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由于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忽视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近年来 ,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耕地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土地沙化形势十分严峻。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突出 ,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 ,必须加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 ,采取合理措施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和环境造成的污染 ,推广清洁生产应当成为推动新世纪农业进步的发展新模式。与世界其它国家一样 ,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农村建设 ,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以确保 2 1世纪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由于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忽视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近年来,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耕地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土地沙化形势十分严峻,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必须加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采取合理措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和环境造成的污染,推广清洁生产应当成为推动新世纪农业进步的发展新模式,与世界其它国家一样,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农村建设,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确保21世纪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生态农业与中国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一系列严重问题,潜伏着巨大的危机。继而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不可忽视的自然因素,更有人为作用的因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障碍。京山县生态环境建设案例的剖析再一次证明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最后本文在分析我国生态农业建设障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三峡库区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分析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库区发展生态农业必要性的基础之上,剖析了生态农业建设的种种优势和制约条件,最后指出了三峡库区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下,探讨高原湖泊流域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实践表明,生态环境政策对工业与服务业等点源污染的管控效果显著,但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存在瓶颈。因此,本文运用DID模型,对洱海流域内政策区和非政策区农业生产方式与水环境指标进行双重差分分析,揭示生态农业政策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政策实施下农业生产方式对水环境污染指数的影响效应为-12.59,生态农业政策对农业生产方式调整与优化效应显著,其中农业从业人口、肉蛋奶总产量变量对水质污染指数负相关;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与水质污染指数正相关。分析结论:生态农业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方式的优化对流域内面源污染程度得到缓解,农业产值稳步提升,但与"北三江"5乡镇比较,环湖8乡镇农户绿色生产观念、无公害农业种植技术、养殖业循环发展与林下经济等四方面生态化趋势更显著,政策响应更积极。政策建议:"养殖+沼气循环农业"是降低入湖水质富氧化,提升养殖集约化发展的首要措施;"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可在兼顾单位产量的同时,约束过度施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有机无害农产品种植的重要路径;退耕还林还湖,发展林下经济,能够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培育特色林业经济;扩大非农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也是缓解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影响及一体化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以稳步提高农产品供给的农业发展模式在迅速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给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又危及可持续农业发展,因此,农业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本文对农业发展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论证了生物多样性对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支持作用,提出了用生态农业改造传统农业,从而实现农业发展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试论重庆市农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重庆市是我国农村面积最广、农业比重最大和农业贫困人口最多的直辖市。维护好该市的农村生态环境,解决好农业发展问题,不仅对重庆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确保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促进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分析重庆市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该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协调发展面I临的主要问题有:尖锐的人地矛盾;巨大的移民和脱贫压力;频繁的自然灾害。提出该市农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通过发展特色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把退耕还林与扶贫开发、自然保护区建设相结合,确保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将移民搬迁与地质灾害整治、库区周边湿地的保护与利用结合起来,加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8.
五莲县位于山东半岛南部,是个纯山区。建国40多年来,五莲县坚持“以林为主,林粮牧结合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山区建设方针,以建设生态农业为突破口,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有效地扭转了农业生态日趋恶化的局面,促进了农业内部的良性循环和生态平衡,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保证了山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被列为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  相似文献   

9.
京山县位于湖北省中部 ,地处江汉平原与鄂北丘陵之间的过渡地带。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 ,土壤肥沃 ,气候温和 ,降雨适中 ,适合多种农作物和动物的生长 ,是国家商品粮、优质棉和瘦肉型猪的生产基地之一。智慧和勤劳的京山人正在用事实向人们展示了下一世纪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1 被逼出来的生态农业80年代中期开始 ,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势头明显减弱 ,农产品增长速度下降。症结除了农村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制约因素之外 ,主要是农业生产赖以支撑的生态环境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逐渐暴露的生态危机对农业生产的制约越来越大 ,具体为 :一是地…  相似文献   

10.
农业绿色生产是保障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缓解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根本路径。虽然学术界对影响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因素进行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人们对农产品电商与果农绿色生产之间的关系知之甚少。因此,文章深入探讨了电商参与和果农绿色生产行为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并基于三省四县812份实地调研的农户数据,运用RBP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然后对结果的稳健性与异质性展开探讨。研究发现:(1)电商参与能够提高果农绿色生产的实施概率,处理组平均处理效应为24.7%,通过更换模型和替换解释变量等一系列方法进行稳健性讨论后,上述基准结论稳健可靠。(2)电商参与对不同绿色生产行为的处理效应存在差异,按照ATT数值由大到小依次为:严格按照标准施药、物理防控措施、生物防控措施。(3)电商参与能够通过提升绿色生产认知、提高农产品价格预期和追求消费者正向口碑影响果农实施绿色生产行为。因此,应加大农产品电商宣传与推广力度,提高果农电商参与程度;与此同时,应确保农产品电商在通过实施绿色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并获得质量溢价方面的有效性,进而促进电商参与率与绿色生产实施率协同提高。此外,应强化政府在果农绿色生产上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的地理分布特点,决定了它在我国农业生态上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加大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对改善该区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农牧交错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提出了该区生态环境建设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2.
水湿生经济植物开发及涝渍地农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阐述了利用水生和湿生植物开发涝渍地的必要性,报导了四湖地区涝渍地进行水生和湿生经济植物引种栽培和优化农业模式试验方面的研究结果,还讨论了在平原湖区涝渍地水湿生经济作物优化农业模式的优越性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可持续农业发展中上土地生态环境约束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河北省土地生态环境存在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盐碱化、土地干旱化、土地污染等主要问题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保护和整治土地生态环境,保证可持续农业发展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西部特色农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虽然成效显著,但是东西部差距仍在扩大。如何促进西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特色农业是一个新的发展思路。在简要分析当前西部特色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从区域规划、资金扶持、科技支撑、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协调4个方面,提出破解制约因素以及促进西部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三峡水利工程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三峡水利工程对长江流域,特别是库区及中、下游地区资源、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持续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与对策,以便更好地发挥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大农业的自然环境现状与预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系统序化的观点,分析了库区大农业主要环境因子的具有代表性指标的数量和警式线,并进行了对比,发现它们都处地逆向演替或退化之中。这对三峡水库和库区大农业均十分有害。说明库区大农业的环境恶劣或恶化,应处于警式状态之中。其主要原因是长期向自然过度索取,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人口和物质的生产。建议进一步研究大农业及其环境的调控;把对环境的逐步补救和防止新的破坏结合起来,开展新的生态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7.
白色农业是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白色农业既可以满足我国21 世纪对食品数量增加、质量改善和安全性的需求,又能有效地提高动、植物资源利用率,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白色农业是我国21 世纪养活16 亿人的强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8.
有机农业: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典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扼要介绍了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历程 ,在对传统农业、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系统分析比较的基础上 ,得出有机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和主要发展方向 ;通过详尽剖析我国现阶段发展有机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旨在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建设资源节约型农业的途径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资源节约型农业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生产力。其中主要的措施有:科学利用气候资源,充分发挥气候生产潜力;十分珍惜每寸土地,努力提高土地生产率;大力推行节水措施,扩大农田灌溉面积;科学合理施肥,持续提高单产;提高能源利用率,解决农村能源短缺;实现人畜分粮,缓解人地关系;促进农产品商品流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等。立体农业是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的最佳模式,也是中国式的高效益资源节约型农业的重要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具备生态农业建设的优势和特点,多年来在建设生态农业工程中,取得了经验,但还存在问题。必须提高生态农业规划目标,制定详尽的措施才能完成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