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表水中的有机碳是陆地水生生态系统的核心组分之一,可以反映流域生态环境概况,也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系统采集天津地区地表水体的水样和水体颗粒物样品,完成了稳定碳同位素及相关组分测定,对天津地表水中的颗粒有机碳和溶解有机碳的来源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天津地表水体颗粒有机碳的δ13值主要分...  相似文献   

2.
千岛湖水体氮的垂向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千岛湖水深0.2,5,10,20,30和40m处水样进行分析,利用氮氧同位素和稳定同位素模型(SIAR)研究千岛湖水体氮(N)的垂向分布特征,分析水体N的来源并计算各N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硝酸盐(NO3-)和溶解性有机氮(DON)是千岛湖水体总溶解氮(TDN)的主要形式,分别占溶解态N的57.9%和39.7%.千岛湖水体δ15N-NO3-和δ18O-NO3-的平均值分别为4.5‰和4.3‰.上层水体(0~10m)中,硝化作用和浮游植物的同化作用共同控制水体N的形态组成和氮氧同位素值(δ15N-NO3-和δ18O-NO3-)的变化.中层水体(10~30m)中,硝化作用是主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使得水体NO3-含量增加而δ18O-NO3-值减小.底层水体(30~40m)受到硝化作用、底泥N释放和反硝化作用的共同影响.化肥是千岛湖水体NO3-的最主要来源,在S1和S2处的贡献率分别为51.9%和30.6%.新安江上游的农业面源污染使得S1处化肥贡献率远高于S2.土壤N是仅次于化肥的第二大水体NO3-来源,在S1和S2处的贡献率分别为17.8%和27.8%.此外,底泥对底层水体NO3-的贡献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表水硝酸盐分布及其来源分析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张鑫  张妍  毕直磊  山泽萱  任丽江  李琦 《环境科学》2020,41(4):1594-1606
地表水硝酸盐污染已经受到世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中国地表水系统硝酸盐污染情况也不容乐观.为了解中国地表水硝酸盐分布、来源和转化机制,本研究系统收集了全国7大地区的71条主要河流硝酸盐数据,分析了地表水硝酸盐的分布及污染情况,并且通过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特征值揭示了不同地区、不同流域水体硝酸盐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我国7.83%河流硝酸盐质量浓度超过了标准限值(45 mg·L-1).牡丹江、海河和长江入海口的硝酸盐质量浓度超过90 mg·L-1,呈现重度污染现象.中国地表水δ15N-NO3和δ18O-NO3特征值范围分别为-23.5‰~26.99‰和-12.7‰~83.5‰.研究表明:东北、华中、华东地区地表水硝酸盐主要来源为生活污水,西北和华北地区地表水硝酸盐主要来源为生活污水、无机化肥和土壤有机质硝化,西南和华南地区地表水硝酸盐主要来源为无机化肥和生活污水.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中国地表水硝酸盐质量浓度与常住人口、废水排放量、农用氮肥施用折纯量和人均GDP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镉系颜料易在水体中发生光溶解并释放Cd2+,引起水体污染。水体中的天然有机质是该过程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之一,其中腐殖酸(HA)是水体天然有机质的重要组成成分。该研究选取商业镉系颜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体中HA对镉系颜料光溶解过程的作用效应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HA可显著促进镉系颜料的光溶解。体系内添加0.22 mg/L HA,可使8 h内颜料的Cd2+释放量提高34.0%,释放速率常数提高4.22倍。O2-1O2自由基很可能是HA促进镉系颜料光溶解的主要机制。腐殖酸受太阳光辐照可产生氧化性活性物种,对颜料的氧化溶解产生促进作用。提高腐殖酸浓度可以加速颜料光溶解,但腐殖酸对Cd2+的吸附作用限制了溶出Cd2+向水体中的释放。研究结果为镉系颜料的环境风险评估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岩溶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硝酸盐来源定量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岩溶地区花溪河流域典型农业区为研究对象,运用δ15N-NO3-18O-NO3-和δ18O-H2O同位素示踪技术和水化学分析方法,阐明了研究区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分布特征,并揭示其来源和形成过程,基于R语言下运行的贝叶斯模型(stable isotope analysis in R),对研究区水体中各种硝酸盐来源的贡献比例进行了定量识别.结果显示:受碳酸岩盐风化的控制,流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硝酸盐在研究区水体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受土地利用类型影响明显;在研究区水体硝酸盐形成过程中,硝化作用起主导作用,水体中的硝酸盐来源主要有化肥、降雨中的氨盐、土壤有机氮、粪便和污水,与地表水相比,地下水中硝酸盐受粪便和污水的影响较大;基于SIAR源解析模型分析,大气沉降、化肥、土壤有机氮和粪便污水对研究区地表水硝酸盐的贡献比例分别为3.97%、26.87%、36.80%和32.37%,对地下水硝酸盐的贡献比例分别为2.83%、13.96%、21.03%和62.18%.  相似文献   

