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现行的颗粒物采样的几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用几种方法同地点进行同步采样,样品微观观测结果表明;几种采样方法所采集的样品中,最大颗粒物的几何尺寸有明显的不同;样品分析及统计结果表明:几种采样方法所得监测结果之间存在着非常好的相关性。通过计算可相互通用,具有可比性;同时给出几种方法相互间的计算公式,可信度区间及可信度。  相似文献   

2.
β射线法和振荡天平法在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β射线法和振荡天平法已在测定空气环境中颗粒物质,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通过对两种方法监测原理、方法特点、仪器性能、监测数据的对比。两种方法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为更好地提出了仪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两种仪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使用两种方法可知。  相似文献   

3.
膜电极法与碘量法测定长江水溶解氧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溶解氧的测定,用膜电极法和碘量法两种方法同时进行了对比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精密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环境评价中的赋权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许多环境评价方法都涉及赋权问题,本文对流行的几种赋权方法进行了评述,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赋权方法,并经实例验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曾荃 《陕西环境》1999,6(2):40-41
含油污水是一种主要的工业废水,其处理方法目前局限于隔油与气浮,但这些方法易存在二次污染问题。本文研讨一种全新的方法,既可回收废水、废油,还可创经济效益.而且处理出水达标.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宜鹤  张慧 《环境科技》1997,10(2):7-11
建立了倍斜率隶属函数聚类法和质量指数法两种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新方法,通过实例应用,说明这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较污染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聚类法更为合理,实用,且两种方法评价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7.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0):1574-1574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是极为常用的2种数理统计方法,在环境科学及其它科学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然而,由于这2种数理统计方法在计算方面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且在一些数理统计教科书中没有系统阐明这2种数理统计方法的内在差别,从而使一些研究者不能严格区分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8.
张金保 《环境与开发》1994,9(1):193-197
本文通过对高炉瓦斯灰的来源,化学组成及目前的处理方法的概述,得出了两种从高炉瓦斯灰中回收多种有价元素的方法,并对得取工艺过程进行了投入产出比计算,从而得出结论这两种方法都是目前钢铁厂废物综合利用,防止三废污染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9.
废旧干电池的综合回收与利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对废旧干电池的综合回收与利用方法进行了评述,介绍了几种工艺流程,认为真空冶金法将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水样中氨氮分析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两种能够降低比色法测定水样中氨氮的全程序空白值的前处理方法,实验结果经Cochran检验证明,这两种的方法精度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潮汐河网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河流水环境容量的几种常用计算方法。针对上海市河网污染源分布的特点,基于感潮河网的水动力模型,提出了河网动态水环境容量计算的方法,建立了河网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并对蕴藻浜水系以及中心城区水系的水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河网动态水环境容量计算是十分方便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与流域水环境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地利用活动与环境的关系着手,分析得出物质流动是联系两者纽带的结论;提出了污染物及沉积物输移的计算模型;最后,探讨了通过土地利用来改善水环境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苏州河干流水质模型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廖良  徐祖信  刘东胜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3):136-138,142
对《苏州河水质模型的开发》课题完成的大部分内容进行了介绍,包括水质模型的选择及其原理、模型研究的内容与开发方法、干流水质模型的率定与验证,并据此给出了关于苏州河水环境特性的一些参数值,计算的基准时间为1999年夏季苏州河第3次调水试验时期。需要指出的是,苏州河正处于动态的综合整治过程中,模型中有关参数也会随其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14.
胡聃  赵丹  郭振 《自然资源学报》2017,32(11):1968-1982
人工构筑物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自然耦合关系的基本作用单元。自然要素中的水、土、气、生通过人工构筑物这一基本单元作用或影响人的生存、健康与发展,而人通过构筑物作用或影响自然中的水、土、气、生,进一步进化成人为主导、构筑物为基础、自然要素为条件的城市生态系统。论文综述了近年来人工构筑物多尺度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评述了人工构筑物对土壤(水)、大气、生物生态影响的前沿动态,提出了各研究分支的关注重点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分析了人工构筑物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学问题与挑战,展望了未来该领域的基本发展走向。论文认为,构筑物生态影响涉及城乡水、土、气、生及人的健康等不同方面,现有的相关研究分散而局部,且受技术方法局限,分析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研究面临巨大的转型挑战。未来构筑物生态学研究需要多学科、多尺度、多层次的系统化方法与技术的推动,城乡生态观测与实验技术的发展、多源数据处理技术以及智能计算方法的创新是该领域取得重大发展的基础与条件。  相似文献   

