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师白  鲁军  高晋生 《环境化学》2002,21(5):454-457
采用高压反应釜,在过热水条件下对PVC脱氯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解工艺可以有效地脱除PVC中的氯,并就工艺条件对脱氯效果的影响进行讨论,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20℃,反应时间2h,初始压力3.0MPa,碱浓度4%。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制备的α-Fe_2O_3微/纳米材料对八氯萘(octachloronaphthalene,CN-75)的催化降解活性及降解机制.在300℃下动力学研究发现,α-Fe_2O_3降解CN-75的反应行为呈现准一级动力学反应特征,反应速率常数为0.075 min~(-1).在α-Fe_2O_3催化下CN-75能够发生逐级加氢脱氯反应,生成一系列的七氯至二氯萘产物,且初始加氢脱氯优先发生在α位.此外,CN-75还能发生氧化开环反应生成甲酸、乙酸等中间产物.根据检测到的降解产物推测CN-75在α-Fe_2O_3上的降解反应历程为:CN-75→CN-73→CN-66/67→CN-54、CN-52、CN-51、CN-50→……→HCOOH+CH_3COOH.  相似文献   

3.
采用批处理实验方法,在缺氧还原的环境下对无定形FeS转化六六六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定形FeS水溶液体系(pH值8.30)可以将六六六的γ-异构体-林丹转化为低氯化合物三氯苯,二氯苯和氯苯,并且产物的形成有异构体选择性;检测到的中间产物为五氯环己烯,四氯环已烯和二氯环已二烯。并提出相应的转化路径和反应机理。以说明溶液中的动态变化过程,反应动力学遵从准一级速率反应。反应机理推测为去氯化氢反应和双氯消除反应。  相似文献   

4.
镍/铁和铜/铁双金属降解四氯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选用镍 /铁和铜 /铁双金属对四氯乙烯 (PCE)进行脱氯试验 .结果表明 ,双金属系统对四氯乙烯有明显的脱氯作用 ,且脱氯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双金属在降解PCE的过程中 ,无三氯乙烯 (TCE)、二氯乙烯 (DCE)和氯乙烯 (VC)等中间产物形成 ,与零价铁系统相比 ,双金属系统对PCE的降解速率有明显提高 ,尤其是Ni/Fe双金属 ,反应速率常数kSA从 0 1 2 89ml·m- 2 ·h- 1 提高到 0 3697ml·m- 2 ·h- 1 ,Cu/Fe双金属的反应速率常数kSA为 0 2 2 79ml·m- 2 ·h- 1 .无论是哪种反应介质 ,在制备过程中干燥与否对脱氯速率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Fe-Cu-柱撑黏土(Fe-Cu-PILC)催化剂,并以单氯酚、二氯酚、三氯酚作为模式化合物,研究了氯酚中氯原子取代数目、取代位置对其降解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了氯离子的存在对反应的影响,也基于费米分布函数对其降解动力学进行非线性拟合.结果显示,这种基于费米函数的半经验模型适用于模拟氯酚氧化降解动力学反应(R20.818).氯酚降解速率如下:3-氯酚(3-CP)3,5-二氯酚(3,5-DCP)2,3-二氯酚(2,3-DCP)3,4-二氯酚(3,4-DCP)2,5-二氯酚(2,5-DCP)4-氯酚(4-CP)2-氯酚(2-CP)2,4-二氯酚(2,4-DCP)2,4,6-三氯酚(2,4,6-TCP)2,6-二氯酚(2,6-DCP).氯酚降解过程明显受到苯环氯原子取代数目、取代位置的影响,且氯原子取代位置具有更重要的影响:氯原子取代数目相同时,间位氯越多,降解越快,邻、对位越多,降解越慢.这主要通过影响表观速率常数k和半衰期t*得以实现.3,5-DCP降解表观速率常数k高达18.17 h~(-1),半衰期为0.2 h,而2,6-DCP表观速率常数仅为0.64 h~(-1),半衰期为5.88 h.氯离子的存在对氯酚降解动力学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2,6-DCP、2,4,6-TCP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氯离子的存在延长了其半衰期(分别由5.88 h、4.29 h延长至9.00 h、5.99 h),而对3,4-DCP、3,5-DCP则几乎没有抑制作用.表明氯离子抑制邻位氯代程度高的氯酚降解而不抑制间位氯代程度高的氯酚降解.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氯酚降解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提高含酚废水降解速率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锰氧化降解双酚A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室内实验方法,在25℃室温下,以二氧化锰为氧化剂,研究了pH4.12的水溶液中双酚A降解的反应动力学,并讨论了反应溶液的pH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动力学研究采用了批处理实验方法和螺旋盖反应瓶.