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相图方法研究了芳烃苯与人工海水微乳液体系,观察了40℃时王种表面活性剂和三种盐度的人工海水及纯水与苯、正丁醇组成的四组分体系中微乳液的形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甲苯增溶吸收微乳液的制备及相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选择适于甲苯增溶吸收微乳体系,研究了以甲苯为油相、以正丁醇或正辛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分别与典型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微乳液的相行为,用相图法分析了微乳体系的稳定性.以相图微乳区面积为指标,考察了影响微乳液增溶甲苯的因素.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6 种微乳液可以自发形成;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正辛醇为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为3:2、温度为30℃时,微乳区面积最大(64%),可作为甲苯增溶吸收微乳液.  相似文献   

3.
体系由水或人工海水/煤油/表面活性剂(AS,CTAB,BJIJ35)/助表面活性剂(正丁醇)构成。研究40℃时各表面活性剂,油及醇含量和海水盐度对微乳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表面活性剂中CTAB最易于形成微乳,在含煤油量≤50%时皆与纯水或海水形成O/W,W/O和双连续结构的3种形式微乳区;对于AS,这种微乳连续区仅在含煤油≤25%时出现,而对于BRIJ35,只在含煤油10%时才出现。随含油量增  相似文献   

4.
以Tween 80为表面活性剂,正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3种不同的植物油(大豆油、棕仁油、葵花油)作为油相构建微乳相图,探究不同油相对微乳液性质的影响.制备了不同油相与表面活性剂质量比(O/S)的3种植物油基系列微乳液,并对比了它们对菲的增溶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油相对微乳液的成相能力及稀释特性影响较大,其中棕仁油 > 葵花油 > 大豆油.3种油相微乳液在不同含水量下具有相似的电导率变化趋势且均为牛顿型流体.制备的3种植物油基系列微乳液对菲的增溶能力均随体系中油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大豆油基微乳液对菲的增溶效果最差,而棕仁油微乳液在O/S值为0.1时对菲的增溶效果最好,可达2.18g/L.  相似文献   

5.
废弃钻井液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核测试技术代替染色体畸变的分析,检测大庆油田现用泥浆体系-乳液高分子聚合物体系全泥浆、乳液高分子聚合物体系钻井液,两性复合离子体系钻井液及有机硅体系钻井液的遗传毒性强度,结果表明大庆油田应用的3种主要钻井液遗传毒性较低,滤液的毒性大于全泥浆,并且遗传毒性随着钻井液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微乳液对难溶有机物的增溶作用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研究了蓖麻油硫酸盐(SCOS)微乳液对1,4-二氯苯(DCB)、1,2,3,-三氯苯(TCB)、联苯(BP)和芘(Py)等难溶有机物的增溶作用.SCOS微乳液较阴离子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具有更强的增溶能力;有机物的表观溶解度与微乳液中SCOS的浓度呈正相关,DCB、TCB、BP和Py在SCOS微乳相与水相间的分配系数(logKem)分别为3.15, 4.03, 3.95和5.01;温度、共存有机物和无机盐影响SCOS微乳液对有机物的增溶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人工配制的污染海水(含Cr~(3+)、Cd~(2+)和Hg~(2+))各150ppm或自然海区污染的海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海洋酵母菌(1.5×10~7个/500ml海水),经过一定时间处理后,表明酵母菌有解毒和净化污染海水的作用。用紫露草微核方法和化学方法进行对比监测表明,污染海水紫露草微核率降低,离子含量减少。该实验为用微生物方法净化海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多菌灵在水体系中的光化学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高压汞灯和天然日光照射下多菌灵在天然海水、人工海水和蒸馏水中的光降解情况.天然日光照射下,多菌灵在三种介质中光稳定性均很强,几乎不降解.高压汞灯较天然日光更能有效地激发多菌灵降解.在高压汞灯照射下,多菌灵在蒸馏水中的半寿期为23.42 min.多菌灵在蒸馏水中的光降解速率大于其在人工海水和天然海水的光降解速率,这主要是由于天然海水中存在的阴、阳离子和其它特殊的物质所引起的.同蒸馏水中的光反应相比,人工海水中的离子抑制了多菌灵的光降解反应.实验发现溶液中加入重金属离子会改变多菌灵的光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9.
不同防污涂层下5083铝合金的海水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舰船用不同类型防污漆下5083铝合金的海水腐蚀性能。方法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方法研究加入不同防污剂的三种舰船常用防污体系在完好状态下和人工破损状态下的耐蚀性能。结果获得了3种不同防污体系对5083铝合金在海水浸泡条件下的耐蚀性能结果。结论在涂层体系完好时,加入不同种类防污剂的防污漆体系对基体5083铝合金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其中低表面能类型的防污涂料不易发生水解,所以涂层阻抗随时间变化的幅度很小,涂层的屏蔽性更好、涂层孔隙率更低、颜料与溶液反应阻力更大,保护作用最优异,性能最稳定。在涂层破损状态下,三种防污体系的腐蚀速率为低表面能﹤硫氰酸亚铜﹤Cu2O防污涂层,防污涂层中存在的防污剂Cu2O可加速铝合金基体的腐蚀。  相似文献   

