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酚类分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酚类化合物是芳香族羟基化合物,其羟基与苯环上的碳相连,根据苯环上羟基和氯根的数目和位置,一般常见的酚类有:苯酚、4-硝基酚、3-甲基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五氯酚等。在天然水中,一般检出不出酚类化合物,但受到如焦化、煤气制造、石油精炼、木材防腐、造纸及石油化工所排放的工业废水污染的水源可能含有该类物质。这些酚类化合物一般毒性不大,但多有恶臭,尤其苯酚,在饮用水加氯消毒时能形成嗅味更强烈的氯酚。因此,研究酚类化合物检测方法已迫眉睫。  相似文献   

2.
GDX—502对水中微量混合一元酚的富集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GDX—502树脂对水中微量混合一元酚的富集作用,以及影响富集回收率的某些因素;对富集和洗脱机理也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GDX—502是水中微量酚类化合物较好的富集剂,二氧六环是较好的洗脱剂。除2.4—二销基酚外,对8种一元酚的平均富集回收率为93.7%,平均洗脱率为96.5%。GDX—502对水中酚类的富集作用是以VanderWaals力和较氢键弱的π—键合作用力为基础的物理吸附,而二氧六环洗脱酚类的实质是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改性壳聚糖对酚类污染物的竞争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庚醛与壳聚糖反应生成schiff’s碱,NaBH4还原制备N-烷基化壳聚糖衍生物,并用反相HPLC-紫外检测研究了改性壳聚糖对酚类化合物的竞争吸附。试验了吸附时间、溶液pH值、酚的浓度等因素对水中共存酚类污染物竞争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庚醛改性壳聚糖优先去除水中2,4-二氯酚。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我国典型城市冬季龙头水中卤代酚类嗅味暴露特征,以8种典型卤代酚类嗅味物质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预处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全国22个典型城市龙头水中的卤代酚类嗅味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在我国冬季典型城市龙头水中普遍存在卤代酚类嗅味物质暴露问题. 其中,以4-氯酚的暴露浓度最大,ρ(4-氯酚)最高为3 526.24 ng/L,ρ(2-氯酚)和ρ(2-溴酚)较小,最大暴露值均小于100 ng/L;ρ(2,6-二溴酚)与ρ(2,6-二氯酚)在各典型城市普遍出现超嗅阈值现象;就调查的城市而言,东北地区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华北地区,中南和西部地区嗅味物质污染及超嗅阈值现象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5.
工业废水中多氯酚、硝基酚类化合物是危害环境的有机污染物,可在水生物和人体中残留和浓缩,具有高毒性和致癌性。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把他们列入重点监测物。我国环境优先监测物名单中,有6种酚类化合物[酚、间——甲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五氯酚,对——硝基酚]。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微量、快速的酚类分析方法。 本实验采用长15m,内径0.53mm的PEG—20M的大口径弹性石英毛细色谱柱,利用程序升温和单柱  相似文献   

6.
酚、氰废水是世界上污染范围较广、危害程度较大的一种工业废水。钢铁冶金企业的焦化厂是产生酚、氰废水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关于酚、氰废水排入江河后的稀释扩散作用,我国某些单位曾进行过研究。关于酚类化合物在地表水中的自净机制,底泥在酚类化合物自净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多元酚和萘酚在天然水中分解与温度的关系等问题,B.T.卡普林等曾进行专门研究。IO.IO.卢卡耶曾研究了氰化物在水体中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典型血吸虫病疫区酚类化合物的污染现状,通过采集枯水期松澧洪道、藕池河下游和沱江这3条河的南县段27个表层水样,采用高灵敏的GC-MS/MS技术对水样中14种酚类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松澧洪道、藕池河下游和沱江表层水样中Σ酚类的浓度分别为878.05、148.36和594.49 ng.L-1.松澧洪道水样中Σ氯代酚的浓度为203.03 ng.L-1,Σ非氯代酚的浓度为97.21 ng.L-1,在这3条河流水样中都是最高的;t-检验的结果显示3条河流水样中的Σ氯代酚之间以及Σ非氯代酚之间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五氯酚、2-硝基酚、2,6-二氯酚和苯酚是松澧洪道水样中主要的污染物,分别占这条河流总酚类污染物质量分数的27%、54%、4.4%和1%;2-硝基酚和2,6-二氯酚是藕池河下游与沱江水样中主要的污染物,这2类污染物分别占藕池河下游水样中总酚类污染物质量分数的61%和4.3%,占沱江水样中总酚类污染物质量分数的30%和2%.研究结果中五氯酚的检出浓度与文献报道的国内血吸虫病疫区水样中的浓度相比较,表明该研究区水样中五氯酚的浓度处于各疫区的中等污染水平,说明因五氯酚及其降解产物的污染会给当地水环境带来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8.
酚类化合物一般来源于炼焦、煤气发生、炼油、造纸等工厂的废水。酚类物大“家族”的成员达几十个,只要它们在水体中存在有足够量,可用近代精密仪器把它们彼此分开,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常见的酚类化合物有十几种。美国环保局(EPA)规定11种酚类化合物作为重点污染监测物。有趣的是,测定酚类物最灵敏的方法不是仪器,而是人的嗅觉,人的鼻子可以鉴别10~100ppb的酚类物,而仪器的灵敏度在几个ppm,与人的嗅觉这个“检定器”相比,任何仪器也望尘莫及。水中酚类物的测定方法中较普遍使用的有如下几种,简述如下: 一、4-氨基安替比林法  相似文献   

