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8年9月20日,以"深化应急管理建设推动城市安全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二届北京安全文化论坛在北方工业大学召开。本届论坛立足北京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中心工作,紧贴当前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指导性。2018年9月20日,由北京市安全监管局、北方工业大学主办,北京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新兴际华应急产业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二  相似文献   

2.
正风险是什么?隐患与风险的关系到底为何?分清隐患与风险后,如何着手隐患排查、风险管控?这是近几年理论与实践者矢志不渝探讨的问题。本刊记者专访北方工业大学校长丁辉教授,请他提出自己的见解。什么是风险?对风险的辨识十分重要。风险辨识包括风险源的辨识、风险事件的辨识、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潜在后果的辨识等。近日,北方工业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分论坛上,法国国家工业环境与风险研究院专家弗兰克·普拉茨介绍了法国工业企业化工风险预防和应急预案实践。2018年10月16日至17日,由应急管理部、国际劳工组织、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在浙江杭州市举行。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分论坛上,法国国家工业环境与风险研究院专家弗兰克·普拉茨与大家分享了《法国工业企业化工风险预防和应急预案实践》的演讲。  相似文献   

4.
丁辉 《劳动保护》2020,(4):13-15
人类进入风险社会,新兴风险不断涌现。每一种风险在最初诞生时都是新兴风险,比如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那么,什么是新兴风险,它有哪些特征?如何识别、评估新兴风险,又该如何治理新兴风险?面对新兴风险,应如何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北方工业大学新兴风险研究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丁辉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10月28日,由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翁文国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灾害环境下人体损伤机理研究与救援防护技术装备研发及应用示范"启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教育部、工信部等项目主管部门领导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项目咨询专家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院士、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丁辉、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院研究员诸雪征、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  相似文献   

6.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分析测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声学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化工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国家安全生产理论专家组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这些职务和称号的拥有者就是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丁辉。  相似文献   

7.
<正>在2018年10月16日至17日,由应急管理部、国际劳工组织、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在浙江杭州市举行。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分论坛上,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波兰等国家和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石油、中化集团、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新兴际华集团等单位的中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专家围绕"生命至上,科学救援"主题,从应急管理发展趋势、工业风险防控、应急体系规划、应急预案和演练、救援装备技术研发应用、救援队伍职业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交流研讨。  相似文献   

8.
<正>基于目前我国应急科技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新兴际华集团应急研究总院成立,形成了集"应急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和技术交流"于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并提出推动应急科技创新的解决方案。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科学技术作为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2021年8月19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视频会议的方式组织召开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评估指南》地方标准审查会。该标准由中国安科院工业所牵头编制,来自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新兴际华集团等单位的9位专家组成标准审查专家组,对标准送审稿进行了审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中国安科院工业所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7月28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国家应急管理部国际合作交流中心、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河北省应急管理厅、唐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唐山国际应急管理大会在河北唐山开幕。本次大会为期两天,以"新体制、新技术、新产业"为主题,是国内首个以应急产业为重点的国际性应急管理大会。  相似文献   

11.
《安全》2019,(4)
正多年从事安全风险理论研究,主持和参与多项安全风险的科研项目和国家重大活动风险评估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奖13项;是"中国应急50人论坛"发起人之一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  相似文献   

12.
化工园区应急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化工园区特点和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风险防控、应急队伍、应急平台、应急组织、应急预案、运行机制"的化工园区应急管理模式;探讨加强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的对策措施;提出以重大危险源普查与监控、区域风险评价和安全规划为重点,构建风险防控与管理体系;增强包括公安消防特勤队、特种工程抢险队、医疗救护队在内的化工园区应急救援队伍的处置能力;依托园区现行管理体制完善应急组织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完善化工园区应急预案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正舆情3月9—15日,受福建泉州酒店坍塌事故影响,事故现场救援、国务院调查组成立及第一次全体会议相关舆情迅速将舆情热度于3月10日推向高潮。与此同时,应急管理部发布今年以来安全生产形势、应急管理系统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复工复产安全防控工作等话题也引发媒体高度关注,应急管理相关舆情热度保持多日高热。分析据不完全统计,3月9—15日,"国务院成立福建省泉州市欣佳酒店‘3·7’坍塌事故调查组"热度最高,为100;其次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应急管理部:今年以来较大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同比下降25.8%",热度为99;再次是"国务院安委办、应急管理部要求开展全国房屋安全风险排查",热度为97。  相似文献   

14.
<正>8月26日,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会议指出,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但"灰犀牛"风险大量存在,特别是危化品、煤矿、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突出。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聚焦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工作力量下沉,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相似文献   

15.
居安思危,恩则有备,自备无患。新形势下的内急管理不仅要们应对突发事件的“高招”,还须有防范风险的“先手”,因此对于重大风险感知的灵敏度.风险研判的准确度和应急反向的及时度需求越来越大。过去,很少有针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白然灾害应急处置、应急预案演练工作的评估,往往将这项工作作为安全生产的“边角料”弃之一旁。南通市应急管理局自去年成立后,主动作为,以案为鉴,力求补齐应急臂理处置这块短板,开启了一条由安全生产向应急管理"跨越"的探索之旅。  相似文献   

16.
《安全》2018,39(8)
正2018年7月27日上午,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在院二级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召开"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论坛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治理创新中心成立大会"。北科院院长郭广生致辞并宣读《关于成立"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治理创新中心"的决定》。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11月29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应急救援特种防护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复杂环境工程抢险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和"社会化应急服务体系关键技术研究"等三个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召开。范维澄院士、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闪淳昌等项目咨询专家  相似文献   

18.
正每一次灾害,都在检视着一个国家的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救援能力,今年4月16日挂牌成立的应急管理部,也因此备受社会关注。作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应急管理部的组建,有助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专家指出,此举将改变以往应急管理中资源分散、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有利于将防灾抗灾成效最大化、最优化。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4月26日,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黄明主持召开应急救援专家座谈会并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公安部灭火救援专家组原组长陈家强、公安部灭火救援专家组组长牛跃光等来自不同领域的9位应急救援专家进行座谈讨论,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建议。黄明在讲话中,对应急救援专家长期以来为应对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  相似文献   

20.
《安全》2021,(3)
正2018年4月,应急管理部成立,迎来应急管理历史性的转变。《新应急管理概论》将详细论述应急管理部成立以后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产生的重大变化,解读新理论,新机制与原有体制机制之间的差别。教材囊括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的理论与实践工作,从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出发,分为两部分,其中应急体系从"综合减灾"角度,由应急新体制、新机制和新法制构成;应急能力从"大应急"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