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煤炭是我国分布最广、储量最多、价格最廉的能源,占一次能源探明总储量的90%。目前,全国约75%的工业燃料、76%的发电能源、80%的民用商品能源、以及60%的化工原料依靠煤炭。  相似文献   

2.
从油气资源状况论我国未来能源发展战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我国油气可采资源量分别为140×108t和9.3×1012m3,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油气资源却相对贫乏。目前,我国石油资源勘探程度较高,储量、产量增长的潜力有限,石油在未来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只能略有上升,保持在25%~26%;而天然气资源勘探程度却很低,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天然气在未来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有望较快增长,预计从2000年的2.5%上升到2015年的9.4%;与之对应,煤炭消费比例会有所下降,但不会改变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首要地位。为此,根据我国油气资源、能源消费和能源需求变化等特点,对未来能源发展战略提出5条建议: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优化能源结构;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油气市场;积极开发新能源,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煤炭资源、生产与环境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2005年全国煤炭产量21.9亿吨,占世界的37%,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75.9%、消费的70%.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和消费格局难以改变,随着煤炭增长方式的转变、煤炭用途的扩展,煤炭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明确提出了"要大力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坚持以煤炭为主体,以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战略,进一步明确了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刘子刚  王铭  马学慧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0):1814-1819
根据全国泥炭资源调查的结果, 运用有机质含量、干容重、泥炭储量、泥炭地面积等数据估算中国泥炭地有机碳储量,并探讨其碳储存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泥炭地有机碳总储量约15.03亿t.在各省和各气候区分布不均匀,四川省(6.45亿t)和云南省(2.91亿t)泥炭地有机碳储量最丰富,占总储量的62.29%.各气候区中高原湿润区泥炭地有机碳储量最大(7.14亿t),特别是若尔盖高原泥炭地有机碳储量(6.30亿t)占总储量的41.92%.我国泥炭地有机碳密度一般在80~140kg/m3, 最大值为270~360kg/m3,最小值小于80kg/m3,其分布以燕山、太行山至横断山为界,西北部低,东南部高.泥炭地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均值为143.97kg/m2,滇南高原最高,达到637.06kg/m2.区域平均泥炭地有机碳积累强度为208.23 t/km2,若尔盖高原最高达3972.71t/km2.  相似文献   

5.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2000年-2007年间成渝经济区耕地、森林和草地等陆地植被的碳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7年间耕地和草地分别减少了2 388.89 km2和1 231.05 km2,林地增加了2 908.70 km2,其中耕地主要转出为林地和建设用地,草地转出主要为林地和耕地;(2)7年间成渝经济区碳储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共增加了625.16万tC/a,年增长率为0.21%.其中耕地、草地碳储量分别减少了165.79万tC/a和933.87万tC/a,林地碳储量增加了1 724.81万tC/a.(3)结合碳储量变化的趋势,提出了以打造低碳城市为目标的成渝经济区碳汇战略.  相似文献   

6.
X24 9700141我国能源环境的形势与对策/张坤民…(国家环保局)//环境保护/国家环保局一1996,(4)一2~4环信X一7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约占一次能源探明总储量的90%。1994年全国原煤产量达12.4亿吨,约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74%。这就决定了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在未来的30年内,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发生显著变化。能源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十分复杂,一些落后的能源开发利用方式,造成了我国的能源环境问题,主要反映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生态破坏与噪声危害;煤炭加工过程中的“三废”;煤炭燃烧过程中的大气污染。对策:1.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2.…  相似文献   

