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安徽省地质灾害特点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从气象因素和地质灾害隐患入手,逐步深化研究降水和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发生的关系,由浅入深,在尝试和探索中开展安徽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研究.建立了安徽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模型及预报系统,提出了基于GIS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方法,为提高安徽省地质灾害的气象预报水平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通过对2004~2007年的地质灾害实例验证预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雁林 《灾害学》2006,21(4):71-74
陕西省是我国地质灾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2001~2005年陕西省发生的地质灾害成功预报实例的时空分布、类型规模等若干规律,并进一步讨论了地质灾害成功预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陕西省地质灾害成功预报的3种模式以及提高成功预报水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龚习炜  龚志红 《灾害学》2006,21(4):79-83
在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地质灾害普遍发育,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不容轻视。地面沉降、水土流失、海水入侵等是沿海地区典型的地质灾害类型。根据不同地质灾害类型的分布情况,可将沿海地区地质灾害划分为华北沿海-长江下游和东南-华南沿海两个区域。应采取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等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沿海地区不同地质灾害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与21世纪减轻地质灾害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伟峰  王永杰  王英利 《灾害学》2004,19(4):30-34,50
黑龙江省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条件复杂,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经济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也在逐年增加.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及危害;论述了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并为促进本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5.
陕西商南县的地质灾害及其成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阐述了商南县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及发育特征,总结了商南县地质灾害的成因,并提出了一些防治设想。  相似文献   

6.
镇江市边坡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镇江市边坡地质灾害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在分析该市边坡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基本特征 的基础上,对其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镇江市边坡地质灾害是各种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原则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陕西秦岭南麓316国道沿线地质灾害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穿越于秦岭南麓汉台区北部中低山区的316国道沿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类型多样。每年汛期地质灾害频发,数百至数万方的危岩体常将路面掩埋,少则堵塞交通数小时,多则数天,过往车辆及行人的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由于316国道为我国南北运输的重要通道,社会影响较大。为此,该文在汉台区1:50 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的基础上,将316国道作为重点地段进行专题研究,分析316国道沿线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调查分析认为316国道沿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孕育地质灾害发育的不稳定边坡坡型、坡向、坡高、宽度和厚度等决定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最后,提出了以监测预警和卸荷减载、铺设柔性防护网、设置抗滑桩等为主的防治对策,为汉中市国土资源局汉台分局等相关部门地质灾害的防范提供决策与依据,也为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对风险区遭受不同强度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灾害损失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重要研究课题。从区域上预测、预防地质灾害,对城市规划和工程选址,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系统阐述了风险的定义、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现状、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内容与评价系统,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方法、类型及评价模型与实施,最后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展望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9.
《灾害学》2019,(2)
为了全面分析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类型和灾害机理,需要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发育度和潜势度进行研究,得到影响二者的基础因子和影响因子,并得到二者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地质灾害预警模型,实现库区地质灾害有效预警。实验结果证明,使用地质灾害预警模型得到三峡库区不同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分别为38次、39次、7次和13次,地震位移数据和实际数据误差低于2 mm,且有效分析了滑坡地质灾害的加速度变化规律,说明该模型能够详细分析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类型和灾害机理,并准确预警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0.
武隆至涪陵乌江两岸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隆至涪陵是乌江航运进入长江的咽喉要道,也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现场调查表明,沿岸长约90km范围内,发育有滑坡24处、泥石流沟2处、较大规模的岩堆4处和多处崩塌。分析认为,沿岸地质灾害的发育与分布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河谷岸坡类型密切相关。河流对斜坡坡脚的切蚀作用、暴雨以及人类活动是地质灾害形成的重要诱发因素。目前沿岸多数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少数滑坡受降雨及江水涨落的影响而处于周期性的蠕动变形状态;三峡水库蓄水后,部分滑坡复活的可能性较大,原来稳定的部分岸坡和岩堆也有可能进入失稳状态。  相似文献   

11.