10.
发光细菌监测沿岸水质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郑天凌  王斐 《福建环境》1997,14(1):9-11,33
采用发光细菌测试毒性法(MICROTOX)检测了取自厦门大学海滨浴场、厦门大学医院排污口、厦门大学东大沟排污口的海水水样毒性;比较了四种稀释液:30‰NaCl溶液、陈海水、人工海水I及人工海水Ⅱ对发光菌发光强度的影响和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发光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前两个站信水体无毒性反应,后一个站位水体存在毒性物质;(2)除人工海水Ⅱ对发光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外,其它两种稀释液的活化作用与常用稀释  相似文献   

11.
三唑酮在水体系中的光化学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研究了在天然日光和高压汞灯照射下三唑酮在蒸馏水、人工海水和天然海水中的光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天然日光照射下,三唑酮在三种介质中降解较慢.高压汞灯较天然日光能够更有效地激发三唑酮的降解,且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在300 W高压汞灯照射下,三唑酮在蒸馏水、人工海水和天然海水中的半寿期分别为54.14 min、144.38 min、177.69 min.三唑酮在蒸馏水中的光降解速率大于其在天然海水中的,这主要是由于天然海水中存在的阴、阳离子和其它特殊的物质所引起的.同蒸馏水中的光反应相比,人工海水中的离子抑制了三唑酮的光降解反应.在500 W高压汞灯照射下,三唑酮的反应速率明显提高.实验发现溶液中加入重金属离子(Cu2+、Pb2+、Cd2+)能够改变三唑酮的光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12.
P_(204)为载体的微乳液膜处理焦化厂含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以P204为载体的Span80/煤油/NaOH微乳液膜配方及其稳定性,通过该液膜体系萃取废水中酚的研究,考察了P204与Span80的质量比、乳水比、萃取时间、油相的重复使用次数等对除酚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采用P204/Span80/煤油/NaOH微乳液膜处理焦化厂中高浓度的含酚废水,一次性除酚率均高于99%,且对高浓度含酚废水的除酚效果更佳;微乳液膜不仅稳定性好,传质速率高,除酚效率高,而且可自动破乳,油相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3.
微塑料对海水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水环境中的微塑料和微生物抗生素抗性基因复合污染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新的挑战.海水中的微塑料残留日益增加,但是不同种类微塑料对海水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干扰和影响还不是很清楚.选择了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和具有一定水溶性的聚乙烯醇(PVA)这3种乙烯基微塑料,采集海水并添加微塑料进行了曝气培养实验(49 d),利用高通量定量PCR技术,研究微塑料对海水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空白对照海水、添加PE海水、添加PVC海水和添加PVA海水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种类分别为20、35、42和64种,微塑料使得海水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种类显著增多;在丰度水平上,空白对照海水、添加PE海水、添加PVC海水和添加PVA海水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丰度分别为4.01×106、2.75×107、4.54×107和1.05×108 copies·L-1,微塑料显著增加了海水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丰度.因此,相较于空白对照海水,微塑料显著增加了海水抗生素抗性基因多样性和丰度水平;OLS回归分析显示,抗生素抗性基因与16S rRNA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有着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微生物的丰度和基因水平转移机制能够影响海水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存续和演变.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海水中苯系物的挥发过程,基于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T-GC-MS)法,获取了不同模拟实验条件下海水中苯系物的挥发动力学曲线,并分析讨论了温度、风速等条件的变化对海水中苯系物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特定风速条件下海水中苯系物的挥发动力学曲线可用指数方程拟合,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海水中苯系物各组分挥发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室温25℃下挥发速率明显高于4℃时;相同温度时风速提高海水中苯系物挥发速率加快。海水中苯乙烯、甲苯挥发速率稍高,二甲苯相对较低。不同实验条件下海水中苯系物的挥发速率差异明显,其大小顺序表现为室温25℃+特定风速>室温25℃+静态挥发>低温4℃+特定风速>低温4℃+静态挥发。在低温4℃条件下风速对苯系物挥发的贡献程度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以废泡沫塑料为原料,经裂解,精馏,脱色等制得苯乙烯,将制得的苯乙烯在苯一丙乳液中应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制取苯乙烯和苯-丙乳液时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微乳液增效作用的应用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乳液是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水按一定比例组成的各相同性的热力学稳定体系,具有增敏增溶改变化学平衡影响反应速率等独特性质,特别是其增溶增敏作用在分光光度法中的应用引起科研者的研究兴趣。实验结果表明,以微乳液为介质进行元素的分光光度测定,使难溶于水的显色物质可在水相直接显色,省去了萃取等繁琐操作,简化了操作步骤,改善了现有方法的实验条件,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本文对微乳液在分光光度法中的增效作用及机理作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
绿色表面活性剂微乳液膜处理含苯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APG1214-烷烃-戊醇-水(氢氧化钠水溶液)体系微乳液膜配方及其稳定性,APG1214-辛烷-戊醇-水(氢氧化钠水溶液)和APG1214-癸烷-戊醇-水(氢氧化钠水溶液)体系都有相当大的油包水微乳区,APG1214-癸烷-戊醇-水(氢氧化钠水溶液)体系更稳定。采用APG1214-癸烷-戊醇-水(氢氧化钠水溶液)液膜体系处理含苯酚的废水,探讨了氢氧化钠的浓度、接触时间、乳水比、油相的重复使用次数等对除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癸烷47%、水25%、APG+戊醇28%的微乳液,在静置120min时微乳液膜的破损率小于0.31%。采用APG1214-癸烷-戊醇-水(氢氧化钠水溶液)体系,接触时间为10min,乳水比为1:5,废水的pH值为4.5时,一次性除酚率不小于97%,而且油相重复使用十次,除酚率不会降低。  相似文献   