6.
于2016~2017年5~9月采集祁连山东端(乌鞘岭、古浪、天祝)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进行水化学分析,综合运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以及离子比值等方法探究了祁连山东端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离子组成特征、来源以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祁连山东端地表水和地下水化学组成中优势阳离子为Ca2+和Na+,Ca2+的平均浓度为76.897mg/L,占比73.89%;Na+的浓度为16.592mg/L,占比15.94%.优势阴离子为HCO3-和SO42-,HCO3-浓度190.117mg/L,占比68.71%;其次是SO42-,平均值为67.565mg/L,占比为24.42%.乌鞘岭河水、地下水,天祝河水、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型,古浪河水、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Mg2+型,处于水化学易变区.不同水体离子来源于岩石风化,主要受碳酸盐与硅酸盐风化溶解共同作用控制,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贡献了水体的离子来源.不同水体主要离子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各不相同,整体上大部分水体的离子浓度随时间变化不明显,总体趋势较平缓.  相似文献   

7.
对太湖不同生态型湖区水体悬浮颗粒物含量,有机磷组成及降解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富营养化湖泊颗粒磷性质及其对水体磷循环的影响.太湖颗粒P平均占水体TP浓度的75.86%;不同生态类型湖区间颗粒物性质差异明显,河口区和湖心区的颗粒物含量高于藻型湖区和草型湖区,但颗粒物有机质比例分布却相反.利用31P液相核磁共振法(31P-NMR)发现太湖悬浮颗粒P的成分包括膦酸酯,正磷酸盐,磷酸单酯,磷酸二酯,焦磷酸盐和多聚磷酸盐6类,含量分别为1.06%,50.99%,33.02%,2.48%,10.68%和3.80%.不同生态型湖区之间颗粒P组成差异明显,河口区正磷酸盐含量最高,达到82.57%,藻型湖区和湖心区颗粒有机磷比例最高,分别达到达到 64.02%和63.95%;颗粒物焦磷酸盐和多聚磷酸盐可能以藻源性颗粒物来源为分别与Chla浓度呈显著相关(P<0.05; P<0.01).颗粒态生物可利用性磷(PEHP)与正磷酸盐显著相关(P<0.05),说明颗粒物正磷酸盐是颗粒物生物可利用性磷的重要来源.太湖PEHP降解速率平均为47.3min,PEHP占水体生物可利用磷(EHP)的65.16%,说明颗粒P是水体溶解性反应磷(SRP)补充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地表径流输送的磷在河口水环境营养结构平衡和初级生产力调节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测定不同季节珠江下游及河口地表水阴阳离子、总磷及其形态、颗粒态铁(PFe)、颗粒态锰(PMn)和颗粒态铝(PAl)等理化性质,探究咸-淡水交互区内磷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识别控制磷迁移转化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ρ(TP)(28.88~233.68μg·L-1)受到沉降和稀释作用随盐度升高呈下降趋势,且占比大小为:溶解态无机磷(DIP,37.3%)>颗粒态无机磷(PIP,22.7%)>溶解态有机磷(DOP,21.0%)>颗粒态有机磷(POP,19.0%).PIP与PFe、 PMn和PAl有显著(P <0.05)的共迁移相关关系,水体盐度的升高促进了悬浮颗粒态无机磷的解吸,且该过程主要发生在咸-淡水界面附近.无机磷的固-液分配系数(Kd)与盐度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01)表明,高盐度水域PIP主要以更稳定的结合形态存在.Kd与PMn的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证明了Mn氧化物对磷的“载-卸”作用:从淡水环境中吸附携载无机磷,迁移至高盐度水体释放...  相似文献   

9.
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石羊河流域采集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样品,使用离子色谱仪分析获取样品主要酸根离子含量,研究石羊河流域不同水体酸根离子特征、季节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石羊河流域不同水体均呈弱碱性,酸根离子组成以SO42-和HCO3-为优势离子,分别占酸根离子总量的38.68%和33.49%;不同季节水体酸根离子浓度差别较大,春季水体中酸根离子浓度最高,夏季最低,地下水季节变异小于地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酸根离子浓度都呈现出从上游到下游递增的规律,地表水酸根离子浓度大大低于地下水.碳酸盐的风化及蒸发岩溶解是酸根离子的主要来源,人类活动对石羊河流域水体已造成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0.
溶解有机质(DOM)作为岩溶水体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来源、分布和迁移变化对研究岩溶碳汇的组成、结构和通量具有重要意义,其组成和结构特征常用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反演.本研究于旱季每月采集重庆雪玉洞洞内地下水和洞外地表水,通过地下河从洞内向洞外的流动过程中水化学和CDOM光谱特性的变化,分析CDOM的变化影响因素,为研究岩溶水体DOM碳汇通量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雪玉洞岩溶水中CDOM以小分子易降解的内源有机质为主,类色氨酸和类酪氨酸组分占60%以上;(2)雪玉洞地下水中的CDOM主要受地下水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影响,地下水流动过程中有少量易降解有机质被微生物降解,TOC和DOC含量略有降低,CDOM腐殖化程度略有增强;(3)雪玉洞地表水CDOM主要受水池中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控制,水生植物生长处TOC和DOC含量明显升高,CDOM内源特征和小分子组分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