梁金火 《灾害学》1990,(1):44-49
隧道地质灾害主要有塌方、涌水、岩爆、膨胀岩等。进行隧道地质灾害预报的主要方法是:a.分析地质条件,预报隧道开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的类型;b.预报不良地质构造在隧道的分布位置;c。预报地质灾害的产生。本文主要讨论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灾害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区内地貌类型多样,地质环境条件较为复杂,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危及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治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在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总结,归纳出自治区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同时依据地质灾害专项调查成果,在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等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的基础上,采用比拟法,对全区的地质灾害进行了灾害易发区划分,并针对内蒙古地质灾害状况与分布,提出了防治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原则。最后,依据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国土资源的重要性,划分出重点防治区,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针对以往研究大多仅利用统计方法确定地质灾害预警临界雨量阈值,难以顾及不同滑坡体所具有地层、岩性等条件的不足,利用改进信息量模型构建安徽省滑坡灾害预警分区,通过耦合有效雨量和临界雨量获得全省75个典型滑坡点的临界雨量阈值,对其进行分区空间插值,并据此构建安徽省滑坡灾害气象预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比现有预警模型的预警级别更准确,空间精度更高,克服了现有模型预警级别偏低,预报范围较宽泛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芦山地震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龙门山断裂带发生的又一次强烈地震。两次地震均诱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但由于地震震级、持续时间以及地质环境条件等的差异,两次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类型和特征既有相似性,又有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对比分析两次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的环境背景条件、分布发育规律以及次生地质灾害类型和特征等,充分把握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及演化趋势,以期为地震灾区次生地质灾害的科学预测和及时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钟以章  陈爱萍 《灾害学》1991,6(1):46-50
本文系统介绍了辽宁的地震、泥石流、滑坡和塌陷等地质灾害,并对城市地质灾害作了专门的论述。归结起来,辽宁的地质灾害有分布面广、类型多、灾害频繁和破环性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阳岳龙  周群  林剑 《灾害学》2007,22(3):36-40
湖南是我国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地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利用以往的资料、野外调查及G IS技术,结合湖南省地貌图,对湖南主要地质灾害进行分析,绘出灾害点分布图。结果表明:湖南主要地质灾害集中分布于湘西北、湘西、湘南和湘东地区;与低山、低中山、中中山和喀斯特山原等地貌类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及展望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地质灾害评价方法很多,20世纪70年代以前以定性评价为主,70年代以后发展为半定量、定量评价。文章概述了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价方法、评价体系、评价过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逐渐向着评价定量化、综合化,管理空间化的方向发展。风险评价是风险管理和减灾管理的基础,其成果可以为国土资源规划,重要工程选址,地质灾害治理、监测、预报以及制定救灾应急措施和保护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静静  姚蓉  文强 《灾害学》2014,(2):42-47
湖南省是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基于1980-2007年湖南97个常规观测站逐12 h、逐日降雨量资料和同期发生的地质灾害及湖南灾害大典记录的地质灾害信息,在计算地质灾害发生前1~9 d的有效雨量的基础上,判别和筛选了由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并引入合理的判别系数判定了致灾的不同降雨类型,从而得出了不同降雨型地质灾害的阈值。研究发现2 142条有效地质灾害信息中,64.6%属于降雨型地质灾害(共1384例),其中又有91.4%由短期降雨造成,8.6%由长历时降雨造成;结合致灾雨量阈值给出的不同类型降雨对地质灾害发生的贡献率、雨量阈值和灾害发生频次的分布图,直观显示了全省分县致灾临界雨量及不同降雨型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域。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是一对互为影响、互为关联的矛盾统一体。地质灾害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条件下孕育发展的,它的发生受到其所处地质环境的制约。反过来,地质灾害对地质环境又具有改造作用,经常会导致产生新的、更大的地质灾害,形成恶性循环,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防治地质灾害和保护好地质环境是人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任务。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是互利的,灾害的防治是环境质量的保证,环境条件的改善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灾害的发生或降低灾害的程度和频度。如此同步进行可有效防灾,有效保护环境。分析了黑龙江省地质灾害概况和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探讨了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该省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和地质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及减灾工作现状,提出了今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武隆县地质灾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隆县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城镇之一,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广,危害程度大,严重地制约着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大量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从地形地貌、岩土体性质、地下水、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总结了地质灾害成灾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和措施,力求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