振荡器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在无二氧化锰的条件下,双酚A的浓度在1周内检测没有明显的变化.在二氧化锰存在的条件下,双酚A对二氧化锰的氧化作用具有较强的反应感受性.pH一定的条件下,当二氧化锰相对过量时,在1小时之内,反应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双酚A降解速率随其自身及二氧化锰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双酚A的降解速率变慢.反应遵循的不是简单的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而是复合的反应动力学.此外,随着溶液pH值由3.5升高至6.6,双酚A的降解速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
厌氧颗粒污泥降解五氯酚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批培养条件下,对取自处理含氯酚有机废水厌氧反应器的颗粒污泥降解五氯酚(PCP)的活性作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反应器下层污泥降解PCP活性较高,污泥浓度影响比PCP降解速率;表观PCP降解过程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表征,外加碳源特别是丁酸、葡萄糖对PCP厌氧降解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外加碳源与PCP浓度均影响PCP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8.
厌氧颗粒污泥对五氯苯酚脱氯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间歇培养血清瓶中,研究了厌氧颗粒污泥对五氯酚脱氯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葡萄糖、酵母膏和蛋白胨显著提高了PCP的脱氯速率.添加甲酸、乙酸、乙醇对PCP脱氯速率有一定提高,丙酸和丁酸对脱氯速率没有影响.20%氢气的加入对PCP脱氯速率的影响显著.废水中硝酸盐和硫酸盐等电子受体的存在降低了PCP的脱氯速率.微生物抑制剂氯仿、青霉素降低了PCP脱氯速率,表明厌氧微生物尤其是甲烷菌对还原脱氯有重要影响.PCP最佳还原脱氯温度为38℃,最佳pH为7,低的氧化还原电位(<-200mV)有利于脱氯的进行.图5参13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含水层介质对氯酚类污染物的吸附规律,以吉林市含水层介质--砂土为实验材料,采用批量吸附实验方法分别研究了2,4-二氯酚、2,4,6-三氯酚及五氯酚单独存在和共存条件下在砂土上的吸附-解吸行为,并对pH、离子强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砂土对三种氯酚的吸附-解吸符合Freundlieh等温模型,吸附常数Kd分别为5.659、2.507和2.104,解吸常数分别为22.642、8.222和4.488;吸附反应符合二级吸附速率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常数K分别为0.4851 kg·mg-1·h-1、0.0299 kg·mg-1·h-1和0.1225 kg·mg-1·h-1.氯酚在砂土上的吸附机理以疏水分配和配位体交换为主.在实验范围值内,吸附量随pH增加而减小,增加离子强度可以明显加强氯酚在砂土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10.
脉冲电晕等离子体降解有毒气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战国  曹鹏  赵红杰 《环境化学》2012,31(6):869-873
采用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对化学毒剂模拟剂氯膦酸二乙酯(DECP)进行降解,结果表明,对初始浓度为70 mg·m-3的DECP降解率为96.4%.通过GC-MS和离子色谱分析,其降解产物主要有CHCl2-CH2Cl、CHCl2-CHCl2、二氯膦酸乙酯、HCl和H3PO4,并根据降解产物探讨了等离子体对DECP的降解反应机理.DECP分子中的P—Cl和C—O键断裂促使DECP矿化为H3PO4和HCl,而C—O键断裂形成的乙基与氯自由基反应形成CHCl2-CH2Cl和CHCl2-CHCl2;同时DECP分子中的一个P—O键发生断裂后与氯自由基结合形成了二氯膦酸乙酯.对DECP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到其反应速率常数为0.0516 m.3(W.h)-1.  相似文献   

11.
