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液氯意外泄漏的应急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迅速地处理京沪高速“3.29”液氯泄漏污染事故,启动了应急监测措施。介绍了应急监测中确立的气、土、水、植物等环境介质作为监测对象,氯、氯化氢作为监测因子,并因事制宜地选择监测方法,为事故处理指挥部迅速而正确地处理事故提供了优质快速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蓝藻水华污染可产生多种藻毒素,其中以微囊藻毒素的危害最为严重.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水体中微囊藻毒素检测技术的系统介绍以及优缺点分析,结合浙江省实情,提出了在浙江省开展蓝藻水华应急与预警监测的初步方案,以有效防范微囊藻毒素给水环境及人类健康带来的威胁. 相似文献
4.
通过一起噪声扰民监测案例,叙述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的内涵与特征,针对特定的噪声污染现状,提出更加合理的监测方案,有助于解决噪声扰民的信访案件。 相似文献
5.
论县级市环境应急监测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发生,其影响广,危害大,迫切需要该地的环境监测部门迅速反应,进行快速监测,并报出监测结果,为污染物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对环境应急监测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不仅要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还要准备仪器设备;不仅要准备应急监测预案,还要准备查询、应用工具,包括查询应用软件,只有进行充分的环境应急监测管理,才能有效地进行环境应急监测响应,为污染物应急控制决策、保护环境质量、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扬中市饮用水源的具体特征,结合饮用水源保护的相关方针政策,探索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扬中市饮用水源应急处置的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7.
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类、事故灾害类、公共卫生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类。在突发事件分类中,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如果破坏性较大,就属于事故灾害类,如果影响较广,引起较大范围的环境质量改变,就属于社会安全事件。针对分类分析了基层环境应急监测与环境管理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对覆盖江苏全省的SPOT5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进行了空间融合处理,建立2.5m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库(DOM),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提供重要的空间数据服务,可有效指导环境应急监测点位布设、人员疏散,防止污染物对河流、空气、土壤的生态破坏,提高环境预警与应急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13.
14.
玄武湖蓝藻水华应急治理成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5年9-10月间,以粘土法为主,对玄武湖蓝藻水华进行了应急治理。经监测表明,应急治理有效抑制了蓝藻水华,湖区景观明显改善。形成蓝藻水华的微囊藻,各湖区下降幅度大于95%。综合污染指数、富营养化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水体透明度提高0.14m,水质化学耗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浓度大幅降低,但生态补水主要流经区域pH无明显改善,各湖区总氮超标率有所上升。浮游植物数量下降93%,浮游动物种群数量上升47%,底栖动物种类数量无显著变化。相对静止水域细菌总数持平,生态补水流经区域细菌总数下降幅度较大。治理期间未发现大型水生植物、鱼虾批量死亡。沉积物中,铜、铅、砷含量无明显差异,汞含量升高,但低于往年监测水平,有机质略有升高,总磷含量有较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雷电对空气自动监测站是如何造成危害的,阐述了雷电侵入空气自动监测站的途径及防止雷击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生物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介绍了生物传感器的结构和基本原理、种类和特点,重点论述了生物传感器在水、大气及其他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展望了生物传感器未来的发展前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期间核查是指采用简单实用并具相当可信度的方法,对可能造成质量不合格的测量设备或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者工作标准以及标准物质(参考物质)的某些参数,在两次相邻的定期检定/校准之间的时间间隔内进行检查,以判定设备是否保持着校准或检定时的准确度,以确保检测和校准结果的质量,并及时发现和纠正仪器设备因漂移、老化、破损、样品污染及其他未知原因造成的失准,确保仪器在使用期间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维持检测结果的可信度。笔者在参阅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对本单位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了一次期间核查,结果是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18.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王村为例,介绍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规划和方案设计,提出了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目标,并具体制定了水环境治理规划、生活垃圾治理规划、农业生产废弃物及人畜粪便处理综合利用规划、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划、村容村貌综合整治规划和生态发展规划,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19.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是对项目取得排污权前的一次“体检”,是对污染源的监视性监测。在阐述建设项目验收监测作用的基础上,指出了验收监测存在的缺陷,并从节能减排的高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