15.
余新宇  晏海涛 《环境科技》2006,19(Z2):82-84
用EXCEL2003软件优化计算实验室质量控制中的2个重要的质量控制基础实验,空白实验值的测定与检测限的确定,校准曲线的绘制与线性检验,充分利用软件中提供的函数功能及图表功能,方法简便,直观,可操作性强,具有快速、简便高效的特点,可以直接计算结果,能在线观测由输入数据变化而带来的结果变化,大大提高了分析工作的效率,最大限度避免手工操作引起的误算,减轻了分析人员的劳动。  相似文献   

16.
丁冰  陈健  王彬  伊力塔 《地球与环境》2016,44(1):130-138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环境中日益增多的PM_(2.5)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文旨在分析总结目前PM_(2.5)空间分布的相关监测方法以及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当下,PM_(2.5)浓度的监测不仅涉及大气化学、污染物的源解析、大气化学运输模型、线性及非线性空气质量模拟等方面,还涉及地理信息系统与卫星遥感等新技术的运用。本文在比较传统PM_(2.5)监测与新型监测方法不同的基础上,分析了各自的优劣,为空气质量监测提供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运用计算实验方法,以计算机为工具,构造太湖水环境系统承载力模型,通过研究水和人类的各主体行为得出太湖水环境系统的整体特征,并通过人口、TP、TN、CODMn承载度来反映。研究结果表明太湖目前点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面源污染和城镇生活用水污染尚需要重点治理。实验显示:通过系统参数的调整,将大大改善太湖现有水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18.
The Physarum machine is a biological computing device, which employs plasmodium of Physarum polycephalum as an unconventional computing substrate. A reaction–diffusion computer is a chemical computing device that computes by propagating diffusive or excitation wave fronts. Reaction–diffusion computers, despite being computationally universal machines, are unable to construct certain classes of proximity graphs without the assistance of an external computing device. I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blem can be solved if the reaction–diffusion system is enclosed in a membrane with few ‘growth points’, sites guiding the pattern propagation. Experimental approximation of spanning trees by P. polycephalum slime mold demonstrat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pproach. Findings provided advance theory of reaction–diffusion computation by enriching it with ideas of slime mold computation.  相似文献   

19.
内埋武器噪声环境试验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空腔共鸣噪声环境是新一代战斗机内埋武器遇到的严酷的使用环境之一,需要对内埋武器在空腔共鸣环境下的噪声试验方法进行研究,以提高其环境适应性。方法分析噪声环境对内埋武器的影响和GJB 150.17给出的三种噪声试验方法,重点讨论在没有实测数据时确定空腔共鸣频率的计算方法。结果 GJB 150.17给出的空腔共鸣频率计算结果存在偏差,新噪声试验标准对空腔共鸣频率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典型空腔结构的1阶模态共鸣频率提高到45 Hz以上。结论给出可操作的内埋武器空腔共鸣噪声条件和试验程序。  相似文献   

20.
对于利用网格布点所测得数据的处理,可采用积分法、趋势面法、多项式法和平均值法,各种处理方法各有其特点。平均值法计算简单,各个网格权重相同,意义明了,但精度不高;积分法和趋势面法考虑到了位于中心的网格对整个区域的贡献率大,组成的三角形多,统计时利用次数就多,边缘的网格数据利用次数少,物理意义明确。积分法还可计算总量,趋势面法可以在图上表示区域分布及变化趋势;多项式法除了计算其平均值外,还可模拟测定值,可计算测得数值序列趋势值和偏差值,分析污染物分布及变化情况。使用时要根据分析对象的物理意义及研究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数学模型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