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湿地保护法律制度比较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湿地保护面临面积急剧缩减、生态功能退化两大主要问题。而造成湿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不健全。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要"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为了切实解决湿地问题,亟需加快健全我国湿地保护法律制度。本文通过分析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并与我国湿地保护法律制度进行对比,从建立湿地开发许可制度、完善湿地保护区制度、健全湿地公众参与制度三方面对我国湿地保护法律制度提出借鉴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湿地补水生态补偿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我国许多重要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缺水威胁.许多湿地的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或丧失,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严重破坏,一部分国际重要湿地正面临被列入《湿地公约》“黑名单”的危险,湿地生态补水迫在眉睫.2011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继续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  相似文献   

3.
国际湿地保护政策及形式的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丧失与退化已被公认为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本文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国际湿地政策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湿地开发期,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间的政策转型期以及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湿地全面保护期。湿地被围垦、转换为农地是湿地开发期最主要的特质,是导致湿地大量丧失与退化的主要肇因;《湿地公约》的签署标志着国际湿地政策进入转型期阶段,倡导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而美国政府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的湿地“零净损失”政策目标,成为继《湿地公约》签署后推动全球湿地政策发生深刻改变的最主要驱动力之一,标志着国际湿地政策进入全面保护期阶段。  相似文献   

4.
日本湿地保护立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湿地消失速度极快,日本十分重视保护湿地。以《拉姆萨尔公约》为依据,日本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干潟和浅海域的决议及劝告书。近几年,日本围绕制定"湿地保全法"的讨论可谓如火如荼。在日本湿地保护事业的推动中,日本社会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2014,(8):14
正今年是我国加入《湿地公约》22周年,湿地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我国对湿地的保护与管理,在重视程度上,还不足以与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要求相匹配,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湿地仍是最脆弱、最容易遭到侵占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对我国有限湿地资源的保护,已是当务之急。要不断完善湿地保护规划,强化立法与考核,改变目前我国湿地保护零碎、分散的局面,在制度上规范湿地管理行为;理顺各方利益关系,平衡湿地保护与开发,妥善处理好  相似文献   

6.
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是造成滨海湿地面积减少、环境恶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的原因之一。目前,生态系统管理理念已被发达国家广泛接受并运用于湿地保护与管理,针对我国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现状,迫切需要运用生态系统管理理念来研究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制度。本文首先概括分析了我国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次对生态系统管理理论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滨海湿地实行生态系统管理的必要性,最终提出了三条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创建滨海湿地信息共享平台及利用"多规合一"优化滨海湿地空间布局。将生态系统管理理念运用于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制度中,有利于实现滨海湿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实现滨海湿地自然、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洞庭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景观生态系统之一,湿地资源丰富.由于泥沙淤积,洞庭湖区调蓄容积减少、洪水位不断抬升、江湖关系改变.在加重湖区的防洪负担、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的同时,也降低了湖泊水体对各种污染物的稀释自净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导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本文分析了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找出了导致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以期恢复其原有功能.  相似文献   

8.
倪晓宁 《环境保护》2012,(16):54-56
湿地的公共物品特性导致在湿地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市场失灵,需要政府进行引导和限制性监管。然而一些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政府规制的作用也相对有限,存在市场与政府双重失灵现象,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极为不利。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蓄洪防旱、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992年我国加入《湿地公约》后,通过建立湿地公园和退耕还湿等方式积极保护湿地。2011年底我国通过实施湿地保护工程项目新增湿地和恢复湿地保护面积529万亩。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社会经济根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开放的交互系统。近些年,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有加剧的趋势,其中有自然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引起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生态规律的波动。人口持续增长、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湿地保护相关政策的缺失等都加剧了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加强湿地管理与保护、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措施,对保护和开发鄱阳湖湿地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湿地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atureReservationandBiodiversityinWetlandsXuHaizhuChenQi湿地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目前,世界湿地面积约为86000万hm2人占全世界土地面积的6%。我国是世界上湿地较多的国家之一,多种类型的天然湿地总面积在2500万hm2以上,占国土面积2.6%,居亚洲第一位。对湿地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减轻洪涝灾害、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湿地的定义通常有扣多种,国际公认的是《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相似文献   

