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A/O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考查了系统的挂膜启动以及水力停留时间(HRT)、进水pH值和进水COD浓度对系统去除有机物及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5 d左右挂膜成功;HRT=13 h,COD去除率和氨氮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6.72%、85.43%;系统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COD去除率最低在70%左右,氨氮去除率均大于65%,最佳的进水COD质量浓度应控制在300~500mg/L;pH值变化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更加明显,pH值在7~8时,COD去除率大于90%,氨氮去除率达68%~80%。 相似文献
2.
为能更好地达到同步除磷脱氮的目的,对反硝化聚磷菌(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Bacteria,DPB)进行了富集培养,并对其中的典型菌株进行了特性研究.以校园生活区污水为研究对象,在温度为25℃,pH值为7.5,乙酸钠为碳源,进水COD为316.5 mg/L的条件下,采用三阶段的污泥驯化,对反硝化聚磷菌种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对富集的典型菌株进行了生理生化试验、吸磷试验、硝酸盐还原产气试验.结果表明,富集培养后的DPB在A/O/A/O-SBR系统(厌氧2h,好氧1.5h,缺氧1.5 h,后置曝气0.5h)中成为优势菌群,系统中COD、NH4+-N、TN、TP的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28.35 mg/L、0.87 mg/L、4.05mg/L和0.37 mg/L.分离鉴定出具有反硝化除磷能力的Z7、Z9两株典型菌株,其吸磷率均在50%左右.经细菌形态观察、生理特性分析及16S rDNA序列测定,鉴定Z7、Z9为缺氧反硝化聚磷菌,与假单胞菌(Pseudomonas)最相似,其同源性均达99.9%. 相似文献
3.
采用MBBR-A2O/MBR(又称BCO-MBR)工艺,对水质特征呈现低碳源高氮磷、水质波动大和日变化系数大等特点的农村生活污水进行研究。对比MBBR-A2O/MBR工艺在5种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的(0.42 d、0.50 d、0.75 d、1.25 d、1.50 d)运行状况,挑选出最佳的水力停留时间,并利用Lawrence-McCarty模型构建该工艺的污染物降解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随着水力停留时间(HRT)的延长,MBBR-A2O/MBR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逐渐提升。当HRT为1.25d,CODCr、NH3H、TN、TP平均进水质量浓度分别280.67mg/L、36.88 mg/L、50.59 mg/L、2.51 mg/L时,平均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34.33 mg/L、3.19 mg/L、5.13 mg/L、0.63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87.86%、89.92%、89.85%、74.95%。CODCr、NH3H、TN出水质量浓度在城镇污水排放标准一级A限值以下,TP出水质量浓度达到一级B标准,因此确定最佳的HRT为1.25 d。污染物降解动力学计算所得模拟值与实际出水质量浓度测量值拟合度良好,其中CODCr模拟值与平均测量值一致性最高,相对误差在0.02~0.14,NH3H与TN的相对误差分别在0.19~0.60和0.1~0.33。这表明污染物降解动力学方程可以较好地模拟工艺出水的污染物质量浓度。CODCr降解动力学方程常数为Vmax=0.19 d-1,KS=82.97 mg/L;NH3H降解动力学方程常数为Vmax=0.02d-1,KS=8.49 mg/L;TN降解动力学方程常数为Vmax=0.024 d-1,KS=8.10 mg/L。研究的动力学常数与传统活性污泥法动力学常数相比,KS较高,而Vmax较低,导致Vmax较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测定的污泥质量浓度高于实际有效的质量浓度。研究对利用MBBR-A2O/MBR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和传统活性污泥工艺提标改造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5.
铁炭微电解+A/O工艺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铁炭微电解法 A/O工艺对染料废水进行处理.对影响铁炭微电解处理效率的各种因素及R/O工艺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铁炭微电解法预处理染料废水的最佳初始pH值为3,最佳混凝pH值为7.5,最佳铁炭比为1:1.1.适宜的反应时间为30 min,BOD5/COD由0.19提高到0.37;生物反应池内pH值为6.5-7,水温35-40℃,厌氧段水力停留时间8 h,好氧段水力停留时间20 h.整套工艺对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0%和95%,出水水质达到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88978-1996)一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实验方法对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过程中有机物的迁移和转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实验的主要方法是将原水、出水及活性污泥用乙酸丁酯萃取,萃取相经过真空浓缩后,用色谱一质谱(GC/MS)法对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表明,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过程中,活性污泥对有机物的吸附作用是主要的,降解作用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实验方法对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过程中有机物的迁移和转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实验的主要方法是将原水、出水及活性污泥用乙酸丁酯萃取,萃取相经过真空浓缩后,用色谱一质谱(GC/MS)法对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表明,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过程中,活性污泥对有机物的吸附作用是主要的,降解作用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8.
9.
10.
