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对比Novec 1230(全氟己酮)感温自启动灭火管系统与R236fa(六氟丙烷)感温自启动灭火管系统的灭火效率,采用火灾实体试验的方法,分析了不充压,0.88,1.81 MPa下2系统的灭火时间、破裂动作温度及降温冷却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种灭火管系统都成功灭火,且 R236fa灭火管系统灭火时间更短;2种灭火管系统的破裂动作温度均在80 ℃以上;不充压和0.88 MPa时,2种灭火管系统降温冷却效果相差不大,但充压1.81 MPa时Novec 1230灭火管系统对环境温度的降温冷却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在航空运输低压环境下Novec1230(全氟己酮)和2-BTP(2-溴-3,3,3三氟丙烯)2种新型清洁气体灭火剂扑灭和抑制空运锂离子电池火的效果,基于动压变温实验舱,自主设计了适用于气体灭火剂的实验灭火装置;在40,60,80 kPa 3种环境压力梯度下开展灭火实验,分析了施加2种灭火剂前后锂电池表面温度变化和灭火过程中的实验现象。结果表明:低压下2-BTP和Novec1230均能有效降低锂离子电池火焰中自由基浓度,快速扑灭明火;2-BTP的降温和抑制温升效果明显优于Novec1230,能更好地抑制锂电池之间的连锁热失控。研究结果可为新一代机载灭火剂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灭火剂与弹性密封材料的相容性问题,开展2种新型高沸点灭火剂2-溴-3,3,3三氟丙烯(2-BTP)、全氟己酮(Novec 1230)与飞机固定式灭火系统中3种常用密封橡胶材料硅橡胶(SI)、氟橡胶(FKM)和氟硅橡胶(FVQM)的全浸泡和反复浸泡实验,并对实验后橡胶基础物理参数与表面微观形貌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全浸泡实验中,SI,FVQM与2-BTP相容性较好,SI,FKM,FVQM与Novec 1230相容性较好,可作为静态密封材料使用;在反复浸泡实验后,SI,FVQM在Novec 1230中性能变化较小,可作为其动态密封材料使用;SI,FKM,FVQM在2-BTP中力学性能大幅下降,不建议作为2-BTP灭火系统的动态密封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4.
胡慧 《安全》2019,40(6):43-45
根据海上油气生产平台的特点及灭火需求,分析了海上平台现有灭火系统及灭火剂的综合性能及缺陷,对新型灭火系统的安全性、环保特性、灭火剂的毒性及灭火效能等方面进行对比和分析,对采用新灭火技术替代平台现有灭火装置的应用可行性进行探讨,分析显示:新型灭火剂Novec1230比目前海上平台应用的其他气体灭火剂在安全环保灭火性能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灭火剂对储能电池模组火灾有效性,搭建储能舱试验平台,选取8. 8 kWh磷酸铁锂储能电池模组,以0. 5 C倍率恒流过充诱发电池热失控至起火,灭火试验采用中压细水雾、Novec1230、七氟丙烷、六氟丙烷4种不同灭火剂,对比不同灭火剂的灭火效能。研究结果表明:六氟丙烷无法在短时间内扑灭明火; Novec1230和七氟丙烷2种气体灭火剂能快速扑灭明火,但降温效果不彻底,容易发生复燃,均不适合作为磷酸铁锂电池模组灭火剂;中压细水雾能迅速扑灭明火,持续喷射可防止复燃,是较为理想的灭火材料。  相似文献   

6.
在容积为1.5m3的受限空间中开展超细ABC粉体全淹没灭火性能研究,测量施加超细粉体后火焰温度变化及火灾抑制、熄灭全过程,探究灭火剂充装压力、灭火剂用量等参数对灭火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充装压力从0.8MPa增加到1.2MPa时,灭火时间从5s减少到3s,因而提高充装压力可改善喷射效果,改善灭火性能。通过驱动氮气、超细粉体的耦合作用及单纯驱动气体灭火相比较,证明驱动氮气对火灾抑制、熄灭的作用忽略不计,但驱动气体对提高超细ABC粉体与火焰相互作用的进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两组工况下的火焰未能全部熄灭,但其中一组工况喷射灭火剂,其火焰燃烧强度得到显著抑制。  相似文献   

7.
黎可  王青松  孙金华 《火灾科学》2018,27(2):124-132
为研究锂离子电池灭火方案,基于火探管灭火技术同时利用新型清洁灭火剂Novec 1230,组装成火探管灭火系统。在灭火测试平台上以功率为200 W的电热管作为外热源引发单电池或电池模组热失控,通过改变火探管的布置位置,记录相应的灭火行为以及灭火效率,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火探管灭火系统直接布置在电池正上方时,在起火后的5.6s内控制火情;随着灭火剂用量增加可以显著降低体系温度,防止电池复燃以及连锁热失控现象发生;火探管有效覆盖区域外的失控电池作为热源将继续加热临近电池,引发连锁热失控,造成灭火系统失效;根据电池热失控后的燃烧行为以及传热行为,提出相应的火探管灭火系统复合方案。  相似文献   

