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顾及学生学习情感的体验,要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和情感的牵引者。本文着重论述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对教学语言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
教师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语文教师在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中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应主动担当,并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还要注重情感的交流,即实现情感、态度的目标。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只注重操作过程而忽略了情感的培养过程,知识传递要与情感熏陶相结合,学生才乐于接受,才能积极主动地记忆和运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用情感来激发学生,使其在强烈的感情氛围中奋发向上,陶冶情操,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也拥有了一些学习语文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因此,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教师应该放开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上继续探索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新课程教学标准中》也明确地指出:高中语文教学阶段,要继续传授学生更加深奥的语文知识,让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获取新知识,体验到中国文化的精髓,提高自己获取语文知识并且灵活运用的能力。而且,在教学活动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是语文教学高质量、高效率的集中体现,也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不仅需要语文教师有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具备较高的语文综合素养,还需要学生能够配合教学,积极主动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传授学生知识、师生情感互动、学生潜能挖掘和学生个性塑造的过程。要想实现有效性教学,语文教师就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散。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具备更高的素质,这就需要教师在培养学生时要从发展学生的素质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入手。在语文教学时也要如此,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丰富的语文知识,熟练掌握对文字、词语和句子的运用,还要具备自主学习、自发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和教师的互动和交流,需要教师灵活运用提问的艺术来进行课堂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在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现代教育中,学生只掌握大量的语文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对知识的记忆只能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量的积累,对他们语文素质的培养起不到较好地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增加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的同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为学生讲解语言文字知识,而且还要实施审美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论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呈现形象美,让学生感悟情感美,并且要实施整体建构的审美教学和拓展创造美。  相似文献   

9.
初中数学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素质的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但承担着知识传授的任务,而且要做学生的引路人,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只有学生亲自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刻苦努力地钻研数学,才能够真正地了解数学。  相似文献   

1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不但要完成基本的小学语文教学任务,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生命教育,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与发展。通过对生命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旨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与进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11.
<正>小学生正处于天真、善良的年龄阶段,学习过程也是他们逐渐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促使学生牢固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之外,还要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自己善良天真的天性,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轻松快乐的茁壮成长。正所谓,教育是一种爱的传递,如果在教学中没有爱,教育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教育教学中,教师伟大无私的爱能够在师生之间筑建一座坚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情感体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既能快速学会语文知识,又能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就必须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力求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关注每个学生,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灵品格。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寓情感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以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教育要从积极的情感入手,这是语文课应该特别加强的重要方面。教师要使学生在牢牢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极为丰富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这是语文教学成功的秘诀所在。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的比重最大,是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主要部分。本文在情感教育定义的基础上,阐述了如何在课文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一系列做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15.
<正>在新课改进行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高效的课堂,使学生的能力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提高,激发他们学习的斗志,在充满动力的情感下去接触语文,理解语文课文,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感受作者在用语言文字进行描写时表达的情感,来体会字词句使用时的技巧,获得较高的写作技能。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来设计语文课堂,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使他们综合素质获得提升。一、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在生活中的作用语文具有独特的认知功能,通过学习语文,学生能认识更多的汉字,对他们在学习其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作为一种语言学科,它的学习和运用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那么在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就会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因素。根据心理研究表明:"情感是学生的一种态度体验,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心理反应。"积极的情感能够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语文知识,消极情感则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自己积极向上的情感进行教学,让学生也得到感染,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认识到,只有积极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放在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字词句的正确运用,增加基础知识的积累量,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了能获得教学的良好效果,教师必须对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质进行不断提高。一、教师要提高教学基本功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对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3):224-225
<正>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但我们中学语文教师所传授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中学生真正在学习中发现、认识乃至掌握知识、技能、情感。教师千万不要一厢情愿地认为,学生记住了文中的一段乃至整篇文字,就是学会了。下面谈谈我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感悟。1.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课程。中学语文教学贵在传技。对于语文课文中的知识点,学生总是感到无趣,且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学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机械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来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快乐地学习。要想对学生实施愉快教学,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探索,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从而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仅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强调知识的积累,忽视了情感的陶冶。将情感与认知剥离开来,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不符合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情感与认知是相辅相成的,情感过程依赖于认知,认知是情感的导向和表达,认知过程需要情感的推动和激励,情感是认知的源泉和动力。因此,语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又要陶冶学生的情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已成为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但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情感的陶冶。我们应该将情感陶冶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基础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