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大多数人在40~50岁时,眼睛会悄悄出现"老花",在配老花镜时一定要谨防9大误区。误区1:贪便宜,图省事,不验光直接购买。不验光随意买的现成老花镜很难与佩戴者实际视力状况相匹配,反而会产生视觉干扰,出现眼疲劳等问题。长期佩戴不合适的老花镜可能会严重损害视力,加重老花程度。误区2:一副老花镜一戴到底。老花镜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眼镜长期不更换,就会出现镜架变形和镜片老化,影响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主持人语:劳动防护用品是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对于员工来说,既是权利也是义务。但在基层实践中,往往存在一些员工视劳动防护用品为"负担",在作业时或者不佩戴和使用,或者佩戴和使用不规范,致使劳动防护用品无法起到保护员工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作用。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才能让员工自觉正确地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3.
最近,山西省公布了一项针对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其中施工工地上在用的安全帽抽样合格率只有一半,不合格项目包括了:质量、垂直间距、帽壳内突出物、耐冲击性能等。据介绍,不合格的安全帽在意外发生时根本无法保证作业人员的头部安全,同时日常佩戴还会引起颈部疲劳、伤害颈椎。  相似文献   

4.
正常气温对人体是必需的、有益的。高温则会引起中暑。当环境受热明显超过散热时,机体则会出现热蓄积;当热蓄积超过了体温调节能力,则出现过热、中暑,甚至死亡。本文从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技术措施等角度,提出了预防高温作业人员受到职业危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最近,山西省公布了一项针对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其中施工工地上在用的安全帽抽样合格率只有一半,不合格项目包括了:质量、垂直间距、帽壳内突出物、耐冲击性能等.据介绍,不合格的安全帽在意外发生时根本无法保证作业人员的头部安全,同时日常佩戴还会引起颈部疲劳、伤害颈椎.  相似文献   

6.
<正>误区一:吃蛋白质粉,增强免疫力首先,正常人可以通过日常均衡的饮食获取充足的蛋白质,不需要用蛋白质粉。其次,免疫力低下不等于缺乏蛋白质。人体的免疫力大多取决于遗传基因,与环境的影响也很大,如饮食、睡眠、运动、压力等。并且,有研究表明,长期靠蛋白质粉维持机体活力,会降低肠胃功能及机体抵抗力。尤其是正在发育的婴幼儿及儿童,肠胃正需要锻炼的时期,靠捷径补充营养素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正>编辑同志您好:目前,由于员工不佩戴或不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引发的事故还时有发生。因此,笔者所在单位从2012年9月开始,开展了劳动防护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检查员工在作业现场是否按要求佩戴了安全帽、安全带、防尘口罩、防毒面具、防护眼镜、护耳器、特  相似文献   

8.
文龙 《安全与健康》2004,(7X):50-50
A、养成良好习惯驾车族在开长途车时,人多喜欢用抽烟或嚼糖块来提神、驱疲劳。殊不知,这对视力是极其有害的。吸烟能引起视幻症。长期抽烟,会造成尼古丁中毒,从而导致视幻,即眼睛模糊,视力下降。长期吃糖,易患眼疾。甜食产生酸性代谢产物,而造成血钙减少,引起房水和晶状体渗透压改变,使晶体状变凸,影像模糊。因此,必须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以保持良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9.
最近,山西省公布了一项针对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其中施工工地上在用的安全帽抽样合格率只有一半,不合格项目包括了:质量、垂直间距、帽壳内突出物、耐冲击性能等。据介绍,不合格的安全帽在意外发生时根本无法保证作业人员的头部安全,同时日常佩戴还会引起颈部疲劳、伤害颈椎。  相似文献   

10.
现在大家出门都要佩戴口罩,每天要戴好几个小时,很多人都会出现皮肤问题,应该如何预防呢? 问题一:面部皮肤出现压痕、破皮 佩戴松紧合适的口罩.非耳挂式口罩如绑带式,可减少对耳后皮肤的摩擦及压力.佩戴时间不宜过长,如卫生条件允许,2~3小时摘下口罩或适度变换口罩位置使局部减压.佩戴前可以局部涂抹润肤剂,减少口罩边缘摩擦对皮肤的刺激.  相似文献   

11.
综合信息     
夜间行车的视力保护人虽在夜间或暗光下凭借眼睛的暗适应能力,可以观察到周围物体的影子,但观察和辩别能力远远低于昼光下。假如在昼光下的观察视力为1.0,那么,阴夜时的观察视力就只有0.5;在暗夜时只有0.1;在非常暗的情况下,即使正常视力的人也会倾向于近视。周围暗色的环境会降低视觉的灵敏度,也会延迟眼睛将观察的景物传导给大脑的时间,容易造成人体对速度感觉的失真,会把驾驶员对险情的反映或处理时间推迟0.1~0.2s。按正常车速60km/h,就会滞后近4m的急刹车距离,往往严重的车祸就发生在这段时间或距离之内。所以,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要注…  相似文献   