9.
氯酚类化合物对金鱼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研究了2-氯酚、2,6-二氯酚,2,3,4-三氯酚、2,3,5,6-四氯酚、五氯酚5种氯酚类化合物对鲤科金鱼(Carassiasauratus)的急性毒性和这5种化合物在1/2LC50,1/4LC50,1/6LC50浓度下对金鱼肝脏中Na+-K+-ATP酶的影响变化。结果显示:①氯酚类化合物随氯原子数目在苯环上的增加,其急性毒性增加;②亚急性毒性指标Na+-K+-ATP酶对氯酚类化合物比较敏感,是一种较好的生物指示物。并讨论了氯酚类化合物对Na+-K+-ATP酶活性产生影响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工业污水中酚的光度测定方法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前言酚类化合物是第二类环境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炼油、炼焦、煤气洗涤、造纸、制药和化工等工业的污水。天然或化学产品,如农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的降解是酚类化合物的另一主要来源。酚类化合物因其具有恶臭、异味和毒性而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水生生物的繁殖,因而被世界许多国家列为重要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监测。我国也将其列为重要的环境监测项目。酚类化合物种类繁多,既包括一元酚、二元酚及多元酚,又涉及多种取代基及多取代的同分异构体,因此“酚类”一词含意广泛。本文所讨论的是一些与环境监测密切相关的常见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丰水期表层水中酚类的分布特征及潜在风险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GC/MS技术对三峡库区干流及22条支流的47个表层水样中的15种酚类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库区干流和支流表层水样中酚类总浓度的几何均值分别为52.47和87.99 ng.L-1.干流和支流中非氯酚类总浓度的几何均值均大于氯酚类,库区表层水以非氯代酚组分为主.苯酚、邻甲酚和2-硝基酚是库区干流水样中主要的酚类,分别占干流Σ酚类的79.1%、3.7%和3.6%.苯酚、邻甲酚、2,6-二氯酚和2-硝基酚是库区支流水样中的优势污染物,分别占支流Σ酚类的77.5%、5.4%、3.8%和2.2%.本研究中苯酚和2-硝基酚的检出浓度与《国家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名录》中的标准限值相比较,远低于可能导致生物毒性危害的标准限值,与国内外其他地区水体中苯酚含量相比也处于较低污染水平,说明表层水样中苯酚与2-硝基酚污染给研究区水环境带来的潜在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2.
麦芽糖假丝酵母10-4降解酚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为了探索微生物处理多种酚类污染物的可能性,研究了高效脱酚菌麦芽假丝酵母10-4对15种酚类化合物的降解能力及降解生理。该菌能利用二元酚及三元酚为生长碳源,降解3种二元酚最快,300mg/L浓度48h能去除97% ̄99%,甲酚、硝基酚和氨基酚均不能作为生长碳源,硝基酚和氨基酚可以作为生长氮源。在培养基中添加碳,氮源可以明显促进该菌的生长和提高对这些取代酚的降解能力,300mg/L浓度的单硝基酚可去除  相似文献   

