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东南部碎斑熔岩基本特征及成因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东南沿海的火山岩地区,例如浙江、福建、江西等省,分布着一种具有特殊地质意义而在成因上又有争议的岩石——碎斑熔岩。50年代,这种岩石被普遍确定为花岗斑岩、微花岗岩或花岗岩类侵入体的边缘相带。60年代以后,岩石学工作者将其归属于火山岩或次火山岩。总之,到目前为止,对这类岩石的岩相归属、岩石命名和成因尚有不同的意见。争论的问题大体上包括二个方面:其一,关于“粒状碎斑熔岩”,有角岩化熔结凝灰岩及次火山岩相、碎屑熔岩相、侵出相等不同观点;其二,关于“粒状碎斑熔岩”外围的一套与之呈过渡关系的岩石,有定为熔结凝灰岩,也有定为凝灰熔岩,相应地其成因机理说法也就很不一致。碎斑熔岩问题,是从1:20万区域地质测量和普查找矿中提出来的,随即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正确认识碎斑熔岩不仅具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南部碎斑熔岩问题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并总结了前人对碎斑熔岩的产出位置、产状特征、分带性、岩石结构、岩石类型归属、成岩温度及长石矿物特点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认识,对碎斑熔岩的构造属性、碎斑熔岩与火山碎屑沉积岩、花岗斑岩存在的演化关系及碎斑结构成因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原来的碎斑熔岩在空间上应为火山口附近至火山颈相或火山通道相区间的过渡性岩石类型,而不是某一种岩性,应根据岩石特征和野外产状分别归为熔岩或花岗斑岩的岩石名称,这种过渡岩石类型作为整体可考虑定名为碎斑熔岩体。  相似文献   

3.
样品取自浙江省桐庐火山构造洼地。 洼地中的火山岩系属同一旋回的产物。火山活动的前期主要表现为多阶段的猛烈爆发活动,并兼有喷溢活动,形成以火山灰流相碎屑岩为主体的岩相组合。火山活动的晚期形成侵出相碎斑熔岩和侵入相岩体。此外,局部地段还有晚期迭加的气液作用,形成粗晶—显微伟晶状囊状体及辉绿岩岩脉等。 样品的特征列于表1。  相似文献   

4.
凝灰熔岩、碎斑熔岩、熔结凝灰岩三种岩类在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中占有重要位置,据初步统计,全区八种火山岩柏类型中,凝灰惦着占10.94%,烙结凝灰岩类占23.24%。所以正确鉴别这三种岩石对于火山岩层划分与横向对比、恢复火山活动、演化历史等有重要意义。下面列表分八个方面介绍各岩类持证并供对比鉴别(见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凝灰熔岩与熔结凝灰岩匕别明显,鉴别标志清楚,而与碎斑熔岩有区别又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因为它们是属于同一火山活动过程中的同一岩浆房内的岩浆,经历了相同的分异结晶作用和熔离作用后而处于个同…  相似文献   

5.
溧水火山岩地区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东邻茅山山脉,西接宁芜火山岩盆地,是长江中下游一系列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分布区之一。该区火山岩系,按喷发次序、岩石组合、喷发间断等,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四个火山喷发旋回,即龙王山旋回,主要由中—基性熔岩、次火山岩和相应的火山碎屑岩组成,东芦山旋回,主要由中碱性和基性熔岩、次火山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组成,观山旋回,主要由中碱性—碱性熔岩、次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甲山旋回,全部由酸性熔岩、次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有关各旋回的主要岩石类型和主要火山岩的岩石化学成份见表1、2。  相似文献   

6.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进一步阐明浙江遂昌柘岱口地区碎斑熔岩地质特征及成因。宏观上划分了碎斑熔岩相带,查明了碎斑熔岩时空分布及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微观上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及锆石饱和温度计算等方法研究该碎斑熔岩。研究区碎斑熔岩受控于柘岱口—湖山NE向大型火山构造洼地复活型破火山,具有侵出—溢流特点,为复合穹丘状地质体。岩浆演化在时空上具有连续性,具有分异岩浆"溢流—侵出—侵入"过程。岩石具有典型的连续不等粒碎斑结构和珠边结构,富碱,K2O+Na2O为8.54%~9.25%,A/CNK为0.88~1.04,为准铝质钾玄岩系列,富集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和Rb、Sr、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岩石成岩温度为803℃~884℃,具有高温浅成特点。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23 Ma,为早白垩世中期九里坪期岩浆活动的产物,是壳—幔混合I型碎斑熔岩,属于活动大陆边缘靠板内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7.
西藏措麦地区处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的中段,新生代火山活动强烈,火山岩相发育齐全。根据火山喷发类型、火山物质搬运方式和定位环境,可划分为爆发相、爆溢相、喷溢相、侵出相、潜火山岩相、火山通道相、喷发—沉积相等7大类型。再依据区内火山活动特点,火山相序及相组合特征,结合火山沉积地层及其接触关系,可将其火山活动划分四个喷发—沉积旋回,依序对应于典中组、年波组、帕那组、鱼鳞山组四个岩石地层单位。文章阐述了各类型火山岩相的基本特征,对各火山岩相序、相组合及火山活动旋回作了初步分析和归纳,对提高整个冈底斯地区火山岩研究程度,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 火山岩系与正常沉积岩系的形成过程有很大的差异。即使以火山岩系而论,陆相火山岩的堆积又不同于海相火山岩。由此可见,在地层工作中应特别注意它们各自的特殊性。陆相火山岩系主要由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各种超浅成次火山岩体、火山碎屑岩、火山喷发间隙期的洪积、坡积碎屑岩、火山宁静期的河湖相沉积组成。由于火山活动的形式具有多样性,火山岩系的堆积方式随火山活动形式的不同亦有变化。火山活动受上地幔与下地壳内岩浆生成、发展和演化的制约。它在堆积物中表现为岩石化学成份的变化和岩石组合特征的差异等。以此为主要标志,可将火山岩系划分为一些旋回。旋回之间具有对比性。  相似文献   

