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究了Cd^2+在FCC废催化剂上的吸附热力学动力学。结果表明,吸附规律可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式很好地描述,吸际呈单分子层形式,且吸附容易进行,吸附为吸热过程,以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为主,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Bangham吸附速率模式,颗粒内扩散过程为吸附速度控制步骤。又做了动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Cd^2+的动态吸附及脱附动力学特性良  相似文献   

2.
AB工艺A段动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B工艺由于有其独特的工艺流程,改变了以往传统活性污污法建立动力学方程的边界条件,所以AB工艺A段在动力学方面与普通活性污泥法有所不同。本文研究了AB工艺A段的尖级数及泥龄公式,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饮用水中BDOC测定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采用悬浮培养测定法,讨论了BDOC测定中动力学特性,得出在28d测定中BDOC的降解动力学满足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为BDOCt=BDOCu(1=10^-0.077t),降解常数k=0.077d^-1,通过比较实测的BDOC3和据公式计算出的BDOC3,证明这种动力学关系基本正确。  相似文献   

4.
在工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聚合硫酸铁氧化过程的动力学行为,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由实验数据回归了模型参数,并进行了统计学检验,获得了聚铁合成氧化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5.
数值模拟了封闭环境内非球形超细颗粒物的动力学演化,以探讨颗粒物的沉积和凝并行为.采用泰勒展开方法导出了描述颗粒物动力学这两种行为共同作用的矩方程.通过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本文得出的矩方程相对于传统的矩方程模型更适于刻画颗粒物的扩散和重力沉积,能够精确地预测它们的动力学演变过程.通过将颗粒形状参数(分形维数,Df)纳入原始动力学方程,使得颗粒物凝并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真实情况下非球形颗粒的凝并行为.此外在高颗粒物浓度条件下,得出颗粒物的演变主要受到凝并作用的影响,沉积作用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6.
赤泥处理含磷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赤泥为吸附剂,用静态吸附试验方法研究了赤泥对模拟含磷废水除磷的一般规律,并进而研究了其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赤泥是一种有效的吸附剂,其静态吸附行为较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15.5℃时其饱和吸附能力在0.766 mg/g.其动力学行为遵循Bangham方程和Elovich方程.影响赤泥除磷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吸附时间、G值、溶液pH值和赤泥投加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行设计的动力学试验装置,研究了3种低分子量有机酸(草酸、酒石酸和柠檬酸)和水对红壤中六氯环己烷(HCHs)的释放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10mmol/L的低分子量有机酸溶液可使HCHs的释放百分率增加7%~25%,特别在淋洗液的前200mL更为明显.水对HCHs的释放动力学数据用表观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较好,有机酸对HCHs的释放行为更符合抛物线方程、Elovich方程或双常数方程,说明低分子量有机酸的存在使HCHs的释放机理复杂化,推测与有机酸对矿物的溶解、对矿物表面固有有机质结构的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8.
酞酸酯类有机毒物在土壤中降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研究了酞酸酯DEHP和DBF二种增塑剂在土壤中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DEHP和DBP的降解速率可以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不同类型土壤对酞酸酯的降解能力是有所差别的,DBP在土壤中比DEHP容易降解,土壤灭菌后,降解能力明显降低,按种接解微生物后,土壤中DEHP降解速率明显加快,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影响DEHP和DBP的降解速率;本试验从土壤中分离出降解DEHP的细菌9株和真菌11株。  相似文献   

9.
镉在土壤中吸持的动力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55,自引:3,他引:55  
采用间歇法研究了镉在不同土壤中吸持的动力学特征。镉在土壤中的吸持分为快速反应的慢速反应两个阶段,其中快速吸持阶段以化学吸持为主,而慢速吸持以物理吸附为主;在低温下(293K),镉吸持速率与时间符合方程1nV=A+Bt,高温下313K)为V=A+B1nt;不同类型土壤镉吸持的动力学模型以双常数模型较优。  相似文献   

10.
采用批量吸附实验,研究了活化煤矸石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活化煤矸石能有效地吸附水中的亚甲基蓝。利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对其吸附进行描述,表明活化煤矸石易于吸附亚甲基蓝,吸附属于化学吸附,吸附过程是放热反应;用颗粒内扩散方程、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和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亚甲基蓝在活化煤矸石上的吸附;根据Arrhenius方程得出该吸附的表观活化能为88.14kJ/mol。  相似文献   