13.
我国24个典型饮用水源地中14种酚类化合物浓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14种酚类化合物在我国五大流域(黄河、海河、辽河、长江、淮河)24个典型饮用水源地水源水中的浓度水平.结果显示:14种酚类化合物在我国饮用水源地中的浓度在nd~213 ng·L-1范围内,浓度均值在2.44~31.2 ng·L-1范围内,浓度中位数在nd~40.0 ng·L-1范围内.14种酚类化合物中,硝基苯酚类化合物浓度最高,浓度中位数为37.9 ng·L-1,浓度平均值为27.4 ng·L-1.其次为苯酚、五氯酚、二氯苯酚(2,4-二氯苯酚和2,6-二氯苯酚)和三氯苯酚(2,4,6-三氯苯酚和2,4,5-三氯苯酚);四氯苯酚(2,3,5,6-四氯苯酚、2,3,4,6-四氯苯酚、2,3,4,5-四氯苯酚)和烷基苯酚(邻甲基苯酚、间甲基苯酚和对甲基苯酚)浓度较低.通过商值法对14种酚类化合物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后发现,14种酚类化合物的风险商均远小于1,表明其对我国饮用水源地的生态风险较低.对8种已报道健康参考剂量或致癌斜率因子的酚类化合物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7种酚类化合物的最大非致癌风险在10-6到10-4范围内,2,4,6-三氯酚和五氯酚的致癌风险在10-6量级以下,表明其健康危害较弱.  相似文献   

14.
<正> 酚和酚的化合物可以拢乱生物过程,如生长(AMER & ALI 1969,SHARMA& GHOSH 1965)和发育(KORDYLEM-SKA 1980a,1980b).为进行酚对水生生物影响的研究,所以必须寻找可靠而重复性好的分析方法,以测定海水中单个酚类的浓度.已经报导了用高效液相色谱(OGAN& KATZ 1981),气相色谱(COUTTS 等1979,SUPELCO 公司1975)和分光光度法(KOPPE 等1977.OCHINSKI 1960)分析水中酚类,而这些方法由于需要花费时间萃  相似文献   

15.
固定化酪氨酸酶去除水中酚类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一种以酶处理含酚废水的方法。将酪氨酸醇固定化到疏水基团修饰的琼脂珠上,蛋白吸附率和酶活力回收分别达到了90%和80%。经过固定化酪氨酸酶的处理,水溶液中的酚类物质被氧化,最终生成棕色或黑色沉淀,因而很容易去除。酚类化合物的去除速度为:邻苯二酚>对甲苯酚>对氯苯酚>苯酚>对甲氧基苯酚。  相似文献   

16.
目前,测定环境样品中酚类化合物,4-氨基安替比林法由于灵敏度较高应用最为广泛。未用氯仿萃取水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下限为0.002mg/l,但该法无法区分不同酚及其异构体。因为,用这种方法进行环境状况评价,显然有很大的局限性。近年来,色谱方法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而气相色谱法,由于目前常使用的PEG20M柱,酚异构体不能得到完全分离。人们转而开始研究以液晶作为固定液分离测定酚类化合物。其中,以液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用4一氨基安替比林、重氮磺胺酸和 F—C 酚试剂测定天然水中酸类.试剂与方法酚类合成的化合物是分析纯,天然酚系物质包括丹宁酸、丹宁、黄腐酸以及天然水试样。丹宁酸是一种中国五倍子的提取物,  相似文献   

18.
挥发性酚类往往是工业废水和地面水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利用城市污水养鱼时,将对鱼体的含酚量有所影响。污水含酚浓度高时,会导致鱼的急性中毒症状;浓度较低时,则可导致鱼体对挥发性酚类(以下均简称为酚类)的积累。后者是普遍而常见的。我们就城市污水中含酚类废水对鱼肉酚含量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并对室外自然条件下污养与清养水体中的鱼酚残留量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焦化厂酚类污染的分布特点及环保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才鑫 《环境工程》1989,7(5):51-55
本文分析了焦化厂酚类污染的发生途径及分布特点,指出在废水生化脱酚正常运转和焦炉管理良好的情况下,酚水熄焦过程产生的大气污染是其主要污染途径。由此,提出应采取改进熄焦工艺,控制熄焦循环水中酚类含量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水中挥发性酚的测定常用4-氧基安替比林比色法(不能测定羟基对位有取代基的酚)和溴化漓定法(溴化时间和溴化温度影响较大).当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为酚类化合物时,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操作简便,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