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煤矿水害事故的地质原因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福建省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特点,从水文地质学的角度分析煤矿发生水害事故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当前,全国正值雨季,极端天气事件频繁,煤矿透水事故时有发生,煤矿水害防治工作任务艰巨。继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新桥煤矿6月17日发生重大透水事故造成1人死亡、12人下落不明后,又发生了2起煤矿较大水害事故。7月8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老寮坑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3人死亡、4人下落不明。7月19日,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汪家寨镇煤洞坡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3人下落不明。  相似文献   

3.
2005年以来,煤矿重特大水害事故、突水淹井、淹采区和重大未遂水害事故多发,并有逐步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广东省梅州市大兴煤矿“8·7”透水事故,是2005年发生的第2起死亡10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在国内外影响较大。为遏制煤矿重特大水害事故的频繁发生,应对煤矿水害事故多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寻解决的措施。煤矿水害事故的主要特点2005年1月~9月,全国煤矿共发生水害事故86起、死亡450人,同期分别上升6.2%、89.9%。其中,发生3~9人水害事故31起,死亡146人,同期分别上升14.8%、20.7%;发生10人以上水害事故8起,死亡240人,同期分别上升166.7%…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探究我国煤矿水害事故现状及特点,分析其相关因素特征,以2011—2020年我国煤矿水害事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统计法对突水水源、发生地域、发生时间及煤矿所有制4个相关因素与煤矿水害事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水害事故的突水水源主要为老空水,约占所有水害事故的80%;2)山西、贵州、黑龙江是煤矿透水事故高发区,也是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地区;3)每年4月份是水害事故高发时期,6—9月份发生事故后死亡人数较多;4)乡镇煤矿年均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较多,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同时对重大水害事故原因进行总结整理,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3年,河南省先后发生了安阳市龙安区安利煤矿“5.24”、登封市白坪煤窑沟村东风煤矿“7.13”和登封市送表乡昌达煤矿“10.9”三起特大煤矿水害事故。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在对这三起水害事故进行分析后,结合今年的形势,认为煤矿水害事故已成为煤矿安全的突出问题,加强防治水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浅析矿井老空探放水方法和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害是矿井五大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各级事故通报表明,透水事故是主要的重特大事故类型之一。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惊险未遂事故以及一般事故也常有发生。  相似文献   

7.
《劳动保护》2006,(9):I0009-I00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神华集团公司、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去年以来,煤矿重特大水害事故多发。2005年全国煤矿共发生水害事故109起、死亡605人。其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水害事故13起、死亡360人,同比分别上升160%、233.6%;分别占全国煤矿特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的22.4%和20.7%。今年1-4月份,全国煤矿发生水害事故24起、死亡108人。其中,发生3人以上水害事故12起、死亡90人。特别是今年4月份以来,山西省连续发生两起特大和特别重大透水事故:3月18日,吕梁市临县胜利煤焦有限公司樊家山井发生一起特大透水事故,死亡28人;5月18日,大同市左云县张家场乡新井煤矿又发生一起特别重大透水事故,初步核查井下被困矿工56人。  相似文献   

8.
煤矿水害6大致命隐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害事故是仅次于瓦斯爆炸的煤矿重大灾害,在煤矿重、特大事故中所占比重较大。2005年全国煤矿共发生水害事故109起、死亡605人,其中1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水害事故13起、死亡360人,分别占全国煤矿特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的22.4%和20.7%。同比分别上升160%、233.6%;2006年1~7月,全国已发生煤矿水害事故53起,死亡259人。其中,重大透水事故20起,死亡104人;特大以上透水事故4起,死亡114人。特别是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乡新井煤矿“5·18”特别重大透水事故,导致56人遇难。2006年5月25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了《关于加强煤矿水害…  相似文献   

9.
2003年,河南省先后发生了安阳市龙安区安利煤矿"5.24"、登封市白坪煤窑沟村东风煤矿"7.13"和登封市送表乡昌达煤矿"10.9"三起特大煤矿水害事故.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在对这三起水害事故进行分析后,结合今年的形势,认为煤矿水害事故已成为煤矿安全的突出问题,加强防治水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施倚 《劳动保护》2010,(7):121-121
编辑同志: 2010年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38人遇难。请问:矿井水害的主要来源有哪些?井下如何预防水灾?  相似文献   

