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过对河淮地震带历史地震和现今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 ,初步认为研究区地震活动存在准周期性变化。研究还发现 ,该区地震活动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4.
以响水台电磁波观测资料为主,研究了发生在江苏及其邻区的13次地震之前这些台站观测到的电磁波异常时间、震中距和未来地震级之间的统计关系,得出:M=2.2125+2.0009 lgT+0.4106 lgD.统计检验表明,该公式的拟合精度是相当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灰色理论中的灾变预测方法,建立了汾渭地震带中强震发生时间的灰色预测模型。并对未来中强震的发震时间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邢西淳  毛娟 《灾害学》1993,8(3):36-40
根据β—统计,对1300年~1992年汾渭地震带中强地震活动序列(Ms≥5.0)的起伏程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可划分七个地震活动速率状态不同的阶段。1300年~1380年正常活动期;1380年~1460年平静期(不显著);1460年~1540年正常活动期;1540年~1700年平静期;1780年~1950年活跃期;1950年~1992年活跃期(显著)。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东南沿海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 ,分析该带近期的地震形势 ,并预测闽粤交界及其沿海地区为该带未来 1~ 3年内可能发生 5~ 6级或 6级左右地震的重点危险区  相似文献   

8.
体积式应变仪能记录全球大震,根据江苏体应变数字台网记录的全球大震波形,给出了测定地震尾波衰减系数、台网震级公式、震级标准差以及单台校正值的方法。由衰减经验关系lgA=G-klgτ导出的地震尾波应变双振幅A随尾波推移时间τ的衰减系数k=1.415,并取得以M(PEK)震级为基准的地震尾波应变台网震级公式MDC=4.02+1.04lgτ+0.74lgA±0.02,给出了江苏5个体应变台站的震级校正值,计算了近年内全球发生的35个地震震级值,平均震级标准差为0.11。尾波多点测量改善了7.6级以上大震MDC的精度,用该方法测量全球大震不存在震级"饱和"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肯定有史以来地震目录(资料)在各历史时期具有不等的完整性,即地震目录在整个历史时期不均匀的前提下,采用处理不同阈值资料的极大似然法,计算了汾渭地震带的地震危险性参数。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周缘地震带中长期地震趋势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志祥 《灾害学》1992,7(3):32-37
本文基于一定的地震资料,分别应用最大熵原理、贝努里概型以及计算地震复发周期的经验关系式,对鄂尔多斯周缘地震带进行了中强地震的中长期地震趋势估计。  相似文献   

11.
1900—l980年全球6级以上地震的频度和能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全球1900-1980年6级及以上地震,分级别统计了其时间(年、月、日及月龄)和地域(经纬度)的频度,及相应的能量分布。指出其结果具一定的特征和变化趋势,在地震频度与能量的谱分析,及频度与地球自转的相关性等方面,尚可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给出计算无震级上限累计b值的牛顿迭代方法,并对华东地区的实际地震资料进行b值空间扫描,指出传统累计b值与无震级上限累计b值差异显著,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上述传统做法高估b值的系统偏差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近年研究表明:地震前兆异常持续时间与震级大小有一定的函数关系。地电阻率异常持续时间与震级大小的关系,很多研究者根据全国地电资料进行了统计,其所得关系式相差不大。笔者认为:不同构造条件,不同的地震活动带,其地震能量积累的速率是不同的,反映这一积累过程的前兆异常也就不同。本文研究不同地区地电阻率异常持续时间与震级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全球1900~1980年6级及以上地震,分级别统计了其时间(年、月、日及月龄)和地域(经纬度)的频度,及相应的能量分布.指出其结果具一定的特征和变化趋势,在地震频度与能量的谱分析,及频度与地球自转的相关性等方面,尚可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地震诱发的次生山地灾害类型包括:崩塌、滚石、滑坡和重力地裂缝。其规模为中、小型,但类型较多,分布密集,造成不同程度危害。按照危险性区划,震区可划分为高、中、低三种山地灾害危险度区域。各区域面积为:UD=9.4km^2;MD=25.9km^2;LD=40.4km^2。斜坡可分为梯状破坏模型:①Rc崩塌、滚石阶梯;②Ld滑坡阶梯;③Gf重力地裂缝阶梯。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东部地区的DD—1短周期近震记录,取得尾波地动振幅A随尾波推移时间τ(自P波起算)的衰减经验关系。据此提出尾波G值,Z和H分向为G_(Z,H)=lgA(Z,H)(τ)+2.235lgτ_(Z,H)。G_H与 G_Z之间的关系为G_H=G_Z+0.14。G_H与m_(Lg)、M_s(PEK)、m_b(NEIC)三种震级标度之间的正交回归关系为m_(Lg)=0.78G_H+1.12;M_s(PEK)=0.94G_H+0.28;m_b(NEIC)=0.76G_H+1.05。以m_(Lg)震级标度为基准,定义尾波震级M_c=0.78lgA_H(τ_H)+1.74lgτ_H+1.12。尾波的多点测量改善了M_c的精度,震级误差一般在0.1级以下。  相似文献   

17.
从B.A.Bolt博士得到一个关系式出发,采用一种新的量值转换方法,能够较方便地求得各中小地震的地震矩;并且利用江苏地区的DD-1地震仪的模拟记录资料,得到了江苏及其邻近地区1.0≤ML≤4.0的中小地震的地震矩M0(单位为10-7Nm)与震级ML的统计关系式:logM0=(1.76±0.11)ML+(15.59±0.28)。  相似文献   

18.
白思胜  张佐堂 《灾害学》2006,21(3):85-88
目前,地震和地震带的成因问题仍然是世界性的科学难题。本研究认为圈闭隐爆作用能形成正楔块、倒楔块;负荷均衡作用能引起楔块运动;楔块运动形成了断陷盆地,也就是说,地堑、地垒是楔块运动的产物;最终,试图通过对楔块运动模式的研究揭示地壳凹陷与地震带的成因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南京地震台DK - 1中长周期地震记录 ,取得地震面波的尾波地动双振幅A随尾波推移时间τ(自图上P波起算 )的衰减关系 ,并以MS(PEK)震级标度为基准 ,定义面波的尾波震级MSC=0 88lgAH+1 51lgτH+0 73 =0 86lgAZ+1 47lgτZ+0 76 ,尾波的多点测量改善了MSC的精度 ,震级标准差S=0 1 2。  相似文献   

20.
扬州—铜陵地震带往黄海海域外延,即文中所指的下扬子北东地震带。本文从震级—频度的线性关系出发,采用递推累加计算方法,跟踪b值、M_max的变化,探讨它们与带内几次中强震的关系。初步认为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的震级—频度分布最佳直线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几次中强震的中(长)期背景。尤其采用递推累加的资料处理方法可以解决地震总数目稀少的困难,并引用几个模拟试验结果以说明这种递推累加作用与线性分析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