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运城市道路扬尘化学组成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运城市区道路扬尘及5类单一尘源类样品(盐湖尘、土壤风沙尘、机动车尾气尘、建筑水泥尘和煤烟尘),测定元素、离子和碳质组分含量并与其他城市比较,在此基础上通过富集因子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揭示道路扬尘的化学组成特征,同时运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解析道路扬尘的来源.结果表明,与其他城市相比,Na和SO_4~(2-)含量高,Si含量相对较低是运城市道路扬尘化学组成的主要特征,Na、SO_4~(2-)和Si质量分数分别为12.197 0%、8.597 1%和9.112 3%;富集因子计算结果表明道路扬尘中Pb、Cu、Cr、V、As、Ni、Na、Zn等元素的来源明显受到人为活动影响;道路扬尘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为强,工业生产、化石燃料燃烧、机动车排放等人为源是影响道路扬尘生态风险等级的重要因素;煤烟尘、建筑水泥尘和机动车尾气尘的化学成分谱与其他城市相似,土壤风沙尘中Na和SO2-4含量相对较高,运城市特有的盐湖尘的主要化学组分是Na、SO_4~(2-),含量分别为30.3%、22.7%;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解析结果表明,盐湖尘对道路扬尘贡献最大(53%),其次是土壤风沙尘(21%),机动车尾气尘(8%)、建筑水泥尘(7%)和煤烟尘(5%)的贡献几乎相当.  相似文献   

2.
粒度乘数用来表征道路扬尘中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分布情况,是构建道路扬尘排放清单的一个重要参数,直接影响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2016年5—6月采用样方吸尘法采集乌鲁木齐市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道路积尘样品,通过再悬浮和便携式气溶胶粒径谱仪(Grimm1.109)分析得到样品的粒径数据,并利用校正公式计算得到道路扬尘K2.5(PM2.5粒度乘数).结果显示:快车道K2.5中位值为0.079 g/VKT,略大于慢车道(0.074 g/VKT),非参数检验结果P=0.56(>0.05),表明两种车道之间K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次干道、高速路、支路、主干道、快速路、环线、省道、县道和国道的道路扬尘K2.5范围分别为0.083~0.112、0.063~0.093、0.055~0.154、0.047~0.107、0.065~0.090、0.697~0.090、0.060~0.080、0.046~0.118和0.051~0.069 g/VKT,这与车流量、车速和平均车质量等因素有关;K2.5中位值存在区域差异,天山区最大(0.091 g/VKT),其次是米东区(0.083 g/VKT)、水磨沟区(0.082 g/VKT)和头屯河区(0.081 g/VKT),乌鲁木齐县最小(0.064 g/VKT),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其差异显著性进行检验,结果为P=0.107(>0.05),表明不同区域间K2.5中位值无显著性差异.乌鲁木齐市各地区道路扬尘K2.5中位值(0.064~0.091 g/VKT)小于美国AP-42中推荐的经验参数(0.15 g/VKT).研究显示,在建立乌鲁木齐市道路扬尘排放清单时,若直接采用美国AP-42推荐值,会加大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通过校正公式对道路扬尘K2.5进行校正,获得本地化粒度乘数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解析重庆市城区交通干道上交通扬尘的尘源,结果表明该地区交通扬尘的主要来源是土壤、燃煤,汽车和治金源排放,其中土壤贡献了交通扬尘总量的大约一半,而另一半则来自其它人为活动。   相似文献   

4.
采集并分析了不同施工阶段建筑工地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和19种无机元素、8种水溶性离子以及碳成分(OC和EC)的组成,结果显示建筑工地PM10和PM2.5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99.0±51.7)μg·m-3和(47.2±28.7)μg·m-3,质量浓度从高到低为土石方≈主体施工>桩基施工>一般建设,较环境空气PM10和PM2.5分别升高(43.9±33.2)μg·m-3和(21.7±14.7)μg·m-3.含量较高的元素包括Ca、Fe和Al,Cd元素富集明显;NO3-和SO42-是主要的阴离子,Na+、NH4+和Ca2+是主要的阳离子;PM10和PM2.5中OC/EC比值分别为6.1±10.4和3.8±1.7.不同施工阶段扬尘化学组成差异明显,主体施工阶段Ca和Fe含量较高,桩基施工、土石方和主体建设阶段NO3-、OC和EC含量高于一般建设阶段.与其它城市相比,深圳市建筑扬尘中的NO3-以及OC和EC含量相对较高,可能与工程机械排放相关.桩基施工阶段扬尘的重金属组分经呼吸途径引起的非致癌风险最大,Mn是主要的风险来源.  相似文献   

