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红山嘴油田于1990年投入注水开发,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注水水质不稳定、配伍性差,造成注水系统结垢严重,注水井井况恶化、检配合格率低,修井频繁。文章对稠油净化污水回注开展可行性评价研究和论证,实现了稠油净化污水回注红山嘴油田,对净化污水回注后储层伤害、腐蚀结垢趋势进行动态跟踪评价,确定了净化污水对注水指标的影响程度及影响因素。动态跟踪结果表明:净化污水回注后,红山嘴油田注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消除了注水系统的结垢问题,储层伤害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外排污水合理利用,可节约油田清水用量73万m~3/a,减少环保压力,为稠油净化污水回注技术储备和示范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针对边底水气藏开发中后期产水量上升、污水排海量超标的问题,文章以某边底水气田为靶区,开展了边底水气藏污水回注井层优选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区域井层优选技术,综合地震属性、反演预测、测井解释和生产动态等,优选出4套回注层位及4口回注井。研究成果已应用于靶区首次污水回注试验,单井日注水规模达100~250 m~3,回注总量超过1.1×10~4 m~3,有效防止了污水排海从而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浮选柱用于油田回注水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提出了处理含油污水的新型气浮设备─—浮选柱。在实验室装置上研究了其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对浮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浮选柱是一种具有高效、节能等优点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除油率在90%左右,处理1m3污水能耗为0.113kWh,比从国外引进的WEMCO充气浮选机能耗低50%,成本仅为WEMCO充气浮选机的1/5。本浮选柱已获得中国专利。  相似文献   

4.
含油污水必须经过处理达到油田注水水质控制指标才能回注,为尽快将油田污水处理合格后回注地层,吐哈油田先后采用重力式污水处理流程,以及现在的诱导浮选——全自动双德料过滤等方法进行了现场含油污水处理技术的实践,处理后水质达到低渗透油田回注标准,并实施了回注。概述了都善油田污水处理系统试运行及技术改造的实践过程及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海上油田开采进行,产出污水不断增加,限于平台污水处理能力,迫切需要将污水回注到地层中,以满足环保要求。文章以海上L油田为例,提出海上油田污水回注层位优选及方案优化方法,即通过静态分析、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等方法,优选L8层作为回注层位,并确定其吸水能力,同时综合考虑工艺方面因素确定回注井数为4口。根据L油田储层特点及目前生产井位确定了回注井位,预测出不同深度的压力和注水量,最终推荐1口定向井、3口大斜度井、2 MPa注水压差的回注方案。该方法为海上污水回注提供了层位优选依据,对海上油田污水处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验SE—I混凝剂对中原油田含油污水的净化效果,利用正交设计方法考察了污水的pH值、水温及含油量对SE—I净化效果的影响,研究了SE—I与PAM复配使用时的净水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水温、pH值对SE—I的净水效果有较大影响,污水含油量的影响次之。SE—I与PAM复配时净水效果更佳。经过一年多的现场应用表明:SE—I是净化中原油田含油污水的良好水处理剂。  相似文献   