11.
活性炭对含铜制药废水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粉末活性炭为吸附剂,采用批式试验,研究静态吸附对黄连素脱铜废水中Cu2+的去除效果,分析了吸附剂投加量(5~50 g/L),pH(1.0~5.0)和接触时间(20~600 min)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当pH为2.4,吸附剂投加量为30 g/L时,反应30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状态. 通过对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的模型分析发现,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试验结果,对吸附平衡数据的拟合采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优于采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   相似文献   

12.
高继贤  王铁峰  王金福 《环境科学》2010,31(5):1152-1159
通过动态吸附烟气脱硫实验,考察了烟气中不同SO2体积分数对ZL50脱硫脱硝活性炭脱硫行为的影响,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随着烟气中SO2体积分数增大,脱硫率和ZL50脱硫脱硝活性炭的活性度下降;SO2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增大.模拟结果表明,Bangham模型模拟效果最优,SO2的催化氧化反应对化学吸附有重要影响;Lagergren准一级吸附速率常数随SO2进口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大,表明SO2的催化氧化反应在吸附前期可能为速控步骤.推导和定义了Lagergren模型和Bangham模型的初始吸附速率;推导了文献上的Ho模型和Elovich模型的初始速率式。定义的Bangham初始吸附速率与初始吸附速率实验值吻合最好;建立的Bangham吸附反应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SO2动态吸附速率.结果表明,SO2的初始反应速率分级数为1或接近1,而O2和水蒸气的初始速率分级数分别为0.15~0.20和0.45~0.50之间的常数.  相似文献   

13.
活性炭负载纳米TiO2对腐殖酸光催化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以颗粒活性炭(GAC)为载体的纳米TiO2/AC复合催化剂,并将其用于腐殖酸的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研究表明,TiO2/AC光催化降解腐殖酸过程可用Langmuir-Hinshelwood(L-H)动力学模式表示.L-H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LH=0.1124mg·L-·1min-1,吸附平衡常数K*=0.3402L·mg-1.活性炭负载TiO2对腐殖酸的光催化降解过程,体现了活性炭与TiO2的协同作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提高了光催化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14.
用20%硝酸改性活性碳毡,利用扫描电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技术对其改性后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改性活性碳毡作为吸附电极,进一步研究了其应用于电吸附的除盐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活性碳毡上的羰基和羧基增多,比表面积增大了32.2%,平均孔径提高了2.5%,微孔体积增大了23.1%.在电压为1.2V,pH值为6~8,极板间距为5mm时电吸附装置对水中Zn2+的吸附效果最优,动力学分析表明改性活性碳毡吸附Zn2+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除此以外,电吸附循环实验表明用20%硝酸为再生液,通过电极反接,改性活性碳毡的再生率> 74%,说明在电吸附Zn2+过程中改性活性碳毡具有良好的再生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电场辅助活性炭吸附水中的Cu2+,分析吸附机理,pH值对Cu2+吸附的影响以及活性炭电极的再生性.结果表明,活性炭电极添加电场后,Cu2+的去除率明显提高,当活性炭电极间施加1.0V电压时,Cu2+的去除率提高了223.5%.通过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分析,添加电场后,活性炭电吸附Cu2+主要是带电活性炭表面形成的双电层作用,而不仅仅是活性炭表面化学吸附点位.pH值对电场辅助活性炭吸附水中Cu2+的影响极大,pH值太低时,水中H+会与Cu2+竞争活性炭表面化学吸附点位以及双电层点位.研究发现采用电极短接方式可提高Cu2+后的脱附率及脱附速率,脱附率达到79.1%.通过FTIR图谱可知,表面官能团-COOH和-C=O吸附的Cu2+难以脱附出来,但得益于此,再循环吸附-脱附2~4次时,主要以双电层静电吸附为主,脱附效率提高,电极的再生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利用海藻酸钠固定化包埋活性炭与多黏类芽孢杆菌GA1,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包炭量及包菌量吸附Pb2+的最佳配比,并研究了这种新型的固定化小球对Pb2+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固定化活性炭与多黏类芽孢杆菌GA1小球最佳制备条件为海藻酸钠质量分数2.5%、包炭量1:20和包菌量1:2,在该制备条件下吸附率达到93.74%.固定化小球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H5、温度30℃和Pb2+初始浓度300mg·L-1,活性炭与GA1经固定后对pH、温度和Pb2+初始浓度适应范围扩大.吸附平衡曲线表明,对Pb2+的吸附在30min内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在2h时基本趋于平衡,且平衡曲线能较好地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来描述,其吸附过程主要为单分子层吸附,最大单分子层吸附量为370.37mg·g-1.解吸结果表明固定化小球能有效地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7.
刘名  唐朝春  衷诚  陈惠民  叶鑫 《环境科学研究》2015,28(12):1923-1930
硝化好氧颗粒污泥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沉淀性能好等特征,为考察其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干硝化好氧颗粒污泥为吸附剂,研究其对水溶液中Pb2+的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干硝化好氧颗粒污泥对Pb2+的吸附过程,说明Pb2+在干硝化好氧颗粒上的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25 ℃下的饱和吸附容量为79.58 mg/g,R2为0.990 1. 吸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动态吸附平衡过程遵循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废水初始ρ(Pb2+)分别为20、40、60 mg/L时,R2分别为1.000 0、1.000 0、0.999 9,同时颗粒内扩散方程RC(关联系数,分别为30.706%、28.019%、24.188%)均低于50%,表明颗粒内扩散是控制Pb2+吸附速率的关键步骤. 红外扫描分析(FTIR)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中Pb2+主要与干硝化好氧颗粒污泥表面的O—H、N—H、CO、CC、C—OH、C—O—C等基团发生了作用. 吸附前、后的pHZCP(零点电荷)由2.5升至3.1,说明Pb2+在干硝化好氧颗粒污泥上的吸附属于专性吸附,即发生了紧密层吸附. 研究显示,干硝化好氧颗粒污泥对Pb2+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吸附机制主要包括无机微沉淀、表面络合、内层络合反应和离子交换等.   相似文献   