9.
火山活动具多旋回性,一个火山活动旋回的岩浆作用产物及其形成的火山构造形迹具时空分布协调性,同一旋回的火山构造在空间上呈串珠状或并列式展布,不同旋回的火山构造在空间上呈叠置式展布;火山喷发类型与火山岩相具一致性,岩相及相序是推演古火山演化历史、恢复古火山机构的主要依据,亦是组成火山地层并且成因意义的单元;不同旋回火山机构内的火山地层层序的综合、叠置是建立区域火山地层层序的基础;火山构造是火山岩区地质构造的主要内容,以区域构造、火山构造、火山岩浆作用产物的岩相为内容的火山岩相构造图是揭示火山岩区地质构造特征的综合性图件;环形火山构造叠置与区域线形构造交织分布组成线─环形境构造格局.是火山岩区所特有的构造面貌,在火山地质图上应得到充分的体现;。根据上述认识,对陆相火山岩区作为火山地层填图单元的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层划分提出了方案,建议用旋回─组─岩相─层(即火山构造─组─岩相─层)四级作为火山地层划分单位和填图单元,其中旋回火山构造一致,组与火山机构演化阶段一致,岩相与火山喷发类型一致,层为岩相内容的补充。据此填制的火山地质图才能真正成为反映火山岩浆作用及其产物的特色和具普遍意义的图件。  相似文献   

10.
三界谷来地区主要出露中、新生代火山岩。进行 1/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采用火山活动旋回-火山构造-火山地层-岩相、岩性-体化思路,按照同旋回火山机构或火山喷发区为单元,确定岩石地层单位和填图单元。火山岩划分为九种岩相类型,建立了两个岩相模式和一个三相一体成因模式。根据火山岩浆作用的旋回性及其产物与火山构造形迹时、空、成因一致性原理,将中、新生代火山岩浆作用分为四个火山活动旋回,圈定了相应的火山机构或火山喷发中心,建立了竹田头复活破火山演化模式。新生代玄武岩中发现二辉斜长麻粒岩等深源包体,为研究区域深部地质作用过程提供了证据。侵入岩按岩石谱系单元划分了七个岩石单元一个超单元,将侵入岩-潜火山岩-火山岩作为岩浆作用整体研究,为正确阐明岩浆作用及其演化规律奠定了基础。区域线型构造发育,与环形火山构造组合,形成火山岩区特有的线一环构造格局。中上元古界陈蔡群变质岩划分为上、下两个岩组,探讨了变质岩的原岩性质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1.
运用火山地质学理论研究竹田头火山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采用火山活动旋回-火山构造-火山地层-岩性、岩相一体化思路对浙东谷来地区的竹田头复活破火山机构进行地质填图的一些认识,主要有如下五点:1.采用火山旋回-火山构造-火山地层-岩性、岩相一体化思路在火山岩区进行地质填图,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2.区域火山地层层序的厘定,首先应在同一旋回的火山机构内,测制剖面,厘定火山地层层序,而后把不同旋回火山机构内的地层层序叠置,建立区域综合地层层序,在此基础上,确定岩石地层单位和填图单元;3.划分岩相,建立相序,是推演古火山演化历史,建立演化模式的有效途径;4.线形构造与环形火山构造组合形成的线-环构造格局,是火山岩区地质构造的重要特征;5.在火山岩区用火山地层组-段-岩性填制的地质图,实质上是一种实际材料图,只有以火山旋回-火山构造-火山地层-岩相为内容的火山岩相构造图,才能正确反映火山岩区的地质构造特点,揭示火山岩的成因,追溯古火山演化历史,恢复古火山面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岩相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演化,讨论了凝灰熔岩、碎斑熔岩、花岗斑岩三者之间的成因联系:它们是同源岩浆经分异结晶,形成岩浆房成分梯度和分带后,分别代表岩浆房从上到下不同部位成分岩浆依次侵位、在不同成岩条件下形成的一套岩石,可建立“三位一体”成岩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镶白旗火山杂岩为一不规则的穹丘状地质体,它是由渐变过渡的火山碎屑岩、流纹质碎斑熔岩和次火山岩构成的一个整体.可初步划分出三个近似同心环带.中环的流纹质碎斑熔岩是火山杂岩的主体,它的众多特征反映出初始岩浆含有较多的挥发分.岩浆在地下经过了较好的结晶分异,在地下——地上某个范围内存在隐爆——侵出区.火山作用是以小规模隐爆伴随缓慢的向上侵出为主.作用时间长,形成了规模较大的火山岩.正镶白旗火山杂岩属太平洋岩系钙碱质系列,原始岩浆由来源于上地幔和下地壳熔体的混熔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4.
西藏措勤地区年波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子宗群年波组为始新世火山岩地层,岩性主要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局部夹淡水灰岩.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成果显示这些岩石属钙碱性系列岩石,不相容元素K、Rb、Ba、Th强烈富集和Nb、Sr、P、Ti等元素明显亏损等特征,且明显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与区域构造演化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研究这一地史时期的火山岩的分布、产状、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对于进一步认识青藏高原的形成和隆升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将为探寻与火山活动有关的矿产资源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2015年第1期介绍了香港世界地质公园大面积出露的粮船湾组碎斑熔岩共有的特征之一为普遍发育柱状节理,本文继续介绍其共有的其它特征:(1)与围岩呈侵出接触关系。.碎斑熔岩本质上属熔岩,但其下部通过火山通道与岩浆房相连,因而与围岩呈侵出接触关系,接触面内倾,不同于侵入岩的外倾接触面。在清水湾半岛的龙虾湾等地,可见粮船湾组碎斑熔岩(Kkh)与槟榔  相似文献   