8.
充装条件对水基热气溶胶灭火剂燃速影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水基热气溶胶灭火剂是以替代哈龙为目的而研制的新一代灭火制;主要论述了充装量,充装密度,燃烧器结构等充装条件对水基热气溶胶灭火剂燃烧速度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充装量,充装密度,燃烧器结构影响燃烧速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充装条件下超细干粉灭火剂在水平直管内的气固两相流动特性,搭建超细干粉灭火剂水平直管喷放试验台,改变充装比和起始充装压力,测量管内的沿程压力分布,比较喷放流量和气固比的变化,重点分析了超细干粉灭火剂在水平管内的释放过程、沿程压降和充装比临界值。结果表明,超细干粉灭火剂的释放过程有喷放前期、平稳喷放和喷放后期3个阶段,其中平稳喷放阶段是灭火剂有效作用时间。沿程压降几乎不受灭火剂充装比的影响,但随起始充装压力增大而增大。此外,喷放流量曲线上的临界转捩曲线与气固比计算值曲线上转捩曲线相吻合,起始充装压力为2.5 MPa、4.2 MPa和10 MPa时,喷放流量曲线对应的充装比临界值分别为0.412 kg/L、0.439 kg/L和0.458 kg/L。充装比小于临界充装比时,喷放流量随充装比增大而减小;充装比大于临界充装比时,喷放流量变化不大。而且临界充装比随充装压力单调递增。  相似文献   

10.
为了考察一溴三氟丙烯(简称BTP)与氮气(N2)复合灭火介质的灭火性能,首先,基于多组分分压原理论述了预混技术的可行性和喷头初始压力对同复合灭火介质灭火性能的影响,然后通过协同作用理论模型研究了一溴三氟丙烯与氮气复合灭火介质的协同作用.其次,通过临界灭火试验平台研究了不同比例BTP-N2复合灭火介质的灭火临界条件;通过喷头释放压力对复合灭火介质影响试验平台分析喷头压力对同比例复合灭火介质灭火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BTP-N2复合灭火介质的灭火过程中存在协同效应;同比例下的BTP-N2复合灭火介质,喷头压力与释放量及灭火时间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超临界CO2注入采空区防灭火的规律,自主研制了产生超临界CO2和模拟采空区遗煤自燃升温试验系统,得到了不同温压条件下超临界CO2注入采空区前后不同监测点的温度、O2和CO浓度变化数据信息。试验结果表明:注入采空区的超临界CO2发生相变,有序结构急速失序,大量吸收热量,采空区内的煤体、空气温度随时间呈线性快速下降规律,其降温能力是气态N2的10倍;超临界CO2在自燃发火煤体中的强渗透扩散特性,使自燃煤体快速惰化,防灭火效率高;停止注入后,小范围回温符合反二次函数特征;高压力超临界CO2相对于低压条件,防灭火性能更佳;超临界CO2是1种降温降氧能力显著,且输送性能优良的采空区新型防灭火材料,超临界CO2防灭火效果优于气态N2。  相似文献   