18.
废旧Zn-C电池-活性污泥炭的制备及对SO_2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污水厂二次污泥为主要原料,掺杂不同量的废旧Zn-C电池电极材料,采用Zn Cl2活化法制备出废旧Zn-C电池-活性污泥炭,表征分析污泥炭样品的碘吸附值、BET、FT-IR、SEM-EDS和XRD,并进行了低浓度SO2气体动态吸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污泥与电池粉末质量比为3∶1时,污泥炭的碘吸附值和比表面积分别达到750.6 mg·g-1和708.5 m2·g-1,优于纯污泥炭;回归分析表明,污泥炭吸附低浓度SO2的速率可用班厄姆公式描述,吸附平衡表达式可用Freundlih方程、Langmuir等温方程式表达,而Freundlih方程拟和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活性炭纤维电极电还原产H2O2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活性炭纤维作为阴极,比较了活性炭纤维电极和石墨板电极产H2O2的浓度,并对影响活性炭纤维电极产H2O2的因素(pH、电流密度和电解质浓度)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活性炭纤维电极电还原产生H2O2的浓度远大于石墨板电极.当实验在pH=3.00、电流密度8.89 mA/cm2和电解质(Na2SO4)浓度0.05 moL/...  相似文献   

20.
模拟二甲胺的水体污染,采用静态实验装置,从吸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方向,讨论活性炭对水体中二甲胺的降解情况;同时讨论了Fenton氧化-活性炭联合法降解二甲胺的效果。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二甲胺是一个放热自发的过程,在常温下吸附符合Langmuir的吸附等温模型,吸附速率较慢,在90 min左右才能够达到吸附平衡,同时,溶液的pH值越大,活性炭对二甲胺的吸附作用越明显;而Fenton氧化-活性炭联合法对高浓度的二甲胺溶液降解效果明显,当按H2O2 2.4 mL/L,FeSO.47H2O 12 mg/L,活性炭0.2 g/L的比例投加药剂时,二甲胺的去除率在99%以上,溶液COD的去除率达到8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