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冶金焦化厂根据其特定的工艺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将产生的连续性废水如剩余氨水,蒸氨废水、各种洗涤水和分离水(这些废水在冶金焦化厂可统称为“含酚废水”),按现行设计要求,已经有专门的酚水系统送萃取脱酚装置和生物脱酚装置净化处理,待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浓度达到排放标准后允许排入外排水系中。  相似文献   

2.
锅炉酸洗废水具有排放量大、污染物浓度高和处理难度极大的特点。为实现酸洗废水处理后复用,不外排,分析了河源电厂2×600 MW超超临界机组酸洗废水成份,进行了小型模拟处理试验,探索了降低废水中金属离子含量、COD和浊度的方法。根据试验结果,采用稀释、pH调整、曝气、絮凝、沉淀及机械过滤的方法对锅炉酸洗废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清水作为脱硫系统的工艺补充水。脱硫系统排出的废水采用蒸发结晶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冷凝水作为冷却塔补充水回收利用,最终实现零排放,可为火电厂酸洗废水的处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孙光跃 《化工环保》1995,15(3):171-174
应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大庆三十万吨乙烯装置污水处理场的外排水进行了评价,得知外排水中的主要污染因子为COD、BOD、酚和油,并对影响其合格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如何控制污染物的流失及提高外排水中污染物的合格率提出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化工环保》1992,12(5):315-316
从生产车间或设备排出的废水,可分达标和不达标两类。达标废水中,一种是不经处理就直接外排的废水,其水量为Q_1(Q_1′为循环使用部分);另一种是达标废水,在排放前为了对其进行回收或利用,设置了处理设备,经处理后一部分循环回用,其水量为Q_2,一部分外排,其水量为Q_3(Q_3′为循环  相似文献   

5.
信息与动态     
川化股份有限公司氨氮废水的清污分流川化股份有限公司为达到企业污染物排放量最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的目的,2004年3月投入环保治理费用4 130万元(相当于近10年环保投资的总和),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综合治理措施,其中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清污分流。清污分流改变了以往将生产系统界区内的雨水、地面清洁水等与生产装置产生的高浓度氨氮废水混合进入废水处理站的情况,减少了废水处理系统的压力,使氨氮废水得到了较好的收集和集中处理,而未受污染的清洁水直接外排。川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化肥装置实施清污分流的具体方法:(1)将生产装置在运行…  相似文献   

6.
焦化废水的污染物特征及处理技术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万辉  韦朝海 《化工环保》2015,35(3):272-278
重点分析了焦化废水中存在的特征性有机污染物,强调水质分析是焦化废水工艺选择的基础。针对焦化生产工艺过程的复杂性,探讨了蒸氨、焦油分离、粗苯回收及脱硫过程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和分布,提出焦化废水污染物源头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比较了焦化废水预处理、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各阶段的污染控制技术,强调技术创新与政策性引导有助于实现本行业污染控制和厂区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7.
某公司2×300 MW机组脱硫废水和澄清器废水均未经处理直接外排,造成废水超标排放.经分析研究,两种废水混合后呈中性,采用压滤处理后,出水回用于燃料系统,既消除了环境污染,同时又减少了新鲜水用量,环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潘尹银  徐双  刘晨明  何艺 《化工环保》2018,38(2):196-201
采用一种自主研制的新型吸附剂KL-As01及其专用活化剂KL-AsH1深度去除某钨冶炼企业焙烧尾气碱洗废水和外排混合废水中的砷。在小试、中试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400 m~3/d外排混合废水的处理工艺路线。结果表明,废水经KL-As01吸附剂和KL-AsH1活化剂协同处理后,出水中砷质量浓度小于0.1 mg/L,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总砷的排放指标,估算运行成本为5.86元/t。该方法具有处理工艺简单、处理结果稳定、设备占地面积小、易操作、处理成本较低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废水处理中,合理地应用化学热力学理论,充分利用废水中蕴藏的能量,使废水中的部分污染物产生自凝,在人为处理废水前是应该考虑的。废水中污染物的自凝是一个自发的热力学过程,为了较好地利用自凝效应除去废水中一些污染物,应用化学热力学理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化学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自凝除去废水中污染物的实测,进行一些探讨性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李希明  向兰 《化工环保》1997,17(6):369-370
含油废水中烃类污染物生物降解特性的研究*利用生物降解处理含油废水中的烃类污染物,不仅成本低、投资省,且无二次污染。生物降解治理含油废水的关键,是选育对特定污染物有较强降解能力的微生物。本研究用测定微生物在有机物存在时耗氧速率变化的方法,探讨含油废水中...  相似文献   

