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宝鸡千河河道11个监测点底泥的OM(总有机质)、TN(总氮)、TP(总磷)和重金属(Pb、Zn、Cu、Cr、Cd)含量进行了监测,评价了该河道底泥营养盐和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底泥中OM浓度为1.25~8.48g/kg,TN浓度为0.14~1.92g/kg,TP浓度为0.41~1.02g/kg;营养盐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河段底泥有机指数总体上处于清洁水平,但部分监测点有机氮污染相对严重,应注意对外源氮的控制;重金属Pb浓度为15.1~49.1mg/kg,Zn浓度为51.1~171.9 mg/kg,Cr浓度为7.86~43.5 mg/kg,Cd浓度为0.09~0.88 mg/kg,Cu浓度为3.64~19.5mg/kg;底泥中Pb、Zn、Cd的平均含量高于陕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底泥潜在重金属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146.1,存在轻微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底泥中Cd的潜在生态危害风险高,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2.
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建立小型围隔区,研究了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净化效果,以及对底泥中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放养沉水植物的围隔水体中各种营养盐浓度明显低于对照围隔;(2)沉水植物对磷的吸收能够有效地保持底泥中磷的含量,而在对照围隔中的底泥中磷元素含量却不断增加;(3)经50天后,水体中TN、NH4 -N、TP、PO43--P和CODM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6.3%、70.5%、54.6%、65.4%和43.1%.  相似文献   

3.
水体底泥对污染物的吸附-解吸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郗晓丹 《四川环境》2014,(2):117-121
水体底泥污染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其污染物主要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雨水淋溶冲刷等进入水体,最后沉积到底泥中并逐渐富集,使底泥受到严重污染。吸附-解吸是底泥污染的重要过程,为了控制水体底泥污染,对底泥对各种污染物的吸附-解吸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显得极其重要。本文总结了底泥中氮、磷和重金属等的吸附-解吸的影响因素及机理,对今后水体底泥污染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预辐照PP纤维接枝苯乙烯和4-乙烯基吡啶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磺化,制得了系列强酸弱碱两性离子交换纤维,本文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能谱等手段对纤维的结构进行了分析,采用化学滴定、原子吸收光谱等方法对两性纤维的性能进行表征,探索两性纤维对水溶液中金属离子交换吸附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在预辐照PP纤维接技苯乙烯和4-乙烯基吡啶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磺化,制得了系列强酸弱碱两性离子交换纤维,本文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能谱等手段对纤维的结构进行了分析,采用化学滴定、原子吸收光谱等方法对两性纤维的性能进行表征,探索两性纤维对水溶液中金属离子交换吸附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Smith在1963年提出铬在地球的组成中占0.26%。 Taglor在1964年对地壳中各种元素存在量的推算指出:铬含量为100ppm;砷含量为1.8ppm。 Vinogradov在1957年指出按重量百分率计的土壤平均组成中:铬占2×10~(-2)%;砷占5×10~(-4)%。  相似文献   

7.
本文测定了云龙湖底泥中铅(Pb)、锌(Zn)、铜(Cu)、锰(Mn)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运用了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4种重金属中Cu为中度污染,Pb为轻度污染,其余2种均未构成污染。云龙湖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表现为轻微的程度,生态风险顺序是Mn>Cu>Pb>Zn。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用于测定放射性化学去污废水中铀浓度的方法:样品加水稀释后加热至近干以去除低沸点杂质,然后用硝酸溶液提取残渣中的铀,形成硝酸铀酰清溶液,硝酸铀酰离子在铀荧光增强剂的作用下能够产生单一的、具有很高荧光效率的络合物,此络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荧光,荧光强度与样品溶液中的铀浓度成正比,采用标准加入法直接用微量铀分析仪测定样品溶液中的铀浓度,从而计算出化学去污废水中铀含量。本方法检出限为8.42×10-4mg/L,检测范围为1.5×10~(-3)~4.0mg/L,回收率在96%~10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优于5%。该方法用于放射性化学去污废水中铀含量分析,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潍坊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污染特征,于2015年在潍坊城区开展了不同季节的颗粒物观测试验,分析了PM_(2.5)样品的碳组分(OC和EC)、水溶性无机离子和无机元素等。结果显示,在观测期间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污染最为突出,其次为有机碳、微量元素和元素碳。受采暖季燃煤消耗量增加影响,该季节PM_(2.5)中碳质组分含量、部分水溶性离子(SO_4~(2-)和NH_4~+)含量、人为微量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季节。风沙季,PM_(2.5)中OC主要来源于二次有机碳。  相似文献   