16.
《火山岩相构造学》一书,由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陶奎员先生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一九九四年九月出版,全书共254页,含插图101幅,表55张。本书共分三篇凡十六章;第一篇对各种火山岩相,诸如喷溢、火山碎屑流、空落堆积、涌流、泥流、火山爆发崩塌、侵出(含碎斑熔岩)、次火山岩、隐爆角砾岩及火山喷发沉积等,从含义、特征、标志、成因方式、分类、命名、实例和对比等方向著述,使读者能在野外据以鉴别和体认,可进而获致火山岩形成环境的概念,建立火山岩相模式。第二篇首先说明火山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现象,包括火山形式…  相似文献   

17.
浙闽地区中生代火山岩以酸性成分占绝对优势(流纹岩和英安岩占90%以上)。众多火山机构内侵出相的碎斑熔岩、先前喷出的火山岩和末期定位的中央侵人体“三相一体”的现象普遍发育,对一特定的火山机构,可以用中央侵入体的成分近似地代表母岩浆的成分。区内下火山岩系的母岩浆相当于石英闪长质,而上火山岩系的母岩浆则相当于流纹英安质(相对较酸性)。不同性质的母岩浆具有不同的分异演化方式,其中低硅质岩浆内的分异主要是通过以长石为主的矿物分离结品来实施的,而高硅质岩浆的分异则以对流分异和元素在液态下的扩散分异为主。  相似文献   

18.
我国火山岩分布面积广,岩石类型复杂,特别是东南部大面积的中新生代陆相火山岩,更是引起国内外地质工作者的关注。近年来对火山作用及共产物的研究已取得一些新进展。我们的实践证明,古火山机构的划分和鉴别是火山地质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从火山机构入手,就有可能对火山地层、岩相及岩浆演化等有较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塔希提岛火山岩属典型的大洋岛屿玄武岩(OIB)。该岛是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中社会群岛链之一部分,火山活动可分三期:早期(1.7—1.3Ma),中期(1.3—0.6Ma)和晚期(0.6—0.3Ma)。早期火山岩兼有碱性和拉斑系列岩石,包括苦橄玄武岩、碱性玄武岩、拉斑玄武岩及少量玄武安山岩;中期火山岩主要有粗面玄武岩—粗面岩、碱性玄武岩和少量碧玄岩;晚期则以碧玄岩为主,并有部分碱玄岩出现。火山岩的这种岩性变化表明其岩浆由早到晚从富镁、硅弱不饱和向富碱和硅强烈不饱和演化。 社会群岛火山链的火山活动以平均11cm/a的速率从西北向东南迁移,与MORB相比,所有塔希提的岩石皆富大离子亲石元素并有较高的~(87)Sr/~(66)Sr比值,这一特征可能与其特殊的源区成分有关,即富集的地幔热柱或大洋岩石圈。早期岩石是地幔热柱和少量洋壳的部分熔融产物的混合体,故既有拉斑系列又有碱性系列。随着火山活动远离存在热柱的热点区域,洋壳部分熔融的程度逐渐降低,因而其产生的熔融体也越来越富碱,~(87)Sr/~(66)Sr比值也相应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0.
天鹅寨火山杂岩体是湘南—粤北地区唯一大面积出露的陆相酸性火山岩,内有铀矿点产出。通过对火山杂岩体的研究,论述了火山杂岩体产出特点、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火山岩层和火山活动旋回的划分、岩根新归属以及火山构造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