7.
森林及其产品的固碳功能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木质林产品(下简称HWP)的碳储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议题,研究HWP碳储量并对其进行功能管理,对我国政府提高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并参与气候谈判、提交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建议的HWP碳量核算模型,研究了1961—2011年中国HWP的固碳功能,继而比较分析了中国HWP碳储量的减排潜力。研究表明:从总量看,储量变化法、大气流动法基础上核算的中国2011 年度碳储量值分别为6.76×108 t 碳和2.58×108 t 碳;从年增长量看,储量变化法、大气流动法基础核算的中国HWP碳储量增长平均值为1 063×104 t 碳和262×104 t 碳。基于中国是世界HWP进口大国,储量变化法的选择应用将对我国有利。HWP碳储量减排贡献的研究发现:中国HWP碳储量为森林立木总量的4.75%~8.42%,平均约为6%;对比中国能源消费的年碳排放量值,中国HWP的年碳储量可以减排约1.6%,中国HWP具有显著的碳汇功能及进一步提升的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8.
<正>"2014上海国际海上风电及风电产业链大会暨展览会"近日在上海举办。会上首发的《2014中国风电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我国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2013年底,我国海上风能资源储量及分布已基本摸清,海上风电建设已起步,投产约39万千瓦,居世界前五位。海上风电已成全球风电发展的最新前沿,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9.
(一)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截至1983年末,全国预测煤炭储量为32万亿吨,垂深1000米以内的探明储量为7700亿吨,但是,地理分布不均,80%的探明量在北方,10%在西南,江南八省只有2%。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山西、黑龙江东部、内蒙东三盟,鲁西南、苏北、两淮、豫西、黔西北等大型煤炭基地。1983年我国一次能源(煤、油、气、水电)总产量为7.126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原煤占71.6%。1983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总消费量的73%左右。现在,我国75%的工业燃料和动力、65%的化工原料、85%的城市民用燃料,都是由煤炭提供的。目前,我国煤炭缺口达2000多万吨。据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10.
成渝经济区森林碳储量动态及空间格局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GIS为支撑,以成渝经济区的空间关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基础,分析2000—2007年森林碳储量的动态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①2000—2007年森林碳储量从3.39×108 t增至3.59×108 t,年均增长率为0.72%,区域碳汇能力逐渐增强.②各生态功能区森林碳储量变化不同,经济发达地区碳储量增长更为缓慢.③森林碳储量在各高程等级均有所增加,其中海拔在500~1 000 m的区域增长最快,海拔≥3 000 m的区域增长最慢;坡度为25~35°的区域增长最快,≥35°的区域增长最慢.④森林碳储量除在人口密度≥1 000人/km2的区域呈缓慢减少的趋势外,在其他区域均呈增加趋势,其中人口密度在250~500人/km2的区域增长最快.⑤同一年内森林碳储量呈现出随GDP增加而逐渐减少的趋势;年际间,各GDP等级内碳储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在GDP为2.5×106~5.0×106元/km2的区域增长最快.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重要丛生竹硅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了探明中国重要丛生竹的硅(Si)储量的大小及空间分布特征,在广东、福建、浙江、云南和四川等丛生竹的主产区选择了8 种重要丛生竹(青皮竹、粉单竹、麻竹、绿竹、黄竹、龙竹、缅甸竹和慈竹),通过测定不同丛生竹叶、枝、秆和现存凋落物中的硅含量和生物量,对我国重要丛生竹的硅储量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① 8 种丛生竹不同竹龄叶、枝、秆Si 含量大小依次表现为叶(12.47~62.71 g·kg-1) >枝(7.66~29.26 g·kg-1) >秆(1.12~11.77 g·kg-1),且各器官中Si含量均低于凋落物(40.86 ~123.74 g·kg-1);在不同竹种间,绿竹2、3 a 叶、枝Si 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竹种,粉单竹的1、2、3 a 秆中的Si 含量分别与1 a 麻竹、2 a 绿竹及3 a 缅甸竹存在显著差异;② 8 种丛生竹地上部分的总Si 储量为5 082.93 kg·hm-2,其中,现存凋落物的贡献率可达51.18%,远大于叶、枝、秆.不同竹种Si 储量大小依次为:龙竹 >黄竹 >慈竹 >绿竹 >青皮竹 >缅甸竹 >粉单竹 >麻竹;③ 通过对竹种面积与地上部分总Si 储量计算可得,8 种重要丛生竹地上部分Si 总储量约为41.55×104 t Si,目前全国丛生竹地上部分Si 总储量约为51.94×104 t Si.论文对丛生竹生态系统硅储量的估算能为整个竹林系统以及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硅储量的估测提供一定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燃煤对大气的污染有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二氧化碳等。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一次能源的生产与消费中均占75%左右。据统计,1994年我国烟尘排放量达250万t/a,日均值为0.2~0.5mg/m~3,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3~5倍,其中50%来自燃煤。二氧化硫排放量达2000万t/a,日均值为0.  相似文献   