10.
前言为了考查河流的污染情况,对河流进行质量评价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测定河流底泥中微量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用一般的发射光谱仪测定了成都南河底泥中的微量Pb、Ni、Cu。测定中以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Fe(Ⅱ)—5—Br—PADAP—吐温—80新的显色体系的化学反应。用吐温—80作用于Fe(Ⅱ)—5—Br—PADAP体系,在PH5~6范围内,形成穗定的Fe(Ⅱ)—5—Br—PADAP—吐温—80显色体系,产生强烈的增溶增敏作用。配合物的组成比及稳定常数分别为Fe:5—Br—PADAP=1:2,K=3.8×10~(11),显色体系形成后稳定4小时以上,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568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_(568)=9.3×10~4·1mol~(-1)·CM~(-1),在0~20μgFe(Ⅱ)/50ml,服从比耳定律。显色体系形成后加入EDTA、酒石酸和硫脲,其它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被破坏,而Fe(Ⅱ)的配合物相当稳定不被破坏,达到掩蔽干扰离子的作用。用于测定水和工业废水中的微量铁,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我们合成的水溶性T(4—TAP)P作为显色剂发展了痕量铜的直接光度测定法。详细考察了测定铜的最佳条件和共存元素的影响。在盐酸羟胺存在下,pH4.5和HAc—NaAc溶液中形成一个1:1的Cu(I)—T(4—TAP)P络合物,λ_(max)=411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7×10~5L.mol~(-1)cm~(-1),s为0.00033μg·cm~(-2),铜浓度在0—5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人发中痕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相对标准偏差为4.6%,回收率在93—103%之间。与AAS法和双乙醛草酰二胺分光光度法(BAO法)的结果比较,证明了方法的准确度,相对误差小于8%。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西溪湿地底泥质量现状,2012年9月采集保护区内不同干扰类型的底泥样本,测试了底泥中重金属和POPs中PCBs、OCPs和PAHs的含量,并对湿地底泥污染进行了生态风险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底泥中未检出PCBs和OCPs,但检测出14种EPA优控PAHs,总PAHs的浓度范围为115.9~217.8 ng·g^-1,低于潜在生态风险的效应区间低值ERL,其中列入中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黑名单"的7种PAHs均有检出并且其总量占∑PAHs 1/2左右(平均为50.08%);底泥中8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二级标准,但Hg、Zn、Pb、Ni含量在多个位点已超过一级标准;分别采用土壤背景值和国家一级标准为参比值对湿地底泥中重金属进行单因子污染风险指数评价,发现分别有7种和4种元素的污染指数大于1;综合分析不同干扰类型的底泥质量,发现底泥疏浚能有效降低有机质含量、全氮和PAHs含量,但对全磷、重金属含量则无明显效果,封闭水体的干塘措施能显著减少污泥量和有机物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西溪湿地底泥中高环PAHs和重金属污染水平可能对西溪湿地生物具有潜在的生物毒性作用及不利的生态影响效应,其疏浚底泥农用则无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4.
在 NH_4Cl~NH_4OH 缓冲溶液中用 ED-TA 掩蔽金属离子,利用 So_2—So_2—KIO_3的催化波测定天然水中痕迹量硒。试样必须用硫酸~高氯酸低温消解,如遇污水要反复消解至无色为止。缓冲液用优级纯浓氢氧化铵和固体氯化铵配制不必加水稀释。方法灵敏度为1×15~(-5)微克/毫升。只需10毫升原样即可测至0.01PPb。变动系数最高是25%.天然水中硒硒含量在0.0X~0.XPPb.用化学法测定手续繁琐。近年来用极谱催化法测定硒时有报道,在此基础上仅就硒分析中的 pH 条件,试剂加入量,共存离子的影响,以及在污水中的应用作了探讨,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对洞庭湖表层底泥样进行了Cd、Pb、Cu、Zn、As、Hg和Cr等7种元素含量分析,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首次对各河流入湖口和各子湖区(段)表层底泥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洞庭湖各子湖区(段)表层底泥中以Cd污染最为严重,所有样点Cd含量均超过国家土壤质量三级标准限值;其次为Pb、Cu和Zn,各子湖区该三种金属含量均属于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再次为As和Hg,东洞庭湖和西洞庭湖等湖区As、Hg均属于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而Cr对洞庭湖表层底泥的污染最轻。主要河流入湖口中,湘江和资江入湖口表层底泥的Cd、Pb、Zn和As污染最为严重,沅江入湖口表层底泥的Hg污染最为严重,资江和汨罗江表层底泥的Cu和Cr污染最为严重。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西洞庭湖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对生态潜在危害极高,南洞庭湖、东洞庭湖、城陵矶和大通湖的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级为高。根据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RI)值大小,洞庭湖各子湖区(段)重金属复合污染程度由重到轻次序为:西洞庭湖大通湖城陵矶东洞庭湖南洞庭湖。  相似文献   