介绍了焦化废水的处理现状,在A/O工艺中,通过投加载体,提高好氧池污泥浓度,控制溶解氧培养出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颗粒污泥,收到良好效果,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光催化"与"吸收"联合净化VOCs气体的最佳组合工艺,首先以泡沫陶瓷为载体,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结剂,采用浸渍-黏结法制得TiO2/泡沫陶瓷光催化材料,然后在自制的VOCs气体净化系统中,选择水溶性的丙酮气体为代表性VOCs气体,以水为吸收剂,考察了"光催化"与"吸收"不同组合工艺对丙酮气体的净化性能,并借助GC/MS和LC/MS手段对尾气和吸收液中的产物相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纳米TiO2在泡沫陶瓷上的平均负载率为3.5%,且主要集中负载于陶瓷孔隙附近。不同组合工艺对丙酮气体的净化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光催化+吸收""吸收+光催化""吸收""光催化",其中在"光催化+吸收"最佳工艺条件(液气比为5 L/m3、停留时间为6 s、光照强度为60W)下,丙酮气体的最高去除率达93.7%以上。气相和液相产物分析结果表明,丙酮气体经"光催化"处理后会产生O3和CH3COOH中间产物,但CH3COOH的产生量很少,在以"光催化"为末端工序的尾气中难以测出,而在以"吸收"为末端工序的循环吸收液中反而能检出。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光催化+吸收"净化工艺的反应机理方程。研究得出,"光催化+吸收"工艺组合不仅可实现丙酮气体的高效净化,而且可避免"光催化"末端工序带来的O3和CH3COOH二次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介绍采用UASB+ A/O工艺处理甜菜制糖废水的工程实例.实际运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处理出水COD≤81 mg/L,BOD≤13 mg/L,SS≤41 mg/L,NH3-N≤7.5 mg/L,处理出水达到《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2008).工程运行费用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臭氧化污泥减量技术联合A~2/O、倒置A~2/O与传统A~2/O在出水和污泥产率上的变化。结果表明,臭氧化A~2/O、臭氧化倒置A~2/O的出水与传统A~2/O相比未出现恶化,它们对COD和含氮物质的去除率分别为87.4%,53.7%和93%,66.5%,存在倒置A~2/O对臭氧混合液中有机质及含氮物质的利用率较A~2/O高的可能。试验按每克SS投加0.05 g O_3对A2/O与倒置A~2/O产生的约60%剩余污泥处理时,在短期内未造成出水磷含量的大幅升高,并且出水磷含量受臭氧混合液DO、二沉池底部DO的影响,两系统的污泥产率分别较传统A~2/O降低50%,56%。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实验方法对采用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过程中有机物的迁移和转化进行了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是将原水、处理后的出水及污泥用甲苯萃取,萃取相经过真空浓缩后,采用色谱-质谱法(GC/MS)对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过程中,活性污泥对有机物的吸附作用是主要的,降解作用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15.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将进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新阶段。本研究通过梳理温室气体协同管控的国际经验,创新性的提出了基于排污许可制的固定污染源温室气体管控体系设计方案,并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分近、中、远期,提出了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温至气体管控体系、逐步完善现有MRV管理制度体系、加快制定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统筹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分步建设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以及有序推进温室气体排放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六项具体建议,为我国将温室气体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决策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煤田火区温室气体的排放速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由于影响因素而存在差异,本研究在对目前气体排放通量研究基础上,采用空气动力学法对神府矿区活鸡兔火区排放CO2、CH4气体和风速、温度以及气压等环境参数进行原位监测,测试结果表明,CO2和CH4通量的变化规律一致,火区内CO2、CH4排放通量变化范围为3.88~30.46 mg/(m2·s)和0.12~1.36 mg/(m2·s);通过相关性分析,环境因素对两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影响很大,火区CO2、CH4的排放与风速、温度以及气压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大小依次为风速>温度>气压,论证了所建的浓度梯度模型对煤田火区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适用性,进而为煤田火区有害气体污染治理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18.
温度升高对湿地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综述了湿地系统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排放机制及温度升高对湿地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进展.温度升高使得湿地植物生长季节延长,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提高,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温度升高可改变湿地系统温室气体CO2、CH4和N2O排放的源汇转换,使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并对温度变化形成一种正反馈影响.温度升高使得湿地CO2排放增强,降低湿地土壤碳汇的能力,甚至转变为净碳源.温度升高可增加湿地CH4排放量,夏季温度升高对CH4排放通量没有明显影响.温度升高使湿地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增强,促进N2O的产生与排放,湿地成为N2O的排放源.同时,温度升高使得湿地水位降低、土壤水分减少,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强度.并对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研究A2/O工艺结合化学沉淀法对具有我国南部城市河道水典型特征的布吉河道水的处理效果。单独采用A2/O工艺处理河道水,出水CODCr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TN质量浓度达到二级标准;TP和SS质量浓度不达标。A2/O出水经聚合氯化铝(Polyaluminium Chloride,PAC)混凝沉淀后,TP和SS质量浓度均达到一级标准,CODCr和TN质量浓度也分别较化学沉淀前降低10.7%和16.5%。A2/O工艺结合化学沉淀法处理河道水是一种有效、易维护的河道水异地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