11.
PTA装置精制单元废水二次回用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海潮  王国范 《化工环保》2004,24(Z1):294-295
PTA装置的外排废水是化工生产废水中COD含量较高、外排量较大、较难处理的废水.在未来几年内,开发精制废水二次回用技术将是精对苯二甲酸装置节能降耗的最佳途径.该技术的开发成功将促进PTA装置节能降耗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可以有效提高装置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1.概况我厂在钙镁磷肥生产过程中,排放水淬含氟废水1.5万米~3/天,其中含氟40毫克/升左右。过去废水长期外排,不仅严重污染环境,并使半成品磷肥流失。为此,我们进行了该废水密闭循环自净化试验,并在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建造了一套密闭循环自净化处理装置,1980年8月第  相似文献   

13.
周家艳 《化工环保》2013,33(6):498-502
焦化废水生化出水中芳香族污染物种类众多,有较强的生物毒性,必须进行深度处理。本文综述了焦化废水生化出水深度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各种技术对焦化废水生化出水中芳香族污染物的去除能力,讨论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优势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谱仪对炼油废水体系中超滤膜表面污染物进行了形貌观测和元素组分含量分析,并研究了炼油废水中Fe、Si和Al含量对超滤膜表面形态和污染物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滤膜表面的主要污染物为Ca,Fe,Si,Al,Mg的化合物形成的凝胶,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Fe> Ca> Si> Mg> Al;随...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钢铁行业产生的废水,分析了废水来源及各类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和对应的处理工艺;阐述了综合炼钢废水的除盐技术,以提高中水回用率,减少炼钢过程中新鲜水补充量;最后讨论了当前炼钢废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内电解法治理洗涤水煤气含硫含氰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新的废水处理方法——内电解法处理洗涤水煤气含硫含氰废水。在实验室规模的静态和动态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现场实验。废水量为50吨/时。经内电解法处理后,废水中的硫、氰含量明显降低,S~(2-)的平均去除率可达90%,CN-的平均去除率为65%;H_2 S 的逸散率及空气中的氰化物含量明显下降,减轻了大气污染;废水循环过程中无硫、氰积累,为废水外排的末经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该处理工艺具有设备简单、占地少、原料易得、投资少、治理费用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范元中 《化工环保》1992,12(2):119-120
化工废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常属于有毒有害化合物,当对污染源监督监测时,若采用萃取法,则存在溶剂干扰待测轻组分、预处理步骤繁琐、分析时间长等缺点。本文介绍测定化工废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顶空色谱-质谱法。该方法采用质谱定性,并省去了样品的预处理步骤,使分析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8.
锦西化工总厂是生产有机、氯碱等化工原料的综合性工厂,产品多、产量大,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流失对环境影响较大。为了解污染物流失去向和废水、废气的组成和含量,我们进行了查定工作。采用萃取分离处理、外标峰高定量的 GC-FID 和 GC-ECD法,对废水和废气进行测定,得到较满意的  相似文献   

19.
吴学俊 《化工环保》1989,9(1):22-25
清江化肥厂采用等标污染负荷的评价方法,找出厂外排水中主要污染物。氨氮是对外环境影响的主要污染物,占总污染负荷的72.9%,年排放量为115.79吨,占厂外排废水中污染物总量的31.36%。合理的减少氨的流失,是控制氨氮污染的主要途径。通过对氨氮废水源的控制与治理,每年少排含氨废水65万吨,年回收合成氨170吨,消除了产品的流失,并减少软水的消耗,仅后两项就可为企业增加16.7万元/年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制药废水有机污染物特性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某制药企业废水生物处理站进出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气相色谱—质谱图谱,提出了根据废水水质特性有针对性地确定制药废水处理工艺的新思路.实验结果表明:进出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是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的物质,且主要来源于车间5排放的COD比重大、水量小的工段废水;采用旋转蒸馏预处理法处理车间5废水,可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