11.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的过度利用、气候干旱化等。特别是湿地的生态保护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我国沿海部分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和受损,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环境遭受污染。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负面影响,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威胁。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提供许多类型的服务,具有公共物品属性,这决定了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中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不对等。形成湿地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的负外部·眭,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通过显示湿地开发利用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差异,可以判定湿地开发利用市场失灵或政府失灵。同时,由于缺乏制度安排等原因,沿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没有得到合理的补偿,湿地资源难以得到持续的保护和有效的管理。这就需要适时采取适宜的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策略,进行沿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使其服务功能得以稳定地发挥。  相似文献   

12.
湿地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全世界湿地面积86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世界土地总面积的6%。湿地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保护生态系统的公约,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减轻洪涝、干旱、塌方以及海岸侵蚀等灾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湿地面积减少是世界各国普遍现象.抑制湿地面积减少已成为世界湿地保护政策的核心,一些国家也正在尝试通过立法、政策调整和经济手段解决湿地减少及其功能退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POPs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基础与完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体废物不恰当处理处置是造成场地污染的原因之一,也是今后需要引起关注的环境问题.在POPs公约中,POPs污染场地和POPs废物一样有着明确的无害化管理要求,作为该公约的缔约国,我国将认真履行公约的义务,消除POPs引起的污染.根据调查,我国POPs引起的场地污染比较严重,现有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政策是POPs污染场地管理的基础,但这种基础还比较薄弱,尚不能完全满足环境无害化管理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还应该继续改进和完善现有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相关的环境风险评价程序和资金筹集机制,加强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和监督管理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是拥有最大沼泽分布面积的省份,同时也是湿地大省和最主要的世界淡水沼泽湿地分布区。在20世纪的一段时间内,由于不合理的开垦和开发,黑龙江省湿地受到严重破坏,虽然经过不断地保护和修复,但仍存在各种不足。通过阐述黑龙江省湿地保护的现状,分析出湿地保护面临的难点,并提出其相应的改进政策。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由于人口的增长、经济开发活动频繁增加,社会公众和管理者对湿地的功能和综合价值缺乏足够的认知,对其只是索取,而缺乏有效的保护,致使湿地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造成水环境污染严重,土壤沙化、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灾害性气候频繁发生,动植物等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这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主旨及世界潮流相悖.在此,对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以期通过完善区域专项立法、建立湿地专管机构和湿地管理专项资金、完善管理协调机制、建立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责任等途径,切实做到对湿地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并重.  相似文献   

17.
湿地缓解银行——美国湿地保护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30年来美国联邦湿地政策经历了从湿地开发到湿地保护的演变过程,湿地面积减少的速度显著下降.特别是最近几年,通过一些湿地保护制度创新,美国湿地面积出现了增加的趋势.本文对其中的湿地缓解银行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与评论,并指出缓解银行在实现湿地"零净损失"和"总体增长"的政策目标方面是一个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基于马萨模式的跨界水污染治理政策评价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马萨模式的政策模型,分析比较1998年保护莱茵河公约(CPR)、1995年湄公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合作协议(AMRB)、1992年欧洲公约(CTWIL)以及1909年美加跨界水资源协定.揭示各合约的优劣,找出各条约的成功之处.针对我国跨界水污染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与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相关的国际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日益增多.中国已加入一系列环境保护公约,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主要有<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湿地公约>、<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国际捕鲸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等.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对黑龙江省洪河农场135户居民进行随机访问,调查其对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退耕政策的认知程度,以期从农户角度出发,探讨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退耕政策实施的可行性,为湿地保护和利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显示:86.7%居民认为湿地生态环境功能重要,生态环境意识较高。对比10年前的生态环境,认为生态环境现状恶化的居民比例(48.1%)略高于好转的居民比例(43.0%)。近80%居民对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有所了解,且认为现有湿地存在稳定性低,易退化的问题。绝大多数居民对退耕政策了解并支持该政策的实施,认为有利于维护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湿地资源,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但对于政策实施中遇到的资金、技术等问题尚存疑虑。此外,退耕后的补偿与替代生计选择也是居民普遍反映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