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比研究了AlC13和3种不同碱化度的聚合氯化铝(PACl)在不同pH与投量下除氟效果,并对不同形态铝盐除氟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pH对絮凝剂水解后铝形态分布及其除氟效果有重要影响.pH 5 ~6时,Al3+和Al2、Al3等低聚态铝为AlCl3主要形态,且AlCl3更易水解生成可将溶解态氟转化为颗粒态氟的Al(OH)3,从而较PACl具有更佳除氟效果.pH >7时,PACl较AlCl3具有更佳除氟效果,且增大PACl碱化度可促进氟的去除,这主要是由于具有较高Al13含量的PACl更容易与电负性F-结合所致;且絮凝剂混凝除氟絮体ζ电位越高,越利于F-在絮体表面吸附.  相似文献   

2.
用共沉淀法将ZrOCl2·8H2O包裹在磁性纳米Fe3O4表面,合成了一种针对高浓度含砷含氟废水的高效新型磁性纳米吸附剂Fe3O4·ZrO(OH)2.研究考察了吸附剂对氟和砷的吸附容量、反应平衡时间以及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磁性纳米Fe3O4·ZrO(OH)2吸附剂对水中F-和As(Ⅲ/Ⅴ)等温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对溶液中总氟和总砷的吸附容量分别可达70.42 mg/g和133.33 mg/g.通过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可得知吸附过程在20 min左右即可达到平衡.随着pH的不断增加,吸附剂对氟的吸附容量逐渐降低,而对砷的吸附量则是先增加后减少.  相似文献   

3.
以实验室制备的Fe_3O_4-TiO_2·n H_2O·Al吸附剂处理模拟和实际含氟废水,探讨了吸附剂用量、体系p H、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F-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F-浓度16.1 mg/L,起始p H 8.0,吸附剂投加量5 g/L,室温(约25℃)下吸附15 min时,模拟和实际废水的出水F-均可达到10 mg/L的《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且吸附剂的容量都在1.6 mg/g左右,显示Fe_3O_4-TiO_2·n H_2O·Al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含氟水溶液初始p H对Fe_3O_4-TiO_2·n H_2O·Al吸附F-性能影响较大。在p H介于3.0~5.0时,吸附容量较大,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吸附容量降低。Fe_3O_4-TiO_2·n H_2O·Al吸附F-的过程为放热反应,升温不利于F-的吸附。该吸附剂吸附F-的过程为化学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线拟合接近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  相似文献   

4.
氟氯氢烃(HCFCs)是消耗臭氧层的气体,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不能被生物降解的.最近,美国新泽西州的研究者玛莉·德芙朗恩发现一种生存在土壤中的普通的甲烷自养菌能降解5种HCFCs中的3种.另外,密执根州立大学的克雷特尔等也成功地用甲烷自养菌降解4种HCFCs.克雷特尔指出,可以利用这类微生物发展一项技术,用于消解HCFCs工厂废物、付产品和降解废弃冰箱及空调内的HCFCs,但目前尚  相似文献   

5.
苯并(a)芘[简称B(a)P]是一种强致癌性的多环芳烃化合物,来源于煤炭燃烧,汽车尾气,来源于石油、木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不完全燃烧和许多碳氢化合物高温裂解的产物.它广泛地存在于环境中,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均可被人体吸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近年来对环境中B(a)P污染的调查研究工作正在日益增多.但是对蔬菜中B(a)P污染的调查研究报导较少.我们以我国北方普遍栽种的蔬菜—西红柿、白菜为对象,从大气—土壤—蔬菜的链索关系对运城市郊区蔬菜中B(a)P的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由于植物体内B(a)P的“多源性”蔬菜与土壤系统中 B(a)P的污染问题是比较复杂的.  相似文献   

6.
在已知的环境有机污染物中,卤代烃类占有显著位置,通常把它们分为重质卤代烃和轻质卤代烃两类。前者包括DDT和PCB等分子量较大的化合物;后者泛指分子量较小的C_1—C_2短链卤代烃,主要包括三氯一氟甲烷、二氯二氟甲烷、三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烷、二溴乙烷、氯乙烯、二氯甲烷、四氯化碳、氯甲烷、溴甲烷、碘甲烷和卤仿等。重质卤代烃的环境化学已有近二十年的研究历史,其环境效应已被人们高度注意。近年来的环境监测揭示,轻质卤代烃也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并成为近年来环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Goldberg,1976;Su和Goldberg,1976),这主要有如下原因: 1.生产量和使用量很大。表1列举11种主要轻质卤代烃的世界年产量(1973),可  相似文献   

7.
采用原位阳极氧化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TNAs)光电极,并采用电沉积工艺对其进行石墨烯修饰。以罗丹明B(Rh.B)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染料溶液中主要无机离子对光电极光催化降解Rh.B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50W氙灯照射1 h,石墨烯/TNAs对Rh.B光催化降解率达到75%,是TNAs光电极的1.45倍。溶液中NO-3,Ca2+和Mg2+促进光电极对Rh.B的光催化降解,而SO2-4,Cl-和F-则会抑制对Rh.B的降解。  相似文献   