13.
基于InVEST模型的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北京山区遥感影像数据和标准样地调查数据,利用In VEST模型碳储量模块,评估分析了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结果表明,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平均碳密度为99. 95 Mg/h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平均碳密度分别为10. 51、3. 16、0. 86、8. 61、76. 81 Mg/hm~2。植被碳密度与土壤碳密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碳密度与凋落物碳密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各林分类型平均碳密度表现为落叶针叶林(153. 99 Mg/hm~2)针阔混交林(132. 45Mg/hm~2)落叶阔叶林(125. 10 Mg/hm~2)常绿针叶林(111. 78 Mg/hm~2)灌木林(72. 26 Mg/hm~2)。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77. 41 Tg,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储量分别为8. 14、2. 45、0. 67、6. 67、59. 48 Tg。各林分类型总碳储量表现为落叶阔叶林(43. 23 Tg)灌木林(25. 90 Tg)常绿针叶林(6. 21 Tg)针阔混交林(1. 42 Tg)落叶针叶林(0. 65 Tg)。落叶阔叶林和灌木林是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分别占55. 84%和33. 46%。在北京山区各个区县中,怀柔区碳储量最高(15. 37 Tg),平谷区碳储量最低(4. 89 Tg)。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布不均,总体表现为北京山区北部区县较高,西部区县偏低,中部和东部最低。  相似文献   

14.
特别数字     
《环境工作通讯》2012,(7):71-71
英石油年鉴称2011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长2.5% 近日.英国石油油集团(BP)发布的2012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指出,2011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长2.5%,接近历史平均值,其中新兴经济体的消费份额保持上升势头。2012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以2011年能源世界供应中断及需求增长为阿大主题,  相似文献   

15.
丁岳  王柳柱  桂峰  赵晟  朱望远 《环境科学》2023,44(6):3343-3352
研究土地利用方式与生态系统服务碳储量的关系,对于区域碳排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InVEST模型碳储量模块和PLUS模型,探究并预测研究区2000~2018年和2018~2030年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2000、 2010和2018年碳储量分别为7.250×108、 7.227×108和7.241×108 t,呈先减后增趋势.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是导致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导致碳储量降低.与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应,研究区碳储量空间分异显著,并以碳储量分界线为界,呈现“东北低西南高”特征.预测结果显示,至2030年碳储量为7.344×108 t,较2018年增加1.42%,林地面积的增长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如何推动我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法华  王圣 《环境保护》2012,(12):37-40
2010年全球能源消费形势强劲反弹,一次能源消费增幅为5.6%,按百分比计算是1973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已超过美国,能源消耗量占全球总量的20.3%,其中煤炭消耗量占全球煤炭消耗总量的48.2%.尽管“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实现了二氧化硫减排14.29%,但排放总量仍然位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7.
陈宁  辛存林  唐道斌  张亮  辛顺杰 《环境科学》2023,44(8):4655-4665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是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未来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和碳储量变化过程,有助于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政策和提高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构建了GMMOP-PLUS-InVEST模型,通过多源数据分析了2000~2020年中国西北地区土地利用和碳储量的变化特征,并预测了自然发展(ND)、经济发展(ED)、生态保护(EP)和综合发展(CD)情景下的2030年中国西北地区土地利用和碳储量.结果表明:(1)2000~2020年,草地面积减少了1 680.99×104 hm2,耕地、林地、水域、湿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201.19×104、 208.47×104、 91.54×104、 51.30×104、 157.40×104和971.09×104 hm2.(2)2000~2020年,土壤和地下碳储量减少,死亡有机物和地上碳储量增加,总碳储量减...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某水泥厂5 000 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利用窑头和窑尾废气进行纯低温余热发电的项目.分析了该项目对周围水、气、声、渣产生的环境影响.结论表明:水泥余热发电项目不仅不会时周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会带来环境效益,同时为企业节省大笔电赍开支,是典型的绿色环保项目.可以为同类型企业废气余热综合利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气污染、河流污染等环境污染的日益严峻,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出现,已引起世界对环境破坏的警觉.我国是产煤大国,也是一次能源消耗大国.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随着政府等部门重视程度的坚强,虽有所改善,但短期内环境问题任然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环境监测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对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监测,避免了化境的进一步恶化,为人类的生活、居住提供优质的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20.
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呼唤新能源。人类生活、生产都要消耗大量能源,没有充足的能源供应,人类无法生存。迄今为止,人类所使用的一次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大部分都是从地下采挖得来。但上述能源储量有限,根据有关的统计数据,从现在开始,地球中储存的石油和天然气只够30年的开采,煤也只能使用200年。此外,常规能源均为化石燃料,使用中必然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如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全球温室效应带来的种种自然灾害,大气的严重污染,人类生存环境和地球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都为人类敲响了警钟。还世界以蓝天碧水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