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静沉试验法是常用的二沉池设计方法 ,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分析大量有关资料的基础上 ,对该法作了较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 ,静沉试验法能够体现二沉池的实际沉降行为 ,但对浓缩时间的解法需要加以纠正。该设计方法可以更好地应用于优化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2.

数值模型模拟在污水处理厂二沉池设计、运行操作和优化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对现有数值模型进行归纳与总结对实际应用中选择及建立模型至关重要。介绍了用于二沉池数值模拟的欧拉-拉格朗日模型、欧拉-欧拉模型和混合模型等多相模型的原理,对各模型的适用性进行阐述,总结其优点和不足;阐述了单相模型在污泥沉降中的应用原理,提出单相模型通过耦合单独的固相输运方程来描述污泥沉降运动规律,其在二沉池污泥浓度分布预测上优于多相模型;论述了污泥沉降速度模型研究现状,其中包含利用批量沉降试验的污泥间歇沉降模型和描述污水处理厂二沉池连续流污泥沉降模型;较为系统地综述了二沉池污泥负荷、几何结构、温度等因素对二沉池内水质模拟结果的影响;最后对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数学模型的选择和沉降模型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二沉池一维分层模型中加入弥散作用建立了二沉池一维分层弥散模型,并采用数值求解的方法开发了二沉池模拟程序。利用竖流式沉淀池中试试验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以COST(欧洲科技领域研究合作组织)624/682文件中基准污水处理厂沉池晴天时的稳态和动态进水数据为模型输入值,分析比较了一维分层弥散模型模拟程序与国外成熟软件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纳入了弥散作用的一维分层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实际二沉池中的悬浮固体浓度分布,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精度,有待于在二沉池模拟和控制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活性污泥过程反应池与二沉池耦合模型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二沉池一维通量模型与反应池活性污泥2号模型(ASM2)耦合,建立了活性污泥过程模型.模型应用于重庆某污水处理厂,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对出水中COD、SS、TN及TP进行模拟.针对该污水处理厂现行运行条件,分析了影响活性污泥系统的因素,提出优化运行参数,将二沉池污泥回流比由原来的0.75减至0.20~0.25,剩余污泥排放量从原来的591m3/d至204~249m3/d;将反应池污泥浓度由原来的1.2g/L增加至2.8g/L,可提高系统抗负荷冲击和抗低温的能力,改善系统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各种污水处理的构筑物在设计上大部分都是基于理想情况,虽然在设计中已经比较保守,考虑到不利因素,但往往仍难以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通过对水处理构筑物的水流流态进行分析,辅以计算流体力学和计算机技术,可以模拟并改进构筑物中的流体流态,进而提高处理效率,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二沉池漂泥原因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志梅 《环境科技》2004,17(1):27-28
二级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漂泥有反硝化漂泥、活性污泥老化漂泥、生物泡沫导致的漂泥。最终的解决办法是:分析漂泥原因、对症下药、改善工艺运行状况、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污水厂二沉池出水化学除磷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水总磷较高的情况下,生物除磷已不能满足除磷要求。化学除磷作为生物除磷的重要补充显得非常重要。液体硫酸铝是一种很好的化学除磷药剂,在二沉池出水总磷大于2.00mg/L的情况下,60.00mg/L液体硫酸铝投加量可以使TP降至0.50mg/L以下,去除率达到80.00%以上。适宜的水动力条件是除磷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悬浮填料滤池取代传统二沉池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种生物氧化固液分离一体化新工艺,该工艺是在投料倒置AAO工艺好氧池末端设置悬浮填料滤池,从而取消原有工艺的二沉池。在现场与具有二沉池的传统投料倒置AAO工艺的中试对比试验中,滤池表面负荷控制为2.5m3/m2.h(进水量为2.0m3/h),出水SS达到18mg/L,低于同等进水量条件下投料倒置AAO工艺二沉池出水SS值(26mg/L),各项生化指标均满足处理要求。研究表明,新工艺在省却二沉池、节省占地的同时,充分发挥滤池内生物降解作用,达到一级出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采用硫酸铝和聚合铝对城市污水厂二沉地出水进行凝聚处理。探讨了用凝聚法处理二沉池出水的特点和基本机理,提出了用二段法进行处理的方法,且比较了二段法与普通凝聚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10.
以长沙市某污水处理厂二沉池为例,采用多相流混合物模型与k-ε湍流模型结合对辐流式二沉池内速度场和污泥浓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以出水口悬浮物浓度(SS)为响应目标,对影响二沉池沉淀效果的3个影响因素(进水口流速、颗粒污泥粒径、挡板的淹没深度)进行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并经响应表面法分析得到影响出水SS的二次回归模型,确定了二沉池沉降的最佳条件:进水口流速为0.03m·s-1,颗粒污泥粒径为220.41μm,挡板的淹没深度为3.45m,采用数值仿真模拟实验得到出水口悬浮物浓度值为2.4mg·L-1,较优化之前的仿真结果一周平均值6.7mg·L-1相比,其处理效率提高了64.2%.采用数值仿真和响应表面法结合对二沉池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可以加速寻优过程,是工艺优化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1.
基于IWCPA模型的工业节水关键技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斌  温宗国  李高  陈吉宁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0):1753-1760
通过建立工业节水潜力分析和技术综合评价模型(IWCPA模型),筛选了影响高耗水行业用水的关键技术.选定2002年为基准年,在2010年和2020年高耗水行业取水零增长的情景设定下,进行了分行业和行业耦合的技术综合评价及技术选择,确定了重要工业用水技术实施的优先序,建立了高耗水行业重要用水技术的优选清单.结果表明,未来15a内是否能够在若干工业用水关键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方面取得突破,是挖掘工业节水潜力、提高工业用水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重非水相液体(DNAPL)污染场地中NAPL相污染物会持续溶解于地下水中,释放出溶解相污染羽,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准确评估DNAPL污染场地源区下游的溶解相污染通量至关重要.由于介质的非均质性常形成复杂DNAPL污染源区,其溶解相污染通量往往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目前溶解相污染通量计算普遍采用Christ等提出的双域升尺度模型,但该模型仅适用于弱非均质性的污染源区.本文基于大量强非均质性条件下的污染源区数值算例,修正了Christ双域模型中污染源区衰减指数的经验公式,将该模型的适用范围推广至强非均质性的复杂污染源区.通过蒙特卡罗数值算例及两个二维砂箱试验数据验证了修正模型的适用性和精度.对比结果表明:修正模型可广泛适用于不同结构的复杂DNAPL污染源区,与以往的计算方法相比,修正模型计算的溶解相污染通量精度提高了约35%.  相似文献   