18.
据估计,未来20年内,人均清洁水供应量将平均减少三分之一.海水淡化是从世界多个地区的微咸水和海水中生产可饮用水的一种选择,但大多数海水淡化技术高耗能且高费用.目前采用的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是反渗透、电渗析和蒸馏.海水淡化过程的不断改进,特别是在过去的10年里,已经使得这些系统更加可靠,减少资金成本,但高能源需求  相似文献   

19.
应用半静态双箱动力学模型模拟了海参对苯并[a]芘、2-甲基蒽、3-甲基菲三种PAHs的生物富集实验,通过对这三种多环芳烃在海参体内含量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富集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海参对三种多环芳烃的富集能力和速率随着海水中的这三种多环芳烃的浓度增加而增加。海参在苯并[a]芘5 μg/L、2-甲基蒽10 μg/L和3-甲基菲100 μg/L浓度条件下的吸收过程符合双箱动力学模型。在5 μg/L条件下,海参对三种多环芳烃的平均富集系数,2-甲基蒽148.3>苯并[a]芘126.9>3-甲基菲88.0。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选取微塑料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以及抗生素磺胺嘧啶(SDZ)和环丙沙星(CIP)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海水和纯水中的抗生素在微塑料上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背景溶液下微塑料对抗生素的吸附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PP-纯水PE-纯水PP-海水PE-海水;抗生素吸附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CIP-纯水SDZ-纯水SDZ-海水CIP-海水。除在海水体系中,PE对SDZ的吸附过程使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外,其他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起始阶段吸附较快,随后吸附变慢,最终达到动态平衡。Freundlich模型对等温吸附过程拟合效果较好,表明吸附为非均匀的多层吸附,存在多个吸附位点。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发现在吸附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基团,即没有化学吸附。不同微塑料对SDZ和CIP的吸附存在差异,且不同的水环境因素影响较为明显,微塑料在海水中的吸附能力低于纯水。这些结果可为了解微塑料作为载体协同迁移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