8.
污泥预处理强化厌氧水解与产甲烷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传统厌氧消化因水解瓶颈而导致有机物转化甲烷产率低下.选择适当工况对污泥实施预处理可同时实现对污泥中木质纤维素破稳和污泥微生物细胞破壁,从而释放出较多溶解性COD(SCOD),使有机物水解变得容易进行,最终导致甲烷产率大幅提高.本研究通过热水解(T=150℃,t=30 min)、超声波(P =500 W,t=2 h)、碱解(pH =13,t=2h)和酸解(pH =2,t=2 h)等4种预处理方式对原污泥实施最优工况预处理,分别获得了50.9%、39.1%、31.0%和22.4%的COD溶出率.对预处理后污泥进行传统条件下(SRT =20 d)厌氧消化,分别获得了53.6%、40%、26.8%和24%的甲烷产率(mL/g VSS)增量.同时,预处理后污泥中木质纤维素类物质降解率亦大大增加.缩短SRT(10 d)会导致传统厌氧消化甲烷产率急剧减少,但是,污泥预处理却非常有利于甲烷产率的提高,因此可通过外在预处理方式来逾越内在厌氧水解的瓶颈.  相似文献   

9.
电絮凝-气浮-砂滤组合工艺除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去除水中的氟离子,对电絮凝-气浮-砂滤组合工艺除氟(F-)离子进行了研究。详细考察了电压、电絮凝停留时间和初始F-离子浓度等参数对除F-离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初始F-离子浓度为1.50 mg/L,停留时间为10 min,电压为15 V条件下,出水F-离子浓度为0.92 mg/L;当初始F-离子浓度为2.5 mg/L,停留时间为15 min,电压15 V条件下,出水F-离子浓度为0.98 mg/L。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表征了电絮凝和气浮单元出水中铝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电絮凝出水Ala含量随时间增加迅速降低到5%以下,电絮凝和气浮单元出水Alb含量均占到50%以上,Alc含量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赤泥是一种多孔物质,其比表面积大,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以赤泥为原料,加入一定量的Na_2SiO_3、Ca O及碳粉等添加剂,制备成约3 mm的球形颗粒。采用差热分析与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相结合对赤泥原料及赤泥除氟剂高温焙烧过程的物相变化进行研究,同时研究了吸附时间、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赤泥除氟剂除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焙烧过程中,赤泥除氟剂原料的物相变化主要发生在800℃以下的温度。赤泥除氟剂的最佳焙烧温度为700℃,最佳焙烧时间为2 h,溶液中氟离子的浓度可从19下降到0.13 mg·L~(-1),吸附容量0.94 mg·g-1,除氟率达99%。  相似文献   

11.
氟化物是环境监测项目的重要指标之一。浙江省杭嘉湖地区的春蚕防氟监测 ,多氟地区地面水中氟监测 ,玻璃厂、水泥厂、磷肥厂、氟石矿等氟污染的工业废水、废气都需要进行氟的监测分析。本文根据 1 0多年对氟化物监测分析的实践 ,得出两个结论 ,一是被测溶液体系的 p H直接影响测定结果 ,当 p H<5出现负干扰 ,p H>8出现正干扰 ,在 p H≥ 1 1时 ,相对偏差可高达 53 % ;二是 F- 电极达到稳定的时间与被测溶液的浓度密切相关。低浓度体系中电极响应慢 ,达到稳定时间长 ,高浓度体系中电极响应快 ,达到稳定时间短。如 0 .1 mg/ L的浓度 ,F-电极…  相似文献   

12.
将米曲霉接种到餐厨垃圾中生产水解酶,并利用此生物酶强化污泥厌氧消化。对比分析了富含水解酶的餐厨垃圾(实验组)、中温灭活富含水解酶的餐厨垃圾(对照组A)和未发酵餐厨垃圾(对照组B)分别与剩余污泥厌氧共消化情况;考察了实验组对污泥厌氧体系的促进效果;并运用3种模型对反应体系中底物的产甲烷潜力进行了拟合。结果显示,实验组甲烷含量最高可达71.51%;挥发性固体单位累计甲烷产量为(308.46±19.47) mL·g~(-1),相比对照组A和对照组B显著提高(P0.05),分别是对照组A和对照组B的1.56倍和1.31倍。修正的Gompertz模型优于一级动力学模型和Cone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厌氧消化体系的最大甲烷产量,更适宜于拟合富酶餐厨与剩余污泥厌氧共消化体系。  相似文献   

13.
颗粒羟基氧化锆的除氟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羟基氧化锆粉末为原料,制备颗粒羟基氧化锆,评价了颗粒羟基氧化锆对溶液中F-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颗粒羟基氧化锆除氟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F-的吸附过程包括液膜扩散和颗粒内的孔扩散;pH在3~4时,颗粒羟基氧化锆的氟吸附量达到最大值27.72 mg/g,其他范围内pH的升高或降低都会导致氟吸附量的降低;Cl-对颗粒羟基氧化锆除氟过程无明显影响,而SO24-和PO34-对颗粒羟基氧化锆除氟过程影响较大,且浓度越高影响越大;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测试结果显示颗粒内随着颗粒深度的增加,F-含量逐渐降低,F-在颗粒内部的传质过程受到阻碍,SO24-和PO34-对颗粒羟基氧化锆除氟的干扰作用主要发生在颗粒表面。  相似文献   

