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剖析了当前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在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存在缺乏法律效力、实施过程中缺乏统一协调、资金难以落实、缺乏有效地实施监管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缺乏实质性等问题;总结了国外在环境保护规划实施过程中可以借鉴的经验;结合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形势和环境保护规划的发展,提出了完善环境保护规划的法律机制、加强环境规划衔接、建立完善的实施监督机制、加大规划实施的资金投入、加强环境保护规划的公众参与等建议,以保证环境保护规划的可达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环境规划的目标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结合点。为使制定的规划能够可行,在规划的整个过程中公众参与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基于对中国目前环境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存在的不足之处的简要论述,对影响环境规划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指出公众参与的制度、对象、时间、形式、内容的设计、解决矛盾的能力、参与公众的热情等是影响中国环境规划公众参与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提高中国环境规划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环境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规划是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 一,在规划的整个过程中公众参与是非常重要的。论 述了环境规划中公众参与的作用、存在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PPGIS在我国环境规划公众参与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PGIS是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Public Participator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利用GIS技术将专业性较强的信息以一种直观、易懂方式展示给公众,继而推动公众参与的一种技术手段。本文在探讨目前我国环境规划公众参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将PPGIS应用于环境规划公众参与的基本思路和组织实施方法,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荷兰环境规划体系包括环境政策计划、要素规划和行动计划等3项内容;立法、实施、评估、NGOs和公众参与等构成了完善的规划保障体系;荷兰环境规划对中国的借鉴意义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权威的数据来源、NEPP的核心作用、规划主题内容的演变和完善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公众参与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规划是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结合点。为例制定的规划能够可行,在规划的整个过程中公众参考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规划制定者要自觉际充分地听取公从的意见,双方互相尊重、紧密结合、从全局和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制订了一个完善可行环境规划。  相似文献   

7.
环境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涉及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利益,各利益主体之间必然会有冲突,同时各主体内部也存在个体与集体的利益冲突,本文通过对于冲突问题的理论分析与思考,提出在环境规划中通过引入冲突解决机制,信息公开化和公众参与策略是解决环境冲突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环境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涉及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利益,各利益主体之间必然会有冲突,同时各主体内部也存在个体与集体的利益冲突,本文通过对于冲突问题的理论分析与思考,提出在环境规划中通过引入冲突解决机制,信息公开化和公众参与策略是解决环境冲突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环境规划参与“多规合一”多种模式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对环境规划参与"多规合一"不同模式的归纳总结与评价,提出环境规划深入参与"多规合一"的模式建议。研究表明:环境规划"点状式"参与,是环境规划参与"多规合一"的主要问题。"多规合一"需理顺各规划的职责与定位,环境规划应系统确立环境保护的底线,多方位参与"多规合一"进程。  相似文献   

10.
《奥胡斯协议》是在联合国环境规划暑支持下达成的一个欧洲地区 (包括中亚 )有关环境信息权的协议 ,目的是把《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 1世纪议程》中确定的公众参与方面的原则和规划变成实际行动。它的出现 ,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例如中国是否要实施环境信息开放以及如何开放等。该文简要地介绍了《奥胡斯协议》的内容 ,分析了该协议对我国的一些启示 ,如环境知情权、公共部门的责任、信息部门的建立和管理问题、环境信息透明度、公众参与、公众环境承受指标等。  相似文献   

11.
董文茂 《环境》2005,(9):42-43
7月27日,距完成“十五”规划不到6个月的时候,共有412余万公众参与的《中国公众对编制国家“十一五”环境规划意见建议书》完成并公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规划环评中公众参与常用的方法,并分析了公众参与常用方法的特点,从公众参与的实施过程探讨了规划环评中开展公众参与时应关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论证会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规划环评公众参与方法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规划环评中公众参与常用的方法,并分析了公众参与常用方法的特点,从公众参与的实施过程探讨了规划环评中开展公众参与时应关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论证会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具有重要意义.环境规划能否切实发挥重要功能,与其规划实施评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环境规划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系统有效地分析和评估环境规划实施效果和问题.通过分析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层次分析法、逻辑框架法等评估方法,并实证分析环境规划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对比分析发现,逻辑框架法可有效地分析环境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从总体上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可为环境规划的实施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环境规划发展趋势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环境规划体系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目前环境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对旧的环境规划体系进行改革,建立新的科学的环境规划体系是我国环境规划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指出在建立新的环境规划体系过程中,应加强环境规划理论、环境规范法制建设、环境规划教育以及环境规划管理及实施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环境规划的体系和法律效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璐 《环境保护》2006,(11):63-67
编者按:我国向市场经济渐进以来,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型,环境规划等行政行为在政府宏观管理中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从行政计划到行政规划的历史性演进,勾勒出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变化,凝结着民主政治思想的智慧,展示着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进程.从规划环评到"十一五"规划减排量10%的约束性指标,作为环境法实施和环境管理基本手段的环境规划,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为使环境规划更富有理性,环境法学者和环境管理者理应对环境规划的相关问题做出回应.本刊在此发表环境法学者张璐博士的文章,欢迎大家踊跃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虹 《环境科技》2004,17(4):32-34
公众参与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中存在许多不足,严重影响了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在提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制度的有效性、信息发布的有效性、参与对象的有效性、参与方法的有效性以及结论有效性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改善环境规划管理 促进沈阳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正在实施之中的“沈阳可持续发展项目”,论述了通过消除沈阳环境规划管理方面的制约因素 ,加强发展过程中的跨部门协调合作、民主决策和公众广泛参与的机制 ,促进沈阳市社会、经济和环境全面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这篇文章根据生态可持续性的观点,挑战当前主流规划办法,适用于法治国家并建立在现代环境法办法的基础之上.这篇文章根据全世界环境政策大规模实施不利的一般经验,讨论了环境目标的设定和实施.在此,把环境规划与自适应管理办法作比较.环境规划中至少有一些法则来源于新西兰的<资源管理法>,更多则取自法律操作化的当代环境法律理论;而自适应管理办法在实施失败或似乎很难实施的情况下,允许考虑调整环境相关目标.自适应环境规划(AEP)观念被建议作为在通过环境限度合法界定框架内最大限度地发展的同时,选择可持续性规划的一个可能的路径.这篇文章提出了5个标准,这些标准是在自适应环境规划中必须要符合的.这些标准之一涉及到规划的层次,规划的层次与其它情况一起导致这样的结论:如果海岸带规划的目标是可持续性,就不能孤立地来对待,尽管在区域一级上这样的规划可能不得不面对非常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探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作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公众参与可以提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提高规划的合理性及环保性。结合规划环评的应用实例,归纳了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的参与对象、参与形式等,指出目前规划环评公众参与在应用中存在公众参与对象局限、规定和程序不明确、公民环保意识差等问题,建议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公众参与环评,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制定法律条文等进一步明确公众参与环评的规定和程序,提高信息公开度和民众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