12.
为了系统研究环氧乙烷水溶液失控反应热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采用等温扫描量热仪C600和绝热量热仪VSP-2分别对环氧乙烷水溶液进行了量热试验研究,得到了纯环氧乙烷的热稳定性数据,以及不同质量分数环氧乙烷水溶液的起始放热温度、最高放热温度和压力、放热量、绝热温升及失控反应过程的温度、压力变化等。结果表明,纯环氧乙烷发生失控反应的起始温度接近360℃,其放热量高达2 600 k J/kg。水加入环氧乙烷能够显著降低体系的起始放热温度至200℃以下。随环氧乙烷水溶液质量分数升高,失控反应致灾后果的严重程度明显提高。最高温度和压力、温升和压升速率、放热量及绝热温升随环氧乙烷质量分数升高而增大,而达到最大反应速率的时间减小。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海上超高温高压钻井井筒温度压力的变化规律,基于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理论,考虑超高温高压井筒环境对钻井液密度以及钻井液流变参数的影响,建立海上超高温高压钻井井筒温度压力耦合预测模型,并利用实例井现场随钻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分析正常钻进期间井筒温度压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井筒温度而言,钻井液流变性变化的影响大于钻井液密度变化的影响,耦合计算温度结果要大于不耦合计算的温度值,且两者之间的温差随井深的增加越来越大;对井筒压力而言,钻井液密度变化对当量循环密度ECD(equivalent criculating density)的影响要大于流变性对ECD的影响,且耦合计算的ECD要小于不耦合计算的ECD值。该耦合模型可以提高井筒温度压力的预测与控制精度,并降低超高温高压地层窄密度窗口中的安全钻进风险,研究结果对超高温高压钻井精准的井筒温度压力预测及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大容积钢质无缝气瓶盛装低压液化气体时的泄放面积计算进行了讨论,主要就低压液化气体公称工作压力和充装系数确定原则,低压液化气体在充满钢瓶时是处于什么状态及钢瓶"满液"后温度和压力变化的情况进行了论述。本文以液氨为例计算了钢瓶达到爆破压力时介质温度变化情况及需要的安全泄放面积。结果表明低压液化气体应避免过量充装并且应选择合适的安全泄放装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煤层硫化氢(H2S)吸附特性,厘清煤层H2S赋存规律及改善H2S防治效果,采用分压测试法研究煤对H2S的吸附规律。以山西保利铁新煤业有限公司9#煤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N2,He/H2S,N2/H2S为吸附介质开展等温吸附试验,分析煤对H2S及含H2S混合气体的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煤对H2S的吸附量随压力升高而增加,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且温度对煤吸附H2S吸附量影响较大;H2S及N2/H2S混合气体的吸附曲线均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煤吸附N2/H2S混合气体时,H2S和N2存在竞争吸附,且N2吸附能力优于H2S;等温条件下,N2竞争吸附量随吸附压力的增加而增大,等压条件下,N2的竞争吸附量受温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烧结条件对焚烧飞灰烧结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垃圾焚烧飞灰在高温箱式电阻炉中进行烧结实验,考察烧结温度、时间及成型压力对烧结体理化性质(抗压强度、烧失量、体积变化率、密度变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在1 080~1 100 ℃范围时,烧结温度、时间、成型压力对烧结体各种理化性质的影响各不相同.烧结试体的抗压强度、烧失率、体积变化率和密度变化率随烧结温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大,且随烧结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抗压强度和密度变化率随成型压力的增大而增大,烧失率和体积变化率却随成型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水成膜泡沫灭火剂(AFFF)扑灭柴油池火的灭火性能,利用自组泡沫灭火系统装置对不同气液体积流量比(气液比)、系统压力和泡沫混合液体积流量下水成膜泡沫灭火剂在柴油池火中的灭火效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气液比为16时,AFFF灭火时间最短为42 s、灭火剂用量最少为210 g,表现出最佳的灭火效能;随系统压力增加,灭火时间和灭火剂用量逐渐减少,其中系统压力0. 5 MPa时AFFF的灭火时间和灭火剂用量相较于0. 3 MPa时分别下降了40. 7%和21. 1%;此外,泡沫灭火剂的灭火效能还随泡沫混合液体积流量增大而提高,其中泡沫体积流量60 L/h时灭火时间和灭火剂用量相比于20 L/h时分别下降了35. 7%和5. 4%。红外热成像分析表明,AFFF在灭火过程中主要通过其优异的冷却和覆盖隔离作用使火焰无法维持正常燃烧而熄灭,达到较好的降温和灭火效果。  相似文献   

18.
《火灾科学》2012,21(1)
主要研究低压环境下,压力、温度对氮气和氧气分别在航空煤油中溶解度的影响。实验装置包括除气装置、吸气平衡装置以及称重装置。由实验结果可知:压力在0MPa~0.1MPa,温度为293.15K,303.15K,313.15K时,氮气和氧气分别在航空煤油中的溶解度与压力呈线性关系、与温度呈非线性关系;氮气在航空煤油中的溶解度受压力的影响比氧气的小,受温度的影响比氧气的大;氧气在航空煤油中的溶解度比氮气的大。  相似文献   

19.
主要研究低压环境下,压力、温度对氮气和氧气分别在航空煤油中溶解度的影响。实验装置包括除气装置、吸气平衡装置以及称重装置。由实验结果可知:压力在0MPa~0.1MPa,温度为293.15K,303.15K,313.15K时,氮气和氧气分别在航空煤油中的溶解度与压力呈线性关系、与温度呈非线性关系;氮气在航空煤油中的溶解度受压力的影响比氧气的小,受温度的影响比氧气的大;氧气在航空煤油中的溶解度比氮气的大。  相似文献   

20.
在标准受限空间中,通过热态灭火实验对比分析了纯水细水雾和含氯化钴添加剂细水雾在不同添加荆浓度、工作压力下对煤油火的抑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含有氯化钴的细水雾比纯水细水雾具有更好的抑制效果.而细水雾的灭火时间并不是随着氯化钴的浓度变化而呈线性变化的,而是存在着一个最佳灭火浓度.实验表明:浓度为1.75%时的灭火效果最好.系统的工作压力也对细水雾的灭火性能有影响,在较高的工作压力下,细水雾的平均灭火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