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构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着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杨凌示范区2004年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内涵、特征以及研究尺度,阐述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并指出了河流健康评价方法的发展方向,以及对我国河流管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4.
北京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出发,在总结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评价法对2001~2005年北京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进行定量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近5a来,北京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逐年提高,但尚未达到健康的理想水平,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各要素中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人群健康状况为优势要素,活力和组织结构是胁迫城市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理论与方法,针对乌鲁木齐市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特点,研究了干旱气候城市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根据2002-2011年乌鲁木齐市统计数据,利用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分析了乌鲁木齐市近10年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随时间变化趋势。2002-2011年的评价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近10年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呈好转趋势,但隶属度结果表明好转的速度较慢,乌市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具有较大的上升潜力与空间。随后针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确定乌市城市生态系统水平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调整措施,从而为乌市建设生态城市提供科学依据,为今后干旱地区城市生态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系统生态化综合评价——以长三角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组成的基础上,讨论了城市生态系统生态化的内涵;采用层次结构模型构建了城市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采集了长三角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八城市2004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因子分析与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经济、社会、环境子系统及复合生态系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三角八城市的生态化水平排序依次为苏州、上海、宁波、南京、杭州、无锡、常州、扬州。 相似文献
7.
8.
将健康概念引入城市生态系统研究,从复合生态系统角度评价和辨析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极具现实意义.基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健康内涵,提出用距离指数和协调指数表征系统发展水平和协调状况,构建整合距离指数和协调指数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并设定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评价标准,建立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宁波的实例分析揭示了宁波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特征和地域空间分布,表明模型能够很好地辨识城市生态系统的复合特征和地域空间特征,指示城市生态规划和建设的重点行动领域,为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城市生态安全内涵,运用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建立了宁波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最大信息熵原理(MIEP)为基础,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SOFM)为算法,借助MATLAB数学软件为计算平台,从复杂系统结构演化的角度提出了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模型.最后,用MIEP模型对宁波市2002—2011年的城市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2—2011年宁波市生态安全水平逐年提高,2002—2009年处于临界安全状态,2010、2011年处于较安全状态.由于MIEP模型能较好地体现城市生态安全的时空演变动力学特性,连接权值的获取避免了人为设定的主观性,故在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中有较明显的优势,且在预测上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应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评价模型,并对重庆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重庆生态系统健康在结构功能方面属于病态;可持续利用能力和动态变化方面属于亚健康状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综合状况属于亚健康状态.以北京、天津、上海作为参比城市进行了对比评价,得出北京、天津和上海也均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结论;但4个城市生态系统整体健康状况排序为:上海、北京、天津、重庆.通过此评价,明确了重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状况及其影响因子,了解了重庆与其它3个直辖市的健康差距,为重庆城市生态规划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利用集对分析方法,将评价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多个指标系统合成一个与最优评价集的相对贴近度,用来描述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运用集对分析方法,以北京、大连、上海、武汉、厦门、广州等城市为例,对1995~2003年间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排序有所变化,但厦门和广州一直名列前茅.此外,对北京1992~2003年间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3.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of urban rivers and lakes-Case study of "the six lakes" in Beijing,Chin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Fengling Zhang Jingling Liu Zhifeng Yang Yongli Li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in China》2008,2(2):209-217
The assessment of the ecosystem health of urban rivers and lakes is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ir management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his study developed a three-level indicator system for its assess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Zhonghai
and Nanhai are in the state of transition from unhealthy to critical state and all the other lakes are in unhealthy states.
Water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aquatic ecosystem, and the structure of waterfront areas were the
constraints. Nanhai was ranked as poor and the others were all ranked as very poor. However,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Zhonghai and Nanhai were better than the others, the sums of the degree of membership to the healthy state and critical state
were all close to 0.6. and the restorations of these lakes were moderate. The sums of the degree of membership to the healthy
state and critical state of the other lakes were under 0.3, as it was difficult to restore these lakes. Some suggestions on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the six lakes were proposed: ①To control non-point pollution and to improve
the water quality of six lakes and the water entering into these lakes; ②To improve the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of six lakes;
③To rehabilitate the aquatic ecosystem and waterfront area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5, 25(11): 3019–3027[译自: 生态学报] 相似文献
14.
环境管理和生态系统健康是密不可分的,生态系统健康是环境管理的目的,生态系统健康为环境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健康的生态系统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发展基础.生态系统健康的发展演替过程是优化环境管理的步骤.优化的环境管理为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宏观决策和社会经济保障.本文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论述了生态系统健康产生的背景、理论基础和应用途径;从学科交叉的角度论述了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和与环境管理的关系.提出了环境管理的目标:健康的生态系统→健康的环境→健康的食品→健康的人类生态系统→健康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