5.
樊守彬  杨涛  王凯  李雪峰 《环境科学》2019,40(4):1664-1669
排放因子是分析污染源排放特征和建立排放清单的基础数据,本研究对典型道路进行积尘负荷采样和实验室筛分分析,通过再悬浮系统和颗粒物粒径谱仪对道路扬尘粒径分布和粒径乘数进行测量,调查道路车型构成并计算车重,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应用模型法建立本地化的道路扬尘PM2.5排放因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道路的扬尘颗粒物粒径分布在<2.5 μm范围内的质量比例较为接近,道路扬尘中PM2.5与PM10比值在0.28~0.32之间;不同类型道路的PM2.5粒度乘数在0.18~0.20 g·(km·辆)-1之间,高速路、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的PM2.5排放因子分别为0.06、0.14、0.31、0.30和0.39 g·(km·辆)-1.积尘负荷采样、再悬浮粒径分布测量和排放因子模型计算,是道路扬尘排放因子本地化的可行方法.在建立道路扬尘排放因子过程中,粒径乘数可以应用默认值,由于不同类型道路的积尘负荷差异较大,需要分道路类型或按车流量级别进行积尘负荷采样分析,对排放因子进行本地化.  相似文献   

6.
道路扬尘评估方法的建立和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降尘法和AP-42法2种道路扬尘评估方法,它们分别以减去背景降尘的道路自身降尘(ΔDFr)和道路扬尘排放强度(EIr)作为评估指标. 通过对这2种方法评估结果的比较与分析发现:①ΔDFr和EIr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为0.708;②ΔDFr能同时反映车辆激发扬尘和路面风蚀扬尘,而EIr只反映车辆激发扬尘;③积尘负荷大小不代表评估道路扬尘污染程度,但适用于定量评价道路清扫保洁质量. 降尘法相比AP-42法,其实施安全、简单易行、误差小,但不能满足快速评估要求,而且评估成本略高. 2种评估方法均表明《奥运保障措施》控制道路扬尘的效果明显,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与2007年同期相比,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ΔDFr分别下降了65%,55%,65%和84%.   相似文献   

7.
用化学质量平衡法对抚顺市望花、新华、东洲、站前、水库五个采样点的地面扬尘进行了污染物来源定量解析。计算结果表明 :对于望花、新华和站前三个监测点 ,土壤尘、建筑尘和燃煤飞灰的比例占据主要污染源的前三位。三个监测点土壤尘、建筑尘和燃煤飞灰所占比例的平均值分别为 :61.0 % ,17.7% ,15 .3 %。土壤尘、燃煤飞灰是东洲、水库点扬尘的主要来源。土壤尘、燃煤飞灰所占比例的平均值分别为 :5 4.5 % ,2 7.9%。所有扬尘样品中 ,冶金尘、汽车尾气均占较小比例 ,未发现燃油源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激光法与传统方法比较测定土壤粒度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光法测定土壤粒度是近年来应用的新方法,它的特点是测定速度快、效率高,比传统的经典测定法省时省力省试剂消耗,实验室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也小,特别是在处理和测定大量样品时,它的优势更为明显。本文作者选择内蒙古地区有代表性的暗棕壤、草甸土、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和风沙土7种土壤类型共42个土壤样本为例,采用激光法与传统比重计法对土壤粒度分布测定进行了方法比对研究,设计了激光法三个参数三个水平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粘粒含量激光法测定低于传统方法,粉粒含量则相反,砂粒含量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最接近;得出了两种方法之间的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P〈0.05时,最大相关系数是:粘粒含量r=0.5822,粉粒含量r=0.9094,砂粒含量r=0.9152;本研究结果还表明激光法与传统比重计法两种方法确定的质地大致相同,认为虽然土壤的粘粒部分就目前的测定结果来看不适合用激光法测定,但粉粒部分和砂粒部分可以用激光法测定后通过两种方法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换算,从而提高测定效率。这一研究结果明确了激光法与传统比重计法测定土壤粒度分布的差异,对使用两种不同方法研究土壤颗粒组成具有借鉴作用,并且在土壤批量样品粒度的分析测定中具有非常实用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光谱仪,全谱直读ICP发射光谱仪等现代大型仪器鉴定和常规化学分析技术,对不同筛分粒径下昆明湖沉积物颗粒的组成、形貌及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昆明湖沉积物颗粒主要以粉粒和黏粒为主,具有晶体结构,平均粒径为22.37-160.17 μm;呈现不规则的块、片状形貌,表面...  相似文献   