利用碳还原剂和氯化钙熔盐药剂在1100℃下还原污泥焚烧灰中的磷酸盐为气态磷单质并去除,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残渣的组成和热重质谱(TGA-MS)分析反应过程.结果表明,添加氯化钙可显著提高污泥焚烧灰除磷效率,氯化钙的最优添加量为25%质量分数,此时污泥焚烧灰除磷效率为82%.XRD结果显示,污泥焚烧灰经熔盐处理后形成了氯磷灰石(chlorapatite),珍珠云母(margarite)等物质,其中氯磷灰石的形成有利于焚烧灰中磷的还原.对TGA-MS结果进行热解动力学反应拟合,结果显示,污泥焚烧灰除磷反应在添加少量氯化钙添加时为均相反应;污泥焚烧灰除磷反应在添加较多氯化钙时为固相扩散反应.固相反应的发生有利于降低磷酸盐还原反应温度并提高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D008离子交换树脂对甲基叔丁基醚(MTBE)的吸附作用,以及H-D008树脂对MTBE水解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Na-D008及H-D008树脂对MTBE都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吸附等温线呈直线型.H-D008树脂催化MTBE的水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初始浓度增大,表观一级速率常数基本不变;温度升高,表观一级速率常数增大,当温度为25℃,30℃和35℃时,表观一级速率常数分别为0.067 d-1,0.216 d-1和0.343 d-1.H-D008催化水解MTBE反应的活化能为124.8 kJ·mol-1.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合成方法相比而言,生物法合成纳米金具备环境友好、反应条件温和、低毒等优势,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利用真菌Trichoderma sp. WL-Go细胞提取物合成纳米金,探究氯金酸浓度、pH、温度等反应条件对纳米金合成的影响,最后对生物纳米金催化还原4-硝基苯酚的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氯金酸浓度、pH以及反应温度对纳米金的合成具有重要影响,影响主要体现在合成速率以及纳米金稳定性方面.温度的提高可加速纳米金合成,通过TEM分析可知30℃和60℃条件下合成的纳米金平均粒径分别为15.0 nm和15.1 nm,均为球形和伪球形.对4-硝基苯酚的催化还原试验表明,在60℃条件下合成的纳米金催化速率优于30℃条件下合成的纳米金.本研究表明利用菌株Trichoderma sp. WL-Go细胞提取物可以合成尺寸均一且分散性良好的纳米金颗粒,且温度的提高可在加速纳米金合成的同时提升其催化活性,对生物合成纳米金的工业化应用有一定积极意义.(图4表1参23)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紫外光作用下六六六(α-HCH)在水、冰和雪3种介质中的光化学反应,考察了α-HCH的光化学反应动力学、产物和机理.结果表明,在水、冰和雪中,α-HCH均可以发生光化学反应,且反应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光化学反应速率大小顺序为雪>水>冰.在水和冰中,α-HCH均生成了异构化产物β-HCH和γ-HCH,异构化机理是α-HCH分子中的氯原子改变原来的构像;由于雪中α-HCH的光化学反应较快,因此在雪中未检测到异构化产物.在3种介质中,α-HCH的光解产物均为二氯苯和五氯环己烯,其机理为氯化氢或氯原子的脱除反应.  相似文献   

15.
