀和印染废水治理工程。工程应用及实验结果表明 ,对含Ni2 + 、Cu2 + 和Cr6+ 的电镀废水 ,能使Ni2 + 、Cu2 + 出水浓度 <0 .1mg/L ,Cr6+ 未检出 ,还能处理数种化学镀废液。对印染废水 ,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可分别达到 84 %和 98%以上 ,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以色度、浊度、悬浮物浓度、电导率及金属离子浓度为检测指标,研究进水pH、混凝剂种类与投量、沉降时间及重金属捕捉剂对陶瓷电镀废水的处理效果,探讨陶瓷电镀废水处理的适宜操作条件及工艺组合。实验表明,陶瓷电镀废水的组合处理工艺:调整废水pH为一级处理,投加PAC的混凝沉降法为二级处理,投加重金属捕捉剂为三级处理;先调节废水pH至9,投加50 mg/L的PAC,再投加20 mg/L重金属捕捉剂,此时废水的色度降至10倍,浊度降至16 NTU,悬浮物浓度降至210 mg/L去除率达到95.1%,各金属离子浓度也明显降低,处理出水的悬浮物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三级标准,其他各指标均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  相似文献   

19.
以垃圾焚烧炉渣作吸附剂,对电镀废水中Cu的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包括吸附速率、解吸速率、吸附等温线和连续柱吸附实验等。结果表明,炉渣对电镀废水中Cu的吸附平衡时间和解吸平衡时间均为8 h。炉渣对Cu的吸附等温线为直线型,可用Henry型方程进行拟合。连续柱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炉渣对电镀废水在连续吸附55 h后吸附能力逐渐丧失,累计最大吸附量为921 μg/g,而炉渣对人工配水在连续吸附80 h后吸附能力完全丧失,累计最大吸附量为2 687 μg/g。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改性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IISX)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方法、条件及工艺流程,并以电镀废水和味精废水为对象进行了试验.根据电镀厂实际情况,利用现有设备进行了生产规模的试验,处理后废水中重金属离子浓度低于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