7.
新疆宝浪油田污水处理原来采用外排方式,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为此,通过对处理工艺进行的改进,对分散自控系统的升级改造及对处理药剂进行了重新筛选。改造后终端出口水质的悬浮物由200 mg/L下降到3.93 mg/L,去除率为96%,含油量由200 mg/L降为0.79 mg/L,去除率为99%,含铁为3.9 mg/L,细菌总数为4.5个/mL,硫酸盐还原菌为4.5个/mL,处理后的污水水质达到了《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标准回注要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金属铁锈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污水中二价铁离子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污水中三价铁离子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通过在采出污水中加入污水处理剂、曝氧、加入一定比例清水的方式,能够提高采出污水配置或者稀释聚合物溶液的黏度。进行聚合物溶液的合理配置,实现采出污水有效回注,是降低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临盘采油厂临南油田针对水质改性后固体废物急剧增加、处理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将污泥浆回注入高渗储层的处理办法,并在夏52-414井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污泥浆浓度为10%时,相当于含污泥15~20t,注入压力可稳定在11MPa。目前每天可以处理污泥浆150~200m3,完全能满足临南联合站全部产出污泥浆处理的要求。同时,在未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污泥悬浮性很好,可以保证长时间连续注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电化学氧化法处理高盐低COD污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高盐、低COD难降解污水进行电化学氧化法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和试验,介绍了电化学氧化法降解COD、氨氮的原理,探讨了试验对COD、氨氮、聚合物的去除情况,分析了装置的经济性能及试验去除污染物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浙江油田管5井区块属于低渗透区块,油田开发过程中产出水悬浮物(SS)、硫酸盐还原菌(SRB)、腐生菌(TGB)等指标严重超标。未经处理的油田污水如果直接注入到地层中,注入水中的悬浮颗粒会伤害油层的渗透率,导致注水井的吸水能力降低和油井产能下降,从而影响开发效果。因而,对其油田产出水采用内压式中空纤维超滤工艺处理。文章介绍了注水处理工艺及流程,结果表明:超滤工艺出水水质:SS为0.25mg/L,SRB菌数为0,铁细菌数为17个/mL,腐生菌数0,相关水质指标符合《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SY/T5329-94)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是通过蒸汽吞吐减轻原油粘度进行开采的稠油油田,每日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资源。针对其特点,建成投产了欢喜岭采油厂欢四联污水深度处理站。文章介绍了欢四联污水深度处理的流程、回注流程,进行了试验结果分析以及效益评价;并通过深度处理污水回注的成功降低了生产成本,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大幅度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中原油田注入水水质特点,以前采用的处理工艺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的根源在于产出水的“四高一低”,原处理工艺难以去除。针对这一情况,中原油田与江汉石油学院合作开发研制了三组分水质调整剂,分别调整pH,破坏液体的稳定性并去除液体中的金属离子;他们对三种组分的加入时间和投加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三种组分应按顺序加入,其中A、B剂应有足够的间隔,加入量根据不同水质由试验确定。通过中原油田水处理站的运行试验得出结论:该工艺简单,投资小,处理效果好,适合中原油田的水质特性;处理后的水水质稳定,有效控制了腐蚀,减少了穿孔损失和污染损失,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4.
长庆低渗透油田废弃钻井液处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长庆低渗透油田废弃钻井液性能分析,确定了固液分离-固化一体化处理思路;研究了不同破胶剂体系、破胶剂加量、絮凝剂分子量等对固液分离及出水率的影响;处理结果表明:添加20%粘土同时加入6%固化剂时固化体针入度可降至0.5mm以下,达到强度要求,又可降低成本。现场试验证实固液分离析出水和固化体浸出液均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5.
国外油污处理技术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对油污的处理效果,针对目前石油企业在油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些石油公司及研究机构在确定处理方法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时还介绍了一种在国外成功推广使用的处理方法。欧洲某油田废水的处理实践表明:当油田废水中含水率为99%、含油率为0.5%、含固体物质0.5%时,运用该处理技术,用三相超高速离心分离器对油污进行分离和处理,分离处理后的水中含油量低于10mg/L,处理后的污水可直接排放或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6.
气田开采的同时将产生大量的气田水,气田水具有成分复杂、矿化度高、氯化物含量高的特点,不能直接排放。目前很多气田采用回注的方式处理气田水,存在注入水外泄,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的潜在风险。根据川西北气矿气田水的水质特点,结合气田水处理现状,对气田水回注过程的环境风险及风险防控措施进行分析。以龙7井的跟踪监测为例,阐明气田水回注监控的预警功效,降低了回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7.
利用超滤膜技术处理油田含盐采出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超滤膜材料的优选研究,选定了一种较为适合高温含盐采出水水质特点的超滤膜。在确定了其最佳操作参数的基础上,对其操作稳定性进行了考察,并考察了温度对操作过程的影响,经实验证明,研究确定的超滤膜在高含盐水中同样具有较强的耐油抗污染性能,在连续运行15h后,经清洗剂和清水复合冲洗,通量可恢复至最初通量的95%以上。  相似文献   

18.
电解法处理高含硫气田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川南矿区含硫气田水电解法处理的试验情况,用自己研制的电解反应器对电解时间、pH值、电流密度等工艺条件进行了考察,提出了电解法处理含S~(2-)200mg/L的气田水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成功的,它可以使气田水中硫化物的脱除率达99%以上,达到国家排放标准(GB8978—88:S~(2-)<5mg/L)。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投加处理药剂少,操作简便,设备小型,占地面积小,特别适用于产水量不大的井站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