10.
李冬  陈建华  张月帆  高忠阳  高健  张凯  竹双 《环境科学》2021,42(4):1642-1648
粒度乘数是表征道路扬尘中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和计算道路扬尘排放量的重要参数.为实现粒度乘数本地化,采用AP-42法和TRAKER法于2019年3月对保定市城区不同类型的道路进行采样和走航监测,利用校正公式计算得到道路扬尘PM2.5粒度乘数(K2.5),对比了两种方法测定的K2.5结果,分析了保定市道路扬尘粒度乘数特征.结果表明:①基于AP-42法和TRAKER法获取的保定市道路积尘的K2.5平均值分别为0.21 g·VKT-1和0.23 g·VKT-1.两种方法获得的道路积尘K2.5具有较高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约为0.6.分别利用两种方法获得的K2.5计算道路扬尘PM2.5排放因子值差异较小.说明利用基于激光传感器的TRAKER法能够满足测量并计算道路扬尘K2.5的要求.②保定市不同类型道路积尘K2.5特征按其值大小排序表现为:快速路 < 次干道 < 支路 < 主干道,存在显著差异;③保定市各道路扬尘K2.5平均值高于0.15 g·VKT-1,说明若直接借鉴美国环保署的推荐值(K2.5=0.15 g·VKT-1)进行排放清单计算,将会低估保定市的道路扬尘排放量,进而增加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保定市K2.5相对较高,说明保定市道路积尘中微颗粒物含量较多,道路扬尘对城市PM2.5的贡献可能较大.  相似文献   

11.
建筑施工扬尘特征与监控指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筑施工活动引起的扬尘是我国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选择天津市一处典型的建筑施工工地作为研究对象,分施工阶段对环境空气PM10、尘源样品和降尘等进行了系统监测实验,得到了建筑扬尘的成分谱(元素、离子和碳组分)和尘源样品的粒径分布.结果表明,建筑施工扬尘的污染特点和化学组成特征与具体施工阶段、施工操作和建筑材料等密切相关.通过采集工地周边的降尘,发现利用降尘可以作为工地扬尘的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12.
樊守彬  李钢  田刚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Z2):209-211,266
为了研究施工扬尘排放特征,在施工现场进行颗粒物质量浓度、数浓度、粒径分布和气象参数的现场监测,分析施工现场颗粒物排放特征。结果显示,施工现场颗粒物浓度高于背景值,测试期间PM10浓度变化较大,并且出现短时间的浓度高值,工地内扬尘既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又与工地现场的操作活动有关。从粒径方面看,施工现场粒径较大的颗粒物数量比例大于背景环境中的比例。施工现场PM10浓度与风速、温度和湿度呈正相关,工地内车辆运输和施工活动均为重要扬尘源。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扬尘污染源遥感解译及其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遥感影像资料,分析了上海市扬尘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并计算了上海市主要扬尘源的起尘量。利用获取的基础数据,建立了上海市扬尘污染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为上海市扬尘污染源的控制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车辆限行对道路和施工扬尘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刚  李钢  秦建平  樊守彬  黄玉虎  聂磊 《环境科学》2009,30(5):1528-1532
采用降尘法对道路和施工扬尘排放进行连续监测,通过限行之前和限行期间数据分析,研究了“好运北京”体育赛事期间机动车交通限行措施对道路和施工扬尘的消减情况、道路和施工扬尘对北京大气环境颗粒物的贡献率、道路和施工扬尘源占本地颗粒物排放总量的比重.结果表明,车辆限行措施对降低道路和施工扬尘的效果明显;环路限行期间降尘量平均值为0.27 g·(m2·d)-1,限行之前1个月和限行之前7d降尘量平均值为0.81和0.59 g·(m2·d)-1,主干道和次干道限行期间降尘量平均值为0.21 g·(m2·d)-1,限行之前1个月和限行之前7 d降尘量平均值为0.54和0.58 g·(m2·d)-1,道路降尘量下降了60%~70%;限行期间民用建筑施工降尘量平均值为0.27 g·(m2·d)-1,限行之前20 d为1.15 g·(m2·d)-1,限行期间公用建筑施工降尘量平均值为1.06 g·(m2·d)-1,限行之前20 d为1.55 g·(m2·d)-1,施工降尘下降30%~47%;道路和施工扬尘是北京市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其对环境PM10的贡献率为21%~36%;当本地污染源PM10排放量占环境总量的50%和70%时,道路和施工扬尘PM10排放量分别占本地污染源的42%~72%和30%~51%.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昭通市主城区扬尘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2019年5月在昭通市昭阳区采集了道路尘和周边土壤尘样品,使用颗粒物再悬浮系统将尘样悬浮并采集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 μm的颗粒物),并利用ICP-MS和ICP-OES检测了 PM2.5中 Ca、Al、Fe、Mg、Ti、V、Cr、Mn、Co、Ni、Cu...  相似文献   

