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推动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论坛组委会决定于2014年10月举办以"学科教学与学科教学论"为主题的第四届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论坛  相似文献   

2.
<正>在贯彻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背景下,认真梳理与交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多年来的鲜活经验,深入探究课程改革深水区中的问题,对于我们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特举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学深化研究"论文大赛。一、主办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二、承办单位《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三、协办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事业部四、大赛主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学深化研究五、大赛内容主要内容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管理以及评价等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推动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论坛组委会决定于2014年10月举办以"学科教学与学科教学论"为主题的第四届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论坛。自即日起,论坛开始征文活动,征文有关事项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推动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论坛组委会决定于2014年10月举办以"学科教学与学科教学论"为主题的第四届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论坛。自即日起,论坛开始征文活动,征文有关事项如下:  相似文献   

5.
论文以农地非农发展受限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用地结构和土地财事权视角构建土地发展非均衡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依据二者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确定权重,进行加权求和,求算土地综合非均衡度。基于我国200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的土地发展非均衡度较高,但逐年下降;省级层面上,我国土地发展非均衡度的空间差异显著,且非均衡度呈“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部地区—西南地区或东北、西北地区”逐级递增趋势。此外,论文就土地发展非均衡度对财政转移支付的敏感性进行分析,为我国财政转移制度改革奠定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财政转移制度有助于减缓土地发展非均衡度,且四大分区的土地发展非均衡度对财政转移支付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尝试直接量化土地发展非均衡程度,为缓解土地非均衡发展、均衡区域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论文以农地非农发展受限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用地结构和土地财事权视角构建土地发展非均衡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依据二者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确定权重,进行加权求和,求算土地综合非均衡度。基于我国200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的土地发展非均衡度较高,但逐年下降;省级层面上,我国土地发展非均衡度的空间差异显著,且非均衡度呈"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部地区—西南地区或东北、西北地区"逐级递增趋势。此外,论文就土地发展非均衡度对财政转移支付的敏感性进行分析,为我国财政转移制度改革奠定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财政转移制度有助于减缓土地发展非均衡度,且四大分区的土地发展非均衡度对财政转移支付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尝试直接量化土地发展非均衡程度,为缓解土地非均衡发展、均衡区域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的学习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学科课程实践课程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新课程。实施这样的课程要着眼于发展学生创新创造、探究能力,是课程教学所必需思考和研究的。那么,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如何实施呢?  相似文献   

8.
正在实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改变基础教育中单纯传授知识的目标定位,把培养能自主生存、终身学习、和谐发展的人作为首要目标。本文试从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使教师拥有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做了一些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正>在贯彻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背景下,认真梳理与交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多年来的鲜活经验,深入探究课程改革深水区中的问题,对于我们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特举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学深化研究"论文大赛。一、主办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二、承办单位:《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三、协办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事业部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其中自主学习模式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主学习策略推动了数学课堂的发展,为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教育作为学生发展成长的基础教育,学生对各方面知识有着广泛的求知欲。小学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这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推动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论坛组委会决定于2014年10月举办以"学科教学与学科教学论"为主题的第四届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论坛。自即日起,论坛开始征文活动,征文有关事项如下。一、征文对象:全国中小学校校长、教师,各高等师范院校师生,教育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各省、地(市)、县级教研机构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从1985年至2014年,我国地方课程走过了30年发展历程。其间,学界的理论探讨、政府的管理规范和教育实践的实施都在发展中渐臻完善。地方课程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必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从地方课程的理论、政策、实践三个层面进行梳理,试图对30年地方课程内涵的发展变化作个归纳。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9):114-119
课程计划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学科设置、课程内容及评价要求等均有详细描述。2013年9月,英国教育部公布了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课程计划框架文件。该课程计划具有鲜明特点,英国基础教育课程在保证国家统控的同时更强调学校的自由发展;课程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成为有教育素养的公民,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核心学科与基础学科具有不同要求;学科教学内容要求简约明了。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课程是新课程体系里与其他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一项新的课程领域,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的一次突破性改革。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是综合实践课程的主要特性,是对传统课程的一次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6.
第三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论坛已经成功举办,论坛上专家们展现的精彩演讲,与会者提交的高水平论文,都象征着本届论坛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这些成果对于进一步探讨学校课程的个性化设计和发展、课堂教学重建、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深化评价改革等问题具有积极意义。本期特推出论坛集锦,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高中段教育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起着一种承前启后、衔下接上的作用,发挥着一种承转与过渡功能。在高中校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中国本土大学先修课程的开设,面临着包括师资力量、学分认定与转换以及如何处理与高校招生尤其是高考关系的多重问题。实施远程教育以及借助某种统考的方式进行课程评价,是开设本土大学先修课程可尝试的举措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正>为促进课程与教学研究和基础教育实践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切实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以提高教育质量,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于2014年4月12日召开了"基础教育学校究竟需要怎样的课程与教学研究"专题研讨会。来自一些师范院校的专家,中小学校长与教师,省、市教研员,以及南京师范大学部分教师和研究生。会议集中探讨了以下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改革的6项具体目标:1.改变课程功能:将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2.改变课程结构: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4.改变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农地非农化空间非均衡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涛  廖和平  褚远恒  孙海  李靖  杨伟 《自然资源学报》2016,31(11):1844-1857
为探寻农地非农化水平空间非均衡及形成机理,确定影响因素对重庆市及所属不同区域农地非农化水平的决定力。研究基于交叉学科视角,利用1997—2013年重庆及所属37个区县(不含渝中区)面板数据,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重庆市农地非农化水平的空间非均衡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重庆市农地非农化水平的时空动态地域性差异特征明显,呈现以区域Ⅰ为中心,区域Ⅱ为中心拓展区,区域Ⅲ和Ⅳ为外围的“中心—外围”空间分异格局;重庆市农地非农化水平空间分布表现出高度非均衡特征,其空间非均衡程度在研究时段内呈现出明显的“W”型波浪变化形态,地区间差距仍是导致重庆市农地非农化水平空间非均衡形成的主因;重庆市农地非农化水平空间非均衡形成机理存在显著分区差异,农地非农化水平受控于多种复杂因素,要素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状况及政策制度环境分别是影响研究区农地非农化水平空间分异的基础条件、内在动力、中坚力量和外在条件;影响不同区域农地非农化水平的主导因素具有显著差异性。综合以上结论:由于研究区农地非农化水平空间非均衡特征明显,并受多因素影响,且各因素对不同区域农地非农化水平的决定作用差异明显,所以开展不同区域农地非农化水平空间非均衡及形成机理研究对于农地非农化管控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