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现阶段能源、资源的需求、可采储量、资源结构等现状分析,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和举措.明确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义后,即而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从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角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2.
黄小赠 《陕西环境》1995,2(4):24-26
环境资源不仅有使用价值,也有价值。本文从四个不同的角度论述了环境资源的价值评估技术,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经济分析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书海  阮端斌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10):2358-2370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区域资源基础条件、指导国土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针对当前承载力评价中动态承载机制不够清晰、资源要素动态性评价不够充分等问题,从开放系统角度反思承载力的时空动态性,探索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以及人口四个子系统间的关联耦合机制,讨论资源流动对资源流入地和流出地承载规模及承载质量的影响,构建了一个适用于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评价的理论框架,并将其应用于天津市武清区。实证结果表明:相较于静态评价,该框架下的动态承载力评价结果更贴近于地方资源环境支撑的真实情况,对于地方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决策和区域层面的资源空间优化具有一定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从“资源诅咒”引发机制的视角将中国、美国的资源和经济纳入比较分析框架,初步从“资源诅咒”贸易条件、“荷兰病”效应、挤出效应、制度机制四个引发机制的角度分别对中、美两国进行评估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得出结论是:中国出现了“资源诅咒”的征兆,但在整体经济形势上并未表现出资源阻碍经济发展的现象,而美国并未表现出“资源诅咒”的迹象.最后就中国面临的“资源诅咒”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方向.  相似文献   

5.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区域资源基础条件、指导国土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针对当前承载力评价中动态承载机制不够清晰、资源要素动态性评价不够充分等问题,从开放系统角度反思承载力的时空动态性,探索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以及人口四个子系统间的关联耦合机制,讨论资源流动对资源流入地和流出地承载规模及承载质量的影响,构建了一个适用于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评价的理论框架,并将其应用于天津市武清区。实证结果表明:相较于静态评价,该框架下的动态承载力评价结果更贴近于地方资源环境支撑的真实情况,对于地方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决策和区域层面的资源空间优化具有一定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全面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分布广泛、数量种类繁多的资源型城市的概况,社会、经济、环境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入手,针对其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在地区发展中面,J盏的困境和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就资源型城市的共性方面,针对社会、经济、环境三个子系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建议。这对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和全国的可持续、协调、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识别城市或“相似群体”最重要的资源环境“短板”问题,以中原经济区31个城市为研究区域,选择水土资源、能源、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水平等4个方面共计33项指标,利用层次分析修正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正向指标极大化、负向指标极小化、适中指标平均化的标准化方法对研究区域内各市资源环境绩效进行测算. 研究表明:①从资源环境绩效角度来看,中原经济区城市可分为“双高”超载型、农业型、“双低”超载型、资源型四大类. ②占中原经济区城市总数2/5的资源型城市,由于过度强调资源产出、忽视环境保护而成为经济区环境问题高发、资源环境矛盾较为突出的集中区域. ③在对4个Ⅰ级指标(资源利用效率、能源利用效率、环境质量指数、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水平)设定均衡权重情况下,15个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居末位,10个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居末位,表明中原经济区提高资源环境绩效应率先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领域实现突破. 所构建的资源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仍有待进一步优化,今后应加大对可再生资源能源利用、农村生态环境特别是农村土地重金属及有机物污染等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环境规划工作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重大作用,通过环境规划来协调人与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中国环境规划的发展趋势包含3个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提升阶段.今后,环境与经济协调型规划将会成为环境规划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从环境规划体系的角度分析了当前中国环境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了完善中国环境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自然资源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平 《自然资源学报》1994,9(3):280-287
自然资源问题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人类利用的角度,进一步剖析了自然资源的定义和本质,导出自然资源能否持续利用是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归纳出造成资源短缺的四个主要原因。最后,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为出发点,提出资源科学是以自然资源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塑料包装产品给资源、环境带来的影响以及塑料包装生产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塑料包装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清洁生产是污染物减排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某化工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例的分析,表明清洁生产不仅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减污、增效,而且能从全过程节能、降耗,促进企业节能减排,为企业降低能耗指标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分别列举国内外工程泥浆、工程渣土和装修垃圾相关专利和标准,对已实行的部分标准、专利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我国建筑垃圾管控的弊端,提出在专利创新方面改进、合理管控的建议和依据。指出建筑垃圾标准规范制定、理论与技术创新是今后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污泥产量大大增加,污泥问题迫在眉睫。分析了国内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污泥高干脱水、焚烧、好氧堆肥、厌氧消化及建材利用等技术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5.
黄娟  安艳玲  吴起鑫 《环境工程》2016,34(5):143-147
于2013年8月和2014年1月先后2次在清水江流域进行水质监测,阐述了清水江流域氮、磷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其富营养化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清水江流域氮、磷污染严重,ρ(TN)的平均值为2.08 mg/L,ρ(TP)为0.80 mg/L((PO_4~(3-)-P)占77%)。流域氮、磷时空分布特征明显,下游氮元素的浓度明显比上游和中游低,磷元素则表现为在中游最高。富营养化评价综合指数表明清水江流域总体呈富营养化状态,清水江流域N/P比例关系显示干流上旁海(4号)到南加(9号)之间的河段以及支流重安江和卡龙河表现为氮限制,干流上的其他河段和支流表现为磷限制。  相似文献   

