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盱眙县鲍集等乡(镇)农村住房基本情况调查,反映了目前农村住房质量差,存在严重震灾隐患的问题。一旦遭遇5~6级中强地震,倒塌或严重破坏的房屋将占40%左右。分析原因,主要是广大农民抗震减灾意识淡薄,对农村建房疏于管理及农村建筑队伍技术力量薄弱。对此提出治理意见并建议地方政府在制定农村房屋建筑管理办法,使农村房屋基本达到抗震要求,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2.
中国沿海地区灾害带及其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建国 《灾害学》1991,6(3):81-85
本文通过对1949~1990军我国灾害经济损失分区分析,得出我国沿海地区受灾最为严重;沿海地区的投入产出比较高,所以应将减灾的重点放在沿海地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江苏沿海地区的相对海平面上升及其灾害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江苏海岸是全国潮滩最集中分布区,其面积约占全国的1/4,沿海地区地势低平,相对海平面上升幅度较大,是全国少数几个受海平面上升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初步估算,21世纪前半期该地区不同岸段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将可能达到4.5~9.5mm/a,约为同期全球平均上升速率的2~3倍。其灾害性影响主要集中在:①造成堤外潮滩湿地资源损失,相对海平面上升50cm,因直接淹没、侵蚀加剧和淤涨减缓造成的潮滩损失面积将超过5×104hm2,湿地损失面积达2.4×104hm2;②降低海堤防御标准、危及海堤自身和受保护地区安全,相对海平面上升50cm,该地区现有海堤防御标准将由现状50~100年一遇降为20~50年一遇;遇50年一遇风暴高潮位,全区受潮水漫溢的海堤长度将比现状增加173km以上,占海堤总长的1/4;③阻碍低洼地的洪水排泄、加剧洪涝灾害损失,相对海平面上升40cm,苏北里下河和苏南太湖湖东两片洼地的自然排水能力将可能分别下降约25%和20%,若两洼地分别重现1991年型和1954年型洪水,则因海平面上升增加的受淹面积将超过4×104hm2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建设与迅速发展,中国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的风灾害经济损失在不断增加.相当比例的风灾损失是由于各类工程结构的损毁而导致,各类结构由于其具体结构形式的不同,所以受风灾害影响的程度各不相同,其中以年代较久的低层房屋在台风等风灾破坏中的损失最为严重.因此,提高低层房屋抵御台风等风灾破坏的能力,是有效降低风灾害相关损失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以沿海县级行政单元为评估单元,分别从海岸带自然环境和沿海社会经济两个方面,评估中国沿海各地区海平面上升背景下的海岸带脆弱程度,综合区划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的脆弱性。结果表明,海平面上升对我国沿海城市群密集的地带影响甚大,尤其是环渤海沿岸、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三个区域是典型的海平面上升影响的脆弱区,沿海地区的发展应充分考虑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房屋区域性特征的形成是各种因素综合长期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民居带有浓厚的当地特征。以福建省农村民居为例,利用现场调查的数据,首先对影响农村房屋建造的区域特征要素做了归纳,总结出区域特征要素,主要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资源状况三个方面。然后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了这些要素对房屋建造的影响。最后指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居民不应盲目追求现代建筑,传统民居应得到保护并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沿海地区台风灾害损失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沿海地区作为人口积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和战略中心,在台风灾害中遭受的损失往往是惨重和致命的,所以亟待开展沿海地区台风灾害损失评估研究。根据1990-2007年的台风灾情资料,选取代表性指标尝试构建了台风灾情评估模型,并对沿海省市的台风灾害损失及其与致灾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除个别区域外,沿海地区台风灾害损失都呈下降趋势,但各区域下降的幅度不等,其中浙江省、江苏省和海南省下降幅度较低,均不足10%;浙江省、福建省和广东省18年间平均台风灾害损失较大;上海市以南各区域台风大风和暴雨的频次多、强度大,灾害损失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浙江衢州市近年来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农村私人建房引发或遭受的地质灾害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所引发地质灾害的类型、机制、分布及危害状况,以及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私人建房地质灾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其规律和特点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农村私人建房地质灾害防范管理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保障农村住房安全,为构建和谐新农村提供科学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津冀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的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将给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津冀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极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该文以津冀沿海地区为例,对海平面上升风险评估方法进行示范应用,评估该地区海平面上升的风险,区划海平面上升风险,并提出风险管理的建议。