16.
施工工地出口附近道路交通扬尘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刚  樊守彬  李钢  秦建平 《环境科学》2007,28(11):2626-2629
为了量化施工工地附近社会道路因施工运输车辆带泥及遗撒造成的二次交通扬尘,对4个典型工地出口2个方向社会道路尘负荷进行了采样分析,根据AP-42交通扬尘排放模型,计算和分析了工地出口附近道路交通扬尘排放特征.结果表明,工地出口附近道路尘负荷高于正常道路,随着距离工地出口长度的增加,尘负荷逐渐减小;工地出口2个方向共400 m道路上交通扬尘PM10排放因子为正常道路的2~10倍,因施工增加的排放量相当于422~3?800 m正常道路排放.根据以上结果,结合2002年北京市施工工地时空分布数据,经计算得出,2002年北京市城八区工地出口形成的二次扬尘相当于增加了道路总长度的59%.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一种移动测试系统能够快速得出路面尘负荷,并结合GPS仪显示路面尘负荷的空间分布。在车辆顶部和车轮后部分别安装颗粒物浓度测试仪逐秒测试2点的PM10浓度,浓度差记为c,同时利用测试逐秒的经纬度信息和车速。根据AP-42标准方法采集分析了典型道路的尘负荷,建立了路面尘负荷、车速和浓度差之间的函数关系为sL=9.89.C0.810.e-0.068s。根据测试数据得出了呼和浩特市典型道路的尘负荷空间分布,从空间分布结果结合现场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施工活动较多的区域路面尘负荷较高,路面破损和两侧有未铺装区域的路面尘负荷较高,为道路扬尘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道路环境颗粒物浓度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交通扬尘和车辆尾气排放,道路环境颗粒物浓度高于城市其它区域,文章应用一种移动监测技术测试区域道路环境中PM10浓度空间分布,并进行了呼市城区道路环境PM10空间分布分析;采用降尘法对呼市城区不同区域30条道路进行监测,分析道路降尘空间分布规律,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文章给出了呼市城区道路环境PM10浓度的空间分布图...  相似文献   

19.
建筑工地大气降尘与总悬浮颗粒物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刚  李建民  李钢  黄玉虎  闫宝林 《环境科学》2007,28(9):1941-1943
通过统计大量实测数据,对北京市建筑工地施工扬尘大气污染指标DF与TSP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建筑施工扬尘所产生的DF与TSP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建筑工地边界处DF与TSP的关系可以用cTSP=11.6×cDF表示.监测点与污染源的距离对相关系数影响较大,相关系数与距离成正比例;施工阶段对相关系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