16.
在机械加工生产中,酸洗磷化工艺作为一种金属保护工艺较为常见,具有增强抗腐蚀、耐氧化的效用,而且能促进金属涂装,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但是经过酸洗磷化工艺后,必然会产生大量含酸、碱、重金属离子及磷化物的废水,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本文以江苏某铸造公司为例,从废水来源、处理原理、经济效益等方面详细介绍污水站的设计。经过调试,出水满足当地纳管要求,系统运行稳定,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7.
石油炼制业污染防治与清洁生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油炼制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它不仅提供各种石油产品,同时也为石油化工、化纤、化肥等工业提供原料。同时,石油炼制业也是污染物排放大户,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一定潜在的影响。石油产品和中间产品多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在生产、储运和使用过程中,会对大气、水域、湖泊、土壤、环境造成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预防和治理。而实施清洁生产可以有效的帮助石油炼制业节能资源、减少排污。  相似文献   

18.
针对内蒙古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简称为草原三化)现状和变化状况,分析了治理草原三化的主要技术措施及其成效.草原三化主要由于开垦和多年超载过牧,加上1999年以来全区连续三年干旱和虫害,至使草原产量、盖度大幅度减少,草原三化加剧,草原生态环境严酷,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加大了对草原监管及草原保护建设的力度,内蒙古各级政府有效的执行了草原管理和保护政策,采取了多种综合治理措施.由于降雨量的改善和草原建设项目及政策措施的实施,天然草原植被正在恢复当中,草原整体上向好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室内和汽车内的时间占人一生中总的时间的90%还多。而且室内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同时冰箱引起的健康问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20.
邓赟  王飞 《环境工程》2021,39(8):88
从河水沉积物中提取腐植酸和黑炭,通过元素分析仪、总有机碳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Zeta电位仪对其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了多环芳烃(PAHs)的代表物质菲和芘分别在腐植酸和黑炭上的分配行为并测定其分配系数,以及Ca2+浓度对菲、芘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河水沉积物中提取的腐植酸和黑炭的主要元素组成是碳和氧,两者含有较多的芳香烃组分;水生植物是腐植酸和黑炭来源的主要贡献者;腐植酸呈发泡絮状结构,黑炭具有微孔结构;黑炭颗粒表面带有的负电荷明显少于腐植酸,其分子间的斥力作用较小。基于以上结果,认为黑炭的吸附能力高于腐植酸。菲和芘在腐植酸上分配系数的对数值(lg Kd)分别为3.55和4.55,在黑炭上分配系数的对数值(lg Kd)分别为4.57和5.35,这说明单位质量腐植酸和黑炭上芘的吸取量高于菲;菲和芘在腐植酸和黑炭上的吸附量随着Ca2+浓度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