16.
大气自然沉积物亦称降尘。通常以专用玻璃降尘缸(保持300—500毫升水),采样器在3—20米高度范围内,在自然沉积条件下,以一个月为一采样周期进行采样。对降尘中的非水溶性及水溶性降沉量、用重量法测定,其值以:吨/平方公里·月表示。降尘所吸附或凝聚大气中的SO_2、NO_2含量常用比色法进行测定,其检测限分别为:SO_2—0.025mg/m~3、NO_2—0.04mg/m~3。降尘中以无机盐形成存在的阴离子(如SO_4~(2-)、  相似文献   

17.
柴窝堡湖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乌鲁木齐市柴窝堡湖表层底泥的重金属含量,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底泥中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底泥中Cu、Zn、Pb、Cd含量均超出乌鲁木齐市土壤背景值。除湖心区外,Cd在5个监测区域中的潜在生态危害均为中等;其它重金属在5个采样点的潜在生态危害均为轻微。各重金属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Zn与Cu,Pb与Cd、Cu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这4种元素污染源可能相同。柴窝堡湖表层底泥受到Cu、Zn、Pb、Cd污染,需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重金属由底泥进入水相。  相似文献   

18.
以二乙胺盐酸盐、环氧氯丙烷和十八烷基二甲基叔胺为原料,合成十八烷基多头基季铵盐表面活性剂。采用电导率的方法,测定了合成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并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多头基季铵盐在土壤表面的静态吸附行为,探讨了吸附时间、液固比、多头基季铵盐浓度对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为目标产物,合成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2×10~(-4)mol/L,多头基季铵盐在土壤表面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为6 h,最佳液固比为400:1,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饱和吸附量为4.17×10~(-4)mol/g。  相似文献   

19.
梁禄  罗心荣 《四川环境》1989,8(4):22-28
本文报道在0.1M亚硝酸钠,1.5×10~(-3)M的1,2-丙二胺,pH9.0—9.5底液中铬在—1.76伏处(对饱和甘汞电极)产生-催化波,测定范围在0.1ng/ml内,铬的浓度与导数波高成良好线性关系,测定下限为8×10~(-10)M(相当于0.04ng/ml)。经实验证明,在1,2-丙二胺-亚硝酸盐或硝酸盐两体系中,铬都在—1.76伏处产生催化波,因此,可认为铬的催化机理可能与文献[3]报道的在CyDTA-NO_3体系中三价铬产生催化波的机理相似即: Cr~(6 ) 3e—→Cr~(3 ); Cr~(3 ) y—→Cr~(3 )—y; Cr~(2 )—y e—→C~(2 )—y; Cr~(2 )—y NO_3~—→Cr~(3 )—y No_2~-其中:y代表1,2-丙二胺。将自来水进行简单的前处理后,可以直接应用本法测定水中六价、三价铬的含量以及水中的总铬量。  相似文献   

20.
内源磷的释放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文  王泽  焦增祥  万俊 《四川环境》2012,(5):105-109
水体的富营养化已成为目前环境研究中的焦点问题,磷在湖泊中的浓度高低是衡量湖泊富营养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水生态系统基本营养盐之一,并且是淡水湖泊的最主要限制性营养因子。在外源磷得到有效的控制之后,内源磷的污染仍然能够保持湖泊的富营养化状态,此时内源磷的控制就成为了难点和重点。在底泥中的结合态磷,主要是以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形式存在,有机磷与微生物活性密切相关,无机磷则主要与底泥存在的环境联系紧密。湖泊底泥内源磷释放受到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的控制,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扰动、氧化还原电位、pH值等,是多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扰动引起的底泥再悬浮对内源磷有吸附固定作用。故底泥内源磷的释放机理有待进一步探索,在多种影响因素作用下,进一步研究底泥再悬浮对磷的吸附释放作用,从而明确内源磷的主要来源及吸附释放过程,为内源磷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