结果表明,天津滨海新区、河北黄骅市等地面临的海平面上升风险较高,在沿海发展规划和重大工程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海平面上升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沿海地区的自然灾害类型及综合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利用中国沿海地区近40年或更长时期主导灾害的资料分析其时空特征,特别是空间分布规律。根据综合灾害灾次图的分析指出,中国沿海地区共有3个灾害多发中心,最后将中国沿海地区划分为6个灾害类型区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农村房屋抗震性能调查与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建省农村住宅建筑结构为研究对象,在现场采集该省村镇房屋基本资料的基础上,围绕课题如何提高农村住宅抗震性能,分析了框架结构、砖砌体结构、底框结构、石砌结构、砖木结构和土木结构房屋等在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方式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建筑抗震的相应措施,为福建省农村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提供了参考标准,同时向农村普及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常识、建筑结构抗震知识也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2.
清代江浙沿海台风影响时间特征重建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威  王美苏  满志敏 《灾害学》2011,26(1):123-127
根据清代-民国的历史文献,在判定台风现象记录的基础上,建立了1644-1911年苏、沪、浙沿海受台风影响的天数Td序列,显示研究区在此期间内年均有2d左右受台风影响;19世纪中期之后,台风影响时间有所延长,指征了该地台风活动趋于活跃的现象。小波分析显示1640-1690年代和1800-1830年代,Td变化分别存在4~8a和6~8a的准周期现象,但其他时段周期性规律很不显著。MTC与ATC之间缺乏年际和年代际的对应关系可能是导致本研究Td分布无明显规律的重要原因。台风影响陆地时间与全球冷暖变化并不完全对应,仅发现17世纪早期的增暖与Td值放大在时间上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2004年6月底,我们在安徽宿州市地震局灾防科同志的陪同下,前往宿州市灵壁县灵光村进行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调研。  相似文献   

14.
结合广东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民居特点,简要阐述了全省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实施基础,较系统地介绍了当前示范工程实施情况,对存在的不足和工作难点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科学总结,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福州滨海新城所面临的洪潮灾害风险和海堤建设规划情况.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福建沿海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出发,介绍了国外沿海城市在考虑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确定海堤设计标准和我国防潮堤设计标准确定方法,分析了我国防潮堤现行设计标准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对未来福州滨海新城防潮堤设计标准改进提出了建议,可供我国沿海地区相关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浙江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增才  袁强 《灾害学》2007,22(1):94-97
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结构、水文气候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简述了浙江地质灾害的发生背景,并进一步论述了浙江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及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云娜台风灾害特点与浙江省台风灾害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云娜台风造成的灾害入手,系统地分析了浙江台风灾害发生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主要结论为台风灾害主要表现为罕见的强降水、创纪录的风力、部分地区的洪涝和多发的次生灾害。影响浙江的台风(或热带低压)的时间在5—11月,主要在7—9月,其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类。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台风暴雨引起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强风造成房屋倒塌,有时遇到“三碰头”导致严重风暴潮灾害;间接影响主要是在浙江地区产生强降水,进而引发洪涝灾害,诱发地质灾害,沿海地区常会因为东风波或东风系统中的云团“登陆”而产生强降水,并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8.
广东沿海风暴潮灾害应急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东沿海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是风暴潮灾害的高发区。在分析广东沿海风暴潮灾害特点、广东省风暴潮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广东沿海风暴潮灾害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和政府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王洲平 《灾害学》2001,16(4):63-66
概述了浙江省地质灾害的发生背景及灾害现状;从行政管理与技术治理两方面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