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监测环境致突变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对环境致突变物NaN3,HgCl2,K2Cr2O7进行诱变性研究,结果表明:NaN3,HgCl2,K2Cr2O7能明显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增高,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明显的线性剂量效应关系。说明该技术是监测环境致突变物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4.
5.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效应及生物监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重金属污染是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水体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的环境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水体重金属的污染现状以及对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并探讨运用生物的敏感性来监测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可行性,生物监测水体重金属污染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水体中氟乐灵的生物毒性和去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氟乐灵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首次总结了水体中氟乐灵的来源、生物毒性、毒性机理以及饮用水处理中去除氟乐灵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传统单独的加氯消毒、生物膜工艺等通常难以高效去除水体中的氟乐灵,而以紫外线和臭氧为基础的高级氧化技术(AOPs)由于能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而对水体中痕量氟乐灵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最后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改进饮用水中微量氟乐灵的毒性检测和去除工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常用的油田化学表面活性剂为研究目标,采用发光细菌法对其生物毒性进行了评价,考察了pH值和矿化度等对生物毒性的影响。结合表面活性剂对细菌中蛋白质含量变化情况,对表面活性剂的生物毒性效应进行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发光细菌法可以快速、简便地对油田化学剂的生物毒性进行评价,但对体系条件要求严格,pH值与矿化度对评价结果具有明显影响;发光细菌法得出的生物毒性评价结论不能简单的推演到其他毒性评价方法,单一的发光细菌法生物毒性评价标准无法全面判断油田化学剂的生物毒性效应,应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对油田化学剂的毒性效应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天然水体中的微塑料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等特点,以及一定的化学毒性,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概述了天然水体中微塑料的来源及分布,重点阐述了天然水体中微塑料的化学毒性及其毒性效应,并对微塑料毒性效应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促进微塑料的风险评估和科学治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紫露草微核监测技术(Tradescantia,Micronucleus,MCN Test)用于大气、工业废水及农药残毒、放射线等的污染监测。植物微核技术的出现是近年来环境生物监测领域的重要进展之一,它使植物监测手段从依据种群变化,个体损伤和组织坏死等可见症状的宏观水平跃进到依据细胞内染色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四川省局部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网络的运行情况,从采样系统、控制和预处理系统、分析系统、配套保障相关系统等方面,总结分析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在实际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传感器是一种迅速发展的环境监测手段。文章介绍了微生物传感器的构成及工作原理与研究现状,并对微生物传感器进行了分类。文章还讨论了微生物传感器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其中包括在BOD检测、有机物检测及生物毒性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在实际监测应用中所遇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13.
应急监测体系作为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具有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体系建设的研究,将监测体系分为应急监测预案、装备体系、技术体系、能力体系、信息体系五个部分,为我国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监测和管理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水污染的不断加剧,我国正面临着治理水污染和恢复水体的双重任务。水体生态恢复的实质就是恢复并维持水体生态系统功能为人类经济活动服务。因此,探讨其经济学原理,特别是市场运作机制的产生、发展和完善,对水体生态恢复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论述水体生态恢复的价值的基础上,探讨了维系水体生态恢复的市场运作机制的要素:污染水体产权和交易市场的形成,建立有效的市场行为以及水体生态恢复的多元化投资,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18.
针对我国日益严峻的水环境安全问题,本文从水污染防治角度出发,依据影响我国水环境安全的关键污染问题,即水环境质量、水污染物排放、水环境风险,构建了水环境安全指标体系。利用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简化、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打分法,估算各指标权重,采集各指标数据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1—2013年的水环境安全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是合理的,我国水环境安全大体呈西高中东低的空间分布,京津冀区域水环境安全评价值较低。"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地区应着重于降低主要污染物浓度,削减劣V类断面比例,提高水环境质量,海南、福建、广东等地区着力于减少农业等水污染物排放强度,湖南等地区则需要重点关注涉重企业的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