14.
制备载镧镁改性活性氧化铝(MAA),研究其对氟的吸附性能,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OES对改性活性氧化铝进行表征,探讨可能的除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吸附时间120 min、投加量2.0 g·L~(-1),p H=7,振荡频率180 r·min-1,对10 mg·L~(-1)高氟水去除率为97.7%。与未改性活性氧化铝(AA)相比,改性活性氧化铝除氟效果提高1.0倍,最大饱和吸附量为8.56 mg·g-1。不同阴离子对除氟性能的影响力大小为:CO2-3SO2-4Cl-NO-3。吸附剂对F-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改性活性氧化铝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该吸附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越高,自发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观察了共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HAP)的形貌及其晶型结构,并探讨了Ca/P摩尔比、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羟基磷灰石吸附水中氟离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Ca/P)=1.5/1、反应时间1 h、反应温度40℃、陈化时间48 h、煅烧温度200℃、煅烧时间2 h时,HAP除氟效果最佳,吸附效率和吸附容量分别达到68.8%和6.88 mg/g。实验数据Langmuir等温模式拟合效果优于Freundlich模式,热力学参数计算可知,HAP对氟离子的吸附是自发(ΔG00),吸热(ΔH00),熵增(ΔS00)的过程。HAP对氟离子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反应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6.
针对有机氟废水中有机氟化合物C-F键稳定性强、难于降解的特点,采用UV-Fenton氧化法对五氟丙烷(F245)产品样品废水进行氧化降解处理,目的在于建立一种有机氟废水降解的有效方法。通过在波长185 nm紫外灯照射下,对温度、p H、催化剂以及催化剂与H2O2的比例4个因素进行正交实验设计,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温度49℃、p H为4、催化剂Fe2+浓度1 mmol/L、Fe2+/H2O2比例1∶50、反应时间24 h。实验结果表明,五氟丙烷(F245)产品样品废水经UVFenton氧化法降解处理后,有机氟被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17.
改性粘土除氟剂处理高氟地下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自行制备的改性粘土除氟剂处理含氟量较高的配水,研究了改性粘土的优化制备条件和不同因素对其除氟效果的影响,并进行地下水原水除氟验证,最后考察了改性粘土除氟剂的再生性能.结果表明,将0.3 mol/L的Al2(SO4)3和2%(质量分数)的NaOH按1:3(质量比)混合制成改性溶液.再将改性溶液与粘土按1.0:3.0(质量比)混合后,在400℃下煅烧2 h所制得的除氟剂除氟效果最好,最高氟吸附容量可达0.216 8 mg/g;地下水出水氟质量浓度为0.807 mg/L,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限值(1 mg/L);制得的改性粘土除氟剂对氟具有较好的吸附重复性,可实现多次再生.  相似文献   

18.
滤布是淤泥脱水过程中重要的过滤材料,实验选用5种滤布(3927、621、758、750A、750B)作为淤泥脱水过程中的过滤材料,探究了滤布种类对淤泥脱水过程中渗透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面电镜观察淤泥在不同滤布表面的附着情况,基于最佳滤布,引入织物平滑剂、毛毯柔软剂及氟表面活性剂等3种表面活性剂并采用自然干燥和烘箱烘干等2种不同干燥方式改性滤布,通过测定表面接触角表征改性后滤布表面亲疏水性能,并探究了不同表面活性剂种类及干燥方式所得改性滤布对淤泥脱水过程中渗透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扫描电镜对比改性前后750B滤布负载过滤后淤泥颗粒附着情况。结果表明,滤布750B作为过滤材料时淤泥渗透性能最佳。对比6种改性方式所得改性750B滤布,采用氟表面活性剂改性并在烘箱中105℃烘2 h所得改性滤布在负载过滤实验中所得渗透系数及渗水量最大,渗透性能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9.
Halon 1211灭火剂其化学名称为二氟一氯一澳甲烷(CF_2ClBr).国外原主要生产厂家有美国的Great Lanes公司、英国的ICI公司和法国的ATOCHM公司,其装置能力年产均在千吨级以上.国内60年代由浙江省化工研究院研制开发,自70年代建立年产30t中试装置后,到80年代中期高峰时,国内约有30家企业建厂投产,但其生产水平与国外比较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装置生产能力低(80~150t/a),  相似文献   

20.
卤代烃是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农业、轻工业及其他方面的一大类化学物质。卤代烃包括卤代脂肪烃和卤代芳烃。卤代烃不溶于水,微溶于醇和醚,但易溶于脂肪。低级的卤代烃如氯代甲烷、溴代甲烷、氟氯甲烷及氯代乙烷等呈气体状态,两个碳原子以上的卤代烃呈液态和固态。碳原子数相同的卤代烃,它们的沸点以碘化物为最高,其沸点顺序为:碘代烃>溴代烃>氯代烃>氟代烃。卤代烃的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