11.
水害是矿井五大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各级事故通报表明,透水事故是主要的重特大事故类型之一.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惊险未遂事故以及一般事故也常有发生.  相似文献   

12.
谢添禄 《劳动保护》1996,(11):45-45
井下急性一氧化碳群体中毒事故浅析福建省漳平煤矿谢添禄1995年1月8日15时,福建省龙岩市某联办煤矿主平峒与建运巷交叉点发生煤层自燃,导致井下工人急性一氧化碳群体中毒事故,死亡1人,重度中毒8人,直接经济损失约30万元。尽管这起事故发生在乡镇煤矿,且...  相似文献   

13.
《劳动保护》2011,(10):72-72
2011年9月6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发布《关于近期两起煤矿水害事故的通报》,以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透水等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正>煤层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水文地质及地下水的复杂性,决定了煤矿透水事故具有较大的危险性。本文从分析灾情特点和装备特性等因素入手,通过分析杉木树煤矿“12·14”较大水害事故发生及抢险救援过程,论述了透水事故救援工作中的决策指挥、灾情侦察、现场救援、协同联动等战术运用环节,提炼出透水事故救援战术,为煤矿水害事故的高效处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水害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危险性仅次于瓦斯突出。2015年以来,全国煤矿水害事故共导致61人死亡,占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的17.8%。其中,水害较大事故7起、导致35人死亡,分别占全国煤矿较大事故的28%和30.7%。2015年8月4日,全国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现场会在河北省邢台市召开。会上,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黄玉治总结了近年来全国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成效,并部署了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995年福建省林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情况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减少各类事故发生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矿井发生火灾、水害、瓦斯、顶板、运输机电等灾害事故时,初起阶段所波及的范围和造成的危害一般比较小,这时,既是扑灭和控制事故的有利时机,也是决定矿井和人员安全的关键时刻。在多数情况下,由于事故发生突然,矿井领导人员和矿山救护队等专业人员一时难以到达事故现场组织抢救工作。所以,井下矿工及时地开展避灾工作,对于保护自身安全,抑制灾情扩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即使在事故处理的中期和后期阶段,也往往需要以并下矿工的正确避灾为基础,提高抢险救灾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山西襄汾塔山尾矿库溃坝事故发生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水害防治与水资源研究所所长武强教授,于9月12日赶赴事故现场,调查事故原因。本刊记者于第一时间采访了这位“锋芒”毕露、一针见血的学者。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公路隧道整体安全性能,保障人员安全,减少财产损失,避免公路隧道水害事故的发生,将Bayes判别理论应用于公路隧道水害倾向性判别和分级中。采用影响隧道水害发生的隧道区渗透系数、降水情况、单位涌水量、构造断裂带类型、围岩分级、隧道施工情况、防排水措施情况等7项指标作为基本判别因子;将公路隧道水害倾向性分为4个等级作为Bayes判别分析的4个正态总体。以采自典型的20组公路隧道的实测数据为训练样本,建立公路隧道水害倾向性分级的Bayes判别函数。对训练后的模型运用交叉确认估计法进行验证,然后运用该模型对6条待检验的公路隧道样本的水害倾向性进行分级。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Bayes判别分析模型误判率极低,分级效果合理有效,可以运用于公路隧道水害倾向性的分级中,有利于公路隧道水害的预防和治理。  相似文献   

20.
老空水水害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井老空水水害一直是困扰煤矿安全生产的不利因素,必须加强其防治措施方面的研究。通过对老空水水害事故的分析,建立了一个系统全面的老空水水害事故的致因鱼刺图模型;并针对鱼刺图模型的各个致因事件提出了老空水防治的具体措施;然后根据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要求的具体原则,对措施进行等级排序。笔者提出了以下观点老空水的防治是多方位的;防治措施是有等级的;合理设计,严禁剃头开采是消除老空水水害事故的本质安全型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