12.
这不是笑话,而是一个真实的事,一次下车间劳动,见到安监科的同志教一名“老机关”怎样佩戴安全帽,联想到一些管理人员平时拿安全帽当摆设的现象,不由得想议论上几句。 安全帽的佩戴是有一定要求的,其保护作用与能否正确佩戴有直接关系的道理也是很明显的。按要求佩戴,安全帽才能在关键时刻保安全,反之,其保护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安全帽佩戴得不正确,表现出随意性,实质是拿着安全当儿戏。说它是安全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点,或者是安全观念不强的一个反映,或者是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不强的一种流露,都不为过份。  相似文献   

13.
误区一:轿车二挡起步 轿车变速器设计偏重于速度.如果勉强用二挡起步不仅会增加发动机的负荷,而且会导致离合器早期磨损,所以轿车无论排量多少,都应一挡起步. 误区二:加档超车 驾车者普遍认为高挡位速度较快,所以在超车时升上一挡.事实上,车辆的前进是靠引擎所发挥的扭力,高挡位扭力较小,油门反应迟钝,加速度反而减慢,所以正确超车应该减慢一挡,自动波只须将油门踩到底,变速器便会降低一挡,以提供足够的扭力.  相似文献   

14.
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防线,可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口罩不仅可以防止病人喷射飞沫,降低飞沫量和喷射速度,还可以阻挡含病毒的飞沫核,防止佩戴者吸入。根据目前对该疾病的认识,就如何正确使用口罩制定本指南。一、佩戴原则基本原则是科学合理佩戴,规范使用,有效防护。具体如下:1.在非疫区空旷且通风场所不需要佩戴口罩,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需要佩戴口罩。  相似文献   

15.
解决4个问题     
<正>想要使员工自觉、正确地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避免将此视为"负担",笔者认为,企业须解决"知""能""会""到位"4个问题。一是要明确佩戴和使用要求,解决员工"知"的问题。企业为员工配备符合标准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并进行使用培训,是企业的责任,也是员工的权利。员工在作业中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品,同  相似文献   

16.
《劳动保护》2014,(5):I0013-I0013
<正>安监总厅管四函[2014]32号云南省安全监管局:2014年3月23日,你省玉溪市玉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高速线材厂员工在处理加热炉煤气阀站盲板阀故障时,发生煤气中毒事故,并且施救不当,造成2人死亡、17人受伤。这起事故性质严重,暴露出该企业煤气安全管理存在严重问题:一是制度不健全。在复产引煤气时没有制定实施方案,缺少煤气作业的审批和确认等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二是违规操作。在调节阀开启状态下启动盲板阀,造成盲板阀开启过程中受压过大,电机烧坏,致使煤气泄漏。三是违章指挥。该厂厂长在不佩戴任何防护装备的情况下处理现场故障,致使其中毒倒下,导致伤亡事故发生。四是防护装备维护不善。现场仅有的两台空气呼吸器在救援使用时不到两分钟便失效。五是盲目施救。在未佩戴防护装备的情况下多人多次进行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相似文献   

17.
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家里电源插座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如果安装不当,将会成为"隐形炸弹"。公安部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近年累计发生的火灾事故中,由于电源插座、开关、断路器短路等原因引发的火灾约占总数的30%。误区一:插座位置过低很多家庭在安装插座时,觉得太高有碍美观,会装在较低的隐蔽位置。但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夏东博士表示,这样容易在拖地时,让水溅到插座里,从而导致漏电事故。业内规定,明装插座距地面最好不低于1.8米;暗装插座距地面不要低于0.3  相似文献   

18.
<正>在各类作业现场,常出现一些易造成人身触电及高处坠落伤亡事故的安全隐患,如带电作业或电焊作业时,作业人员不穿绝缘鞋、不配戴绝缘手套;高处作业不佩戴安全带、安全帽等。据不完全统计,现阶段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都与生产经营单位及作业人员在个体劳动防护方面未遵守相关标准有直接关系。作业现场情况复杂,机械、电气等设备存在隐患的情况时有发生,如在设备未严格遵守相关国标、行标等技术标准的情况下,如违反  相似文献   

19.
<正>前不久,笔者随同某企业工会、安监、劳动人事等部门组成的劳保用品佩戴使用情况专项检查组到生产一线检查职工劳保用品佩戴情况时发现,由于企业的强制性要求,职工上班基本上都带上了工作服、口罩、护目镜、手套、统靴、毛巾等劳保用品,但是劳保用品带到现场后却存在使用不规范,甚至带而不用的现象,令人堪忧。比如,有些职工干活时把本该戴上的口罩挂在胸前或者耳朵上,原因是嫌戴上口罩太热或呼吸不舒服;有些职工在进行电焊、切割作业时不戴护目镜,而是侧着身子迷着眼睛,这不仅存在安全  相似文献   

20.
刺绣是我国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然而,你知道吗,刺绣姑娘在把绝美的艺术珍品奉献给世人的同时,她们明亮的双眸却在承受着职业损害的威胁。 职业医学专家对某丝绸厂1000余名刺绣作业女工进行了远近视力、主觉验光和业余近视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进厂四年后视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