13.
基于活性污泥絮体微观参数的污泥沉降性能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活性污泥沉降性检测仍采用人工检测污泥容积指数(SVI)的现状,采用活性污泥絮体微观图像分析技术,以实现对污泥沉降性简单、快速的判别.将20个微观参数通过主成分分析归纳为3个污泥絮体微观特征综合指标,即大小因子、形态因子和浓度因子,并以3个综合指标建立污泥沉降性能Fisher判别模型,再分别以原始训练样本数据和2座污水厂3个月的检测数据作为测试样本对模型可靠程度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判别正确率分别为79.8%和80.6%.研究表明,模型判别结果较为直观,能直接表达为"正常"或"膨胀",可为实现污泥沉降性的在线自动判别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无观察资料跨界小流域的降雨-径流过程,物质通量及生态补偿问题,采用SCS(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模型计算东莞石马河流域的月径流量,通过分析不同断面水样化学指标并结合径流量,估算了2012年石马河主要物质通量以及不同行政区污染物贡献百分比.结果表明,石马河流域最大月径流量出现在2008年6月,为9.12×108m3,最小值为8.61×106m3;不同时期的流域水质污染类型差异显著,2012年2月的水样重金属Mn、Zn、Cu和Fe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38~0.75、0.09~0.49、n.d.~0.09和0.55~9.86mg/L,6和11月则受N和P的污染,TN和TP浓度范围分别为6.66~30.05mg/L和0.05~2.49mg/L;2012年石马河重金属、N和P通量为318.16、12029和203.35t;在3次调查中,行政区对石马河N和P贡献率为惠州(59.78%和45.22%)>东莞(35.50%和38.92%)>深圳(4.71%和15.86%),重金属平均贡献率的排序为东莞(43.90%)>惠州(42.57%)>深圳(13.52%).  相似文献   

15.
研究沙尘随高度的变化特征对揭示沙尘物质在近地层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0—80 m沙尘通量的垂直分布规律,在野外实测的基础上,选取2008年7月20日、8月7日、8月19日、8月29日4次沙尘天气,对贴地层(0—0.05 m)、中间层(0.05—2 m)、近地层(2—80 m)的沙尘通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贴地层(0—0.05 m),沙尘通量随着高度的增高呈增加趋势,最大值为1604.29 g?mm?2。中间层(0.05—2 m),沙尘通量随高度分布的关系为幂函数关系,且随着高度的升高沙尘通量减小,决定系数R2值均在0.9以上。近地层(2—80 m),沙尘通量随高度增加呈分段函数分布,32 m、48 m处为沙尘通量的拐点高度。由此看出,研究沙尘通量对阐明沙尘输送机制非常重要,不仅可加强对沙尘输送的定量研究,还可为沙尘输送的数值模拟提供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6.
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67,自引:5,他引:67  
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是数字化时代水文模型发展的主要方向。论文回顾了分布式水文模型30年的发展历史,对国内外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状况做了简要评述。归纳出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的主要特点。在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构建中,水文单元的划分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论文重点探讨了3种基于DEM常用的流域离散化方法。在模型结构方面,提出了一个典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框架,包括分布式输入模块,单元水文模型和河网汇流模型。在模型参数方面,提出了3种分布式水文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最后,对分布式水文模型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水质模型进行参数率定通常利用计算机算法来实现,但由于水质模型日趋复杂的非线性结构往往会导致"异参同效"现象,无法通过单个似然度判断参数的取值是否能够取得真值.为避免这一情况,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GLUE法的多目标模型参数率定方法,并以WASP水质模型的应用为例,通过Sobol方法确定模型的敏感参数,并利用DO、CBOD、氨氮、硝态氮4项指标的似然函数对参数同时进行率定.结果表明,该方法既可以有效地避免因追求"过拟合"而造成模型参数取值不当,也可以减小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为具有"异参同效"现象的复杂模型的参数率定工作提供了一个更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轨迹计算的污染物归趋概率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戎  郎畅  曹军  陶澍  张干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8):1598-1603
为建立一种能够描述源区排放的污染物对受体区域影响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研究源汇定量关系的手段,在轨迹计算的基础上,利用概率方法和多介质模型方法,建立了一种基于正向轨迹计算的污染物归趋概率模型(潜在汇影响函数),并在模型中嵌入了诸如降解、干沉降和湿沉降等主要去除过程.作为实例,运用这一模型研究了广东省排放的芘在大气中的空间分布及长距离输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实现既定目标,在获得源区排放资料的基础上,还可以获得由此形成的浓度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相关的输送通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