以壳聚糖/蒙脱土插层复合物为载体,吸附法制备固定化多酚氧化酶,并以此催化氧化去除水中的苯酚、4-氯苯酚和2,4-二氯苯酚.考察了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的制备条件,对酚类化合物的催化氧化条件、动力学特性以及固定化酶的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的最佳制备条件为p H 5.0,酶与载体质量比20 mg·g-1,固定化6 h,所得固定化酶的载酶量为12.12 mg·g-1,每克单位载体酶活为12.76×103U·g-1.固定化多酚氧化酶对酚类化合物的最佳去除条件为:苯酚溶液p H 7.0,温度30℃;4-氯苯酚溶液p H 5.0,温度20℃;2,4-二氯苯酚溶液p H 5.0,温度30℃.在最佳反应条件下,酶与底物质量比为20 mg·mg-1时,固定化多酚氧化酶对苯酚、4-氯苯酚和2,4-二氯苯酚溶液去除率分别为63.6%、85.8%和87.8%.苯酚、4-氯苯酚和2,4-二氯苯酚的米氏常数Km值依次减小,最大反应速率Vmax依次增大,表明固定化酶对2,4-二氯苯酚的亲和力最强,催化速度最快.固定化酶循环使用6次(24 h)后对苯酚、4-氯苯酚和2,4-二氯苯酚的去除率分别为15.7%、24.2%和27.8%.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地处理气态、液态有毒化学品,研制了高效催化剂和相应的工艺方案,实验结果表明,甲烷和甲苯蒸汽的完全氧化温度分别为420℃和260℃,性能明显优于目前的商品催化剂,对于液态甲苯的燃烧,在预热到240℃催化床起燃后,可连续不断燃烧,不需外加热量。此外,在甲烷催化燃烧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中,建立并采用了转化率和反应速率常数的关系式,从而得出催化燃烧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评价和改进催化剂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蒽和菲酶促降解的最佳反应条件及其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利用黄杆菌FCN2产生的胞内酶降解蒽、菲时的最佳pH为6,而且在弱酸性介质中胞内酶的活性较高;在30℃-35℃之间胞内酶能保持较好的降解活性,32℃时胞内酶活性最高.对蒽和菲酶促降解的米氏常数分别为3×10-4 mol·l-1和4×10-4 mol·l-1,相同实验条件下,对蒽降解的最大反应速率为2×10-6mol·l-1·min -1,对菲的最大反应速率为1×10-6mol·l-1·min -1.酶促降解蒽的反应级数接近于0.93,表观速率常数的对数lgk为-1.86,而降解菲的反应级数接近于0.76,表观速率常数的对数lgk为-2.05.  相似文献   

18.
电催化氧化阳极制备及其降酚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制Ti基SnO2/Sb2O3/IrO2镀层形稳电极(Dimensionless Stable Anode)为阳极,采用电催化氧化法处理模拟含酚废水.通过涂层分析和电化学性能测试表征了自制电极特性,考察了电解质类型和浓度、电流密度、苯酚初始浓度及体系初始pH值等因素对苯酚氧化过程的影响,并探讨其降解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自制电极是以SnO2为基础的纳米级固熔体氧化物电极且具有较好的表面结构,运行稳定性较好.苯酚的降解主要依赖于以NaCl为电解质时产生的氯系活性物质的间接氧化作用.随着电解质浓度及电流密度的增加,苯酚降解速率随之增大;而苯酚的初始浓度越大,降解速率越慢.体系初始pH对过程影响不明显.苯酚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19.
白腐菌去除氯代酚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Volterra模型描述 2 ,4-二氯酚体系中白腐菌生长动力学 ,建立氯代酚去除部分偶联型动力学方程 ,描述了生物降解体系中降解菌与目标化合物的反应历程 ,利用动力学方法初步探讨批次反应时生物吸附在氯代酚去除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使用Volterra模型描述2,4-二氯酚体系中白腐菌生长动力学,建立氯代酚去除部分偶联型动力学方程,描述了生物降解体系中降解菌与目标化合物的反应历程,利用动力学方法初步探讨批次反应时生物吸附在氯休酚去除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